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问题的阶级分析(二)

Tosaka
·
(修改过)
·
IPFS
第六节、反送中运动的分析

一、导火索

2019 年 2 月 15 日,港府借潘晓颖案68,在建制派民建联的支持下向立法会提交修订《逃犯条例》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议案(简称“修例”), 试图帮助中央逐步收回司法主权。从 2 月 15 日至 3 月 4 日,港府保安局就草案展开为期 20 日的公众咨询。据保安局称,共接获约 4,500 份书面意见,其中约2/3 赞成。保安局称,多数公众认为该草案可以填补法律漏洞,少数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不信任内地司法制度、认为可供移交的罪行涵盖太广。

从后续事件发展看来,保安局的统计并不准确。

香港资本家在当时反对修例。香港资本家很多和大陆有经济往来,在做生意时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的事情少不了,很可能就涉及经济犯罪,是被引渡的“高危人群”。

香港媒体工作者强烈反对修例。大陆在本质上没有言论自由,大陆媒体能揭露的,只能是党国同意你揭露的,和党国口径不一致的声音发不出来。修宪前后以来,党国对媒体的管控非常严厉,动辄 APP 下架、公众号封号。2019 年中美贸易战时期,包括“华尔街见闻”在内的众多 APP 因报道中美贸易战口径与中央不统一而被下架。2019 年 6 月左右,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均收到通知,凡是 APP 传播信息中不恰当“涉政”的,只要有一条就永久下架。互联网上因言获罪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被跨省抓捕。香港传媒界回归以来一直享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言论自由”,常常出版大陆无法出版的“禁书”。2015 年底,出版禁书的铜锣湾书店连续有 5 人失踪,其中一人还是在香港直接失踪。随后不久被证实,5 人均被大陆关押。铜锣湾书店事件发生后,在业界引起恐慌69。修例之消息一出,再次引发新闻界强烈反弹。2019 年 4 月 7 日,香港记者协会、独立评论人协会与浸大新闻系新闻与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题为 “修订逃犯条例、记者头上的利刃”论坛,为反对修例做动员。

香港法律工作者反对修例。目前为止,大陆在香港没有司法主权。香港从基层法院到终审法院,都由香港司法界自身掌控。一旦大陆能够引渡,势必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收回司法主权。香港法律界既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也出于反对大陆司法系统,强烈反对修例。

香港相当部分普通民众也反对修例。中国是行政主导的国家,司法制度上是“纠察制”,政法委统管公检法,司法制度专制而腐败,公安为了完成任务引供诱供、甚至刑讯逼供。躲猫猫、睡觉死等被大陆媒体揭露出来的丑闻仅仅是冰山一角。三聚氰胺事件在香港更是广为人知:揭露“毒奶粉”的“义士”被投进监狱,制造毒奶粉的却被轻判。大陆公安还常常阻碍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大陆办理刑事案件深感无力,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这些在大陆司法界是公开的秘密,只是由于新闻封锁,不被广大人民所知。偶尔有些新闻被传出来,当局也极力将其处理成偶然的个案,努力营造一种假象,“制度是好的, 就是某些执行的人执行偏了”。但是,香港媒体享有资产阶级范围内的“言论自由”,故此经常报道大陆司法黑暗和刑讯逼供的丑闻,香港很多普通民众对大陆司法体制的映像就是“黑监狱”。

3 月 15 日,泛民团体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先处理(适用于)台湾、不适用于中国内地”等 3 个动议,试图将香港司法与大陆区隔,结果全遭否决。

香港泛民各团体的召集平台“民阵”号召 2019 年 3 月 31 日举行游行,反对修例。

二、过程简介

反送中运动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议会斗争阶段(3 月 31 日至 5 月 24 日)

本阶段中,反送中斗争还是政客的斗争,主战场在立法会。泛民主派实施“拖字诀”,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拖延立法程序。5 月 20 日,保安局局长李家超绕过了法案委员会,要求《逃犯条例》恢复二读,该提议在建制派议员的支持下通过, 导致泛民在立法会从相持变为被动。泛民各派系不得不把主要精力从立法会转移到街头。

(二)第二阶段:泛民街头进攻阶段(5 月 25 日至 6 月 30 日)

先是,泛民于 6 月 9 日和 6 月 16 日举行两次规模巨大的游行(分布号称有103 万人、200 万人参加),并于 6 月 12 日发动万余人包围立法会。政府迫于巨大压力,事实上放弃修例,民众取得阶段性胜利。

抗争期间,主要由青年人组成的“勇武派”每每于游行结束时主动挑起对抗, 导致冲突升级。

以 6 月 9 日游行为例。6 月 9 号当天,数十万群众前往维多利亚公园集结, 并有序游行至金钟立法会综合大楼,要求当局撤回修例。警方称人数有三十万, 泛民号称有 103 万。参与人员分布均匀,涵盖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上层、无产阶级下层和极少量的资产阶级,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大致各占一半70。当天晚上 12 点官方批准的游行结束后,有港独倾向的组织香港众志号召大家包围立法会,数百名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勇武派”继续留在立法会示威。警方要求其离场,青年拒绝并搬来金属围栏用作路障,且战且退;特警手持盾牌和警棍,步步推进,试图驱赶学生,双方爆发冲突。可以看出 6 月 9 日的运动明显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领导的,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极少部分资产阶级参与的群众运动,人数号称有 103 万;运动的主要诉求是撤回修例,运动方式为和平示威,这种方式是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十几年来斗争方式的继续。第二部分是与本土派高度重合的勇武派领导的,以青年学生和青年无产阶级为主的运动,当天人数约数百人,运动诉求一是强迫政府撤回修例,二是要求扩大香港自治乃至独立;运动方式是“勇武抗争”,主动进攻造成冲突,期待政府在压力下就范。

在之后的整个运动中,我们都能清晰的看到这两条线。整体而言,第一部分是运动的主流,第二部分是支流。然而,群众中很大一部分虽不参与激进行动,却表示理解和同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勇武派不断升级机会主义冒进手段的民意基础。勇武派和本土派重合度很高,且和英美资产阶级政客联系紧密。从后续多方证据看,勇武派得到英美资产阶级资金支持。

6 月 12 日当天,有上万群众包围立法会,人员主要是青年学生,同时有部分青年无产阶级71。抗议者多数带着口罩和毛巾,现场有专人在人群中分发各种物资:口罩、雨伞、传单、瓶装水、自救须知72。下午 3 点后,政府仍未撤回修例。群众开始升级行动,撑开雨伞试图冲击警方防线,警方施放胡椒喷雾驱散示威群众。双方爆发激烈冲突,群众用铁栏杆、砖头等冲击警方防线,警方发射催泪弹和橡胶子弹。数十位示威群众受伤,警方亦有人受伤。

6 月 12 日的行动,是由勇武派领导的,主要由青年无产阶级和青年学生参与的,旨在以直接冲突形式迫使政策就范的行动。这次行动对后续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运动以来香港警察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催泪弹等低杀伤性武器,导致众多群众受伤。随着冲突加剧,警察更频繁的使用武器,导致更多人受伤。政府在报道中极力掩盖对其不利的一面,片面报道警察在冲突中受到的伤害。这导致警察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替人受过,使得警察在相当部分民众心中声望扫地,警察个人和家属不断被骚扰,整个队伍士气低落。

