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香港10年后可能是二线城市?[转载]

zhm
·
·
IPFS

我也是被这篇标题党吸引了,但写的还不错,就没改原题直接转载了。是否真的是白岩松的文章,暂时也没有考证。

原文:

目前是一个跨界混搭的时代,大家希望换一个角度听一下我对未来的看法。我们说做企业的已经足够焦虑了,但是做媒体已经不止是焦虑了,而是现实就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新的问题,今天交流的是我心目中理解的未来与创新。

在今年做国庆70周年大型直播的时候,我做直播的过程当中说共和国属牛,改革开放属马,深圳属猴,这恰恰代表了改革和深圳特区的特点,1949年的新中国属牛,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大拇指的牛,而是负重,忍受,耕耘,所以我们得有多少次一代又一代牛一样的人,共和国70年经历了那么多的跌荡起伏才走到今年。

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是中国农历的马年,41年过去了,这匹马走了多远,走了多长的路程,大家感受很深。1980年8月份正式确立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圳属猴,猴最能代表代表深圳的特色,因为它是72变,大家想想40年前深圳特区农村人口30万,城市人口1万多,但是现在深圳人口2300万相当大比例的都是城市人口,已经没有了农村户口。

经济的变化更不用说,今年的媒体是如何报道深圳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的?前三个季度深圳GDP增速是6.6%,是相当高的,也是相当于国家增速的,但是媒体的标题是“深圳怎么了”,也就是GDP6.6%增速这个速度支撑不起所有人对深圳一直拥有高增长的想象和期待。

所以大家会用“深圳怎么了”会面对6.6%这个增速,这个是因为第二产业的拖累,但是我觉得非常正常。依然有6.6%的增速,其实代表了深圳的巨大的增速,这些年我来过很多次深圳,我这次来深圳觉得经过了40年,深圳拥有了深圳的特色,这就是深圳人,不是广东人和湖南人,整个的深圳人排名第一的人员构成是广东,里面潮汕最多。接下来就是湖南和广西,所以我说远亲不如近邻,再就是四川和湖北等等,这次我感觉深圳人就是深圳人了,他骨子里面有帮助别人的概念,在你坐地铁和买票的时候,他会有“需要我帮你吗”这样的眼神,这个深圳的特点。

面对今天的深圳的时候,我们会想明天的深圳。40年前我们说深圳有一天会超过香港的GDP,40年前的人们不会去想象,因为92、93年的时候中国的歌手还唱着“我要去香港”,香港还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梦想,现在中国有三个城市的GDP超过了香港。

有人说你怎么看待香港10年后在中国的位置,我说可能是二线城市吧,这个是开玩笑,为什么?截止2018年底,北上深都超过了香港,今年广州不出意外也会超过香港,将来大陆会有10个城市超过香港,如果单从GDP的角度来说,排到10名开外的香港还会是一线城市吗?这是一个单一的角度,但是也说明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纽约时报》他们登了一个开封的照片,上面写着“纽约不要骄傲,想想今天的开封”,1000年前开封就是今天的纽约,开封现在都不是河南的省会,现在郑州大学变成了双一流,因此《纽约时报》用这样的文章提醒纽约迎接变化。

今年香港的问题初起的时候,我有一次在香港和读者交流的时候我说一个城市想要好起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想要坏下去用不了一代人就够了。因此今年在中国的深圳、青岛、大连等城市也要有“纽约式”的提问,不要骄傲,想想今天的开封。开封现在也在变得很好,但不是历史的地位。什么是未来,什么是创新?未来的角度来说,有一个段子说未来的企业车间里面只有一个人,一条狗。

人的职责是喂狗,狗的职责是防止这个人碰机器。未来机器的精密程度可能超过人,大家或许已经看到谷歌已经进行了几百万公里的汽车无人驾驶,现在所有出的车祸都是人操控不利和无人驾驶发生的,绝大部分的车祸已经避免了,无人驾驶所犯的错比人要少的多。我讲了这个段子,会加深大家的忧虑,毫无疑问,人类发展正在快速的提速。

