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oxCabi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樂不如眾樂】BookTube與閱讀(及其產業)的發展(二)

FoxCabin
·
·
上回提要:BookTuber憑著YouTube這個具影響力的平台,自成一個社群,並形成一些象徵資本,或多或少地令閱讀變成「小潮流」,推動年輕人閱讀。

假如未看過BookTube的影片,可到訪幾個較有代表性的頻道:

Abookutopia, Jessethereader, Katytastic, PeruseProject,PolandbananasBOOKS

今次將會再詳細談談BookTuber對青少年的影響力[1],以及他們如何與走出網絡,與傳統的持份者­––––書商、出版社合作。

BookTuber對青年的魅力

影響著閱讀文化的網絡媒體並不只有BookTube,還有各式各樣以書為主題的網站,如Goodreads,更別說眾多分享書評的網誌。但BookTube的特別之處在於,YouTube本已是青少年習慣用來接觸資訊的平台,二來是BookTuber除了是個「說書人」之外,同時是一個露臉的「網絡紅人」,把自己的閱讀生活以至日常生活的面貌公開,又會與網友透過不同網絡平台對話,令訂閱者較容易與他們產生聯繫感[2]。尤其是那些BookTuber最初都是以普通讀者的身份製作影片,這個身份有別傳統推廣閱讀的持份者,如學校、書商、出版社、政府……BookTuber最初是都是以受眾、讀者、消費者的角度,和訂閱者站在同一邊,而非明顯的推銷者,令他們的意見對訂閱者而言,像好朋友和家人一樣[3]。

這令BookTube的推銷效果比主流傳媒和傳統廣告的更能引起青少年的興趣。雖然難以證明BookTuber對美國青少年閱讀以至美國閱讀風氣的影響,然而我認為有幾點已足證他們的影響力對訂閱者的實際閱讀習慣起到作用:

1. 較突出的BookTuber各自得到以十萬計的訂閱者關注,那是一群頗大的受眾;

2. 部分訂閱者的角色不只是受眾,更衍生成另一個內容發布者,會把自己新買的書或閱讀後感與BookTuber及其社群分享、討論;

3. BookTube社群舉辦的活動,以及與書商的合作,都有助將網絡用家轉化成現實讀者。

與紙本書賣家站在同一陣線

如上回提到,BookTuber會展示出極為「愛書」的心態,會想不斷買書,不斷擴大自己的藏書量,要把書展示出來等。所以很少BookTuber會主動鼓勵別人看電子書、或聆聽有聲書、或到圖書館借書[4]。於是,他們與傳統書商、出版社自自然然站在同一陣線,而書商亦見到這個機遇,與這些網紅合作,開拓新讀者群。

例如,書商會主動寄書給BookTuber,希望他們會作出推薦;也會安排BookTuber與作者訪談,讓作者在影片亮相,推介新作品;有時亦會讓BookTuber拍攝付費廣告、開箱文等。以開箱文的影片為例,BookTuber期待、緊張、興奮地拆開未公開發售的書,為新書造勢之餘,其實都是文化符號,令訂閱者感受那種熱切期待,並仿效他們,在書本正式發售後儘快購買。

我想強調,我不是妄言BookTuber的反應是虛偽。我也是個愛書人,我能夠理解他們對於書的執迷的程度。重點在於「愛書人」私底下對書的執迷,只是個自我概念,最多是一個自我期許的身份。然而,BookTuber的執迷,是公開地、自豪地、推崇地展示對書的喜愛,而這或多或少影響著他們的訂閱者對待書的態度。

以BookTube推書的盲點

因應YouTube的用者多是青少年,以及與書商的合作關係,令BookTuber所介紹的書類,出現頗為明顯的盲點。

例如,著名的BookTuber所推介的書都來自頭五大出版商,即使有獨立出版商,也屬規模較大的[5],可能因為這些出版商才有財力找那些BookTuber合作。另外,高達九成半的影片內容都是討論青年文學,只有半成影片會討論成人書籍。而且,因為傾向買新書或與書商合作的關係,他們討論的大部分都是新出版的書目,而很少討論經典著作。

這無疑令BookTube這個群體畫地為牢,很多著名的BookTuber可能同一時間看相同的書,推介相同的書,令BookTube內容變得重覆,不夠多元化。而且也未能進一步擴闊閱讀圈子和書類,對於推薦年輕讀者發掘經典著作或鼓勵雜書為樂方面起不了甚麼作用。

訂閱者非單向接受內容

當然,以上那些目標也不是BookTuber的本來的目標,只能說有點可惜吧。再者,我認為BookTube是一個持續改進的群體,希望未來它能夠繼續進步,變得更多元化。