6 月 12 日之后,建制派内部出现松动。香港行政会议的召集人陈智思于 6 月 14 日向媒体坦承,港府低估了社会对修例反应,并表示在此情况下港府要重新考虑如何处理修订《逃犯条例》。林郑月娥在压力下于 6 月 15 日正式宣布暂缓《逃犯条例》修法,并最终在 6 月 16 日大游行后实际上停止了修例。

从 6 月 17 日开始,林郑月娥以退为进,连续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道歉, 试图缓和矛盾,安抚内部。学生系统连续召开发布会指责林郑道歉并无诚意,且于 20日大专学界宣布行动升级,号召翌日包围政府总部、特首办、礼宾府、湾仔香港警察总部,并号召以罢工、罢市、罢课、不合作运动及堵路等方式斗争。激进的学生勇武派分别于 6 月 21 日和 6 月 26 日两次包围警察总署,规模均在千余人上下,均由勇武派号召,现场出现港独旗帜或标语。6 月 21 日行动的策划和领导人是港独分子黄之峰,6 月 26 日的行动由港独团体“学生动源”和“学生独立联盟”组织。

勇武派以青年学生为主,人数不多,行动力强,行为比温和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更激进。以 6 月 21 日的行动为例,30 岁以下青年人占 85%,24 岁青年人以下60%,其中下层无产阶级占 48%,其余是无产阶级上层和小资产阶级73。包围警察总署时,青年学生和青年无产阶级均自制路障切割警察总署与外界交通,并呼喊口号、投掷鸡蛋、在建筑的墙壁上喷涂标语。

6 月 22 日,民阵主要负责人前往警察总部投诉警察滥用武力。6 月 21 日早上勇武派包围立法会时,民主党议员不断轮流出来了解情况。民主党主席胡志伟还表态,必要时民主党会出面在学生和政府中间斡旋。可见,温和的泛民与勇武的学生群体形成某种配合。这与泛民和本土派近两年的口号“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相吻合。口号大意是说不同派别不要相互攻击,而要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 相互在某种程度上配合共同给政府施压。事实上,参加游行人员 8 成以上都认为“和平集会和冲击手段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大效果74。”

支持建制派的群体对学生包围警察总署极其不满,6 月 22 日就有数百中老年人组织举行“支持香港警察祝福香港晚会”,并要求尽快订立《辱警罪》。6 月 30 日,香港政研会等团体举行声援大会,支持警察执法,号称到会人数 30 万。支持警察的群体与反对警察的群众之间对立越来越明显,逐步在街头示威时发生冲突,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条件逐步形成了。

(三)第三阶段:当局反攻(7 月 1 日至 8 月 4 日)

本阶段中,勇武派不断犯错,留给当局众多把柄,当局趁势反攻,改变初期的被动局面,双方形成相持。

7.1 大游行号称有 55 万人,游行主题是“撤回恶法,林郑下台”。

当天晚上九点左右,约有百余名戴上头盔、手持盾牌的示威者(勇武派)攻入立法会75。占据大堂后,勇武派分批行动,有人喷涂标语76,有人打砸设备,有人涂抹会徽,还有人展示英国国旗并拍照,并在立法会宣读所谓《七一宣言》。

7 月 1 日之后,之前多方相持的局面被打破。港府抓住机会,大张旗鼓调查立法会被破坏的情况,并邀请中外媒体参观拍照。中央也敏锐的捕捉到了突破点, 开始主动出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也即自从走资派上台以来,政府对群众运动一向是封锁消息。本次香港事件之初,政府也是封锁消息。但是 7.1 攻占立法会事件之后,中央开始公开反击。一方面,“勇武抗争”群体的做法越来越愚蠢, 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另一方面,勇武派中很多领导人是港独分子,英美势力趁机摸鱼,落中央以口实。数十万上百万的香港劳动人民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压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毫无权力,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渴望获取改善其经济地位的政治权力,多年争取无果,最终才以《送中条例》为导火索爆发了这场大规模的斗争。对此,中央避而不谈。反之,中央开动一切宣传机器,铺天盖地宣传极少部分激进分子和外国势力结合,试图颠覆港府,极力渲染这些人侮辱国旗、国徽、打人及其各种“暴行”,极力挑动大陆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煽动大陆人民和香港人民的仇恨,为其后续暴力镇压营造民意基础。同时,香港警方也开始主动出击。之前警方由于过度执法,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面对勇武派的挑衅比较被动。从 7 月 1 日后,支持警方的声音越来越大,特别是来自大陆网友的声音越来越多。随着勇武派愚蠢行为增多,大陆对其定调越来越高,香港警察处理手段也越来越硬。大致从 7 月开始,警方策略从驱赶为主转变为抓捕为主。至 8 月中旬,逮捕人数超过 700 人。

7.1 大游行之后,运动从港岛扩展向新界、九龙扩散。除泛民通过民阵统一动员游行外,各派系也通过连登讨论区、Facebook、Telegram 群组自行召集游行。游行主题也变得更广泛,出现很多和民生相关的议题,以争取不同群体参加斗争,比如反对“屯门大妈扰民”、反对大陆“水货客”等等。

斗争方式仍与六月的抗争类似,每次游行继续分成上下半场。上半场是“和理非”的游行方式,直到当局批准的游行时间结束;下半场是“勇武抗争”,勇武派主动挑衅警察并发生暴力冲突。勇武派几乎会参加所有的大型游行,并主动挑起和警察的冲突。

7 月 7 日和 7 月 13 日冲突中都有港独身影。7 月 14 日晚上的冲突非常剧烈,示威者与挥舞警棍的警察互相追打,警方现场拘捕至少 40 人。当晚至少 22 人受伤送院,网传的警察被咬断手指就发生在这一天。林郑不失时机的站出来指责冲突者是暴徒,赞扬警察的克制和专业,表态支持警察执法。国内媒体更是大肆宣扬警察被暴徒咬断手指,煽动大陆网友的仇视情绪,继续为可能的镇压聚拢民意。

香港勇武派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小资产阶级狂热,不顾形势的发展,采用错误的斗争手段,在斗争现场愚蠢的展现港独或类似港独的旗帜、口号,试图裹挟此次香港人民的民主运动。

在此前后,官媒大量通报破获激进分子制作爆炸物的新闻,并且多次披露在案发现场有港独衣服和“反修例”的标语,有意无意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送中运动和少数激进分子的港独行为混同,进而将反送中运动和暴力甚至是恐怖主义联系起来。

7 月 21 日,民阵组织的第六次大游行如期举行,号称参加者有 31.6 万人。与之前的大型游行一样,参与人员年龄分布均匀,并以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绝对多数。然而就在当天,一小群激进示威者围攻中央驻香港最高机关中联办, 并且用喷漆朝中联办招牌喷黑打叉,又喷上“屌支那”、“支联办”、“Fuck 支那”等字样,并弄污国徽。期间还有人不断高呼口号“光复香港、时代革命”。这种极端愚蠢的行为把大陆网民彻底推到中央一边,整个大陆网民一边倒的支持中央。大陆越来越多的人对香港“示威者”的暴行咬牙切齿,怒斥香港所有示威者都是港独、废青,都是吃里扒外的混账,享受着大陆的补贴,吃饱了没事干搞港独。各种自媒体铺天盖地写文章,各种爆款文章层出不穷。

7 月 30 日,港府决定对其中 44 人以暴动罪起诉。当天晚上近千人在葵涌警署外聚集,要求警方放人,再次爆发激烈冲突。其中有两名警察疑似落单被激进示威者围攻,其中一人举枪示警,这张图片被拍下来,就是后来网络热传的刘Sir 的图片。官媒以此大做文章,央视主持人更是在电视上对其喊话点赞,大陆网民分不清楚少数勇武派和广大群众的区别,将所有示威者视为暴民,强烈要求警察镇压。

