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 【KP 國是會議】EP.8 國民基本教育:保障台灣民主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影片逐字內容,影片來源: 柯文哲 YouTube 頻道,【KP 國是會議】EP.8 國民基本教育:保障台灣民主最重要的基礎建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jDZ1Vgu5c
Preview
結論是這樣,國家之力量在於國民全體,而國民全體的力量在於長期教育的累積,好的國民義務教育才能夠訓練出一批高素質的國民,才能夠確保民主政治的落實。
國民基本教育
歡迎來到國是會議,我是柯文哲,我們今天主要要談論國民義務教育。那我會提出我的看法,也鼓勵大家在底下留言,我相信這種眾人的智慧超越個人的智慧,透過彼此的這種交流,互相激盪,應當可以產生更好的政策。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講過,民主要成功,要必須那些投票人可以做出有智慧的選擇。那要怎樣才會做出有智慧的選擇?那當然是要有智慧的國民,那有智慧的國民是靠什麼?答案是教育。所以民主的成功是需要教育才能夠鞏固,所以民主的保障就是教育。
教育在民主國家,他的目的是要培養國民的品格還有基本能力,那如果在極權國家,其實他想的是如何控制思想。這種國民義務教育跟高等教育還是要分開,高等教育他常常有一個很大層面是要維持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人在講說我們台灣這幾年來為什麼產業升級失敗,其實一個很大的理由是,我們在高教投資都不夠。目前台灣在高等教育的投資,大概只佔 GDP 的 0.3%,而美國是 1%。越先進的所謂科技公司,他花在 R&D,就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就研發的這種費用,大概像以台積電大概 7%的 以上,就算那種比較傳統的、比較有規模的產業也要在 2% 的左右。所以當一個國家在高等教育的投資不夠的時候,它本來就很難產生先進的產業,那沒有先進的產業當然就沒有高附加價值產業,所以都變成是淪為代工。
國民基礎教育它強調的是公平、均勻,扶植弱勢,所以這次高等教育跟國民義務教育有兩個很大的不同的思維,國民義務教育強調的是短板理論,我們是希望說他每一個人都可以達到一定水準以上,可是在高等教育他常常負擔起要拉動一個國家產業發展的目標,所以他比較像是拔尖,就是要做強、做大,那希望說這個比較強大的科技強大的技術去帶動某些高科技的產業的發展,那再拉動整個經濟。所以這兩個是不太一樣,不過 anyway 不管怎麼樣,民主政治要成功,很大的成分在於良好的國民義務教育,因為唯有良好的國民義務教育才能夠訓練出一批有品德,具備基本能力的國民。
PISA 不是那個 Pizza,它是 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這是 OECD 國家從 2000 年以後大概每隔三年,會針對全球一些主要國家 15 歲的學生做學歷測驗。那考的主要有三樣,就是數學、閱讀還有科學,目前也慢慢開始增加其他學科的一些檢測。為什麼挑 15 歲?為什麼不是 12 歲,不是 18 歲,用 15 歲。絕大多數的國家,它的國民義務教育最少有 cover 到 15 歲,就是國中畢業的程度。因此他們希望說在受過這種國民義務教育的學生,全世界都做一個同樣的評比。那每個國家也會按照它在 PISA 的,各個項目的得分,去調整它的政策。所有這些都表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國民義務教育做得好,它的高等教育才有可能成功,因為如果國民的平均素質不夠的話,就算當中要再訓練一批更高級的人才,也不太容易。另外一個,如果國民義務教育沒有成功的話,大概整個國家的根本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臺灣國教面臨的 3 大困境
通常我們在討論教育的問題,還是就分三個層面來思考:學生,老師跟錢。
你想想看,每個學生都不一樣,那麼有什麼理由要用同樣一套課綱,同樣一套統一的教材,然後統一的教法去教這些學生,這一聽就知道不合理。如果我們強調一個個人化學習,那麼很顯然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之下,這個是不及格的。另外一個是這樣,我們在想像在高中階段,要討論這個多元學習,可是目前少子化的關係,如果在建中、北一女,你要辦什麼課後研習班這容易。有的那種比較偏遠地區的高中,他同一個年級一班,甚至兩班而已,他怎麼有可能去開什麼,很多的這種多元學習的課程,那不可能。可是如果透過網路的話,這個都不是問題。網路也可以讓我們去解決,這種學校規模大小的問題,因為網路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
