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個夥伴過日子很不簡單?
好吧,用比較大眾化說法,「養寵物」,然後,標題還是疑問句。
不少人見我這樣一代一代的養著,還曾經收養來的, 養到頭好壯壯再分給人收養,「你很會照顧寵物耶,我可就沒辦法了…」對於這樣的說法,其實很不以為然。或是說:「你學過動物相關學科,就是有方法來養好寵物。」坦白說,我從前學的只有經濟動物飼養管理,一旦飼養場病發傳染病,最慘也算是最絕對的方式就是「統進統出」,等於一整個場的養殖動物都死絕或「人道處理」之後,消毒殺菌後從頭來過,所以沒有關於寵物飼想的訣竅,更別說現代人對待寵物有多講究。
我見識過那些講究,同學因為要改善自家柴犬的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花大錢給狗兒去檢測過敏因子,特地購置了一個直立式冷凍櫃,裡面冰滿報告中所提不會造成過敏的生鮮食材。相信大家都說現在寵物好命極了,各式用品各式寵愛,養寵物的人寧願自己餓著,也不願虧待寵物一分一毫。甚至還有種說法:現代人寧願不生孩子,養個寵物當孩子。其實這句話似乎沒錯,在2018年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預估表示,這一年全台灣寵物數量將正式超越全台15歲以下的幼年人口。
而經濟部也有統計顯示,除了2008-2009年全球經濟震盪下,寵物市場總產值下滑之外,其實皆年年升高,時至2020年,台灣寵物市場產值達到580億台幣。這讓許多人有一種觀感,做動物醫院或寵物店都很賺錢,但若您觀察對比一下從2000年到2020年這二十年,這些年街頭多了多少寵物美容店、寵物醫院或寵物用品店,就能了解就算市場產值上升,但也吸引更多然投入這塊就業市場分食大餅,所以這二十年前後顯然沒有變成「賺更多」,不少寵物店往往開業不到幾年就慘賠作收,但卻吸引更多人朝「夢想」投入,但近兩年的趨勢是呈現趨緩甚至算是停滯的。或許在疫情衝擊下,還會出現產值下滑的趨勢。
零安樂死是真的人道嗎
很多人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每個生命都值得珍惜。但我必須很不以為然的說,這樣太不負責了,如果您曾經擔任流浪動物收容中心志工,肯定也不贊成「零安樂死」的說法。事實上不少被遺棄的流浪動物是因為生病,在浪跡街頭未能得到妥善照顧的狀況下,有的送到中心已經病入膏肓難以救治,在私人的收容中心或許負責人願意救治,但若負責人財務不富裕需要靠許多外界援手(幾乎難以彌平的無底洞,經常需要募資),請先自問:你願意付出多少? 那麼若是公家的收容中心,面對那些難以治癒且高傳染力的痼疾(頑劣皮膚病、心絲蟲感染後期、甚至嚴重的性病),還要花更多公帑和人力,甚至可能造成更多收容中心動物感染風險,然後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去照料,最後可能徒勞無功,這都是資源浪費,也同時造成這些收容動物中心的人員和生物心理負擔。您自己都不想要自己在病痛纏身隨恢復無望的狀態下近乎喪失生命尊嚴的活著,那麼為何要反對這些流浪動物的「人道處置」呢?
養牠就是要愛牠一輩子
嗯…當成口號喊喊就好。就像生養孩子,活脫是一顆橡皮糖黏在衣服上的狀況啊,能說不愛嗎? 但即使是生養孩子,也會考慮到自身狀況,從家庭空間、經濟能力到自身健康和忍受度,這些因素來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照顧寵物,之後才決定是否飼養。而愛就是因為養了之後逐漸建立關係才會成立的,一但這樣的關係確立,難道能說不愛就不愛? 當然也有各種因素讓人不得不和心愛寵物分離,但那些可以狠心拋棄的人,或許在面臨不同關係面前,或許面臨利益抉擇下也能輕易割捨。
從我有印象來,家裡養的狗從沒中斷,來依附的浪犬,或從別人家接收的,父親母親雖然不至於把他們當寵物那樣寵上天,但至少沒缺過飲食,而他們也隨意願進出家門,晚上不進家門就只能在外頭守門。但說父母不愛他們嗎? 母親還曾經為家裡收養的一隻車禍傷殘瑪爾濟斯過世,一早來到我床前痛哭。相處自然會產生情感,只是愛的表現形式有許多種,無須強制也無須規範,雙方都自在才是真的愛啊!