有的时候我都为自己超过了50岁而庆幸,因为速度越来越快你是容易晕的,计算机界有一个摩尔定律,60年代就预测未来的微芯片速度会越来越快,没有想到50年一直在增加,所以现在的速度的确是越来越快。

在这种快速的变化当中,大家自然会产生一种焦虑,我们会担心很多东西会夺走我们手中的权利,现在的纸币在快速的消失,我不会用电子支付,但是走到哪里都被歧视,虽然任何机构不能不收现金,但是纸币在大量的减少。再比如我们的商场已经越来越不卖东西了,已经被互联网取代了。

现在有的公司在研制要替代律师的软件,将来律师干的活软件就可以干,还有人预测20年后记者会消失,这些东西产生的时候,你当然会晕,包括思考你的企业怎么办,我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我觉得未来不值得那么焦虑,更重要的是焦虑迎不了更好的未来。不变是不可能的,世界快速变化的过程当中,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你拿什么应对变化?

有人说我要研究最前沿和最新的技术,我认为你最该拥有的是应对变化的能力,也就是你核心力量的锤炼。我们相当多企业,或者说不叫企业,我们相当多的人过于焦虑,因此他就研究很新的东西。我这一行来说,我说我们的传媒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用了过大的比例研究电话和芯片,却忽略了核心的力量。

我很想知道这个已经不会提问和写好文章的记者如何成为新媒体里的好记者?我们该用多大的比例研究变,多大的比例研究不变?未来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要研究变化的是什么,而不变的是什么。包括如何打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相当多的比例在不变。

说一个例子,我给我的同行讲过,跨界我还没有讲过,很多年前我碰见邓亚萍,她刚刚退役,我说还打乒乓球吗?她说不打了,我说为什么,因为她说出不了汗,现在在学打羽毛球,过了几个月,我说还打羽毛球吗?她说又不打了,因为又不出汗了。乒乓球对于她是传统媒体,羽毛球是新媒体,但是为什么半年的时间把新媒体玩转了?

因为核心的力量太强了,常年打乒乓球过程当中对对手的分析和自己强大的心脏以及体能让她最初是一个羽毛球菜鸟,但是却可以迅速的成为羽毛球的高手。

所以后来我思考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我的焦虑在减少,我更关注的是我的核心力量,我的核心力量够我不断的迎接新的变化。

十几天前我采访比尔盖茨,采访完了之后一个小姑娘站起来说你的提问特别有“网感”,有几个问题特别有网红的感觉,她说他们是新媒体的编辑在现场听,我说第一个我不知道你在这里,第二个我真的不是给你们采访的,第三个我20年前就是这样采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好的内容,20年代作为传统媒体的时候它是好的,今天在互联网上应用的时候依然是好的。

但是我们没有核心力量和这方面的能力,你拿什么变?你一味的焦虑觉得一定要研究新东西,那么是非常难的,我观察未来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技术和人,什么是变化的?我要研究技术,什么是不变的,我要研究人。我觉得做传媒也好做企业也好,绝大多数情况下思考的未来就是不断变化的技术和模式以及不变的人上着力。

为什么说人是相当大的不变量的?因为几百年来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但是技术一直是在更迭。以前我们在龟背上写我爱你,再用毛笔写在纸上,现在用手机发,但是脸红心跳的感觉从来没有变,你关注的是技术更迭的手段还是有相当聪明的人研究不变的量。这个时候有助于消除大家的一些焦虑,比如纸币在减少,但是消费在增加。在纸币减少的过程当中,恰恰也产生了一定无形的扩大消费能力,因为人民用手机买单的时候犹如超市走近了我们的生活一样,很多东西买的时候很爽,但是结帐是最后的事情。

