9月,度过了一个悠长的假期 | The moment 08

郭享玖
·
·
IPFS
Take your time, it is fine!

往期The Moment是按照每个月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纪录分享当月发生的一些事情,9月的The Moment,我会换一种写法。7月10日发表了6月的The Moment之后,这是时隔近3个月后的更新,自2017年开始写这个公众号起,隔很长一段时间再更新发生过好几次,原因基本上是日常生活中正在经历让我缺乏动力写作的事件。

这次的原因很简单:我9月初正式结束了自6月开始在成都的女性电影专项基金的工作。自成都工作结束的那天起到国庆假期结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除了9月初剪辑播客和看了几集《边水往事》之外,我几乎没有打开过我的电脑。

前两天,跟许久未联络的朋友微信,我说:天!我竟然一个月都没有开过电脑,一整个月都在休息,一点都不着急找新的工作机会!朋友复我:Take your time, it is fine。

关于接下来找寻新工作机会的计划,我会另外写文章来分享,这篇文章主要分享在这一个月的悠长假期里,我是如何度过的,以及我都想了些什么。

24年09月

- The Moment 08 -


01

流动的“家”

9月,我住在了4个不同的朋友家里。9月1日-10日,我住在成都的朋友YL家;9月6日在乐山市的酒店住了1晚;9月16日-17日,我住在广州的朋友一亿家,9月23日,我住在深圳的朋友ZQ家,9月其余剩下的日子里,我住在深圳的另外一个朋友TT家,直到10月5日开始住在广州的一亿家。


10月9日晚,跟一亿聊到我过去一个月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居住状态,想起不仅是过去的9月,自2022年4月从广州搬回江西老家开始至今,我这两年多,一直都处在一种非常流动的居住状态中:香港、江西、广州、深圳、成都,没有一个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居所,像个没有家的流浪者。


一亿问我:你喜欢这样流动变化的状态吗?你感觉如何?喜欢吗?我想了想,回答她说:其实在我心里,我一直是有家的,这个家就是江西老家的那个房子,虽然爸妈最近几年也不经常住在里面,但是我内心知道,那是我怎么都可以回去的家,所以当我在流动和变化中感觉漂泊和孤独时,想到那个家,也还是会很心安,自己不是没有根,有一条根在那个房子里。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流动性强的人,因为我内心渴望尽可能多的去新的地方,去见识新的事物,去认识新的人,去开拓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不同的地方居住,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我也是接受流动的“家”。


之前写过一篇课程论文,主题是身份认同,我用了“在路上的新客家人”来形容我自己。我是客家人,我的祖辈经历迁徙来到南方定居、繁衍子孙,迁徙过程中,在路上还未定居下来的那群人,故乡在身后,新家园在前方,我不知道我的祖辈们是如何克服乡愁的,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舟车劳顿中,逐渐寻到了心安之所吗?还是没有?


很感谢9月份,让我住进她们的家的朋友们,帮助我节省房租的同时,也接待我短暂进入她们的生活,获取不同的关于“家”的宝贵体验。



02

向往的场域

几个朋友在成都组织了夜校,主要面向公众开展一些围绕社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课程和活动,我原本计划在夜校里开一期关于食物的课程,但因为我的工作变动要离开成都,只得搁置。


8月31日晚,夜校举办了开放日,向感兴趣的公众介绍夜校是什么,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活动,虽然我的课程开不了了,但刚好我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交接,有了时间,就过去帮忙布置场地,同时把带不走的一些物品拿去现场结缘。


开放日那天,从下午4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结束,收拾完场地里最后的物料后,我们挤在电梯里拍下了这张收工照,我很喜欢这张照片,因为它纪录下了我在成都那两个多月里可以说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也是我又做回了我自己的那一天。


在开放日的那个场域里,没有什么上下属,没有标准流程,大家都是认识的朋友,有什么活儿、擅长干什么活儿就主动帮着干,在这种流动的自主性中,大家布置出了一个非常有个性又生动的活动场地,来参加的公众也非常的自由和流动,可以坐在任何地方。