動物權利到底在哪
台灣算是重視動物權的地方。對於每個家中有寵物,或者關懷流浪動物的人,最根源的信念就是對於「生命的尊重」。這一點我們都表示贊同,但對於某些在這一點近乎狂熱的人,卻無法苟同。
對於經濟動物的維權,有制定圈養地的規範,也有屠宰法規定,畢竟定位成經濟動物,目的就是提供消費性肉品。
但是家庭伴侶動物的維權呢? 你一定會說台灣有「動物保護法」呀! 沒錯,但我依然會賞你白眼。除了明文規定不得虐待這些作為生活伴侶的動物外,包括浪浪也不能虐待。但這一類的虐待,通常指的是明顯的生理性傷害,也就是使其身體機能受損或造成明顯傷病。這些年來也陸續討論到動物園或海洋生物館裡動物的權益,就他們生活的空間是否過於狹窄,造成動物心理負擔形成抑鬱,然後在生理上提早衰退或行為上產生自殘行為。
關於這些都只能透過研究動物行為學,來加以歸納和闡釋。為何沒有動物心理學? 因為沒人動物能懂得動物語言啊,無法透過詳盡的對話來理解內心狀態,所以無法深入剖析動物的內心世界,也無法形成動物心理學的範疇。但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就是這些養了寵物的朋友,以愛為名,打造一隻順服聽話的伴侶動物,這樣的做法個人也很不以為然。「愛他就是給他最好的」,聽起來沒甚麼不對,但對於一個必須仰賴他人生活供給的動物,再不情願也必須服從,這其實也是心理壓力的來源。聽到有人說他教會自己的狗做多少事,其實你只需要接觸一下他養的狗的眼神就知道,狗兒是甚麼感受。換個立場來說,你自己都不願意讓人只東指西,或者因為生活現實,必須在職場上忍受諸多的不合理事情,那麼您家的生活伴侶何必去忍受這些?
對我來說家裡無論狗或貓,都是放任式的養法。沒有規定他們必須學會甚麼規則,貓自然有一套生活規則,但狗就很容易受影響。可我家的狗兒,雖然沒能說吃好穿好,但從他的反應看的出來是自信快樂,他出門面對每一個人都是開朗奮力搖動尾巴表示開心,而他不愛的事情也會發出聲音警告,但從沒有攻擊行為,因為從小就沒有和他玩過發展攻擊行為的遊戲。在家我不想他們去的空間自然關上門,而一般人很傷腦筋的便溺問題,有些人會帶狗出門蹓達順便便溺,但由於個人懶散,所以從小就讓狗習慣在尿布墊上解放,之後他也習慣如此,只是我家的貓很愛去掩蓋排出物,甚至把整張尿布墊翻過來,導致這一招失效,所以我們家的狗就另覓新據點,當一般人以為這樣狗會隨地便溺,其實不會的,生活功能分區,這件事對所有動物都非常重要,就像你不會在廁所吃飯是一樣道理,他只會在幾個能劃分勢力範圍的定點解放,所以就固定兩三個點需要清理。既然我會表達我的「不喜歡」讓他知道,那麼我也會尊重他的「不喜歡」。所以他可以在家做任何事,包含破壞家具,這些都算了,但只要在我眼力所及,我發出喉音「嗯…」他就會停下來然後裝沒事的走開。而這樣的事也沒特別教,就是一起生活後,他自己發現的。從沒想過教甚麼規矩給動物們,在我想法裡,被圈養已經喪失某種程度自由,還要學會一堆規矩就更辛酸了,所以看到那些乖巧順服的狗兒,眼神裡沒有太多熱情或自信,都讓我感覺心驚,因為主人都自認非常寵愛自己的動物,但是這樣過度的愛,真的讓他們感受到愉快嗎?
至少我知道自己家的狗不會刻意討好我,他很有自己的想法,當他覺得很久沒見到你了才會熱情一些,當我們出門時,他不會丟下我一個人跑走,在一定距離後他會停下看我有沒有跟上…這都是他天性使然,我只是發現他有這樣的行為而已。
動物的權益,有時候不是單方面的理解,自以為愛就是為對方好,這樣其實比不愛還難受,當然能夠轉換立場去想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並且尊重的愛,也是我們生活伴侶動物應得的權利啊。
資料參考
1. 財訊<台灣500億商機發酵! 寵物萌經濟 市場新焦點>。
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近年台灣寵物產業發展情形及相關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