现在你用手机没有无形的从钱包抽出钱的感觉,但是你的消费在增加,社会的消费在增加,这个是第一个。

第二个100、200年前全世界的人类80%、90%都是从业农业,工业革命来了,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但是100、200年时间过去了,绝大多数的人从农业土地上离开了,就业岗位前所未有的增多了。

再比如说我们在担心人工智能夺走我们的饭碗,刷码机在超市出现了,人们说将来人会被刷码机赶走,现在是超市营业员的数字远远超过20年前,为什么?因为刷码机出现之后,成本下降,大超市变成了无数个到你身边的小超市,新的就业岗位被创造了,现在全世界超市里面工作的人员远远超过以前没有刷码机的时代。

再比如我这次到深圳虽然就2天,但是不跑了很多的地方,各个商场的业态变了,但是似乎更红火了,因为有培训的机构和亲子的机构以及大量的餐饮和商店。比如海岸城就非常的红火,有大量的餐饮,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被新的商业模式吸引到在外面吃饭。

因此看似减少了商场的空间,但是增加了参观,就业又被促成了,反过来说现在全中国上千万的外卖小哥,那天我见到美团的老总王兴,他非常的不满足,他说每天中国吃三十几亿顿的饭,我们现在只拿到了其中很小的份额,我们还有更大的份额,这又会创造多少的就业岗位?所以时代从来不会停止,微观的角度看待未来的话,一定会是错误的,未来对于我来说有一些东西注定会失去,但是不要因为失去就会剥夺。

人类的道路都是一边失去一边创造,就业的岗位会前所未有的增多,现在人们认为区块链会取代人类的岗位的焦虑是不存在的,一些简单的工作会被取缔,但是会创造更多需要人做的事情。

因此研究变和不变的过程,我始终研究技术的发展和不变的人,我更多的注意力是在人身上,不管你是做媒体还是产品,归根到底是要研究人,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基石,人性的变化是很慢的。

大家觉得下来研究的是什么?是人的未来需求,未来中国最大的产业第一位的是大健康,第二个是文化产业,第三个是大健康或者带点文化色彩的叫做享乐性的产品,因为人会越来越懒。这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积累了很大的财富,过去我们很多自己可以干的事情,主要别人可以干都交给别人了。

在座的不知道多少从事美容,大家知道现在中国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和一个巨大的盘子是在美业。过去我们这个年龄都是家里人自己理发,因为我们无法购买服务。后来穷一点,理发也是出去,但是出去的次数非常少,一年就几次,尤其是过年之前,必须花钱。但是到了现在女同胞过去一辈子烫一次头,是因为结婚。

现在是几天就烫一次,二十几天就美一次甲,现在女同胞交给外包服务的,你用百度地图搜一下和美有关的小店有多少,而且每一个店都在身边,都非常的小,我们不关注,但是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这个是题外话,未来什么会是我们的热点?为什么是大健康?中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如果单独作为一个国家人口是世界第四。

我们过去有一个观念是我们要关注年轻人,现在各个企业和传媒都是在招年轻人,觉得年轻人和未来有关,我们为什么不为老年人服务?因为我们的概念是老年人不花钱,对不起,我们这代人正在变老,我今年52,我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的孩子为我养老这个事情。

我的同龄人90%也都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事情,我们这一代正在变老的人怎么可能不是消费的一代老人呢?那天我和我们的副台长说您要退了的话,能不能筹办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老年频道,我不能想象的是到现在为止中央电视台没有老年频道,过去没有是因为这样的频道不挣钱,现在你发现了吗?谁看电视?不就老年人看吗?为什么不做一个老年人频道?我说孙台你干这个事情,我拍胸脯,3年给台里10个亿,有一个干电商的说不用3年,我们电商现在的购物清单老年人的物品比例日益增长,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量了。

我们说日本截止到今年现在65岁以上的人口占整个国民的28.1%,什么概念?100个人当中28个65岁以上的人,中国现在只是18%多,100个人只有16个60岁以上的人,日本的情况比我们严重。这个趋势还在加速,中国在跟随,为什么思考中国?

