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解讀《登月第一人》|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電影解讀《登月第一人》|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文/耶律律
0.影片背景
(片頭)
1969年7月21日淩晨2點56分,阿姆斯壯的左腳踏上月球,並說道:“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登月第一人》是一部私人化傳記電影,影片從家庭和事業兩部分著手,展示尼爾·阿姆斯壯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私人到什麼程度呢?登月之後的片段,人們甚至看不清星條旗。以至於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都發表聲明表示抵制。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2015年憑藉處女作《爆裂鼓手》橫空出世,2016年的《愛樂之城》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只可惜遭遇頒獎禮烏龍,敗給了《月光男孩》。本片是達米恩第三部長片作品,雖然刻意模糊時代背景,但60年代的美蘇太空競賽,永遠是阿波羅計畫繞不開的話題。
本期影片我將分四個部分,介紹人類登月始末,第一部分美蘇太空競賽,講述太空探索的時代背景;第二部分是《第一人》核心情節,瞭解凡人英雄阿姆斯壯;第三部分阿波羅登月計畫,討論人們對該計畫的質疑與爭議;第四部分登月英雄的平凡餘生,分享一些有關阿姆斯壯登月的傳說和趣聞。
1.美蘇太空競賽
1961年4月12日,載人飛船東方一號發射升空,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鐘。尤裏·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而這個人是個蘇聯人。
另一邊的美國人氣壞了,質問華盛頓的甘迺迪,為什麼美國在航太領域總是屈居蘇聯之後?甘迺迪當然明白,要想洗刷這一恥辱,必須做得更加激進,於是,便有了著名的阿波羅登月計畫。
我們選擇了月球,並非因為它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困難重重。
追根溯源,二戰期間德國研製了一種V-2型火箭,該武器雖然是長程彈道導彈,但它能穿越電離層中的卡門線,因此可以看做第一個飛至太空的人造物體,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器。其實早在1930年代,蘇聯的火箭技術便可與德國相提並論,但是史達林的大清洗,嚴重損害了太空探索的進展。許多主要工程師被收押或殺害,蘇聯航太設計師科羅廖夫,也被關押在古拉格勞動改造(蘇聯牛棚)。
二戰後美蘇兩國瓜分德國時,太空競賽再次提上日程。美國比蘇聯搶先一步,將V-2火箭的設計師馮·布勞恩及其研究小組,一併籠絡至美國,而這正是美國太空探索的起點。蘇聯在搶人大戰中失利,不得已重新從獄中請出大神科羅廖夫。自此,美蘇在這個領域算是正式較上勁了。
57年蘇聯發射首顆人造衛星;59年拍攝首張月背照片;61年加加林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上天這事,沉重打擊了美國人的驕傲。蘇聯的太空探索,與五年計劃深度掛鉤,甘迺迪一琢磨,人家五年計劃,咱不得整個十年計畫,於是承諾美國將在十年內把人送上月球。太空競賽發展到這裏,已經和科研技術關係不大了,而是關乎顏面的“天體政治學”。
