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變不了別人,但我可以改變別人對我的方式》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
·
IPFS
·
💡我們之所以看不見真理,是因為我們已經盲目。讓我們變得盲目的,正是心中那些虛假的信念。~~Don Miguel Ruiz & Janet Mills (*註1)💡
(Photo by Alvan Nee on Unsplash)

前陣子有位朋友心慌的告訴我他的主管要換人了,他思考是不是應該要離職,因為這位新主管是位要求嚴格做事一板一眼的人,之後跟他一起共事工作會變得非常辛苦,也因此這位新主管在在前團隊時,員工對他的風評一直不佳。我沒直接回答朋友該如何處理他的擔憂,而問了他2個問題「你覺得這位主管的做事能力好嗎?」、「這位主管在老闆眼中是紅人還是黑五類?」這2個問題扭轉了他的焦慮。我們的焦慮有時候不是來自於自己,而是來自周遭的意見,別人的意見可能並不具客觀性也不真的代表一種智慧,而別人認爲「不好」的事情,對我們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對於新主管,我們沒有辦法與能力改變他做事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改變我們自己對待他的方式」。

❗️改變我對待他的方式,也改變他對待我的方式❗️

在公司裡總有幾個感情比較好的同事會彼此分享對工作的看法,這些看法裡有著各種評斷或轉述,像單位要轉來一位新主管,這時一定會有人到處打聽這位主管的背景與風評,若耳聞是風評佳、待人和善、很挺下屬之類的,就覺得自己接下來工作像中樂透般,應該會愉快開心。反之,若是位惡評連連,綽號叫「閻羅王」的新主管,內心不禁感到坎坷不安、前途未卜。回歸到事情本身,我們自己尚未真正和這位新主管接觸,而是透過第三者的評斷作為標的,這本身其實有種未審先判的問題,自己已經主觀上有這種認知時,新主管上任後的所作所為,通常也會被我們以主觀認知的濾鏡看待,一有符合的狀況,立刻心裡就響起「對,他就是這樣」,更加深自己的看法。當我們以負面標籤看待對方,對於這個人就會開始有各種防備、對立,這種緊繃只會造成工作氛圍不佳,最後走向離職或轉調。但回到我朋友身上,為什麼那兩個問題可以轉變他對新主管的看法?

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這位主管的做事能力好嗎?」答案是肯定句,他嚴謹的做事方式確實在策略規劃與執行面有比別人優異之處,也代表他身上有自己可以學習的優點,在職場上「直屬主管」的重要性不低於父母,每日相處之下,他的管理與做事的方式往往會形成一種工作上的「身教」,這身教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端看我們以哪種面向看待它,就像有人會想自己不要像父母那樣,一樣的道理。

第二個問題是「這位主管在老闆眼中是紅人還是黑五類?」答案是肯定句,代表在現在的管理體系與風格下,這位主管的做事成果頗得高層的賞識,這也表示若你想繼續在這家公司順利地獲得升遷,這位主管會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就某種程度他會是我們在職場上的貴人,只是這貴人不見得是為我們鋪路或提拔的那個人,而是可以在他身上學習做事智慧的貴人。當我們透過這些觀察進而改變自己對他的態度時,能量場的化學變化就會開始發生「他也會改變對待我的方式」。

「我改不了他,但可以改變他對待我的方式」這句話要能發生是需要在源頭解決問題,若雙方已是處於敵對結果兩敗俱傷時,要做到這句話是很難的。比方說過去週會報告時我只要更新目前的工作進度即可,新主管上任後堅持要我們提供一週的數據分析與解釋,這還不夠,若數字往下掉,還得提供解決辦法和預估成效,也就是每次開會前需要整理報告要比過去花三倍多的時間,跟主管解釋這樣工作的loading會太重,他也不聽,心裡想著「果然是閻羅王,這種日子我實在熬不下去~」然後就默默的翻開104或LinkedIn,最後離職換了新工作,由於是匆忙地找了一份工作,所以新工作的薪水跟前一份差不多,職務也沒特別好。當結局走到這裡,已經呈現兩敗俱傷的狀況,自己沒從新主管身上學到任何東西,新主管也損失一名熟悉業務的下屬。

有人會反駁說「為什麼是要我改而不是他改?」問題是你改的了別人嗎?連自己朝夕相處的父母你想改變他們的個性都很難了,更何況是工作上有上下關係的主管,他的個性要改變自有屬於他的因果,但如果是我們想改變他,這是很困難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給主管一個公正公平的觀察機會」,這個觀察不是來自第三者的閒言閒語,而是自己親身相處時的細膩觀察,這個觀察要帶入過去曾提及的「太極原則~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當新主管要求加倍的週會工作量時,這時候要去探究第二層「為什麼他要看這些?」甚至你可以直接跟新主管詢問。這些細緻的觀察會讓你知道原因,這原因往往會是做事品質的關鍵,很多人做事只是把自己當執行人員,而不知道背後的原因,當你開始挖掘每一件執行計畫背後的原因時,會對於未來自己進行各項企劃設計發想有很大的幫助。