两年前我拍香港回归20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节目,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全世界都算在一起,香港的男女人均寿命是第一,我专门做香港,为什么他们的老年人长寿?几个原因,一个是香港的老年人活到老下到老,不会下棋,香港也没有这样的地方,香港的城郊都是离开城区的,第一个他们是活到老干到老,不停下来。第二个香港继承了英国的医疗,他们的救护车到达的平均时间是12分钟,同时期我们的救护车到达医院的时间是40多分钟,有几个疾病扛得住40分钟救护车到达的路程?

北京、上海已经达到了国际最发达的老龄化的程度,这个角度去看,中国的老龄化会进一步增长。所以今年年初作为政协委员,我的一个提案是中国的政策角度要研究老年市场的建立问题,包括老年就业市场的建立问题,中国此时此刻没有任何老年就业市场。所有的超过60岁就业的人都不受法律保护,你可以还在干活,但是没有任何法律保护,因为我们没有老年人就业市场。

北京、上海已经是60岁退休,平均活到84岁,24年就吃养老保险的话,你的生活质量不会很高。未来大健康产业肯定是中国相当重要的产业。另外一个就是文化产业,其实世界打进入工业化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就是“无聊产业”,就是打发人们无聊的,比如电子游戏、奥运会、世界杯,这些都是人类的无聊产业,无聊产业永远是人类的刚需,拦都拦不住。

现在相当多的年轻人一有时间就刷抖音,有人问我对抖音的评价是不是不高,我说麻药是有价值的,但是服用多了会变成毒品。所以你要看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第三个是我说的人的享乐和服务的产业会快速的增长,人只要有能力就会把舒服的事情给别人帮自己干。

面对未来的时候究竟是焦虑,还是研究今天?第一个你要有核心的力量应对变化,第二个是你会看到某种趋势,这个对中国非常重要。下面我们说到创新,创新是什么?有人说创新是无中生有,这个大概念上我就反对,我自己的概念是创新是有中生无。

因为无中生有特别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创意,一种天才的感觉。它忽略了勤奋和掌握所有的事实,忽略了路径。所以如果是无中生有,相当多的人做不到。

但是有中生无是一个诞生的路径,创新是别人做了什么,已经提供了什么,这个过程当中我可以拿出什么。所以一定是有中生无,但是恕我直言,我偶尔和企业家交流,我发现很多人对有无投入太少,比如说我们是否了解现状,我们是否了解人的需求,我们是否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干这个行的人都不知道国家的政策,他干的这个事情都是国家很早就提出的。

说一个例子,我和做健康产业的人聊天,100个企业家当中99个没有研究过国家密集出台的健康和养老相关的文件,我非常的惊讶,在中国不研究中国政府和你行业相关的文件,你怎么赚取巨大的利润?

国家现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东西,鼓励医生多点职业,办自己的诊所,鼓励养老和康养结合,国务院明确出台要培养100万个护工和所有的新建的小区要有康养的场所,不是新建的要用向政府购买的方式。

国家的政策明确得出来9073养老未来,即90%是家庭养老,7%的是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3%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予以保障。但是已经不存在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概念了,很多的东西会通过互联网共享,很多的方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将来所有的社区国家有明确的规定。

现在大部分的医生觉得我愿意多点职业,因为我想多挣钱,但是国家鼓励他们自己开诊所,他们不开,因为他们伺候不了工商、消费、税务等等,医生都希望别人开了诊所到那里上班,医生不愿意,国家着急,资本也没有办法,我们说资本可以让很多的大医生愿意到你这里挣600、800块钱的挂号费,北京有一个专家一个挂号800块钱,他一周去几次,这个未来的趋势。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在明确的写,但是有人研究吗?

