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Uncommon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GreenPill中文读书会(二)

Uncommons
·
献给alpha新世代:加密学如何让世界重生

编者按:GreenPill中文社区是受到 Kevin Owocki 撰写的 GreenPilled: How Crypto Can Regenerate The World这本书的启发而成立。社区在2022年上半年召集数次读书会,对 Owocki 此书的理念展开研讨。读书会由社区小伙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Terry Tien领读,与会者也贡献了精彩的分享。我们此前已经发布第一期读书会总结,现继续将第二期读书会的总结摘录如下,以帮助matters的读者更清晰理解GreenPill。

▍Terry领读部分

回顾上次的读书会,我们讨论了如何定义Greenpill视角下的协调失灵和它聚焦的面向:链下和链上的协调失灵。其次,我们讨论了再生机密经济学的特征。最后我们总结Green Pill的基础目标和终极目标,即web3基础设施协调失灵解决方案和全球范围内协调失灵的解决方案.

协调矢灵:
以公地悲剧为表现的公共品治理失灵一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Web3面向协调失灵的可能性一一社群治理模式与共享经济
再生加密经济学的特征:再生加密经济学在社会系统研究的范畴内—因此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系统的规范化产生净正外部效应一从碳中和开始基本构造块是Impact Dao——资源消耗类型弹性、可持续
绿色药丸的基础目标: 组建 web3时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协调模式—区块链加密货币系统中的公共品问题
绿色药丸的终极目标: 实现全球性范围内社群治理模式的协调——面向人类社会的治理协调设想

05.第三章:何时?When?

谢林点 Schelling Point

谢林点是博弈论中,人们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的倾向。做出这一选择是因为它看起来自然、特别且和选择者有关,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实例来解释:

我和一个人要分100元,每个人写一个数字,希望自己得到多少钱。若两个人写的数字之和小于100,每个人分到自己写的钱数;若两个人写的数字之和大于100,则每个人都得不到钱。在这个实证实验中(40人),有36个人选了50,有两个人选了40和49.99;只有另外的两个人没有选择在这样的区间。博弈双方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大致能猜到对方和我怎样能达到最优。

谢林点涉及到三个核心概念,一个是无交流、二是自然选择、三是具有特殊性(在这个例子中体现为选择50%)。

在市场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A和B厂在市场中都生产100w个茶杯,标价10。但A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它可以生产150w个茶杯,标价8,这样可以扩大利润。但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因为它知道,它提高产量,B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A和B一起增产的时候,因为市场的需求有限,利润反而会降低。因此A和B都会在明知道自己可以单方面提高产量的情况下不去提高产量,维持平衡。

理解了这个概念,那为什么本书要把谢林点摆在这里?从逻辑上可以归纳出四个步骤。

首先,提出谢林点是因为在前Web3时代中谢林点很不好找。因此第二个关键点在于Web3需要共创新的谢林点,解决协调失灵。即部署到分布式区块链网络中来创新一种设计机制。第三,目前有一个巨量的资金池基础(2.1万亿),可以将其利用起来,创造全球金融网络下的新的金融体系。最后,如何来完成呢?书中给出的方案是投资底层数字基础设施(公共物品),将价值观编程进加密货币,确保公共价值可持续。之前我们讨论了公共物品和治理的协调失灵,这一周我们来讨论为什么之前不行,为什么现在行的问题。

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s

接下来,在第67到69页,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有三个相似的三段论推演书。

第一性原理最初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是逻辑性的思维方式,特征是从根本原理入手。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是,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一个体系在建构之初,一定有一个第一性原理。

归纳法是从人类的经验出发,而第一性原理则是演绎法的逻辑方式,最底层则是一种先验原则,是无法被验证而给定的。例如上方这个图,从分子到夸克,逐渐把它分解成最底层的逻辑。我们日常用的电脑,我们认为有电脑一定就有鼠标键盘,我们要用手去操作它。如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鼠标和键盘提供的是用思维在电脑上实现某种操作的方式,有没有可能抛弃这些?如马斯克提出的脑机接口。这就是抛弃了经验,而对对问题的分解再组装。

我们看67到69页,这里面的逻辑都是三段式的逻辑梳理,每个三段式的第一段,都是第一性原理视角下,它所认为的逻辑起点。这三个逻辑起点都是什么呢?web3资金池足够大、公共物品足够重要和互联网、区块链带来信息服务、金融的新用途。这三个逻辑起点相加我们可以归纳出一句话,就是以足够资金支持编程进价值观的加密货币公共物品,形成公共物品可持续、人类繁重的新金融体系。它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是我们的好时机。