所謂的持續改進,例子如面對BookTube只鼓勵買書而有「鄙視」借書之嫌的批評,有些BookTuber會聆聽和改變,如加入平日借書的分享(Library Haul),或在「國家圖書館周」拍些特別影片,向觀眾分享圖書館對社區和他們自身的重要性。

而且,BookTube就像引領青少年閱讀的入門一樣,我認為它的重要性,就是先讓青少年接受和稍稍領略閱讀的樂趣。我深信若那些BookTuber能夠運用他們的影響力,吸引到年輕一代有興趣閱讀,已經十分了不起,而且一但有了興趣,閱讀的書類可以慢慢增加。我們誰不是由小小的閱讀興趣開始,繼而盡情投入到閱讀這個浩瀚的世界裡,從此只擔心自己有涯而書本無涯?

再者,BookTube的訂閱者亦顯示他們不只接收BookTuber的內容,也會有所回饋,成為另一個內容的建構者,投入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的詮釋。當中有一個當時頗為轟動的例子,就是Carve the Mark的網絡宣傳事件。這本書的作者,是青年文學的明星級作家Veronica Roth的作品,亦即《分歧者》系列的作者去年的新作。

Carve the Mark正式發售之前,出版商透過BookTube作宣傳,預先把書和相關產品的禮盒裝寄給BookTuber,讓他們在發售前閱讀並拍片評賞,意圖為Carve The Mark造勢。最初,大部分BookTuber都顯得非常興奮,而且評論主要偏向正面,即使有部分提到小說前段的節奏較慢。

然而,後來另一作家Justina Ireland撰寫書評,認為Carve the Mark的內容有種族歧視之嫌,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網絡討論,亦有訂閱者主動把文章轉發給BookTuber,並詢問他們的意見。不久,部分BookTuber作出回應,如有的承認自己作為美國白人,沒留意到當中的問題,就此致歉,並強調今後會加以改善,會更有批判性地閱讀;有的則補拍片段,詳盡地談及為何喜歡這本書,以及對書中種族問題的看法,甚至討論到BookTube社群暫以美國白人為主的問題,鼓勵多元閱讀和不同人加入;也有BookTuber礙於收取了廣告費不能多說,但在YouTube以外的平台撰寫了詳盡的書評,加入討論。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只是BookTuber的表面工夫,以回應訂閱者的意見,不代表他們會自省和追求進步。但更重要的,是在Carve The Mark一事上,可以看到訂閱者不是BookTuber說甚麼就照單全收,反而是主動發起對書的討論,而BookTuber亦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或至少投入於與那場討論之中。

後記:

抱歉因為身體抱恙,(二)竟然拖了這麼久才寫成,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我對BookTube的出現一直感到很新奇,認為它是一個網絡閱讀小潮流。我認為要推廣閱讀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個文化、一個風潮去推動,而BookTube正是這樣,因此特別想去了解和與大家分享。BookTube與很多小潮流一樣,不知能在網上堅持多久,而且也很片面和有不足之處,但我想強調的,是相比起傳統推廣閱讀的工作,BookTube的特別之處是因為他們把閱讀變成一件「有型」,一件流行的事,吸引青少年去仿效,與傳統的「我為你好」、「閱讀很有用」等論調不同。

青少年去仿效BookTuber,接觸到閱讀後,如何發掘更多是後話。就如最初學習先學認字,如何寫作是後話一樣。很多人認為BookTube帶動的只是一股輕鬆、表面、顯淺、不夠多元的閱讀,但我仍然視它為重要且有發展潛力推廣方式。

我深信,閱讀、文字、書本,自有其吸引力。BookTube再多不足,也是一種潮流,足已讓部分青少年樂於仿效,投入閱讀就夠了。之後,就是內容、以及讀者他們自身興趣發揮作用的時候。

[1]必須提及,儘管現時訂閱人數較多的BookTuber都以在美國的YouTuber為主,但BookTube並非美國獨有,英國、澳洲等亦有,而且社群甚至互相聯絡,影響力跨越國家和文化界限。

[2]Dunkley, Lydia. “Reaching Generation Z: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Digital Influencers in Film Publicity.” Journal of Promotional Communications 5.1 (2017):31-39.

[3]同上。

[4]YouTube也有一些短片討論這個現象,也有部分BookTuber會拍攝自己在圖書館借的書。一般BookTuber拍攝買了甚麼新書時,會稱為Book Haul;而在圖書館借的就稱為Library Haul.

[5]Hughes, M. “BookTub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Young Adult Canon.” Book Publishing Final Research Paper.24.(2017)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