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人——電影《發條橘子》評論:受困之人的命運與自由
作者:朱悅嫺
電影《A Clockwork Orange》(中翻:發條橘子)是Stanley Kubrick導演翻拍自Anthony Burgess同名小說,並在1971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內容大致在講述一位對於性與暴力為之瘋狂的青年Alex,因受到朋友背叛後進入監獄。一段時間後他決定接受一項號稱能「治療犯罪」的實驗,這對他造成的影響,是當任何犯罪或性有關的想法冒出時,Alex就會感到生理上極度的痛苦。在出獄後,所有過去經歷的事件如同命運的制裁般重新找上他,使男主角在一切折磨中不斷被踐踏卻無能為力。
《發條橘子》的意義來自原著小說作者的想法,看似鮮豔多汁的有機物實際上只是被全能之神操控的發條玩具。但當作品進入電影時,導演沒有採用原著的結局——男主角最終放棄了暴力、自由抉擇的人生,過著一般的生活。相反的,他在最終時刻突然知道自己想做的事——離開這個殘酷的世界,於是從樓層中破窗而出。然而在他自殺後,卻又醒在了醫院裡。
觀賞這部片時,感覺到的時常是如同片名「發條橘子」所述,這個主角只是由上帝所操控的傀儡,任由命運擺佈的一枚棋子。但我們可以思考的是,這個電影當中的人所做的一切努力終究指向命運的悲劇嗎?或是在這個全新的結局當中,我們能在黯淡的現實中看見一絲人性光輝的閃爍?
自由與性
完整回顧作品時,並沒有一位貫穿整部劇情、或是印象極為深刻的女性角色。女性是以不同的人物穿插在各種不同情境裡,僅管不同樣貌卻握有著相似的精神——那股迷惑、癡情的性力量卻同時使人想要征服與凌虐的慾望,緊緊聯繫在一起。後人評價《發條橘子》時常以「暴力美學」作為其代表,當中的性與女人也同樣以暴力姿態展示出來。
值得探究的是,在這部片中女人的角色是什麼?大量出現在當中的女性乳房,這些裸露的性器官與性本身在整部電影中又隱藏了什麼?為何它們能令主角如此癡迷卻又如此害怕?
電影當中,充斥著男人與女人的性愛畫面,這裡的性大多違背一般倫理,是大眾會感到訝異甚至無法接受的犯罪行為。這當中傳遞的性總是以一種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方式呈現。主角Alex的歷程中,女性時常是以被蹂躪的樣貌表著,他能藐視她們一切人性化面向,而單純視為一種工具,使他達到生理上歡愉的目的。不管是在當中被強姦的女性或是3P的性愛場景,無法看到女性在當中的主導權,反而只是任由男主角操控的對象。轉折點的出現,是當養貓的女主人對他大聲斥責的時刻,男主角笑了出來,似乎這場景的荒謬在於這股憤怒使其感受到女性身上的人性面向。這股感覺使他失去某種以往犯罪時保有的冷靜,男主角拿起了放置一旁的大型陽具裝飾,與女主人玩起了追逐的大戰。父權象徵不斷地戲謔著女主人,奮力地抵抗卻無能為力的命運在巨大空間喘息。最後的時刻,男主角舉起那巨型陽具打死了女主人。這打鬥的一瞬間,所有一切都被這股野蠻且衝動的暴力吞噬,女性的奮力一搏卻仍然逃離不了死亡的命運,只任由在聲樂中陽剛揮舞的巨大陰莖操弄著命運。當這名女性被打死隨之出現了警車的聲音,那股自信與邪惡隨之散去,他出現了一股從未冒出的驚慌。
Alex入獄並接受治療,被迫觀看大量有關性的暴力畫面。在出獄前夕,獄方為了展現其成果,為他設置了一場「成果表演」。當一位裸女走向檯面時,Alex雙眼撐大,跪著直愣那走過來的乳房,
「她向我走來,帶著和以前一樣的聖潔光芒」
他渴望擁有她,如同從前那樣將這種神聖性佔為己有。然後他感覺到噁心,一股不屬於自己的力量卻佔據全身,遏止他的想法。在此刻,這對豐滿的乳房不再成為他能控制的物品。從前,性的這股神聖力量一直是他能將其踐踏、佔有的,乳房象徵著對於命運的掌握、那自以為能夠全盤操控、自由選擇的能力。如今,它們卻使他無法觸及,這神聖光環遠離於自身之外,沒辦法佔有、蹂躪,無法再次使他愉悅。男主角在經過治療後,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由抉擇都遠離他而去,那些使他瘋狂的性與女人體驗,也從此離棄了自己。