另外一個問題是老師。我們不可諱言,目前老師的負擔實在太重,常常那個新進的老師就被指定要去做什麼組長,因為大家都不想做,所以都塞給那個最年輕的老師,甚至代課老師。所以老師不能把他的時間,真正用在教學,而要浪費很多力氣去做一些行政工作。那以我當台北市的經驗,我們台北市這種工程裡面,流標最多的就是教育局。你想想看,一個校長可能他一輩子就只有一次遇到學校改建,那個學校改建如果是大規模改建,甚至要蓋體育場,那一上億的工程,他從來沒有辦過這種東西,他沒有經驗,而不具備那方面的知識,可是只是因為他校長,然後剛好在他任內又遇到要改建這種學校工程,通常結局都不好。我們不管我們的老師或校長都常常不能,把他們真正的精力用在教學,而且要應付很多這種行政的問題。
另外一個是錢,特別是在這些六都以外的縣市,它本來他的錢又不夠,所以常常要靠中央來補助。那中央來補助,中央就掛一大堆要求,要這個寫計畫,然後要接受評比,要評鑑,那要繳 KPI,還要做報告。我還聽過一個笑話,我曾經去拜訪某一個大學,中南部的一個大學,他們那個育成做得不錯,這個產業育成。我問他說,你們為什麼做得不錯?他說因為我們從來不去申請,這個政府的補助。他說我去申請個五十萬、一百萬,結果還要雇兩個人專門在寫報告,應付政府的檢查,所以乾脆都不要申請,反而比較自由。表示說我們目前,錢集中在中央,可是中央對地方又不是完全信任,錢要給他,還要附帶一大堆條件,造成這些學校的困擾。
所以不管從學生的層面,老師的層面,還有甚至這個經費的層面,我國目前國民義務教育都面對很多的困境。我們來想想看,這些困境到底要怎麼解決。
臺灣國教 3 大解方:智慧教育、數位教育、人工智慧。
我國國民義務教育,面對學生,老師跟經費的困難,其實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也就是說:智慧教育,數位學習跟人工智慧。
在我當台北市長任內,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讓我們台北市兩百三十六個學校,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全部校園光纖網路,然後每個教室有 Free Wi-Fi,三個 Internet port,再加 85 吋觸控螢幕,再加上我們國小三年級以上全部都有 iPad,學校有準備,你上電腦課的時候都可以用。在我卸任之前,我們已經開始推動一個政策,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 iPad,那如果有錢自己買,這樣中低收入就由政府來買給他,還會包括一些網路的費用。凡是不能使用網路,他就很難在這個時代有足夠的競爭力,所以這個智慧校園,這是第一步要建構。
在這個智慧校園的硬體基礎之上,我們開始發展數位學習,在台北市就是所謂的酷課雲。我印象當中在我卸任之前,我們總共已經拍了一萬一千部的影片,從國小 國中 高中,所有的學科。那一開始是只求有就好,不過後來我們跟那個,均一教育基金會,還有學習吧合作以後,我們這課程就變得比較,有出這個簡單的,中度的,難度的,易中難,甚至有互動式的。數位學習有什麼好處?第一,打破時空的限制,因為你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沒有了。再來我們可以聘最好的老師錄一套,因為很難要求每個老師教學水準都一樣,可是如果只是用一套節目的話,我們可以挑出那個領域最好的老師來上課,所以我們可以做出最好的一套影片來教學。所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找最好的老師,可以按照學生的需要來調進度。
另外一個叫多元學習,比方說,他可以在高中,可以好幾個學校聯合起來開課,這樣選修課才有可能。所以如果一個小學校,他不可能開太多的選修課,可是如果透過網路的話,他選修課的種類就可以很多,讓每個學生可以按照他的需要去選他想要上的課。
將來從歷史上來回顧,2023 年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是什麼?答案是 ChatGPT 的出現,因為這代表人工智慧終於在我們實際的生活當中開始實現。所以在網路上的可汗學院,他的這種人工智慧的老師已經接近是蘇格拉底的家教,因為他是跟你會有互動式,你問他一個題目,他也不是直接回答你的答案,他會引導式說,那你應該怎麼做,你覺得怎麼樣,所以那個老師已經模擬到跟真實的老師差不多了。所以人工智慧的出現也可以讓數位學習變得更個人化,然後更有啟發性,更接近真人的老師,我想這個對學習都是一個很大的影響。
所以這種智慧校園的硬體建設,數位學習的軟體系統的建構,然後再加上人工智慧的出現,讓所有這一些,這種智慧教育都變得是,不再是一個遙遠不可及的東西,而是一個實際上可以存在的。
目前我們學校的老師,負擔了太多的行政業務,除了教學以外,還要去當訓導主任,如果不小心那個學校有改建工程,那就完蛋了,甚至這種議員的關說等等。所以老師很難專心的去上課,所以我們如何讓老師可以專心的從事教學?我們開玩笑說要政教分離,行政跟教育要分離。如果學校夠大,它可以有行政副校長,專門去處理那些雜務。那如果不夠大的話,也有那個行政組長。也就是說,我們要想辦法讓老師可以專心去上課,而非教學以外的工作,有另外一批專門人員來處理,這種政教分離才能夠真正改善這個,學校的教學品質。