我们经常自己关起门开会,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文件才蕴含巨大的商机。所有有中生无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有,我们很多人没有研究这个有,所以会错失很多的机会。

所以创新从我这里的大定义就是有中生无,下面有两个我自己的看法,第一个文化的角度,我说想要创新就需要有一点闲人,有一点闲钱,有一点闲时间,但是和我们的企业是相悖的,一个人干120%的工作,请问没有冗余,如何创造?我们都是超负荷工作。

我当时去巴黎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的高管,他说我一直研究法国人一个月的休假,他们说没有这一个月的休假,他们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国家。为什么?因为这一个月纪律性的休假让我们停下脚步,仰望星空,和自己聊天,琢磨很多以前不琢磨的事情。

手机现在占有了中国人的所有无聊时间,但是我一直记着国外的一个人说的这个话:“手机拿走了所有人的无聊,也顺便把与无聊有关的伟大创造一并拿走了”。所以我没有微博和微信,我有相当多的时间研究事和发呆,包括看书。

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无用,我们有多少创造流出了创造的空间,老子在《道德经》说一个杯子你们叫瓷杯子和陶杯子,你们忽略了它本身是围出来的空间才装了水,所以老子说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用这个词就与此有关,他将来了做有用的事情和无用的事情相互的转化。为什么中国此时获诺贝尔奖就像抽大奖,现在我们才2个,一个是莫言,一个是我们的老太太。

但是日本每年都有,理由很简单,100年前陈寅恪在美国留学和他的同学聊天,发出了100年后让你感慨的预见,他说中国太重视有用的东西的学习了,我们都是为了每个结果去学,于是我们迅速的上升,但是一旦你学的东西被淘汰了,你马上变成了无用的人。老爷子说将来中国人一定会复兴,我们会出很多个商业大家,但是我们想要创造方面和学术方面以及价值观方面有重大的贡献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不做眼前看着无用的事情。

这个是100年前陈寅恪先生说的话,中国人不做眼前看着没有用的事情,你不做这个没有用的事情,就难以诞生大的创新,有多少企业可以留出富余的人和富余的钱以及富余的时间?谁给你创新?你研究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在拥有某种对无用东西的研究当中出现了对未来的有用。

上次来深圳我和几个教授一起吃饭,我恰恰看到了周其仁教授看到一个特别好的文章,他很多年前去了美国硅谷受了刺激,他说他看到硅谷有很多小实验室在干着八竿子打不着纯属胡闹的事情,但是就有人不断的给他们投钱,不断的有人在胡闹,不断的有了伟大的创造,美国的科技就在这样看似尊重胡闹的过程当中不断的诞生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特斯拉生产之前,中国的充电电池是全世界第一。

就在深圳这块土地,我们没有诞生特斯拉,因为它是一个反向思维。我们过去说生产新能源汽车就是节省能源,但是可能提速很慢,比如“肉”,特斯拉上来就是我要成为人类历史上提速最快的汽车,先高端再低端,就这么一个简单不过的思维没有诞生在深圳。因为最初有人提出这样的创意肯定有人说这是胡闹,眼前是胡闹,为什么不给未来留出冗余?

第一个想要创新就必须尊重自主,第二个想要创新就必须为漂亮的失败鼓掌,社会要有容错的空间,第三个想要创新中国要以最严厉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过去我们一个知识产权有20、30年的跨度,现在一个知识产权有可能在技术快速更迭的过程当中,只有5年的生命周期,就靠这5年挣钱,你5年你不保护它就死了。

中国人说自主创新,都说创新是重点,但是我说重点是自主,不自主如何创新?我们的院士我们的科学家做一个试验都要让处长签字的话,而且现在就是,创新从何而来?相当多的企业家想一下自己,你是自由的,你的员工是否是自主的?

