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彌生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因果

彌生雪
·
·

因果是什麼簡單而言要分開看因(開始)果(結束),而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然而為什麼有因果,為何要有因果,就如同你一樣,你的成長年紀逐漸往上最後死亡。

  這不正是因(開始)和果(結束)嗎?然而在這個因果之下,我發覺它並沒有「過程」只有「開端」與其「結果」。

 或許這能解釋為何不論是處死,病死,安樂死最後都是(果) 正是為了你的生命而做結尾。然而當因果不用在“成長”時就是不同的意思與概念。

 

「因果報應」當該人獲得報應時,並不會意識的“原來是因他曾傷害過該人”(才會這樣的)比如霸凌 當霸凌者霸凌的很開心時,而後來自已若被霸凌,最好是會想到「報應」又或者是“原來我是因為霸凌過別人, 所以我才會被霸凌”

 

 就好比...一直在霸凌我的,帶給了我解離,精神分裂,人格分裂,但她獲得的“報應”是被老師罵一節課,有的人可能覺得不錯啊,老師有認真對待,但對於我,是不公的。

 

 報應是不公的,對於兩方那一方都是,欺負者與被欺負者。 法庭的裁決是給作奸犯科之人的報應但往往卻沒有“公平” 而被審判的曾幾何時有意識到“我是因為犯了什麼才會這樣的”

 

 他們在“結果”降下來之後我保證他們不會如此想,也不認為那是他們的「報應」反而還“不甘”的狡辯。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死也一樣,冤死、虐死,安鄉死,我說過了,因果是只有開始與結束,過程不存在。(人的因果「出生,死亡」不可變,事情的果「過程」可以變)

 

 那我們來談談如果要有好的「開始」首先要改變的是“過程”,但過程不是不存在?因為那如同分叉路一樣,下一秒要不要轉彎下一秒要做什麼選擇,正因“過程不同”果也會改變。

 

 因可以當做行為、舉動、話語而成的分叉路,而當你做出該決定後,要如何繼續行走就是看自已的“過程”(選擇)果就會被改變。

 從剛剛開始一直提到分叉路,那分叉路想必十分重要,因為那正式各種因的誕生,而如何看待那些因是看該選擇人,果才會改變。

 因由善良開始 若過程不變 變則由善(果)結束

 因由善開始 若過程變了 果便會改變(善或惡)

 因由惡開始 若過程不變 則由惡(果)結束

 因由惡開始 過程變了 果便會改變(善或惡)

 「不要死到臨頭,才知悔改。」

 所以說為何人一定要善,因為你的行為、舉動、話語是否為好的開始(因),是很重要的,但若善在中途而變,果會如何不知道。

 就好比 與其 中途 對討厭已久的對方開始示好,又為何不一開始就有善呢? 人們知道他的身份底下而厭惡他,而當他身份高時跟個什麼一樣,示好、討好、跪下、央求,那為何不一開始就是善的呢?

  好的開端,好的經過,結果必然為好,好的開端,壞的經過,結果可能為壞。

 壞的開端,壞的經過,結果必為壞,壞的開端,善的經過,結果可能為好。

 

 A因B從小沒有父母而收養了他,傾聽他所需,幫助他的困境(看似好的開端 卻是不好的經過)然而B某日聽見A說 如果不是我 需要一個人照顧我,我是不會收養他的,隨後B離家。

 倘若...善貫徹始終,因果必然是好的。但為什麼?大人明知故犯,職場上的勾心鬥角、下一秒政治人物的毀謗...

 漫畫有很多愛上敵人的劇情與其橋段,我不是要讓你們去愛,但要去理解,包容,這不正是你們這群大人宣導的嗎?

 明知故犯!不知悔改!還敢讓小孩遵循! 腦袋撞什麼東西!包容?互相罵來罵去!是怎樣! 幾歲了! 講那麼多規則與規定!結果呢!亂七八糟...

 所以因果,為何不能以惡為開端? 若你想也可以,但會很累,當你惡下去的時候,別人的城牆已經架高(提防你),對於你的話語、幫助忽視與忽略。

 但若以善為開端就不同,會好許多,沒有城牆、沒有謊言、沒有警惕,其實這如同攻略遊戲一樣,人的好感度有關。

 陌生、初識、好友、致交... 人的長相與個性,如同畫師要畫什麼樣的攻略對象,程式設計師的編成,假設能接受攻略遊戲、動漫、漫畫那又為何嫌棄真人?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