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为什么不可行
计划经济是什么?计划经济为什么给我们带来灾难?
计划经济的出现晚于市场经济,这种人为构建的经济制度的拥护者认为:如果经济没有政府计划或控制,就会出现混乱。这种有意的控制可能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并不意味着它就能比自由市场产生更令人满意的结果;不受控制也不等于混乱随机。
不受人类干预的大自然中,物种的分布也不是混乱随机的,高海拔的寒冷气候让树木进化出了针叶,热带则形成了雨林。这种情形是它们不断与周围环境竞争协调的结果,这种“混乱”,其实是一种系统性的互动过程。
同样的,自由市场经济也不存在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控制所有经济活动的情况。消费者、生产者、分销商都根据相互之间的协定进行单独交易。交易的每一方都想要占最多的便宜,但他们都必须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否则交易就不可能成立。这种协调经过无数次的发生、演变、试错,才逐渐帮助人类构建了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
而被称为计划经济的,实际却是由强制性的政府计划来代替个人的计划。政府宣称通过它来替每个人做决定,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政府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呢?谁能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呢?
历史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计划经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管苏联还是中国,计划经济体系都曾经引发过不同程度的资源短缺,例如粮食短缺引起的大饥荒。人们发现,政府在生产、分配资源的时候非常没有效率,而且经常出错。苏联的经济学家就曾经指责国有企业替政府生产产品时,“占着一切能得到的资源,而不管实际需要多少,也不考虑节约材料”“机器要么关在仓库里,要么丢在户外生锈腐烂”。(什梅缪夫,波波夫)市场经济中因为存在成本、利润和竞争的概念,企业不会这样浪费资源;而在计划经济中,这些概念被人为消失了,政府没能认识到资源是稀缺的,而且有其他有价值的用途。
科学的发展使计划经济可行吗?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是不是计划经济制度新的技术基础?
如今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智能算法等方式分析消费者,这让计划经济的观点死灰复燃,许多人相信以前计划经济的失败是由于计算能力不够,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计算出每个人的需求,再通过政府来分配资源,消除贫困,满足每个人,是不是就能达到社会总体幸福的最大化?
首先世界上永远不会存在足够的东西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经济学的基础之一,也是现实世界的基本规律。
其次“最大化幸福”是一个十分功利主义的观点。功利主义者认为,功利是可以被测量和量化的,只要能够最大化功利(欲望,幸福,快乐),任何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而幸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它不仅无法测量,也没办法加总。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对幸福的理解也会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出,一万元带给贫穷的乞丐和亿万富翁的幸福是显然不同的。
如果幸福是能够量化加总的,那我们如今的很多法律将形同虚设,也会得出很多在道德上不可接受的结果。比如法律规定不许抢劫,从功利主义角度来看,只要抢劫让我的幸福增加大于你的幸福损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幸福总量的增加,那么抢劫就不仅是可接受的,还是应该受鼓励。
计划经济永远不可行
在任何经济体制中人都会犯错误,关键问题是,哪种体制会激励人们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市场经济中,亏损会阻止人们犯错,对于盲目自信的生产者来说,持续的亏损会让他们破产,从而阻止了资源的浪费。
而在计划经济中,政府会持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因为后果由老百姓承担,它没有动机去改正自己的行为。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国家,也无法支撑如此的持续性错误,其结果往往就是导致普遍的贫穷和落后。
如今,基本上没有人再谈论作为整体的计划经济制度了,但计划经济的失败并没有引起彻底的反思。计划经济的思想化整为零,留在了全球社会政策的各个方面,这种命令型思维可能披着精英主义、环保主义、福利国家等各种外衣,以“为你好”的名义进行道德绑架,干涉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切记:“政府的权力在民众希望它扩张的时候扩张,不会再民众希望它收手的时候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