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識心得(4)12堂星期三的課

VC
·
·
IPFS
·
這本書讓我有感的地方是作者從無形的文明開始逐一帶出一個企業經營的方式。
From Pexels by cottonbro studio

這是本書的第三篇,共有12講,我挑幾個受益最多的章節來討論。

雖然這篇是給高階經理人的心法,但如果對於一位有心提升自己的職員,這也是很好的參考。

所有的內容以心法為主,部分技巧與輔。

願景,文化,策略

願景

這好像是給公司創辦人等級,或是董座,總座等思考的議題。

的確,公司要永續經營,領導者的確要思考這家公司在社會的定位是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公司,進而規劃戰略,決定對應組織,找尋合適人才,並建立制度。

沒有這樣的思維,就是人云亦云,四處搖擺,有天默默地消失。

對於一般員工呢,其實可以思考一件事,什麼是自己最想工作的公司,這家公司是什麼樣,其實,從做小主管時就可營造自己的構想,甚至轉職時也可判斷什麼是合適自己的地方。

此外,作者也提到,最好的生涯規劃就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而且對公司產生貢獻,盡力去做。

其實這個角度來看,也算是一種個人的願景。

本書裏面我有個共鳴,就是公司定位,是技術提供者還是最終客戶提供者?

這個視野的議題,也看到台灣現在的問題,所以張忠謀認為台灣要是只做ODM/OEM, 前景堪憂。

所以這也是他支持宏碁做國際品牌的原因。

文化

為什麼一些企業無法順利國際化?

觀察幾個成功的日本國際級企業,再看了這本書,想法如下。

應該就是普世價值的堅持,與共鳴。

經營觀念需無國界之分,傳統道德規範,舉世皆然.

張忠謀提到

有很多企業文化在世界各地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如創新或是開放式的管理。
所謂開放型的企業文化,就是每個人有自由,有機會陳述意見,在很多場合也可以檢討別人的意見,並有風度接受別人的檢討。

最後本書的小結:

跨國企業的核心要有包容性,能包容各個地區國家不同的文化,而在地的企業文化要與當地的文化不衝突。

收訊者

這是我收穫很多的一段。

曾經在一個環境,為了要在老闆前表示有做很多功課,所以在很多人報告時,就會插嘴表示自己知道對方下一步說什麼。

或是有些人,常不等自己說完,就打斷表示了解對方說什麼,並急下結論。

或許有些人很忙,聽慣了陳腔濫調,不想浪費時間,故有此習慣。

其實這不是好的行為。

收訊者就是專心做個接受訊息的角色,也因為改來這習慣,後來感受到更完整的資訊。

我覺得值得參考。

但是如同張忠謀所言,收訊是個很耗心力的過程。

所以這也衍伸出一個議題,如果是遇到垃圾訊息,或是鬼打牆,無法溝通等情事,我認為這時的收訊者就調整收訊模式,變成觀察,下判斷不要浪費時間。


考核是塑造員工

這個觀點讓我茅塞頓開。

看了很多人員考評作法,都是流於形式,有些甚至是辦公室政治的盤算。

在國外,考核不佳的員工在被開除前,會由主管,人資安排,給其一段時間改善,再與考評,如果不行則按程序處理,雖然這有時是避免訴訟的考量,但已有塑造員工的鶵形。

這𥚃體悟到的是Stephen Covey提到的雙贏。

觀念是把員工導向正軌,大家一致為公司做最大貢獻,而非道不同則驅離對方,但真的努力過了,若還是不適合者,只能如此。

小結

如果哲學是對生活方式的探討,那麼企業的哲學,看來就是對整個如何經營的探討,從理念開始,有因應而生的組織。

而這些都是根基於文明,文明可使一個社會多彩多姿,對於一個企業也是如此。

這本書讓我有感的地方是作者從無形的文明開始逐一帶出一個企業經營的方式。

企業與家庭一樣是一個人一生中花最多時間的地方,甚至是個修行提昇的地方,不符合人性者,是無法永續經營的。

如同稻盛和夫的理念,一切行事,都是要順著宇宙的天理,其實兩者都是把無形的道理具體展現出一條路供我等芸芸衆生。

下一章,完結篇。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VC服務生醫產業超過25年,經歷研發/產品管理/事業開發/銷售業務/品保法規等工作,工作橫跨美國,台灣,產品經歷家用醫材/專業醫材/實驗室設備等,在這個園地貢獻自己一點經驗及想法。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