勇武派继续冒进。先是,勇武派或受其影响的青年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警察资料并予以公开,众多香港市民以各种方式骚扰警员及其家属。这种行为也是错误的,即使能震慑警察,也是不可取的,只会将自身推到更多群众的对立面。接着, 由于不满港铁在“元朗事件”中的处理,激进示威者接二连三“闹地铁”,阻塞地铁车门、瘫痪交通。从其行为分析,组织者大概率是勇武派或受其影响的群体。受阻的上班人士,虽然有部分人表示理解示威者的行为,但也有部分人非常气愤。堵塞地铁阻碍上班的这种行为,导致更多的人被推向其对立面。

8 月 3 日旺角“非法集会”游行中,号称人数 9 万。游行人群先至旺角集结, 随后再兵分三路至尖沙咀、红磡及黄大仙聚集示威。游行之初,几个黑衣人面带口罩,用雨伞掩护一名蒙面男子拆走旗杆上的国旗,随后丢入海港。事后查知, 这几人中有人和港独团体有关。在红磡隧道激进示威者占领收费站,让过往车辆免费通过;在黄大仙示威者包围警署,涂污外墙,拆掉监控并扔进警署;在尖沙咀更是爆发激烈冲突。数百名示威者包围尖沙咀警署,喷涂侮辱性言论、诉求和示威口号,更有示威者在大门外直接纵火,并用砖头砸毁警署内多架私家车。当天,警方再次逮捕 20 多人,并于其后通缉侮辱国旗的五人。次日,《新闻联播》播发《央视快评》:香港不能无休止乱下去。其后连续数日,微信上面“港灿”、“废青”侮辱国旗的消息刷屏。平时对政府颇有怨言的大陆民众,一边倒的支持政府,不时有人叫嚣,要求政府暴力镇压。狂热的民众似乎完全忘了,政府在征地的时候暴力镇压农民,在罢工现场暴力镇压工人,在南应事件中暴力镇压学生, 在 P2P 维权中暴力镇压小资产阶级,在退伍军人维权的时候暴力镇压“最可爱的人”,政府曾经并且持续暴力镇压大陆每一个敢于反抗的劳动人民。

整个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泛民主派没有能力领导香港广大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斗争,他们不能给斗争制定正确的目标和策略,他们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和“国际友人”勾肩搭背,他们放任甚至配合勇武派的错误行为,还以为这是什么“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本土派/勇武派的斗争的目标是错误的, 斗争的手段是错误的,里面很多领导人是政治投机分子,拿英美政客的钱,以香港人民的长远利益做交易,误导了、甚至裹挟了运动,一意孤行、不断犯错;警方从驱赶策略变成抓捕策略,越来越多人被捕,对“和理非”的游行者产生了寒蝉效应;中央不断提高调门,对香港事件的定性越来越高,大陆网民一边倒的支持中央甚至叫嚣暴力镇压;英美势力仍在积极接触反对派并密谋鼓动,这些被拍到的画面被官媒充分渲染大肆宣扬,将香港人民争取民主的运动描绘成外部势力鼓动一群港独、裹挟一群港灿的颠覆活动。

(四)第四阶段:暴力升级(8 月 5 日至 8 月 17 日)

本阶段中,泛民组织了 8 月 5 日的政治罢工,勇武派动员了成千上万人瘫痪香港机场,暴力冲突升级,大规模镇压似乎一触即发。

在泛民各组织积极筹划下,各业界的劳工、教职员和公务员等群体于 8 月 5罢工,也爆发了本次运动以来最激烈的冲突。事后,保安局长李家超说,当天的暴力规模是回归以来史无前例的。

罢工者在七区同时集会,再次重申五大诉求77。激进示威者兵分多路,分别堵塞公路、阻碍地铁。在堵塞交通过程中,激进示威者多次和普通群众发生冲突。地铁方面,激进示威者在多个地铁站以拉起紧急栓和阻挡关门等方式妨碍列车行驶,期间和部分乘客发生冲突。在堵塞公路方面,先是多名示威者在九龙主要通道上以水马、铁栏、垃圾筒等杂物架设路障,导致附近美孚新邨居民强烈不满, 不时朝激进示威者投掷杂物;其后在北角,有私家车不满堵路下车与示威者理论,遭到激进示威者围殴。司机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支持民主。你们为什么不能和平点?”机场方面,罢工人数超过 3000,仅国泰航空就超过 2000 人参加罢工,导致 200 多个航班被取消。堵塞公路和地铁,再配合机场罢工,基本瘫痪香港交通。其后,激进示威者分兵包围多家警署,喷涂标语,向警署扔砖块等,发生激烈冲突。冲突中,激进示威者使用砖块、激光照射器、巨型弹弓等各种方式攻击警察,并在路口投掷汽油瓶。警察大量发射催泪弹还击。据警方公布,从 6 月 9 日至 8 月 5 日凌晨,警方共发射约一千枚催泪弹,而仅 8 月 5 日一天,警方就施放了八百催泪弹。数十人在冲突中受伤。据警方公布,自 6 月 9 日至 8 月 5 日凌晨,一共拘捕了 420 人。而 8 月 5 日当天,警方就拘捕了 148 人。除此之外,还有多地发生群众之间的冲突。北角地区甚至发生祖籍福建的居民有组织的持械围攻示威人群,有示威人员被砍,伤口深可见骨。入夜,再次出现港独分子将中国国旗从旗杆拆下并抛入海中。整个过程中,激进分子在多处破坏公共设施,事后据政府统计,有超过 200 组路口交通灯被损毁。

8.5 大罢工是一次政治罢工,重申运动以来逐步形成的五大诉求。罢工参与者有无产阶级群体,如航空公司员工以及各界劳工,也有小资产阶级,如公务员、会计师,是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联合斗争。政治罢工是劳动人民斗争的重要手段,通过限定日期的政治罢工,可以瘫痪城市的经济,打击统治者的气焰,集结人民的力量,提高人民的士气。政治罢工往往还伴随经济罢工, 可以将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政治诉求结合起来,团结更多相对落后的群体,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本次政治罢工,虽然没有经济诉求,但是同样能起到提升人民士气的作用。在罢工中,群众重申五大诉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治民主的向往,这是运动中最主要的部分。

从 8 月 9 日持续至 8 月 14 日,勇武派动员万余人阻塞机场长达六天。前三天人数在数千左右,主题是“万人接机”。8 月 12 日人数增至数万,主题变为“黑警还眼、百万人塞爆机场”,相较前几天更具攻击性。8 月 12 日当天,香港机场基本瘫痪,众多旅客滞留机场,上百架航班被取消。除了五大诉求外,示威者还在机场打出各种标语,比如“香港公安是暴力的根源”、“造成这些动荡, 我们感到抱歉,但捍卫香港自由,我们不会抱歉”。为了向大陆群众解释整个事件,香港民众还制作标牌,“国内的同胞们,你们还相信墙内的新闻吗?请用这几天,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用你双眼去探索未被审查的真相,用你双耳去聆听不同立场,用你双唇去说出你的心声。”还有人制作标牌,“墙外不一定全是真相,但你有权去接触不同资讯。”