印象很深刻有几点。一是朋友分享为什么做夜校时提到的,虽然现在做事情的空间似乎越来越狭窄,但是不是没有空间的,只要还有空间,在能力范围内,把能做的事情做了就好。二是带音乐的老师,带着在场所有的人,跟随尤克里里的节奏,一起进行身体互动,最后一起唱起了歌。最后,是我带过来的物品,它们没有成为被丢弃的垃圾,而是流转到了不同的需要的人手里,我从未预想到是谁会需要这些东西,但当需要的人站在我面前,我们有了交流的时候,很有趣。


开放日结束后不久,我跟不同的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我都会说,在开放日那个场域里的我,跟我之前在成都工作场域里的我,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在开放日的场域里,我真实的意识到,有一些东西,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我需要它们,无法压抑和放弃。



03

有启发的聊天

离开成都前,和成都的两个朋友YL和YX吃饭聊天。YX讲自己过去的几年,一直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不清晰的,但因为一直在做事情,反而在不断的做事情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清晰了,而个体也更加坚定了。YL说,她知道自己不是那种站在最前面去推动变革的人,现在也没有空间去推动,但她还是选择继续留在了牌桌上,然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去做。


回深圳后,跟TT和KQ吃饭聊天。KQ她们一群朋友,多年来一直在城中村做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她觉察到,大家现在都很苦闷,很需要能够提供精神抚慰的产品和服务,艺术创作是很好的一种手段,但付费的意愿还没有起来,她预感到有一个周期在,但这个周期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只能养好身体,边做着,耐心等待。


回深圳后,也跟今年一直借住在她家的朋友ZQ见面聊了天,我今年初在她那里住了三个多月,这次重新见面,她的房子已经布置成了她想要的样子,我仍旧躺在我当时睡着的那个床垫上,我跟她讲了我在成都的工作体验,她跟我讲她的状态变化,聊了很久,就又在她家住了一晚,还用她的电脑追完了《边水往事》。


我喜欢跟人聊天,做对谈类播客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在跟一些聊的来的人聊天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聊到很多很有启发的内容,我不想只有我一个人听到这些,想让更多的人听到,所以就做了播客。这几次同朋友们的聊天,我仍旧很受启发,聊天是我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提升能量的方式,也有可能,是我的一种优势,我擅长倾听和对话,能够让聊天持久下去,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火花。



04

旅行的意义

我热爱旅行吗?我以前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我喜欢去新的地方,看新的事情,认识新的人。结束成都的工作,离开成都前,我去了大熊猫繁育基地,文殊院,乐山,青城前山,都江堰。


大熊猫繁育基地,和朋友ML去的时间点不对,大中午的,太阳很晒,我们顶着大太阳,走了很久的路,也就只在室内看到了三、四只大熊猫,虽然看到大熊猫数量少,时间短(五分钟不到吧),但不可否认,大熊猫似乎就有这样的魔力,会让看到它们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感叹:真可爱!


看完大熊猫,我们去文殊院吃了素火锅。每次去吃火锅或者自助餐,总是会吃撑,以及浪费食物,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就不知为何改不了。吃完了火锅,逛了文殊院,我没有宗教信仰,但很喜欢看寺庙里的各种造像,也绕着佛塔三圈祈了福。


去了乐山。乐山市很小,电动单车很多,到的第1天,我就骑着电单车从高铁站到了酒店,傍晚从酒店骑到了江边,沿着江边散步,没想到一下子就看到了河对岸的乐山大佛。第2天去了乐山大佛景区,爬高望远,离开景区的时候,无意进入了一个被废弃的职业学校,好似进入到了没有人类的末日地球,很着迷。


去爬了青城前山,一路从山脚到山顶,看到了很多的道观。青城山是我第一次如此集中和高密度的近距离接触如此之多的道观,道观跟佛教寺院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和风格,相比佛教寺院,道观和道教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可能是因为陌生,也因为从来没有什么了解,反而对道观没什么兴趣,只是觉得建筑都很好看,飞檐入天。另外就是,在爬崎岖山路的时候,累到内心不止一次发问,为啥道观都要建在这么高的地方?后来跟朋友一讨论,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来,道教要修仙,要成为神仙,那就要把道观修的离天上的神仙近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也通过这样来筛选真正想要修道的人,毕竟要来到这些道观,能爬上来已经是不小的挑战了。


去了都江堰,都江堰顶顶有名,除了书本上,还有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的堰塞湖。真正身处都江堰中,配合科普视频内讲解的都江堰的原理,是真得感慨:怎么可以有这么聪明的人啊,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力量真得很伟大,这或许是人类作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的闪耀时刻。


05

放下手机,享受阅读

9月连着看完了两本书,《比山更高》和《源泉》,两本书加起来有100多万字。我很久没有过如此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每天干完必须要做的杂事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为什么是《比山更高》和《源泉》这两本书?