我听到一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这句话这么说:你做员工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优秀,当你有一天有机会成为领导的时候,你的全部职责是让别人优秀。但是我们一旦当了领导就是你为我干,我认为好领导是我为你创造优秀的条件,最后你收获最大。你如果不创造让员工可以展现才华的空间,你最多是一个小企业家或者一个中企业家。如何让你的员工优秀,非得给大量的自主不可。

有的时候不听话的员工是最好的员工,你的企业文化是所有人都听话,创新就非常的难。技术快速更迭的今天,一个领导最大的使命第一个是选对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第二个有敏锐的判断力看出什么是好东西,但是别希望自己发现好东西,而是鼓励你的员工给你诞生好东西。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很多活不是自己干了,20世纪是硬件的时代,21世纪是软件的时代,但是现在软件研发是你进步一点,他进步一点,大家一起研发。美国搞了一个全世界的新材料征集比赛,为自己最后选到了可以产生巨大利润的新材料。它提供了你可以变得更优秀的平台,最后是一个大三的学生获奖,这个学生的成绩还非常的一般。

美国的进步和发展是因为它吸纳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现在特郎普说不让外国人进去,避免中国人进来,那是因为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国界吸纳人才的空间,美国依然利用了他们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吸收全世界最棒的创意,而不是人了。

再说一个例子,全中国万人拥有大学生比例第一个是武汉,每一万人超过1000名在校大学生,深圳是他的十二分之一。但是深圳是企业密度最大的城市,每万人拥有企业的数量全国最高,为什么是深圳?论人才构成是武汉的十二分之一,因为深圳是吸纳人才的地方,虽然培养人才的能力比较弱,现在深圳玩命的扩大深圳大学,让各个名校在这里办分校,深圳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是吸纳人才。

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之后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广东,中国最牛的大学生都来到了广东,这个数据接近50%,来到了广东非常大的比例是来到了深圳。未来的策略都是把你的大脑吸来,美国现在正在用自己的跨界能力吸纳全世界的创意为它服务,这个是互联网带来的新的机会。所以我现在有一些担心是我们是否注重的这一点,所以自主才是创新的格外重要的东西,我们今天是否可以打破很多的进步,让中国的各路人才真的感受到自主和自由?

我还是认为此时的中国需要一次思想解放,前两天甘肃某地烧书,让我感受到后背发凉,这个是多么逆向的行动?这个思想解放将真正的推动中国的转型升级,这个话有点跑题,但是只有人让自主和自主才会创新。

但是各位拥有自主和自由的权利,任何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世界,你是不是让这个小世界变的更好了。第二个就是为漂亮的失败鼓掌,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赢和成功的国度,谁敢失败?我做了一个研究,中国人说话,中国人说好,比好差点的是不错,不错就接近于好,你认为中国人还敢错吗?中国人确定一个事情是对,和对接近的是没错。

你看,今天是不是龙部长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可能会对,可能说没错,对和每错接近一个意思,我们的民族DNA不错是相当于好,没错等同于对,谁敢错?中国足球为什么踢不好?因为没人敢犯错,有人错了没有人敢弥补,中国人踢球都是赶紧把球传出去,不要在我这里丢了。

这样的话怎么创新?什么时候我们国家的文化也为漂亮的失败鼓掌?为错误也有一个点赞,因为它努力了,就像我个人认为最代表人生的体育运动就是跳高,得冠军了之后依然要再升高一厘米挑战自己,最后失败了全场鼓掌。

以最后的一次失败,来诠释自己的成功。龙部长今年创办了自己的基金会,已经组织了六波孩子去看海,对于这个岁数龙部长这个是非常奢侈的,他上次和结业的几十人每个人照了一个结业的照片,而且做这个照片他会到处求人,经历很多的麻烦。但是龙部长还在做,我们说如果每一个人尤其是企业家,鼓励你的员工,敢试错,漂亮的失败就是成功,这个企业就不一样。

最后一个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人民不获益,最后的最后市场经济要根据利益进行推动,综合下来我要说想要创新,有一点闲人有一点闲时间,去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中国的自主才会创新,第二个是包容错误,第三个是知识产权保护,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我估计说的相当大一部分都没有用,但是给大家刺激一下,我从不为明天焦虑,因为明天事情取决于你今天在做什么,今天的中国谈明天的人太多了,但是今天过不好,明天好不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