两天前,一篇题为《香港抗争者致内地同胞书》的文章在网上出现,作者试图向大陆民众解释香港人为何抗争,试图告知大陆民众香港人民争取民主自由就如大陆人民在三十年前那次斗争一样,“这是一场由一群勇敢、正直和善良的内地同胞,在三十年前于天安门广场外,所遗下的悔恨、鲜血与泪水中,所灌溉而成的抗争。”但是,这些都难以起效。三十年的新闻封锁,大陆人民早就不知道曾经的往事了。更何况,大陆人民不会去听一群称大陆为支那、涂中国的国徽、扯中国国旗的人,去给他们解释真相。虽然,这群人仅仅是示威者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他们的愚蠢行为扩大了中港矛盾,这些行为被大陆媒体加以利用之后在大陆人民心中挑起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大陆人民带着这种民族情绪和香港人民谩骂, 越来越多的人被卷进来,同样身为无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同样被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压迫的大陆人民,一边倒的赞同中央出兵镇压自己的阶级兄弟——香港劳动人民。中央很欣慰,阶级矛盾被统治者成功的转移为民族矛盾。

8 月 13 日,发生了付国豪和一名疑似卧底的大陆公安被打事件。毛主席说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不论付国豪是否有记者证,也不论疑似卧底的人员是否真是大陆公安,围攻、殴打、侮辱的行为都是极端错误的。记者如果发出不实的报道,那我们就揭露他,质问他,让他哑口无言,让他失信于国人,这才是正确的斗争方式。公安卧底,只要他手上没有血债,只要他不是造成直接的不打不足以阻止的危害,发现之后应该是先揭露、再质问,并尽可能争取分化。不问青红皂白的殴打,试问对运动又有何利?

8 月 14 日,几十名昨天围攻的示威者打横幅道歉:“我们对昨天发生的事情深感抱歉。我们绝望了,做出了不完美的决定。请接受我们的道歉。”

道歉已然迟了,8 月 13 日之后,付国豪俨然成了民族英雄,众多大陆群众内心卑劣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被中央煽动达到了巅峰。

勇武派的愚蠢行为,无疑给了中央更多把柄。

在目前的条件下,香港劳动人民不可能通过独立获得解放。不论是香港劳动人民反抗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还是香港劳动人民反抗港府争取民主权力的斗争,只有在其作为整个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一部分的时候,才能最终获得胜利。

至于英美资产阶级,仅仅是利用香港劳动人民来制衡中国官僚资产阶级而已。勇武派激进分子无视客观条件,提出港独或类似港独的错误口号,采取在革命准备或酝酿时期才采取的斗争方式,不注重团结甚至攻击暂时还不觉悟的群众,将越来越多的人推向自己对立面的同时。他们还充当西方势力的走狗,随时准备着出卖香港人民换取其政治和经济的利益。

一切都在起变化,朝着不利于香港人民的方向变化。

8 月 5 日后,中央加大舆论攻势。8 月 7 日,央视主播海霞高调喊话刘 Sir, “今天是七夕,是一个关于爱的节日,香港的警察们在一线守护社会的安宁,守护最爱的人,那我们 14 亿中国人就站在你们身后,守护你们。”随后,人民日报发起话题“阿 sir 我们挺你”,不久获得了 45 亿阅读量,大陆网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支持中央镇压香港的运动。8 月 8 日,央视另一主持人郭志坚以轻浮的口气说到,“今天立秋,到了秋天后该办啥事呢?想想看吧。”官方在宣传中不断将运动和颜色革命和恐怖主义挂钩,用“乱港暴徒”来形容示威者,并有意无意将激进派和广大的示威人群混同,将激进派的港独口号和广大示威群众的民主诉求混同。

8 月 9 日,已经退休的港警刘业成被返聘,统筹警队大型行动。刘业成有“钢闸”之称,处理过世贸会议韩农骚乱、引入水炮车攻击占中示威者、在旺角暴乱的处置中安排战术教官现场指导,是一名非常合格的鹰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派上大用处,是镇压指挥的适合人选。

而也就是在这几天,习近平之前的一个讲话再次被放出来,“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啊今后拉清单”。

香港主要资本家开始纷纷表态。8 月 13 日,地产建设商会强烈谴责近日的暴力行为。其后联署的名单包括了香港主要地产商,亦即香港本土垄断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些人统治了香港的经济,和中央的代理人一起控制了香港的政权。这些人,在经济上剥削劳动人民,抬高房价,收取高额租金,获取垄断利益;这些人,在政治上联合中央的代理人一起压迫劳动人民,利用其在选委会和议会的地位,不许设立标准工时,加班不给支付加班费,不同意建立全民退休养老制度,不同意劳动者获得集体谈判的权利;这些人连同中央的代理人,一起构成了香港的统治阶级,一起造成了今日运动经济和政治的根源;也就是这些人,恬不知耻的跑出来指责香港人民78

这几天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讨论,香港事件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天安门事件?中共会不会出兵直接镇压?勇武派的激进行为到底会不会葬送整个运动?中国不断派兵、不断演武,到底是威胁呢,还是镇压的前奏?

在此前后,武警于深圳集结的视频在微信上疯狂传播。所有渠道释放出来的所有信息都指向一个方向:暴力镇压。

(五)第五阶段:双方相持阶段(8 月 18 日至今)

8 月 18 日再次举行大规模游行,人数号称 170 万,是 6 月 16 日后人数最多的一次游行。这次游行也是罕见的没有暴力冲突的游行,勇武派在人民的规劝下做了一天“和理非”。

8 月 18 日至今,勇武派仍然暴力不断,中央谴责的调门也不断升高,香港政府一方面承诺正式撤回修例,一方面不断逮捕激进分子。然而,勇武派港独的目的不可能达成,中央囿于各种原因尚未派兵镇压,香港警方的逮捕仍不构成实际性打击。因此,各方都没有能够取得进一步突破。

然而,时间不利于香港人民。持续却没有实际进展的运动,只会消耗力量, 消磨士气。

三、阶级分析

(一)参与阶级

在 6 月至 8 月的 7 次相对平和的游行中,青年人大致占一半,30-39 岁的中年人大致占 20%多点,40 岁以上人群大致占 30%左右。

在 3 次激烈冲突中,青年人占 68.4%、74.3%和 85.2%,而 40 岁以上人群不到 10%。

在和平示威与激烈冲突中,29 岁以下青年人所占比例都远高于其在人口中的比例,也远高于他们在劳动领域中所占的比例。20-24 岁的青年人,越是激烈的游行示威,他们参与的比例就越高。大专以上学历者比例非常高,在 68%-88% 之间,而且越是激进的游行示威,大专以上学历者比例越高。

在两类运动中,自认是上层阶级的不超过 2%,绝大部分参与者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在相对平和的示威中,自然中产的明显超过自认下层的人, 在 6 月份三次与警察直接对抗的示威中,自认下层的人反超自认中产的人。香港自认底层的主要就是产业工人、低端服务业的无产阶级,自认中产阶级的,有可能是小资产阶级,也有可能是辅助专业人员等无产阶级的上层。

历次游行中大致有 2-3 成的人称自己是本土派,且历次游行都大致有 4-5 成的人认为“政府不妥协就应该升级行动”。另有一半以上的人称自己参加过2014 年的占中/雨伞革命。这些人构成了本土派激进行为的社会基础。

综合之前的分析,得出结论:(1)青年人是运动的主力,多数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包括青年学生、青年无产阶级和部分青年小资产阶级,(2)和平示威参与人员包括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青年学生和极少量资产阶级。涵盖不同政治倾向和年龄阶段的人员。激进示威以青年学生和青年无产阶级为主,且有部分青壮年小资产阶级和极少部分中老年人。年龄在 24 岁以下的青年学生是主力。(3)激进行动的参与者虽然不多,但有自身的群众基础。很多人不一定参加激进活动,但并不反感甚至支持激进派,觉得其行动能起到效果79