時間來到60年代,蘇聯還在研製更大的火箭,而美國設計出更精小的氫彈,從體積到品質都比之前的更容易發射。且在地球軌道上,部署了整套用於氣象和通信的衛星設備。也許白宮和克里姆林宮都知道,比起蘇聯大力出奇跡所發射的笨重衛星,美國的航太技術已經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蘇聯搶佔一系列的“第一個”和“首次”,的確更為引人注目。
比如載人航太這個關鍵節點,美國早就向公眾宣佈,會在1961年5月將美國人率先送上太空。蘇聯這邊為了卡美國人脖子,赫魯雪夫和科羅廖夫打算“截胡”,原定8次試射搞了7次就匆匆發射,其中還有2次以失敗收場。加加林乘坐的飛船一切從簡,就連測試翻轉的陀螺儀都沒有。
回程之路更是險象環生,最後跳傘落地時,加加林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活著。
甭管蘇聯怎麼離譜,載人航太這一局,的確把甘迺迪逼到了絕境,還為他下一次競選埋下隱患;更深層次的打擊,是全世界都在注視這場太空競賽,而那些舉棋不定的國家,只會跟著贏家走。說白了,蘇聯看起來“遙遙領先”的高光成就,會逐漸奪走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
蘇聯由於政治制度、權利更迭等因素,導致太空探索計畫頻出事故,這也是後來經濟崩潰的間接因素。而美國僅在阿波羅這一項任務中,就投入了超過560億美元,以至沒有更多經費去處理種族問題,以及轟轟烈烈的反越戰遊行。
1967年的蘇聯,為了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打算上演一出太空換船戲碼,給社會主義航太事業添磚加瓦。任務計畫用聯盟一號載1人升空,第二天聯盟二號載3人升空,兩艘飛船在太空對接,2號飛船兩名成員太空行走至1號飛船,然後分別返回地球。
該計畫的聯盟系列飛船,本是科羅廖夫為蘇聯登月計畫所開發,開發伊始便落後於美國的雙子星系列。實際上經過多次實驗爆炸就能看出,聯盟系列飛船就是一堆昂貴的垃圾,就連工作人員都說條件不成熟,需要多進行幾次無人實驗。無奈的是,擅於時間靜止的勃列日涅夫同志他不同意,堅持將升空時間定在五一勞動節之前。之後他們並沒有解決實驗問題,而是先解決了提問題的人,以此照常推進這項自殺任務。聯盟一號宇航員科馬洛夫,為了保護他的好友兼替補加加林,硬著頭皮升空入軌,最終因為回程時無法打開降落傘,飛船高速撞擊地面而死亡。沒過多久,加加林也在一次飛行訓練中,因飛機墜毀而遇難。
從世界範圍來看,20世紀六十年代極其不平凡,甚至極盡妄想和瘋狂。直到阿姆斯特朗把美國國旗插在月球上,這場用裏子找面子的昂貴科技戰爭,終於達到了高潮。
2.愛女羈絆&好友罹難
影片開頭,尼爾駕駛X-15飛機沖出大氣層,在宇宙臨界點進行彈跳測試。人們跟隨他的視角,窺得一番壯美景象;之後隨著儀錶數字飆升和劇烈抖動,又掉進一陣恐慌。原來是他短暫走神,致使飛機差點被離心力甩出地球。
除了試飛任務,他還做些案頭工作,桌上擺滿了各種醫療類書籍,醫治對象則是小女兒凱倫。她出場第一個鏡頭便是放療室。放射療法多用於癌症晚期患者,伴隨有噁心嘔吐、免疫系統變弱等併發症,凱倫自然也不例外。我們很難想象,初入人世的小女孩,便要遭此人間地獄。
女兒離世,對尼爾造成了沉重打擊,追悼會結束他拉上窗簾默默哭泣,之後將醫療書籍和筆記統統收起,唯有一只刻有“凱倫”字樣的手鏈,放進抽屜以便睹物思人。
為了逃避小女夭折的打擊,他決定將重心轉向工作,阿波羅登月計畫啟動,成了他下一個奮鬥目標。1962年8月,雙子星計畫宇航員遴選,尼爾著正裝來到埃林頓空軍基地。軍人們因此嘲笑他,怎麼來了個書呆子(平民)。其實他們有所不知,尼爾曾經參加過韓戰。1952年6月,阿姆斯壯隨航母被派到朝鮮戰場,一共執行了七十八次任務,飛行時間達121個小時。
宇航局官員問到:你為什麼覺得太空飛行很重要?
尼爾回答:我不確定人們探索宇宙能發現什麼,但是我知道去探索,不會僅僅只是為了探索,我覺得更多的是,探索宇宙能讓我們拓寬視界,發現那些我們早就該發現的東西。 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有這個能力而已。
再問:你覺得女兒這件事對你有影響嗎?
