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蘇洛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那些年被台灣政府「國安顧慮」搞掉的「中資們」

蘇洛夫
·
·

原文發表於2021/8/16《多維新聞

台海局勢不斷趨嚴,影響範圍不斷擴大,「春暖花開」沒有一撇,但是猜忌和質疑充斥著兩岸交流的各個領域,就連涉及基本民生經濟的層面也不例外。8月13日,台灣的大型電商平台蝦皮,原欲申請增資成立電子支付,但因為沒辦法在技術上消除蔡英文政府對於「中資」的猜忌,認為背後是由騰訊實際把控,而會對台灣的消費者數據產生「國安疑慮」,因此在未能補交文件的情況下,台灣金融管理委員會宣佈了將廢止蝦皮支付電子支付機構的業務許可。

蝦皮關係企業「蝦皮支付」申請電子支付逾期,被台灣金管會廢止許可。(蝦皮網提供)

蝦皮的案例在台灣已經不是第一例,相信只要民進黨政府還在上頭,這就不會是最後一例,民進黨政府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起舞,基於政治盤算而泛化「國家安全」的概念,在諸多經濟領域試圖與中國大陸脫勾,並且在台灣企業正面打不過「中資」企業的狀況下,以各式技術性門檻刁難,迫使其放棄原本的項目,甚至退出台灣市場在所多有,也愈發頻繁。

「國門」台北雙子星大樓開發案 港商南海控股慘遭開第一槍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原為台北市「西區門戶計畫」之一的台北雙子星大樓開發案,自2006年開始進行先期規劃,原本預計要在2011年完工的此一項目,期間遭遇5次流標,台北市長柯文哲出任伊始便將之打為「五大弊案」,但隨著柯文哲度過了政績乏善可陳的第一個任期後,柯文哲也轉變態度要設法讓「五大弊案」軟著陸成為政績,以為2020年的台灣總統選舉保留參選的可能性,而來自香港的南海控股與馬來西亞的柏威年集團麾下的馬頓,組成合資公司投標,在2018年底的第六次競標中,擊敗台灣本土由藍天電腦和宏匯集團組成的「藍天宏匯」,拿下了這樁高達新台幣600億元的項目。



台北雙子星案被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重要政績,但卻因中資疑雲,慘遭台灣投審會駁回投資案。(Facebook@台北CITY ONE)

南海控股隨即在2019年初向台灣經濟部資審議委員會申請投資並獲得批准,這個巨大的項目的利潤回收週期頗長,但是董事長于品海認為這有助於集團在台灣獲得更大的發展版圖,以及促進兩岸的良性互動,而柯文哲終於可以放下這個燙手山芋,給自己增添一筆重要政績,對於台北市政府和南海控股兩方來說,彼此都認為這是不吃虧的。

不過隨著2020台灣總統選舉將近,柯文哲的參選可能會分散蔡英文的票源,讓國民黨籍的候選人韓國瑜漁翁得利,無論如何都必須掣肘柯文哲,令其參選的「正當性不足」,得標台北雙子星大樓開發案的南海控股成為被祭旗的對象。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高調強調,由於開發案鄰近台北車站,是台鐵公司、台灣高鐵、台北捷運、桃園機場捷運、公車系統等多項大眾交通系統的樞紐,也指稱南海控股的股權質押給中國的公司、高層人員都是中國人等,執意將「港資」硬打為「中資」,認為讓「中資」建設並控制台北雙子星這個「國門重地」有「國安疑慮」,「變臉」否准了南海控股的得標資格,讓原本落選的藍天宏匯得到了此項目,在2019年底與台北市政府完成簽約。

民進黨政府執意將香港企業南海控股打成「中資」,一般盛傳是為了「卡柯」,防止柯文哲參選台灣總統。(Facebook@蘇貞昌)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重挫房市,諸多建商及地產商面臨嚴峻的資金斷鏈危機,南海控股從這項利潤極其有限的「交朋友」項目脫出,度過了可能會對企業營運造成威脅的惡性事件,也不是壞事。但是這一事件開啟了蔡英文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滯中資企業在台灣進行正常商業投資的惡例,此後更是食髓知味變本加厲。

指OTT成傳播「統戰訊息」工具 愛奇藝遭血祭

著名的OTT平台愛奇藝,2016年3月登陸台灣,並且由台灣的經銷商歐銻銻娛樂負責營運事宜。愛奇藝很快的透過轉播台灣境內的棒球賽事、播送優質大陸電視劇等方式,在台灣市場獲得大量觀看用戶。愛奇藝在台灣市場擁有相當高的市佔率,根據台灣的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資料揭示,2017年曾高達64.9%,此後隨著美國的串流平台網飛(Netflix)的強勢崛起,市佔率有所降低,在2020年被網飛超車,仍有達到42.4%的市佔率。

愛奇藝在台灣市場市佔率相當高。(視覺中國)

不過台灣政府在2019年3月開始積極發難,台灣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投書《日經亞洲評論》,稱愛奇藝協助中國政府製造並傳送含有統戰訊息的節目,針對台灣群眾進行政治滲透,也敦促台灣經濟部對其台灣經銷商歐銻銻娛樂進行查處。2020年8月,台灣經濟部商業司宣佈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及有關條例,將循代理商在台灣落地的中國大陸OTT平台納入商業禁止項目表,愛奇藝和「騰訊WeTV」均被禁止在台灣營運OTT業務,也禁止台灣的公司進行代理營運、廣告、商業、金流等中間服務。