注:(1)数据来源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 (2)6.9A 表示 6 月 9 日游行,类型为 A 类。(3)A 为固定路线大型游行, B 为指定地点大型集会,C 为流动性示威。此三类中,A 是最平和的,B 较激烈,C 最激烈。A 和 B 这两类,往往也有勇武派在和平游行集会完结后冲击警方或包围政府机关,但调查仅限于和平示威时期。C 类的最前线往往非常激烈,调查人员一般不在最前线调查。(4)就业比指该年龄段的就业人员占所有就业人员的比例,人口比指该年龄段的人占所有人口的比例,青年指29 岁,中年指 30-39,其他指 40 以上。(5)其他的百分比指某次游行中该年龄段人员占该次调查总人数的比例。

(二)领导阶级

1、泛民主派

从 3 月 31 日至 8 月 18 日,泛民体系通过民阵组织了七次大规模游行,其中 6 月 9 日号称 103 万人参加,6 月 16 日号称 200 万人参加,8 月 18 日号称 170 万人参加。余下数次均号称有数十万人参加。民阵全称是民间人权阵线,是香港泛民主派沟通协调的平台,香港主要泛民主派都在里面。在这次运动中,民阵的主要工作一是申请示威游行活动,二是负责内部各团体之沟通协调,三是在集会游行中进行纠察辅导。

泛民主派整体相对温和。泛民第一大党民主党是温和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 其政策与其说是改良不如说是保守,《政策总纲》仿佛是为了避免刺激资产阶级的神经而用一些含混不清的话来表达改良的想法。第二大党公民党也是温和民主派,很多人是法律界工作人员。以无产阶级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工党是个改良主义的政党,泛民最大的工会职工盟是工联主义的工会。2006 年激进派别社民连从民主党分裂出来,2010 年前后因不满泛民的妥协政策,出现了更多的激进派别, 但整体而言激进派别在泛民内部不占主流。

通过民阵组织大规模游行来领导运动的第一股力量——泛民主派——在本质上是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香港托派曾批评泛民“毫无政治腰骨”,害怕无产阶级领导的广泛的民主运动,而一直“向群众散播这一幻想:香港人只要务实并进退有时,不要过火,就可以与中共达成民主协议。在这路线下泛民不断煞停群众斗争、在政治上限制群众斗争。”

泛民中有人和西方英美资产阶级联系密切。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和英美联系就很多,公民党法律界工作人士,很多和英美政界有联系。泛民中很多人对中共天安门事件耿耿于怀。泛民中有好些团体在其政纲中就明确写到要求中共平反天安门事件,甚至有团体在政纲中还提出要求中共结束一党专政。李柱铭是支联会创始人之一,和民运分子联系紧密。泛民培养青年人才的华人民主书院就是民运分子王丹领导。

对中共有较强距离感、和英美资产阶级有较多联系的小资产阶级温和派—— 泛民主派——领导了运动中几乎所有大型的和平示威。

2、本土派/勇武派

从 6 月 9 日开始直到 8 月 18 日为止,本土派/勇武派不断升级行动,街战手段日趋多样化,使用的武器不断升级,甚至有人在专门制作炸药。勇武派和本土派有相当大的重合度,很多本土派都是激进的勇武派。

英美政客和本土派联系紧密,黄之峰等数人曾和美国外交官密谈。

本土派组织和领导了大部分围攻政府、警署、破坏国旗国徽及其他激烈冲突的行动。

3、各种派系和英美势力的联系

泛民和本土派多与英美政客有联系,这在前面多有论述。

除此外,某些政治投机分子,在整个运动中上蹿下跳,格外显眼。他们穿针引线联结英美政客、港独势力、泛民的政客以及各种媒体势力,在其中获取自身的政治利益。官媒所谓的“乱港四人帮”中,陈方安生和黎智英就是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

整个运动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运动最初是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发起的,运动发展过程中温和民主派、激进的分裂分子、受他们影响的民众以及各种政治投机分子在某种程度上形成配合,按照各自希望的方向推动运动,而政治投资分子在其中穿针引线提供资源。

激进派别会派人参加每次大型的和平游行,在游行结束后故意留下挑起冲 突,借机将行动升级。激进派在被抓被捕或处于某种不利情况的时候,泛民的议员会出来打配合,保护和声援他们。激进派会号召大家捐款,捐款的很多是泛民的群众。政治投机分子会动用其媒体资源或其他资源帮忙造势,也会和英美资产阶级商量行动步骤。英美资产阶级借机生事,作为遏制中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手段。

四、诉求分析

下表是现场抽样调查并汇总的反送中参与者动机与诉求表,数据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提供。

6 月 9 日、6 月 16 日、7 月 1 日,民阵组织的三次大游行,分别号称有 103 万人、200 万人、55 万人参加。三次游行的参与人员年龄分布广泛,温和派为主。参与人员最初的主要动机分别是敦促政府撤回修例,以及通过游行表达对当局对修例事件处理手法的不满,另外也有很多人表示希望增加国际社会关注。

6 月 12 日上万年轻人包围立法会,和警方发生剧烈冲突。勇武派为主的年轻人用铁栏杆、砖头冲击警方防线,警方发射催泪弹和橡胶子弹,数十群众受伤, 警方随后定性该事件为“暴动”。自从 6 月 12 日起,之后的游行中,抗议警察滥用暴力就成了主要的诉求之一。

7 月 1 日的游行,爆发了占领立法会事件。占领立法会后,青年人宣读了五大诉求:一、彻底撤回修例;二、收回暴动定义;三、撤销对今为所有反送中抗争者控罪;四、彻底追究警队滥权情况;五、以行政命令解散立法会,立即实行双真普选。

从 7 月 1 日占领立法会开始,暴力冲突不断升级。港府和泛民各执一词,动员各自的媒体资源截取对自身有利的片段向公众控诉对方的暴行。港府和官媒称激烈示威者为“暴民”,泛民称滥用暴力的警察为“黑警”。7 月 21 日发生极其恶劣的元朗黑社会打人事件,上百统一着装的白衣人持械无差别攻击示威群 众。警察事前接到报警但消极应对,官方甚至还包庇黑社会,说什么黑社会之所以打人,是因为示威者要去拆元朗居民的祠堂。7 月 28 日,再次爆发激烈冲突, 当天有 49 人被捕,随后律政司和警察合作,快速以重罪“暴动罪”起诉其中 44 人。一方面放任黑社会打人,一方面大肆逮捕并起诉激进示威者,这种典型的选择性执法彻底激怒了群众。抗议警察暴力、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近期一系列事件、要求不起诉示威者,成了越来越多人游行的动机。

随着运动的深入,一方面在各种市民号召的运动中出现了和民生相关的诉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成了下一次或下几次游行的口号和人们游行的动机,比如 8 月 12 日机场示威的主题是“黑警还眼”,抗议警察打瞎女性示威者眼睛。

总体而言,整个运动从最初撤回修例的单一诉求,逐步发展为以争取民主和反抗警察滥权为核心的五大诉求。即“撤回修例,要求双普选,撤销暴动定性, 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警方滥权,不追究反送中反抗者”。