另外一個偏鄉,學校本來就有小,學校小的狀態下,它就不可能做太多的分工,所以常常一個老師要教好多課。這當然是這樣,分工越細當然品質會比較高,你分工不夠細,我才不相信說一個老師教國文又教社會學又教英文,可以教得一樣好,不太可能。可是在網路上這就不是問題,網路是固然可以提供你不同的課程的線上教學,但是那個學生要一起上課,所以也許我們要發展出一個在網路時代,這種小的學校到底要怎麼運作。不過當網路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數位學習,固然可以讓學生去學習不同的課程,可是因為學校班級還是畢竟太小,所以在同一個班級裡面有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如何混齡教學,恐怕也是將來要去解決偏鄉教育的問題。因為有人曾經講說,既然學校太小,乾脆叫他併校,這樣老師也可以集中,成本會比較低這我同意。但是有個問題,學校常常是社區的一部分,所以廢校常常也帶來一個叫廢社區,因為你這個學校把它廢掉,那個社區大概垮掉一半。如何在可以符合成本的狀態下儘量讓學校存在,可是又不會因為學校太小去影響他的教學品質,這恐怕是在過去沒有網路,沒有數位學習,這是很困難達到。但是有數位學習的時候,也許可以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這種困境。
代理老師荒,資訊不透明導致供需失衡。
那我們來講這個代課老師問題。據我所知,其實在台北這種部會城市,竟然在最近連招代課老師都招不到,原因是什麼你知道?因為每年要退休老師,他沒有辦法有效的控制,所以當這突然,同一年你知道太多老師退休,所以即使要找代課老師都會不夠。
反應我們目前臺灣的問題,我們常常說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可是面對問題表示什麼?我們要足夠公開透明的數據來讓我們做政策的決定。未來的十年,台灣大概有四十家大學要倒閉了,因為少子化就是沒有學生。問題是這個問題是今天才出現,不是啊!十八年前就知道了。十八年前出生的學生,那個新生兒數目,你就可以估計說十八年後大概大一的新生會有多少,可是過去政府都從來沒有正視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要講的是說,這個世界上不可預測的事件,固然有,但是那還是少數,大部分的危機是可見的。可是大部分的危機可見,它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數據要公開透明,這樣大家很容易拿到。所以比方說,我們目前這個國中必要考高中學歷測驗,每個學校考 C 的人數或是每個縣市政府考 C 的人數,我相信這個數據如果要公開,大家一定覺得壓力太大。因為這個等於把問題,赤裸裸地攤在大家面前。可是問題是當你不去面對這個數據的時候,你的教學很難改進。所以每次講說,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可是面對問題的先決條件是,這些所有需要的數據都公開透明。
同樣的道理,2030 雙語國家,這很清楚,你沒有準備足夠的老師怎麼可能推動雙語教育,硬是要推動,下場就是品質很差。然後老師也抱怨,教學效果成績也不好。所以如果真的要執行雙語政策,我們每年可以培養多少具備雙語能力的老師。坦白講雙語教育,不是說只有增加英文課,真的用英文去教數學、地理、歷史、物理、化學,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有相當程度的老師要準備好,才有辦法去推動。所以如果我們數據不清楚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制定一個有效的教育政策。
那關於經費的問題,還是那一句話,中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本來就應該要修,而不是中央把錢全部控制在手中,然後每個地方政府教育經費又不夠,所以都要去跟中央申請,那搞到最後要寫計畫、接受評鑑、寫報告,更累。既然國民義務教育是個普遍性,讓每個地方政府都有足夠的錢去執行他該執行的國民義務教育,而不是把這些錢都控在中央,然後再來發放。
結論是這樣,國家之力量在於國民全體,而國民全體的力量,在於長期教育的累積,好的國民義務教育才能夠訓練出一批高素質的國民,才能夠確保民主政治的落實。
在未來,在學生方面,個人化學習應當是未來教育的目標,才能夠讓每個人可以達到因材施教,這個適性揚才。人既然是不一樣,沒有理由每個學生給他接受同樣的教育,那數位學習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再來就是說,我們希望透過數位學習,一個程度上可以減少老師的負擔,那讓老師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專心教學,能夠減輕這種老師不必要的行政負擔,這要處理。關於經費,我倒覺得至少在執行國民義務教育,應該讓每個縣市政府都有足夠的錢去執行他的國民義務教育,而不是要在向中央要錢,這個我想還是要信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