性與女人在此部電影中佔據了極度重要地位,在劇情上的處理也加入了許多相關細節,深刻的畫面導致電影在當時上映後被列為禁片之一。但這些元素難以在本片中被抹除,電影當中的性傳遞的不僅僅是視覺效果,或是超越道德界線的那股戲劇張力,而是連接著人性最深層的焦慮,對於命運的害怕與未知感。男性在此部片所呈現的樣貌,是對女人的癡迷、佔有慾與愛交織而成的慾望,而在那深層的是自己所處的焦慮狀態。男人渴望控制一切卻無所適從的想法,最後是透過「侵入」女性體內的方式來得到它。當男人召喚陽剛的力量以威武的雄性氣息強行進入女性,父權力量便再度獲得了勝利,這股慾望便暫時得到滿足。但女性的生命經驗卻不再重要,只成為那被放逐的肉體。
《發條橘子》所傳達與自由意志關聯的議題,是透過性、暴力的極度展現和完全限制傳達出來。在充滿不確定感、荒謬、權力壓迫的框架中,身處現代社會的男性如何透過「性」去面對如此的不安與焦慮,電影中透過許多象徵性的比喻,給予觀眾極大的想像空間。
自由與良善
連接著最初男主角宣洩著性與暴力,對於這些違反倫理的漠視,到而後進了監獄飽受折磨,他聽聞有一種能夠「不會使人再次犯罪」的新型治療。一心只想要趕快出獄的男主角詢問了神父,這時神父卻告訴了他:
「良善是從內心散發出來的,是自由選擇。
人若無法選擇,就不是人了。」
對比先前任由男主角操控的一切,那看似都掌握在手中——女人肉體那豐富卻沈默的乳房透過陽具不斷被踐踏。電影在進入後半段後,一切鮮豔暴力的畫面,都被至高無上權力壓迫帶來的一片死寂所攻佔。外在血腥的暴力形式轉為內在暴力的精神折磨,這個轉折顯現了男主角面對世界的完全解放到完全壓抑的痛苦心境。這趨向死亡的全然痛苦,與命運巨大的壓迫將他置入無法動彈的框架中。他身上那完全的自由奔走到了盡頭卻消失無蹤,治療的成功將男主角的自由選擇權剝奪了。
而自由是什麼?整部片所欲探討的都是與自由緊緊相連的議題。它可以是使人得以面對未來的可能性,在當下的一切可能性展開眼前時,我握有的那個選擇力量。但自由的背後又是什麼?選擇的當下永遠指向未來,那個指向的是人承擔著自由帶來的責任,是在那足以使人自由的當下,同樣願意承擔勇氣的一切後果。
當我們回到電影時,看見的卻是當他選擇,這個可能性湧上心頭的瞬間,一股強制力量便瞬間壓制了他,生理的強迫性成為一種外在於他自身的道德責任,卻不是那個在自身身上——願意負責的勇氣。
無法選擇良善因為只能良善,無法選擇作惡因為不被允許。他不再握有專屬於人那份自由意志,當遇上了過去找上來的麻煩,男主角無法揮拳或逃跑,他只能任由暴行施展其力量默默承受。
然而真正的良善是什麼?在男主角被迫屈從於善的同時,他是真正的擁有善了嗎?這個善是與人脫離不了關聯,它永遠回到人的社會關係,連接人的選擇。它如何得以出現?是在我遇見你、與你言談的那個當下,便知道你只是那可以傷害、有血有肉脆弱的他者,卻同時也因為這樣,那份善的力量使我看見你是值得對待、和我一樣有血有肉脆弱之人。善是人人願意為之追求的幸福,卻同時也只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才得以顯現。人們因看見情境下的那展開的可能性,而積極地有所選擇,這個得以自由抉擇並為此承擔的人,才能真正的往善的方向前行。
自由與死亡
在治療過程中,他被注射藥物並被迫不停觀看暴力畫面。一群坐在背後的醫生,默默看著男主角慘絕人寰地大叫,其中一人說了一段話:
「很快,藥物就會引起死亡感受,就像恐懼和無助混合的癱瘓。
早期有患者形容這像死亡,一種窒息或溺斃的感覺,
此時我們發現患者會從環境和暴力經驗中產生最多回饋。」
男主角「治療成功」後,果然產生了實驗的成果——對於性與暴力產生了排斥。這樣的排斥是當他冒出犯罪的想法時,便會產生極度痛苦的感受,這種感受是在過去他所經驗的暴力歡愉中,不再以快樂卻是完全負面的方式呈現。而在限制背後的就是使人瀕臨死亡的痛苦感受。