若你還可以更細緻的話,就再繼續往下層探索「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主管更有效地達到他所想要的『原因』」,假如你可以探究到這一層,就可以在週會時積極地提供建議,你可以提出你的看法,就每個人的業務運作中,有些分析可以每週一次,有些分析建議每月一次,因為這個面向需要累積更多的案例才能夠進行有效分析….。若你可以做到這個面向,不只是可以降低工作量,還會讓主管對你刮目相看,因為大部分的主管欣賞的不是只會執行的下屬,而是可以幫助他有效完成工作目標的下屬。若這位新主管又正是高層眼中的紅人,未來他的升遷與異動,都有可能會識你為他的人馬而提攜你。這時候你並沒有改變他,但是你改變了他對待你的方式。

❗️練就一身他心通的功夫❗️

我們若想要讓另一個人改變對待我們的方式,首先就必須給他一個公正公平的觀察機會,而不是用第三者的主觀評斷來取代我們自己的觀察,而這份觀察如果可以越細緻、越深入,越能公正公平的看待這個人,而深入細緻的方式就必須一層又一層的觀察,看到他的優點,就再看看這個優點下沒有缺點,看到缺點後再繼續往下看看是不是還有優點,或這缺點在某個面向其實呈現的是優點。這種細緻的觀察力其實也可以提升我們的識人術,若你可以常常這樣練習,就越能在小細節就知道這個人的樣貌是什麼,具有識人術的技能不僅可以讓我們避免掉入騙局,這也是晉升至高階主管必備的技能,你才會知道對方是不是可以合作、是不是可以錄用,或者你也會知道跟對方共事應該要怎麼應對才會達到最佳的結果。識人術其實也正是讓自己練就一身「他心通」的能力,當你具備這項技能後,不僅在職場上,在生活中也會幫助你總是能事半功倍的進行任何事。

❗️避免被制約的人生下坡路❗️

回歸到職場上我們總會遇到新主管、新同事,當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就要開始提醒自己,給對方一個公平公正的觀察機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方面你可以藉此了解該怎麼運用自己的智慧跟對方相處,另一方面你也避開自己被外界訊息制約的機會。茶餘飯後的八卦閒聊雖然可以讓我們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但當你把這些訊息不經思考的當作自己做事判斷的依據時,你的大腦就被制約了,也有人說這是被植入木馬程式。當你被制約的頻率越來越高時,就會出現一個現象「人生會往下走」,這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老天爺發現祂原來設定的目的是要你來地球學習讓自己越來越有智慧,沒想到你卻一直被別人的訊息制約,腦袋運用智慧判斷的次數越來越少,這代表你已經脫軌了,生命也就因此越容易出現坎坷,也開始往下走,這樣的人在職場上就非常容易遇到不順、小人或是被資遣等等。

當知識要變成是自己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要實踐,沒有實踐,這知識只會是一陣輕風,吹來時感受到風的溫度,下一刻又回歸原樣,風是風,你是你。開始練習時你可以開始設定身邊的某一個人,練習讓他改變對自己的態度,建議先從簡單的開始做起,也就是彼此糾葛沒有太深的人,所以不建議從自己的家人或伴侶著手,可以針對工作環境或是你常去買東西的便利商店服務生開始,從公正公平的觀察改變自己對待他的方式改變對方對待自己的方式。透過這樣的練習,讓我們開始培養「識人術與他心通」,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莫過於此。

------------------------------------------------------------------

*註1:摘自「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一書,作者:Don Miguel Ruiz & Janet Mills,柿子文化出版

-----------------------------------------------------------------

🌼人生相談室

問題無法解決?生命找不到出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

這時候很適合來人生花滿院聊聊,探尋自己的下一步。

→ 預約「人生相談室」,連結請點選預約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PY CHEN 人生花滿院個人人生教練師。 師事章成禪師。 心想卻事不成 千頭萬緒卻找不出頭緒? 尋尋覓覓仍依舊不知該往何去? 👉 來找老師解開它吧!預約諮詢:https://linkbio.co/pinyentara
  • Author
  • More

《工作效率與辦公環境的因果糾纏》

《好運連連機率:跟「你心裡有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無論大環境好不好,但是你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