《比山更高》这本书是听文化有限的一期播客了解到的,当时听完播客,就特别想看,但因为成都的图书馆借不到,我又不愿意买实体书,就一直没看。《源泉》是8月份听放学以后的一期播客知道的,那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心情郁闷,就在住处附近的公园暴走,耳朵里听着主播讲《源泉》这本书。


结束了成都的工作,我有时间了,闲下来的时间做些什么呢,我想到了这两本一直没有看的书。我不知哪里来的执念,特别想看完这两本书,坚信着看完这两本书后,我或许就能恢复能量和动力,继续往前走,我也的确跟绿说,等我看完了《源泉》我就开始找工作。


9月21日,看完《比山更高》,9月29日,看完《源泉》。


《比山更高》记录了过去二十几年中国自由攀登者群体的故事。《比山更高》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很独特,我对自由攀登这个话题一无所知,书中出现的所有人我都不认识,所以当这一章介绍了这个人如何充满个性热爱攀登,等翻到下一章,这个人却因为山难去世了,生和死如此的近,就只隔了几页纸,这个人不是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个体,比自己大几岁或者小几岁,曾经和我共同生存在同一个空间里。


《比山更高》整本书都在讲的是,虽然自由攀登有残酷的死亡,但仍旧不断有人去挑战一座又一座的未登峰。就像那个香港的自由攀登者Stanley,算命师算出如果他继续攀登,他会死在27岁,如果是我,我也许就放弃攀登了,保命要紧,但Stanley仍旧选择继续攀登,因为攀登是他的热爱,他无法放弃,然后他真的在27岁死掉了,死在了攀登雪山的过程中。


《源泉》是发表于1943年的虚构小说,全书分四大板块,分别是彼得·吉丁,埃斯沃斯·托黑,盖尔·华纳德和霍华德·洛克4个人,围绕着建筑和传媒两个行业展开的故事。全书读完,可以简要概括为探讨了两组关系:创造者VS二手货和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彼得·吉丁是二手货的代表,他原本是想成为一个画家,但最终成为了一个建筑师,因为他的母亲、周围的人、社会评价系统让他成为了一个建筑师。故事的结尾,他发现自己不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建筑师后,重新开始了画画,当他拿着自己的画作去给一直坚持做自己想要做的建筑的霍华德·洛克看时,霍华德·洛克只回复他说:太晚了。


这两本书,一本虚构,一本非虚构,一本发表于80年前,一本发表于2024年,看完之后,发现它们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人的一生要如何度过?我不在这个主题上继续做更多的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回到我的执念,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恢复了能量和动力吗?有的,至少,我又开始写作了。



06

看剧和电影

9月看了《边水往事》、《年少日记》、《海关战线》、《里斯本丸沉没》、《别告诉她》、《姥姥的外孙》这些剧集和电影,其中《海关战线》不推荐,其它的都推荐。


《边水往事》改编自真人真事的书《边水往事》,我是先看完了剧再去看的书,剧和书是有差异的。我是被《边水往事》中“化外之地”的边境故事所吸引,带着猎奇的眼光,去看与我的日常生活差异极大的另外一种生活,也算是一种经验的延展。


《里斯本丸沉没》是纪录片。片中,里斯本丸沉没后,幸存的战俘们在海里挣扎求生,日军并没有去救战俘,而是向他们开枪扫射。看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很明显感觉我对日军残忍的愤怒,就怎么能这么坏,一点人性都没有。历史课本中,历史事件中的个体被浓缩在一个又一个的数字里,个体没有姓名,从属于某个群体,《里斯本丸沉没》展现了一种纪录和讲述历史的方式,事件、群体、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个体和家庭,相比宏大叙事,我们也许更需要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年少日记》、《别告诉她》、《姥姥的外孙》都是讲述华人家庭内部的关系和情感的故事的,看这些片子,像照镜子,总能看到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些影子。