不過此次懲罰的結果,只是歐銻銻娛樂不能作為代理商,在台灣代理營運愛奇藝的業務,而台灣民眾也仍能繼續使用愛奇藝並收看其節目,只是相關的收費、客戶服務等問題將會直接回饋到位於北京的愛奇藝總部,對於台灣民眾而言徒增困擾,但這似乎也絲毫不影響台灣立法委員在進行案件審議時收看。愛奇藝也仍透過與其他公司服務的形式,持續向台灣推出自製影集,例如「無神之地不下雨」、「逆局」等。

在5G網路技術興起,以及光纖網路到戶的當下,串流影音播送的技術問題已經被克服,廠商已經難以在技術層面上在和其他同業拉開差距,而是深化到了內容製作層面的競技,網飛及愛奇藝的強勢,正是得益於內容製作水準產生碾壓性優勢,近期迪士尼公司(Disney)與網飛叫板的「Disney+」,也正是迪士尼長期在內容製作和IP積累優勢而得以爆發,而非迪士尼在串流影音技術有突破。

台灣的OTT市場主要被網飛、愛奇藝佔據,其他的「本土業者」則敗於內容製作及經費,市佔率慘淡。(截圖自NCC官網)

因而網飛及愛奇藝在台灣的市佔率如此強勢,反映的是台灣本土的影音串流媒體自己在內容製作上的不給力,「friDay影音」、「Hami Video」、「公視+」及「my Video」等台灣本土平台,2020年加起來的市占率僅只11.6%,內容形式乏創意,資金投入持續不足,即便在台灣當局封殺愛奇藝,台灣本土業者也仍未分到杯羹,市佔率蛋糕反而多數流入網飛,而隨著迪士尼的「Disney+」也即將進入台灣市場,只是更突顯台灣本土業者在內容製作的軟弱無力、缺乏創意。

「淘寶台灣」難耐「國安疑雲」 第一時間割肉止損

阿里巴巴麾下的電商平台「淘寶」,在2019年雙11前推出「淘寶台灣」,以英商克雷達公司作為品牌代理商登陸台灣,不過期間難熬台灣的「國安」及「中資」爭議,在2020年10月中旬宣佈在2020年底正式停止相關營運。

「淘寶台灣」在上線之後,一直標榜結合在地物流、增加多元支付選擇等,在台灣境內市場提供服務,也針對賣家提供「跨境供銷」的商業模式,一次包辦幫忙選品、集貨、免運費及降低刷卡手續費等,吸引不少微型賣家上架。但此舉也引來大量爭議,認為這是透過提供自中國淘寶選品、集運、降低手續費的一條龍服務,吸引台灣賣家到淘寶台灣的平台開店,任這是對台灣庶民經濟操控的新手法。

台灣經濟部也在2020年8月也列舉三大理由,認為阿里巴巴集團對英商克雷達有實質操控能力,淘寶台灣高度仰賴阿里巴巴授權的平台技術支援服務,以及認為阿里巴巴有強迫台灣民眾授權使用其個資等理由,認為「淘寶台灣」違反《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阿里巴巴集團算是在第一時間割肉止損,沒有在台灣地區遭受更大的損害,但是對於喜好使用「淘寶台灣」台灣民眾來說,以後也難以享受到更周全且廉價的電商服務了。

限制金流進行剝皮扼殺 蝦皮或將成為下一祭品

蝦皮在2017年登陸台灣,強勢的「割喉嚨」行銷手法,讓台灣本土的PChome及momo購物如坐針氈,蝦皮也與後兩者並列台灣民眾喜好使用的三大B2C電商。蝦皮近年頻頻推展新業務,諸如開店、商城、24小時服務等,在台灣的交易量迅速擴張,日均金流量在2019年就超過了台灣金融管理委員會規定的新台幣20億元上限,因而被要求必須申請電子支付的執照。

蝦皮與PChome及momo並列台灣最受歡迎的電商平台。(中央社)

蝦皮遵循台灣金管會的要求,在2020年11月申請設置了「蝦皮支付」,也獲得了許可,但是確有附帶條件,要求限期增資5億元新台幣。蝦皮背後最大的股東為被稱作「東南亞騰訊」的冬海集團(Sea Limited),騰訊僅持有冬海22.9%的股份,不過透過雙層表決權架構的設置,騰訊實際上有冬海61.1%的表決權,而在民進黨政府的認知中,騰訊被視作中國政府的「大外宣」機構,與解放軍淵源深厚,在此背景下,台灣經濟部通過該增資案的可能性可說是微乎其微。

或許是認知到此一情況而不願在官方文書上耗費過多精力,蝦皮支付並未在8月13日的大限前補齊文件,而讓增資案直接死狗放水流,而蝦皮也被台灣金管會正式廢止電子支付業務,僅能透過第三方支付業者為其代收付,而當前的代收付業者為樂購蝦皮。

但是透過樂購蝦皮進行代收付,仍然要面臨日金流新台幣20億元的限制,而蝦皮購物欲在東南亞建立跨境電商霸主地位,也並無意退出台灣市場,眼下的道路只剩下兩種,第一種是主動降低日均餘額,設法限制在20億以內,但此種作法形同自宮;第二種方式則是跟台灣金融業者合作,但這一方式會否再遇到台灣的主管機關刁難,同樣未可知。

台灣本土電商業者難耐「淘寶台灣」及「蝦皮」等不計虧損擴大市占率的作法,僅能向台灣政府訴諸「國安疑慮」之求,來對這些外來電商加以限制,但是自身對於整體的網站介面設計、倉儲物流管理等仍有諸多未及之處,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若不思索改善自身,假若以後遇到美國的亞馬遜(Amazon)落地台灣,這些台灣本土業者還可能以「國安疑慮」為由要求台灣政府對其下手嗎?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