尼爾答:我覺得,要說這件事對我毫無影響,那是不可能的。
尼爾成功加入雙子星計畫,他們搬到了新家,妻子再次懷孕,一切都像衛星進入軌道般安穩。
作為同時代人類最智慧的單位,NASA那時候還在使用黑板和粉筆。領導迪克講述登月計畫時,在黑板上畫下地球,接著勾勒出地月距離,畫到一半黑板尺寸不夠,拖過另一塊接著畫,終於劃到他想要的距離。這個工男的思維,當真有些幽默。
在宇航局得工作,除了火箭推進物理原理等課程,還有多軸訓練儀這樣的體能訓練。儀器的三軸連接點,均可以任意轉動,從而模擬宇宙空間毫無規律的運動。它要求宇航員在暈倒之前,控制儀器回歸平穩姿態。結果不難猜測,大家都抱著馬桶吐了很久,課堂上還能看到有人胸膛上斑斑點點,顯然是番茄醬吃多了。
尼爾和簡的第二個男孩降生,二人討論升空對接理論很聰明,於是放上黑膠唱片開始跳舞。愛德華和艾略特是尼爾的同事,他們會經常帶著家人聚會。影片在這一段,工作和家庭兩個環境,氛圍營造相對輕鬆。可這樣平靜的日子,隨著登月計畫推進,逐漸走向死亡與哀悼。艾略特駕駛T-38飛機降落時墜毀身亡;阿波羅1號測試艙意外失火,三名同事不幸喪生,其中包括好友愛德華·懷特。正如妻子簡所說,他嫁給尼爾是因為他當過兵,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現實生活並不平淡,還要不停地參加葬禮。
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之前,尼爾一共進行了兩場告別。一場是任務前新聞發佈會,記者問登月會帶什麼東西,同事說會帶上太太的珠寶,讓她有機會可以炫耀。尼爾則更加理智地說道,“如果過可以,我會多帶點燃料”。
另一場告別,來自尼爾與兩個兒子。他離開家的當天晚上,一言不發埋頭收拾行李,妻子簡大發雷霆說。
“我不能跟他們說,他們的父親在家裏的最後幾分鐘,居然在收拾行李”。
最後一家四口坐下來,孩子們提問尼爾作答。
從孩子身邊奪走父親,從妻子身邊奪走丈夫,這已經不是什麼太陽神登月計畫,而像一場秩序井然的死亡計畫。因此每當任務開始,都意味著生離死別。
3.提前寫悼詞的任務
命中註定,那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將在月球永遠安息,這些勇敢的人們,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他們知道自己平安返家的機會渺茫,他們的家人將哀悼他們,敢於將她的兩個兒子送入未知之地的地球母親將哀悼他們,在今後的夜晚,每個人仰望明月的時候,都會想到那裏的一個角落,已經成為永遠的人類世界。在發表此聲明前,總統會親自電話慰問兩位宇航員的夫人,葬禮儀式的流程與海葬相同,願他們的靈魂安息。
由於任務的不確定性,阿波羅11號升空前,NASA提前撰寫了登月失敗後的悼詞。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對登月這麼沒把握,為什麼一定要進行呢?回想前面所說的太空競賽背景,美蘇兩國都在搶時間。影片中,尼爾他們看新聞,得知蘇聯設計了太空加壓服,並完成了人類第一次艙外活動。這段從側面說明,太空競賽不僅是高層的意志,也是眾多工程師的目標。
NASA設計的登月專案分為兩步走,第一階段對接停靠,第二階段繞月登陸。雙子星8號於1966年3月16日發射,計劃與阿金納號合併對接,以及美國航太史上第二次艙外活動(傳聞阿姆斯壯本人不喜歡「太空行走」這個叫法。倒也不難理解,因為藏外活動是他的工作內容,而非大眾所幻想的太空漫步。)事實上,在太空競賽的魔咒之下,使得雙子星八號非常不成熟。發射前安全帶卡扣有異物,需要瑞士軍刀處理;駕駛艙焊接處發出異響;最匪夷所思的是艙內竟然有只蒼蠅。
尼爾隨著火箭進入太空,尋找並對接阿金娜號。與此同時,妻子簡正用通訊盒收聽語音直播,孩子們讀著故事,旁邊還有記者拍照用以宣傳。對接成功後沒多久,雙子星8號因為旋轉,被迫與阿金娜號分離。領導迪克為了避免簡聽到壞消息,立刻切斷通訊盒。簡直接沖到指揮中心,要求迪克重新連接通訊,並以門口的記者作為“要脅”。迪克說“我們已經控制住了局面”,簡則一語道破“事實上你們就是一群擺弄模型的小孩,什麼都掌控不了”。
的確如簡所說,NASA當時的制導技術,還不如今天的手機。有人因此誇讚美國人,說他們用打字機和無線電,將人類送上了月球;但對於參與其中的生命,只能讓人感到擔憂或惋惜。
雙子星8號任務後發布會,和內部評估會議,兩者採取平行剪輯。記者提問來勢洶洶,民間討論義憤填膺,質疑這就是一項政治面子工程。
要40億美元的太空計畫?還是要4便士來填飽肚子?對於一位航太工程師來說,尼爾當然無法回答這些大問題。因為飛船高速旋轉時,身旁的同事早已暈厥,只有他忍着強烈痛苦,控制飛船得以穩定,避免了更嚴重的事故。