07

老手带新手

我的侄女今年19岁,9月份开始在广州上大学,她人生第一次出远门、在远离家人庇佑的外省一个人生活。我刚好从成都回来了广深这边,也有时间,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就带着她在广州、深圳转了转。我比她大17岁,她两三岁时,我还抱过她,之后,我一直在外地上学和工作,我与她一年最多也就过年的时候见上一面,所以除了血缘上的联系外,我和她基本上算是陌生人,都不熟悉对方。


对我侄女来说,一个人到外省生活现阶段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她前19年的人生,主要的生活场景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从不需要操心吃喝拉撒,家人都帮忙做好。来到广州,她发现,很多事情她都不会,比如坐地铁、买火车票、看地图、寄快递等,而我中秋和国庆假期带着她玩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她做这些事情。


过程中,我意识到,其实人类社会说起来就是一个大型的闯关游戏,我侄女是刚进入游戏的新手,而我是有了一些经验的老玩家,我教会了她最基本的闯关道具后,游戏要怎么玩,就完全要靠她自己了,因为要在游戏中达成什么目的,收获什么,是她要自己思考和探索的,而我也还在探索中。


我不怎么玩游戏,唯一一段沉迷游戏的时期是大二的暑假,废寝忘食的打通关了《机械迷城》、《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现今有了把人类社会当成闯关游戏的想法,我倒觉得人生好像有趣起来,暑假那时的干劲好像也回来了,哈哈。



08

我的猫小弟

猫小弟是TT收养的一只蓝猫,今年一岁多,是个男生,叫做小宝。9月我住在TT家十多天,她国庆要回老家,有一个多礼拜就我和小宝在家,我需要帮她照顾好小宝,所以从住进TT家的第一天,我就开始学习怎么照顾小宝。铲屎、梳毛、喂猫粮、逗玩、擦眼泪,一开始它不怎么亲近我,我也因为一身的猫毛浑身发痒,时间一长,我俩逐渐熟悉。我一招手,小宝看见就会跑过来蹭我的手,让我撸它,早上,它看到我在床上翻身了,就会跳上床,轻轻的叫着,绕着我转圈,让我给它喂东西吃,晚上,它会趴着看得见我的地方睡觉,给它擦眼泪的时候,它会乖乖等我擦完眼泪,才从我身上跳下去。


刚来TT家,小宝躲着我,我就说,我都抱不到它,TT说,你不要急,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它。也的确犹如TT所说,花的时间足够长,尤其是TT不在家的那段时间,我和小宝倒有点相依为命的感觉:它依赖我,我照顾它,我们相互陪伴。


常常,看着躺在地板上悠闲摇着尾巴的小宝,我就会想:它好幸福呀,有一个这么好的家庭,它这一辈子除了噶蛋的苦,应该就没有什么其他的苦要受了吧,真是让人羡慕!但另外一点,我又在想,那它一辈子都要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它会向往外面的世界吗?虽然,我常常看到它蹲在阳台上,长时间的盯着外面看。



09

其它

制作发布了一期播客。欢迎想聊天做成播客的朋友来找我一起录播客呀~


TT家的小区有泳池,她帮我从业主群收来的10次卡,我游了8次,本可以游9次,但月底来了月经,而泳池月底就关掉了。池水最深2米,我一直想着总有一次可以克服我的恐惧,游向2米区,未成功。是的,我怕水,学游泳的时候,就比同去学的朋友慢很多,因为我不敢撤掉辅具,之后,在任何一个泳池游泳,只要能平平安安上岸不溺水还活着,我就会阿弥陀佛。


9月28日去坪山大剧院看了沈伟的现代舞剧《天梯》和《声唏》,真看不懂,那一个半小时里,“如坐针毡”这个成语在我脑中飘荡着。那我为什么会来看呢,因为朋友推了抢购优惠票的链接,然后只有沈伟的时间是适合我的,以及我也想尝试一下我没接触过的东西。看完后,我跟绿说,我再一次承认我是大俗人,我以后就只欣赏我的水平能欣赏(看得懂)的东西吧,放过自己。


END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