73页非常重要,是留给大家思考的。相关问题不仅在Web3发展的当下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长期都值得人们思考。

约束堆栈

接下来,提到了约束堆栈的概念。堆栈是排序的数据结构,用它来类比人类社会系统,是因为它认为可以在不改变最底层逻辑之下,改写栈顶的文化、媒体和金融这样上层的文化规则。

对此我有几个问题。首先,现实世界是否能用计算机结构中的堆栈技术来类比?其次,自下而上的堆栈顺序(即数学、体育、权利结构、法律、金融、媒体、文化这个顺序)是为什么,是怎样出现的?——不过这不影响我们阅读本书。

螺旋动力学

下一页又是一个类似的图——螺旋动力学。看起来有点让人怵头,因为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DR Ed Beck and Chris Cowen在螺旋动力学中提出了一种对世界历史演化的认知。我们如何来看待世界历史的演化?人的本性不是恒定不变的,人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下能适应环境。从而,他们创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概念模型,并用颜色进行填充。

不过在下面这张图中,颜色被颠倒过来了,即青绿色应该是螺旋向上的最上端,但可以更好的辅助我们理解。

他认为人类史的演化的发展过程横向可以分为学习系统、思维和结构,大致是螺旋上升的。但他也提出,个人或是组织在不同的场景中,主导的层级是不同的。例如,一个组织在内部协调时,可能是处在绿色这个平等主义的层级。但同样是这个组织,它进入市场竞争的时候,它可以回到红色的层级,以自我为中心你死我活的竞争。层级是向下兼容、平衡的。那么把这张图放在这里,Owocki认为在未来,解决了协调失灵的金融体系和模型应该是无限趋向于黄色和青绿色,即螺旋动力学的后两个阶段的。

例子:阿富汗在美国入侵之后,扶持了民选的政府,实现了在制度上、设计上是委任代制的民选代表形式。但一旦本国内部国家结构瓦解后(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国家结构就降到了紫色的(部落式的)组织结构。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组织结构可以上下螺旋运作。

民主的形式

我们上次读书会抛出了一个问题:链上社区如何回应和国家的关系。从76页开始,讲了四个社会变革过程。一言以蔽之,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狩猎采集阶段到了信息阶段,人类治理形式和自治模型也在发展。但Owocki以及其他政治家认为,民主的形式已经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了。从中世纪农业社会过度到工业生产时期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代议制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产生和它作为普适价值的确定。人民主权这一概念的出现伴随着委托代表式的民主形式。但从19世纪开始,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委托代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民主治理的需求了。在完善的西方民主社会中,代表首先被政党所俘获,不再能履行直接为被代表者发声的职能了。首先,代表要先代表一个政党,民主党或者共和党,其次才能代表选民。代表和选民之间存在了委托代理的预期误判。

举个例子,美国总统大选是选举人制。加州是民主党的大本营,加州有55票。美国的选举制度是赢者通吃,如果民主党候选人获胜,55票全都能被拿走。如果我是一个加州的共和党支持者,那么我自己的投票是没有价值的。

线上数字民主这个例子就对民主的形式已经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回应。但是数字民主真正的效果如何,我们还可以再进行探讨。如果抛开开源式的社区, 线上民主社区和web2的政务平台有什么本质区别?开源性能带动积极性吗?我认为也未必。 但它降低了门槛,并且这个门槛是大家来定的,而不是政府定的。

群众的同意

在79页他谈到了群众同意。上个月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姚前局长发表的文章(《中国金融》|姚前: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总结的很好:web3时代的群众同意有四点,第一是用户自主管理身份,第二是赋予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第三是用户在算法面前的自主权,不用再被平台算法牵着鼻子走,第四是建立全新的信任与协作关系。从政治形态伴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回望,群众同意的力量似乎从未如此清晰,如此具有低成本和可行性。

二次国度Quadratic Lands

接下来,他提到了二次国度。我推荐大家去看Vitalik的博客。衍生出的二次融资和二次投票,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背后的数学设计,而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次融资:

是通过算法将配套的资金池资助给小额捐赠者捐助的项目。Gitcoin的资金池如何分配,就是由社区来定。它的实质是相信具有更多支持者数量的项目,而不是相信更大的资金的量支持的项目。它的运行模式就是将资金池里的资金和小额捐助者数量进行匹配。例如有三个项目,每个都得到了小额捐赠者捐助的100个BTC,但第一个项目有80个捐助者,第二个项目有10个捐赠者投币,第三个有5个。从捐赠者层面,每个项目都获得了100BTC,但第一个项目有更多的人捐助,它能够从资金池中获得更更多的资金。这个设计机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它能让小额捐款对生态的长期发展的作用发展的更好。小额捐款者有更大的洞察力,且对公共物品进行了更多的使用。

二次投票:

以一个海边的公共渔场为例,公共海域存在严重的滥捕,因此需要设置休渔期。渔民希望尽可能少休渔,希望休渔期为4个月。内陆地区的公民不是实际的利益相关者,只想保护环境,想要8个月的休渔期。富商想要维持自己海边别墅的景观,希望一年12个月都是休渔期。如果采用一人一票的模式,内陆地区的公民有最庞大的数量,他们将决定休渔为8个月。但休渔8个月,很多渔民可能会破产,而实际上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可能4个月的休渔期就足够了。这种投票模式对于少数高价值的利益相关者(即本例中的渔民)非常不利。如果采用一币一票的模式,富商就胜出了,他的影响力极度扩大,可以尽可能的买票。

因此Vitalik就引出了第三种投票模式,quadratic voting,允许买票行为,但要符合自己付出的利益相关方。例如休渔期对渔民的影响比内陆更大,他们可以通过付出代价而获得更多的票。通过不断加码于这个代价,就能杜绝富商的垄断。

06.第四章:What?

这里涉及到了很多博弈论的概念:

协调博弈


协调博亦是指,当参与者选择与其他参与者们相同(或对应) 的策略时,参与者会赢得一个更高的收益的博恋情境;

**猎鹿赛局:**A、B两名猎手外出打猎。猎物为鹿和兔,他们 互不知道对方选择的猎物。如果选择鹿,则需要另一人也 选择鹿,两个人合作才能成功狩猎。如果选择兔为猎物, 则不需要合作也能成功,但是猎兔的收益要小于猎鹿。每 个人可以选择合作抓鹿或者独自抓兔子一如果一人猎鹿, 一人猎兔,则猎鹿者毫无收益;

要么都猎鹿,要么都猎兔,这是两个纳什均衡。

关于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其选择的 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 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变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点不一定是最优解。更典型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两个小偷A和B产生了一个博弈的过程。沉默即不招,背叛即招供。如果两个人都不招则都判处1年,都招供则都判处两年。如果A招供而B不招,则A判处3年,B无罪释放,反之亦然。

(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假设我们是A,如果B不招供,我们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是招供;如果B招供,我们利益最大化的策略是也招供。所以无论B怎么做,A都会选择招供。与之相对,B也是一样的。因此这个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就是A和B都招供。

那为什么猎鹿和猎兔的博弈中有两个囚徒困境呢?

因为如果B去猎鹿,我们也会去猎鹿;如果B猎兔,我们也会去猎兔。这就是与囚徒困境的不同之处。

我们也看到,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并不是最优解。怎样达到最优解?就是串供、共谋。或者反复进行博弈,去训练两个Player,能够使得纳什均衡点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零和博弈

零和博恋是博弈论中的一种博恋, 如果一方输了, 另一方就贏了, 反之亦然。零和游戏只能包括 2 名及以上的玩家。

在金融市场中,期货和期权的投资机制被认为是零和游戏。因为其中的合同直接代表双方之间的协议, 如果一个投资者受到损失, 其损失的财富将转移给另 一个投资者。在零和博恋中, 一方仓位盈利, 一定会使另一方遭受等量相反的仓位损失。

正和博亦

在博弈论中, 正和博弈(positive sum game )是那些输赢之和大于零(即净正数)的游戏。

与零和游戏一样, 正和游戏可以只包括两个及以上玩家。在正和博弈中, 多方 (或所有人) 都有可能互惠互利。由于再生加密经济学强调的是净正值游戏, 因此它通常涉及设计正和游戏。正和博弈的例子:几年宝钢武钢合并,通过合作把蛋糕做大。

还有一种博弈,是负和博弈,例如中美贸易摩擦。

再生加密经济学强调的净正外部性就是去做正和博弈。我们来看一看正和博弈的关键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合作好,但为什么不去合作呢?