他回到生活時,父母已收留了另一個男孩,來填補這些年來對於兒子懷抱的期望。男主角了解,連這個家也已無一席容身之地,只好出走。但命運卻不憐憫反而緊緊跟隨,以報復的姿態重重襲擊而來。過去男主角對他人施以的暴行,如今以同樣暴力的方式回擊他身上。最後時刻,Alex被政府的反對方抓了起來,淪為政治鬥爭的一枚棋子。男主角被迷昏後在一間房間中醒來,那些無法停止的樂聲不斷送進他的耳朵中。那個時刻,他看見最後的希望,窗口亮出的那道光芒。跳了下去。然而他卻醒來了。包裹著厚重的石膏在醫院中躺著。醫生、護士幫他檢查,政治人物不斷向他示好,請主角不要透露出這項計畫失敗的樣貌。在權力鬥爭當中,連他的自殺都被盤算著,男主角的死亡只被視為鬥爭當中的一步棋,反抗軍與政府之間的對抗使他走向自殺之路,這看似完全被侷限,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無力抵抗的權力壓迫。我們可以問的是,這當中還有自由嗎?如果連結局都是被註定的結果?最後的關鍵,他決定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當下,男主角在當中又何以自由?在這束縛的道德中那被人排除的暴力,背後最深層的便是死亡,這個支撐框架背後的那股死亡力量又是如何得以完全瓦解?
在人人都逃之夭夭的鐮刀下,迎向面前的是那全人類最深層的恐懼——死亡之神的降臨。男主角眼前的一切事物失去光輝,這個人如同行屍走肉般活在世上,無法感受活著的意義並同時被死亡折磨著。主角在最後的時刻,看見窗口亮出的那道光芒並跳了下去。而在他決定跳下去的當下、決心死亡的那刻,卻得到了解脫。死亡是什麼?它掌控著所有人類對於命運的焦慮,人不斷地走向死亡卻無力抵抗。在它面前萬物都要卑微,因死亡之神強暴地將一切活著的都剝奪,把生命都以時間消磨。這最深層的恐懼使人逼進死亡,男主角一次次的選擇都將死神召喚到了面前,這無法承擔的死亡力量使男主角痛苦欲絕,不斷地逃跑。但這一次,在他面對死亡時,這看似負面的力量卻反而產生了另一種勇氣,是那迎向死亡,直視死神的勇氣,當他轉身面對那人類最深層恐懼,在這裡,這麼微小懦弱的人卻超越了萬物都敬畏的力量。如同一個巨大命運體全盤性的崩解,這個選擇死亡的力量使他超越了一切他所恐懼、焦慮的世間一切。在這死亡的瞬間、那猛然不顧一切的跳躍,是如同齊克果那激情的委身,對於生命奮不顧身的超越性,它超越了世間一切,也超越了那份束縛著他自由的枷鎖。
過去不斷面臨——逃避死亡的巨大痛苦,是撐起被迫驅逐性、暴力的框架。在這個當下,男主角因著瀕臨死亡的極限而產生面對的勇氣,如此承擔責任的力量喚醒了自由,在那個瞬間超越了一切生死對立,死亡不再成為他的恐懼。他因勇氣打破了那塵封的自由意志,而也唯有自由才使他感覺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結局出現時一切仍看似被操控著,連自殺都是盤算好的局,但他真的如同片名所述的「發條橘子」嗎?男主角在最後時刻露出了奇異的樣貌,在音樂中想像著裸體男女的狂歡,
「我已經完全康復了」。
這個有趣的結尾是導演對原著小說給予的新詮釋,也是使整部電影為之驚嘆的光芒。
結尾
《發條橘子》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也同時展現著極度壓抑與限制的作品。可以觀察的是,這當中的人是否就是這樣被限制住、被命運操弄的?或是能否在電影當中看見新的契機。本文想提供的是,透過不同角度去看待在侷限中的人重新獲得自由的歷程。在電影當中如何透過性去表述這個自由?而良善又如何從自由得以展現?死亡又與自由有什麼關聯?
在人選擇的時刻,未來的多種可能性便在眼前展開。這個人的自由選擇往往變伴隨著負責,他可以選擇不做或是做、善良或是作惡。當男主角痊癒後他重獲了自由意志,這份力量可能使他再度犯罪或決定良善,而重點是當握有了自由後,他便需要自行承擔這份責任。反過來說,唯有自願承擔時這個自由才有了它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得以使自由完整自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