勇武派提出了港独或类似港独的诉求,但这不是运动的主体,绝大多数人并不支持其诉求。

五、斗争手段分析

(一)泛民的斗争手段

泛民体系采取的主要斗争方式:号召游行、号召三罢、号召联署。

泛民的联合平台民阵,是大规模和平游行示威的主要召集者。大规模和平游行示威能够动员尽可能广泛的群众参加。通过游行,群众能够展示力量,提振士气,组织者能够提炼民众的诉求,统一大家的口号。

泛民体系多个团体均动员过罢工、罢课、罢市,比如学生系统就数次动员三罢,职工盟多次动员旗下属会罢工,泛民体系的教协也多次动员罢课。积极响应罢工号召的,至少有教育系统的教师、部分公务员、港铁部分员工(不含司机)、航空公司员工、会计师、部分金融从业人员、医疗界和各种受泛民影响的无产阶级。民阵组织的大型集会一般都是周末或法定节假日,这样上班族也能来参加。不在节假日的示威,参加人数都很少,最多也就万余人。但是 8.5 大罢工却有号称 35 万人参加,罢工后在七个区同时举行集会,配合上堵地铁和占马路,基本瘫痪了香港的交通。在本土派的错误行为导致运动的内外部条件越来越差时,泛民各体系共同组织的 8.5 大罢工给运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打击了统治阶级的气焰,也提升了人民的士气。

泛民体系或受其影响的网民多在网上号召联署。教育系统,航空界,公务员体系,都采取过联署的方式表达诉求。教育系统 5 月底就曾发起联署反对送中,

很多人相应,到 7 月初,全港中学体系教师、学生、校友合计有十几万人参加联署。航空界 6 月初就有数千人联署敦促两大工会罢工。7 月底有数百公务员通过联署发表公开信的方式,敦促政府回应民间诉求。联署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不愿意上街或限于条件不方便走出来的民众表达心声,可以让运动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整体而言,泛民的手段是相对有效的。发动了群众,提炼了诉求,在不同时候提振了士气。但是,除 8.5 大罢工之外,其他方法都不能够给政府实质性的压力。比如游行,基本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对统治阶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也是泛民广受批评的原因,一味地“和理非”,仅仅是在资产阶级的框架下玩游戏而已。

(二)本土派/勇武派的主要手段

本土派/勇武派采取的主要斗争方式:冲击警方防线、包围政府机关、强制阻碍交通、某种程度的人身威胁。

勇武派会参加每次大型游行,一般而言,会在集会“合法时间”完毕后留下来,主动挑衅警方,组织路障和警方街战。随着运动深入,勇武派街战的手法、装备、组织都越来越成熟,警方在中央发话之后逮捕和镇压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勇武派围攻过立法会、警察总署、各警察署、中联办、以及一些其他政府机关。除了攻占立法会砸东西之外,其他围攻也就采取扔鸡蛋、砖头、喷涂标语的方式。在勇武派围攻政府机关时,经常出现英美旗帜或港独口号,也曾出现侮辱国旗、国徽的事情。

所谓市民发起的“不合作运动”,即堵地铁等行动,从行为模式看,多半是勇武派发起的。上班高峰期,强行用身体堵住地铁大门,试图瘫痪交通。勇武派甚至在堵占公路的时候殴打普通市民。8 月 9 日到 8 月 14 日,数千人(8.12 数万人)机场集会,航班大面积取消,造成重大影响。从行为手段看,很可能也是本土派的杰作。通过某种方式使得机场瘫痪,可以严重影响经济,打击统治阶级, 是重要的斗争方式。如果能动员机场工作人员直接罢工,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做不到,而采取集会堵塞机场的方式,也并非完全不行。但是,粗暴对待持异议者,这是错误的。

林郑等人接到的死亡威胁,警察的信息被泄露,大概率也是勇武派或受其影响的人干的。

整体而言,勇武派的斗争手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的慌乱。特别是在运动初期,政府对和平示威视而不见之时,勇武派的手段直接促进了运动的深化。比如,6.12 包围立法会后采取的激进行动,直接导致建制派内部出现松动。然而, 勇武派的手段整体上是错误的。首先,攻占立法会并打砸抢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和警方对峙甚至某些具体时候主动挑衅的行为,并非不可以,在政府机关外部聚集示威,本身也是群众斗争的一种手段。但是,攻占政府机关的行为,一般是在革命时期才能采取的。勇武派还不断升级暴力手段,甚至制造炸药、使用某些杀伤性较强的武器,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这些斗争手段都只能在革命时期采用, 没有革命的形势而采取如此手段,是极其错误的,只会给政府镇压的口实。其次, 任何时候侮辱国旗和国徽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且不论国旗国徽本身就是革命先烈的旗帜,就单单从考虑争取大陆人民支持来说,也不应有此行为。再次,强制堵地铁的行为也是错误的,这种行为就跟我党早期某些激进分子持械强迫工人罢工一样。这种方式不可能争取群众,只会导致反感,并进一步留给当局把柄。另外, 勇武派的斗争现场不时出现港独口号,鼓吹民族主义,这些都是错误的。

第七节、基本结论

香港反送中运动,本质上是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发起的,温和民主派与小资产阶级激进分裂分子联合领导的,由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参与的,争取普选权、反对政治专制和抗议警察暴力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这个运动是香港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领导的、以争取“双普选”为核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继续,是香港人民反对垄断资产阶级的斗争的一部分,是香港回归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香港回归前夕,经济被华裔资本为主、英美资本为辅的垄断资产阶级控制。香港的垄断资产阶级只占人口的极小部分,但却垄断了几乎所有生产资料。华裔资产阶级回归前夕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政治上却处于半无权状态。港英时期港督独裁制,使得华裔资产阶级仅能以“政治吸纳”的方式分享少量的参政权, 其地位类似于大陆政协委员。

香港回归之时,中国大陆资本主义复辟早已完成,共产党也已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的“资产党”。共产党的政策是“港人治港”,这个“港人”指的就是中共的代理人和香港的资产阶级。

香港回归以来,中共依靠其代理人(传统建制派),联合香港华裔垄断资产阶级(新建制派),掌握了香港的行政和立法权,推行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劳动人民的政治经济政策,整个港府成了资产阶级管理共同事务的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中,香港华裔资产阶级自然也就成了其中的一份子,他们利用政权,进一步巩固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压迫劳动人民,攫取巨额的剩余价值。

中共扶植的传统建制派和香港华裔垄断资产阶级构成的新兴建制派联合执政,他们在经济上剥削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压迫劳动人民,导致劳动人民不断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进行反抗。

一方面香港制造业大规模转移,产业无产阶级比例大规模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港英末期就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组织,而无产阶级曾经的政治组织都背叛了自身。这导致在劳动人民中最革命的无产阶级,回归以来很长时间都没有自己的政治组织,而不得不由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组织来代表自己的利益。这也导致无产阶级长时间无法独立提出自身的政治诉求,而只能跟随小资产阶级政党争取资产阶级范围内的民主权力。从 2003 年以来,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领导的以争取“双普选”为核心的民主运动,成了香港劳动人民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

2003-2012 年间,每年的七一游行主题都离不开“双普选”。“双普选”直接指向特首和立法会的选举,因而也就指向中共在香港的“管治权威”,这是中共不能允许的。但是,“双普选”又是《基本法》规定必须落实的制度,因此, 中共对“双普选”的态度就是拖。经过十多年的包括游行在内的各种斗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争取“双普选”上没有任何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和理非”80的斗争方式提出质疑。