首先,信息是否是畅通的。市场价格在不同的中介者下是否一致。第二,是否具有不可更改且具有可行性的协议。即约定的招与不招是否可信。

增强的激励制度

这两个概念是否有点熟悉?我们在上一章谈到的协调失灵中也涉及这两个问题。那要怎么做呢?上一次似乎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章中Owocki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及为什么做不到。他提出用激励机制重新涉及一个协调机制,即重新写读我们现在经济系统的激励机制,来设计一个各个梯度都能匹配的加密经济体系。例如,我对公共物品经济的投资和我私人物品的经济投资是一致的。


邓巴数

在加密世界实现这样的经济体系需要突破人类协调组织能力的上限,并且要结合具有长期主义价值观的群体。突破人类协调组织能力的上限涉及的是Rule of Dunbar's Number.

Dunbar是一位英国一个心理学家,他提出一个人熟人数量的极限是150个,密友是5个,大家庭是15个,宗族是50个。熟人的定义可以参考这个例子,一群朋友在酒吧喝酒,他们没有邀请我,我就直接坐过去了,他们不尴尬,我也不会尴尬。在游戏中也有这样的设计,团队成员的数量就是四五个,发生交叉的NPC数量就是15个以内,超过了这个数字玩家的记忆受到影响,游戏体验也会受到影响。

Owocki提出这个限制是可以被突破的,实现的关键就是通过进入到编程内的价值观。

编程价值观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长期主义、预防成本。

长期主义我们再做讨论,预防成本是要使预防成本足够低,远低于损失成本。将解决问题的成本推高,变得不可接受。

马太效应Mattthew Effect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新约·马太福音 25: 29 》

《马太福音》的语境是这样的:国王给了三个仆人三枚金币,让他们去做生意。第一个仆人进行投资,赚了10枚金币,国王奖励了他10袋金币;第二个仆人去投资,赚了5枚金币,国王就奖励了他5袋金币;第三个仆人惧怕风险,没有投资,只有1枚金币,国王将这枚金币拿走了,奖励给了第一个仆人,然后说了这句“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里实际上强调了管理激励、绩效的概念。

在后期逐渐产生了贫富分化的效应,成为马太效应。头部的人对于信息,资源、渠道、资金都形成了一个垄断循环。一个山区的残疾人,又没有工作,也没法劳作,他就越来越穷。

Owocki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激励机制需要能打破马太效应,他提到了三点:

1、降低负外部性效应——创造正和博弈,提供可信信息

2、支持一人一票而非一个代币一票,防止旧时代的精英对线上投票权的垄断

3、利用再生机制,补偿或抵消马太效应,让贫穷的人也能赋予起来,即再分配。

社群治理之道

接下来,Owocki又提到了我们上次讲过的社群治理之道。

Ostrom在自主治理之中也提到了博弈论范畴的问题,个体的选择是基于他人选择的预期之上的,个体不合作的根源是对其他人会选择不合作的判断。如何促成合作?就是大家互信,提高合作预期,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参与者现实社会中的声誉、进入和退出协议的高成本、更长时期内的声誉、惩处机制。这也就是Owocki所提到的新的激励机制、激励结构,这个结构所面向的就是社群治理之中提到的合作预期、达到正和博弈的过程。

DAO

最后就是DAO,公共服务/公共物品治理脱离国家的可能性。在现代国家中,国家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能力的基石是财政,财政的基石是税收。Web3可以实现既资助公共物品,也不征税。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这是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绕开线下的税收系统。这章的最后一页提到了用DAO的治理形式实现非捆绑式治理公共物品的治理形态,而并非是现代国家中的捆绑式。

这里面我跳过了一页,p103,正当性。这里建议去看vitalik的博客。vitalik提的很多维度我们没法在这里展开,另外vitalik提到的正当性的概念也有一些局限性。

▍讨论环节

上一次我提到的问题又放在这里了,上一次大家讨论的更多是如何用我们的肉身作为中介,面对肉身所在的线下的国家和线上的治理。我认为不仅仅是这样的关系,Owocki在书中还提到了区块链社区即国家的可能性。历史告诉我们有治理的地方必然产生权威,有投票的地方必然产生代表。我们需要思考链上社区是否有例外呢?新的权威是不是有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呢?它如何发展和生成呢?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刚刚提到的长期主义,它怎么能被编程进去?线上匿名社区不固定,可以随时退出,无法以Ostrom 实证研究中“祖孙三代”这样的视角去看待长期利益。这个长期又需要有多长?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