在此起彼伏的質疑聲中,阿波羅計畫終於來到關鍵時刻。1969年7月16日,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發射中心,尼爾與其他兩位同事,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升空。接下來的十幾天裏,是他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作為宇航員,他要和地心引力搏鬥;作為登月第一人,他將畢生與潮水般的名聲搏鬥。
登上月球那一刻,眼前荒蕪的景象異常震撼。若能用文字表達,當借用《銀翼殺手》中羅伊的話,“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在海面上可見火花然映的絕美光芒。然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就像淚水消融於雨水”。
阿波羅登月計畫,先後六次將人類送上月球,科學成果影響人類半個多世紀,如今我們仍在受益。但影片刻意回避國家情懷,模糊時代背景,恰恰說明它的態度:當我們讚美探索中的勇氣與浪漫時,也別忘了競賽中的高昂花費和慘痛代價……我們應該用理性與和平,呵護人類最寶貴的好奇心。
正如甘迺迪那場著名的演講所說(《我們選擇登月》):
人類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對於知識對於進步的渴求,是堅定不移的是無法阻擋的,但有人會問為什麼選擇月球,也許他們也會問,為什麼要攀登最高的山峰,為什麼35年前要飛躍大西洋……
尼爾踏上月面之後,嘗試了月球漫步,並在環形山口發呆駐足,最終流著淚水拋下一枚手串,正是女兒凱倫留下的那只。月亮在東方象徵著思念,第一人尼爾肉身登月,同樣拋下他的思念,此舉使得月亮更加壯美,正應了蘇東坡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登月第一人的謎團
尼爾·阿姆斯壯不是神話,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他只是一個把父女羈絆帶上月球的父親。獨自對著月球坑發呆是真實發生的,醫學記錄表明他當時的心跳一度達到180次/分鐘。把女兒的手鏈留在月球,是表達人物情感的細節,事實上他扔沒扔,甚至扔了什麼,一直都是個謎。因為根據NASA規定,每個登月宇航員都要申報物品清單。另外兩個宇航員清單都在,唯獨阿姆斯壯的找不到了。
阿波羅11號登月艙降落月球時,只剩幾秒鐘的燃料。其實阿姆斯壯在訓練時,曾多次只剩不到15秒燃料時安全著陸,哪怕登月艙在離地15米時燃料用盡都沒有問題。任務結束後的研究顯示,登月艙當時還剩約50秒的燃料。
插在月球上的美國國旗,頂端有一根鐵絲,在無風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展開。由於鐵絲沒有拉直,國旗也一直被摺疊起來,所以看起來似乎有風在吹。
阿波羅11號登月的大量相片中,只有五張包括阿姆斯壯,艾德林解釋說是尼克森那通電話鬧的。任務時間精確到每分鐘,一旦錯過便沒有機會補救。但在他們插上國旗後,尼克森興致勃勃,與阿姆斯壯交談了足足五分鐘,而在計畫裏這五分鐘要用來給阿姆斯壯拍照。
阿姆斯壯和艾德林,兩人在月球表面最遠的活動距離為60米,艙外活動時間約為兩個半小時,也是六次登月任務中最短的一次。之後的月表行走時間逐漸加長,阿波羅17號時已有21小時之久。
阿姆斯壯最高學歷為南加州大學的碩士,算不上出眾。後來打算成為教授時,他在多個大學(包括母校普渡大學)中選擇了最小的辛辛那提大學,因為他不想引起同事們的反感(好高的情商)。
做宇航員的經歷,讓阿姆斯壯成為一個非常理性的人。1979年在農場工作時,他的結婚戒指被卡在車輪上,使得左手無名指被扯斷。幸好他保持冷靜,找到斷指並冷藏,最終在醫院重新接合。
阿姆斯壯的簽名,一度能賣到一千美元,如果集齊三名太空人的簽名,則能賣到五千美元。除了簽名之外,就連他的頭髮也會被人出售。2005年5月,阿姆斯壯與合作二十年的理髮師產生衝突,原因是理髮師把他的頭髮賣給了一位收藏家,售價三千美元。阿姆斯壯威脅理髮師,要回頭髮或者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否則法庭見。理髮師沒能要回頭髮,只好向慈善機構捐贈了三千美元。
阿姆斯壯在2005年說,去火星應該比六十年代去月球容易,並提到阿波羅登月任務,當時他判斷只有50%的可能會成功。
2012年5月,82歲高齡的他,罕見接受長達1小時的訪談,笑著回應那些陰謀論說:大眾總是喜歡這種陰謀論,有些真的很有吸引力,但我知道有一天人們再去月球時,會把我留在那的攝影機帶回來。
「2023年9月28日」
給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