2003 年以来,中国垄断资产阶级不顾香港人民的情况,推行有利于香港垄断资产阶级的自由行政策,这是“中港矛盾”的经济基础。香港人民在反对自由行的同时,扩大了斗争对象,而泛民主派的各种势力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也有意无意将香港人民的怒火引向整个大陆人民,这导致“中港矛盾”进一步扩大。再加上中共在政治上不断收紧,对承诺的双普选一拖再拖。这一系列事件,使得香港人、特别是香港年轻人和大陆越走越远。

2012 年前后,香港的政治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泛民内部分化出各种更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派别。酝酿于 2013 年而爆发于 2014 年的占中运动和雨伞革命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雨伞革命之后,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快速崛起,这个派别以青年人为主体,以“勇武抗争”代替“和理非” 为斗争手段,和本土主义高度融合。这个派别在 2016 年领导了旺角暴动,是香港政治体系中最为激进的派别,且和英美势力多有联系。

2019 年反送中运动初期,人民游行的口号是撤销修例。随着运动深入,“双普选”和反抗警察的暴行相继成为促使人们斗争的重要因素。

不论是温和民主派还是激进的本土派,在整个运动中都和英美资产阶级勾勾搭搭,英美资产阶级为了遏制中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发展,为了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乐于出钱出力,推波助澜。无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可以而且应该利用不同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之间的矛盾。但是利用是一回事,鼓吹英美垄断资本主义集团是“民主卫士”又是另一回事。泛民和本土派都将英美资产阶级视为“民主卫士”,甚至欺骗群众,让群众将运动获胜的希望寄托在某个垄断资本主义集团的帮助上。这种策略是典型的机会主义。在这一点上,泛民和本土派没有区别。

温和民主派在政治上软弱,在组织上散漫,自身内部根本无法统一。在整个运动的领导过程中,不能给运动指出正确策略和方向。

本土派在理论上是狭隘民族主义,在策略上是机会主义,在斗争手段上是充满狂热和冒进,他在冲击港府的同时,留下大量把柄成为中央镇压的口实。它以一种看似革命的激进态度,出现在破产绝望的青年面前。它煽动了破产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内心卑劣的民族情绪,它和英美资产阶级勾结,希望用新的主子打倒旧的主子。

这次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小资产阶级温和民主派充满妥协气味的“和理非” 斗争路线彻底破产,同时也标志着充满狭隘民族情绪和机会主义策略的港独路线的彻底破产。而泛民和本土派的政客在运动的关键时刻,或出国参加婚礼,或出国读书,也在人民面前彻底暴露了其动摇投机的丑陋嘴脸。

这次运动的爆发,很可能造成中国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和香港华裔垄断资产阶级的巨大裂痕。不论镇压与否,中国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很可能以牺牲香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来向香港人民作出妥协。

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但他们还没有自己坚强的政治领导。泛民主派和本土派都不可能领导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无产阶级需要这样一个政党,它能够深入无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在维护无产阶级切身利益的过程中,向无产阶级阐明他们的地位和使命,将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相对平和的时期能够通过细致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完善组织,在形势快速发展的革命时期能够带领无产阶级通过一切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样的政党,只能是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资本主义已经完全统治了中国。爆发反送中运动的一切根源,在大陆都以更大的规模和更深刻的方式存在着。大陆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因此也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产业无产阶级。大陆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掌控了关乎国计民生的一切经济命脉,因而也就掌握了在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等一切方面压迫人民的手段,大陆的无产阶级不推翻整个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是不可能获得解放的。

在不久的未来,今天香港所发生的一切,将以大得多规模和深刻得多的方式, 在中国大陆爆发出来。那时,香港无产阶级将作为整个中国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参加到光荣伟大的阶级斗争中。只有这样,只有将自身作为整个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并进而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一部分,香港无产阶级才能获得最终的解放。


1 目前香港资本主要分成三类。华人垄断资本最大。其次是英美资本,英美资本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证券期货和航运业。再次是内地资本,内地资本影响力偏弱,在香港地产业参与不高,在交通、电信、电力、煤气等参与也不多,员工数量有限,不发挥主导作用

2 更准确的说是本土垄断资本,包括华裔资本和世代定居香港的非华裔资本。

3 《地产霸权》,潘慧娴著。

4 嘉道理并非华裔,但扎根香港,可视为香港本土垄断资本家。

5 中电和大亚湾核电站、广州蓄能水电厂有密切合作,后两者相加贡献了中电 23%的供电量,大致占全香港供电的 16%。

6 (1)李嘉诚家族。长江实业是旗舰,横跨房地产,港口物流,电讯,酒店,零售,制造,能源,基建等。2010 年家族上市公司市值合计 6600 亿港元。(2)郭氏三兄弟家族。旗下新鸿基是香港最大开发商,横跨混凝土,工程机械,建筑,房地产,等等。家族从 1980 年开始逐步控制九龙巴士公司。介入通讯行业,是本港第三大通讯公司数码通的控股股东。2009 年底家族上市公司市值合计 2800 亿港元。(3)李兆基家族。2010 年底,家族控制的三家主要上市公司【两家房地产,一家是中华煤气】市值合计 2200 亿元。(4)郑裕彤家族。2010 年底,旗下新世界集团市值合计 1000 亿港元。业务涵盖房地产,基建,公共服务和电讯。

(5)包氏家族/吴氏家族。包玉刚是吴光正的老丈人,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市值合计 1700 亿。涉及房地产, 通讯,传媒,娱乐,物流,等等。(6)嘉道理家族。控制中电控股【风险低,收益稳定】和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团。2010 年公司市值合计 1500 亿。

7 《香港社会流动研究》,付杰等。

8 因为垄断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中最强大的群体。

9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10 具体参见 http://www.cs.com.cn/gg/ggyw/201605/t20160531_4981165.html

11 具体参见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7BTQ2P0526G77K.html

12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13 香港居民自有住房 51.5%。余下居民,17.0%住经济适用房【居屋】,29.6%住廉租房【公屋】,1.9%属其他情况。下层无产阶级大部分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中,少部分购买了政府居屋。

14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15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16 香港立法会分成两大派别,亲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的为建制派,反对政府并一定程度反对垄断资产阶级的为泛民主派。

17 香港当前最大的工会就是工联会,有 40 万会员。工联会曾在 1967 年领导了香港左翼的六七暴动,迫使港英政府出台《雇佣条例》,进行了大规模有利劳工的改革,为广大劳工争取了福利,在无产阶级中享受崇高声望。而同样也是这个工联会,在 1997 年投下宝贵一票,帮助临时立法会废除了工人的集体谈判权, 彻底背叛了无产阶级,就如他的主子中共当局在 1978 年后的所作所为一样。

18 本港出身的约占 75%。2011 年数据,15-24 岁的青年 86 万,25-29 岁的青年 53 万。

19 教育世袭见小资产阶级部分。

20 2014 年参加考试的考生 7.9 万,过线 2.8 万,但政府资助 1.25 万,一半以上被迫放弃学业或读类似于大专的副学位。

21 中环价值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致富、效率。

22 少部分甚至是自身拥有企业的小微业主。

23 大致就 90 多平米,但是在香港属于豪宅。

24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25 2011 年数据显示,买房人群 40%有贷款,还款占家庭月收入的 20%。

26 2011 年数据,私人房屋租金中位数 7710 港元,中产聚居的港岛和九龙房租远高于此。

27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28 香港立法会选举设计分成直选和功能界别两大类,功能界别是按职业或某种方式划分的群体。

