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记(6,大结局)
完成选校之后,M和学生D签署了选校备忘录,D没有来公司而是选择了电子签名。我则在另一位同事妹子帮助查询了每个学校的个人陈述和小论文要求之后,完成了主要的文书工作。
美国的MBA文书要求格外多,我每个小论文都会和M讨论思路,确认写法,一起理顺逻辑,润色文笔。
D已经飞到了大洋彼岸的加州圣地亚哥,在忙博士毕业。一天晚上,D突然发信息给我,这是少见的,一般她总是会很理性,算好时差,仅在工作时间找我或M。
她发信息的内容更是让我惊讶,她说:”你认识T吗?“
T,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一点点久远了。我回想起在”拾物“空间的消磨的那些夜晚,T的法哲学和美国史读书会,关于杜拉斯和越战的微信聊天。那些务虚的、思想交流的快乐。
不等我回应,她又发了条信息说:”我看到你朋友圈发了拾物相关的内容,想问问你。听说拾物已经停止运营了呢。去年疫情期间的事——财务危机,加上一些说不清或是不能说的因素。“
我和她很愉快地交流了一阵,关于”拾物“,她告诉我她自己过去常去参加的是另外一个政治哲学的读书会,阿甘本和汉娜阿伦特。我说我也曾经是活动发起人,带领大家读”阁楼上的疯女人“,看”生门“,思考和讨论当代女性的困境。
至于D,她也的确曾和T交往。这段客观来说贫富阶层有别的恋情,以D的大胆告白而开启,但交往过程中却由于消费观念和双方对未来的规划差异,屡屡触礁。
”我甚至认真考虑过嫁他,但是——要我怎么办呢?“
我懂她没说出口的顾虑:她博士毕业后,要么留美要么回国接班父亲在南方小城的企业,而无论是哪种情况下,一个有几分清高固执的、出身于北方农村的独子都非良配。如果交往的过程中,T能更懂合作,能屈能伸,也许D会更积极地去扫清障碍,而对于真实的T,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聊到后面,我也坦承了自己对M的感情。D非常吃惊,她万没想到。
”M很特别,也很聪明——但他是一个努力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人,而且他的政治观念是西方保守派的。你则是个崇尚进步,和女性、性少数、劳工共情的人。“D说。
我心说:”我是吗?“
但一个人总是比他自己以为的要更容易被看穿。
聊到最后,我问D想不想让T知道她问过他,他们还在联系吗?
D飞快地回答:”我们早就不联系了。有些人,偶尔想起就好,甚至不需要去问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