29 工商界包括饮食、酒店、保险、金融、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

30 香港直选比较复杂,不是投票给某个候选人,而是投票给一份名单,名单上可有数名候选人。其后,按一定的规则计票统计。

31 乡议局、渔农业、保险业、航运交通、工程、建筑、测量、城市规划、地产、旅游、商界、工业,金融, 金融服务,文体,进出口,纺织及制衣,批发和零售,饮食,区议会(第一)、劳工界、教育、法律、社会福利、医学、会计、卫生、资讯、区议会(第二)。

32 一般来说,建制派和泛民主派指议会和特首选委会中两个对立派别,不包含港府官员。为了方便论述, 我们这里的建制派包括港府官员,指代统治阶级。

33 香港某左翼组织整理的陈宝莹座谈笔录。

34 香港某左翼组织整理的香港中文大学政治與行政學系馬嶽教授访谈笔录。

35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36 曾荫权时期主要靠勾地制度。政府不主动拍卖,而是资本家愿意去勾就买,不去勾一块地都卖不出去, 资本家主动控制土地供应。

37 压力集团是某种松散的政治联合,不是政党,但为了自身的阶级利益联合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香港六大商会集中了工商界主要资本家,这些人同时又是各主要社会团体的领袖。资本家通过控股直接控制传媒, 并通过地产广告等方式间接影响传媒,对舆论的影响极大。而且,垄断资产阶级常为人大或政协委员,与内地官员和利益集团有千丝万缕联系,对中央亦有较强游说能力。

38 《地产霸权》,潘慧娴著。

39 泛民中很多领导来自基层,且和基层有密切联系。工党张国柱是注册社工;民协冯检基当过工人,读大学后因从事学运成绩不合格被退学,长期从事学运和社运;街工梁耀中长期从事基层地区工作;社民连梁国雄做过洗车工人;工党何秀兰大学辍学;工党李卓人长期从事工运、民运,领导职工盟和支联会,创办工党。

40 官媒报道,职工盟受到美国基金会支持。

41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42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43 如 2011 年公民党挑起外佣居港权司法复核案,为数十万外佣争取到永居权。

44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45 曾为港独激进分子黄之峰领导。

46 《香港社会阶层分析》,黄海著。

47 民运分子王丹领导。

48 前身是社民连的党校。

49 建制派青年团体中,有相当部分是精英联合会或综合性青年团体,负责人都是二代三代,比如青年事务委员会最近两届负责人都是大富豪家族小孩。

50 普选特首和立法会。

51 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

52 以民主党为例,成立以来几经分裂,有政见不同,也有因领导人物独断专行、以权谋私导致丧失人员。具体可参见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9/2018/1213/219212.html

53 参见https://zh.wikipedia.org/wiki/社會民主連線。

54 2011 年成立,以职工盟前成员为骨干。香港第一个无产阶级改良型政党。工党现任主席郭永健生于 1986

年,是左翼论坛组织左翼 21 的成员,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倾向。

55 《政党政治与民主发展:九七后香港政党的发展与变迁》,郑文翔。

56 父母均非香港本地人。

57 申请综援,居屋和公屋,等等。

58 《本土、勇武与犬儒:伞后香港的社会趋势》,陈健民、吴木欣著。

59 《本土、勇武与犬儒:伞后香港的社会趋势》,陈健民、吴木欣著。

60 立法会宣誓风波的主角之一梁天琦联合其他数人在 2015 年创建港独组织本土民主前线(本民前),号召“以武制暴”。

61 学民思潮的领导人黄之峰在 2016 年创建港独组织“香港众志”,这个组织和英美势力有密切联系。

62 最初是反抗爱国爱党的“国民教育”而成立的。

632005 年韩农反世贸骚乱后,警方首次向示威者施放催泪弹。28 号当天下午,全副装备的防暴警察更向示威者展示“速离否则开枪”的橙底黑字警告旗,并再度发射催泪弹。

64 占领中环行动爆发逾一星期,港岛区交通几乎瘫痪,多处的集会也对邻近居民的生活带来滋扰,逾四十名湾仔和铜锣湾居民代表昨约见湾仔区议会主席孙启昌,不满集会人士连日霸占区内主要通路,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有家长不满因示威活动引致幼稚园连日停课,白交高昂学费之余,更需连请四日假陪伴子女,严重影响生计,促请区议会向港府反映事件,并与示威团体代表对话,尽早结束示威活动。

65 具体参见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5662529

66 在不同领域的青年专业人仕组成了十多个团体,运用其专业知识争取民主和社会公义,他们包括:法政汇思、杏林觉醒、精算思政、前线科技人员、思言财隽、进步会师、思政筑觉、良心理政、放射良心、量心思政、艺界起动、保险起动、规言划政、园境愿景、护士政改关注组。他们与占领前已成立的进步教师同盟和社工复兴运动经常举办联合抗议行动及进行小区教育。

67 具体参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傘後組織

68 潘晓颖与疑犯陈同佳均为香港居民,两人以情侣关系在 2018 年 2 月 8 日往台湾旅游,同月 13 日入住紫园旅店,潘晓颖在同月 17 日于旅店房内被杀,翌日被弃尸在台北捷运竹围站外公园的草丛,其男友陈同佳则案发后搭机回港。由于案发地点在台湾,然而港台两地之间并无司法互助安排,故香港政府因而无法递解陈同佳到台湾受审。受害者家属其后向民建联寻求协助,希望讨回公道。民建联趁机提出修例。

69 铜锣湾书店事件后,引起了业界的恐慌,其中与铜锣湾书店相隔不远的乐文书店同样有售卖大陆禁书, 该店经理林壁芬表示,书店基于安全问题,会“调整政策”并提高警觉,多加注意售卖的政治类书籍会否过于敏感,又言不希望因此而“负上如此大代价”。

70 30 岁以下的约占 40%,30-40 岁的约占 20%,40 以上的约占 40%。下层无产阶级大致占 30%,自认中产阶级的(含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上层)约占 65%,自认上层的不到 2%。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

71 30 岁以下的将近 70%,30-40 岁的约占 25%,40 以上的约占 6%。下层无产阶级大致将近 50%,自认中产阶级的(含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上层)约占 40%,自认上层的没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超过 85%。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另据记者现场了解到,抗议者主要是青年学生。不过,也有以各种名义请假到场的工人、职员等。绝大部分抗议者都带着口罩,甚至毛巾,明显准备应对某种场面。

72 据现场记者收到的《被捕需知》卡片记载,《被捕需知》上面有“大学法援”,具体标有港大、科大、中大、理大、浸大等院校的联络电话。《被捕需知》卡片告诫被捕者,律师不在场,不提口供。女被捕者可要求女警搜身等,记下警方不合理对待的时间、地点,人物。

73 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

74 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

75 后来泛民指责警察故意撤出让学生攻入立法会,引诱学生犯错。

76 如“真普选”、“永不屈服”等标语。

77完全撤回《逃犯条例》;调查警方滥用武力;不检控及释放示威者;撤销暴动定性;实行双普选。

78 观察者网采访国旗护卫队的陈文伟,问他示威的人“对香港发展不满意,主要针对哪些方面?”陈文伟回答:“首先,香港的生活成本及房价太高。现在香港年轻人毕业后,普遍能有 1-2 万月薪,他们要交房租租金、支付自己日常支出、补贴家用等,每月能攒下的钱很少。可如果你要在香港买房,没五六百万, 基本上买不到一个比较像样的地方。其次,现在香港发展的机会也比以前少很多……那时白手起家的例子在香港很多,现在少了,大部分人没这种境遇。”

80 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