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級的結他手Steve Howe
他卻不是樂隊的創隊成員,原來的結他手Peter Banks 在第一張專輯後便離隊。樂隊沒有隨便地找個人來替補,而且是接見了好幾個人,最後才敲定為Howe。當時他已是薄有名氣,他很年青時已醉心音樂,後來要求父母買一把結他,但父親等到他十二歲時,才帶他去結他店選購,他自我學習,聽別人的演奏再改良,很快便在北倫敦附近混岀名堂,有人因事缺席表演,便會請他替補,因為他能處理不同類型的音樂。同時,他也和其他人合組班子,作多方面嘗試。
Yes的第二張專輯《Time And A Word》其實早已錄好,所以Howe並沒有參與製作,但下一張《The Yes Album》(1973)便被介定為樂隊的突破,各人都有所發揮,而Howe寫的兩首純音樂《Würm》和《Clap》便一直流傳至今,是他的代表作。餘下的七十年代日子,是樂隊最巔峰的日子,那四、五張專輯都受到推崇備至。而其間,他們曾經暫停一段時間,各人分別做了一張個人專輯,Howe的一張叫做《Beginnings》,便是一張結他音樂為主的專輯,也是日後他十多張同類專輯的第一步。
自己第一次買入他的個人專輯,是他的個人第二張《The Steve Howe Album》。封套內頁列岀每首歌所用的結他,包括圖片,令我也留意不同結他的牌子和型號,跟車迷迷上汽車的牌子和型號差不多。
七、八十年代交替之間,樂壇岀現很多變化,其中最重要一樣,就是似乎大家已厭倦那些長篇大論的樂章,普遍追求流行曲的長度,一聽便愛上的即食文化,加上電子琴的普及,有些樂隊根本不設結他手之位!Yes在1980年解散,各人有自己的發展。Howe當時遇上John Wetton(低音手/主唱),再加上鼓手Carl Palmer,已是超級樂隊的規格,Howe再引介剛在Yes合作過的琴手Geoff Downes,以Asia名義,進軍樂壇,而且走普及流行路線,第一首單曲《Heat of the Moment》已馬上成為冠軍歌。大家合作了幾年,享受過一些成功,Howe是最先離開的一位。
在經理人拉攏下,他和前Genesis的結他手Steve Hackett合作,組成一支叫GTR(就是Guitar的縮寫)的樂隊,雖然歌曲算有成績,但彼此感到合作有點綁手綁腳,並不暢快,所以沒有再繼續。之後,Howe專注在個人的音樂上,也客串不同的專輯中。其中,他跟Ultravox的琴手Billy Currie比較投契,合作過幾次,也跟英國著名爵士結他手Martin Taylor跨界合作。
Yes歌手Jon Anderson重召幾位昔日成員,除了低音手Chris Squire之外,幾乎就是昔日的Yes。他們只是用各人的姓氏湊成隊名,專輯也是同名《Anderson Bruford Wakeman Howe》,算是過過癮,一嘗昔日的情懷。而那邊廂,另幾個昔日成員以Yes名義繼續,頗有成績。唱片公司見獵心喜,拉攏雙方撮合,成為一支集合兩代的Yes。牌面上看似超級陣容,但專輯和巡演都只是雷聲大,最終又再各散西東。
然後換來Asia琴手Downes重召原裝成員,準備慶祝成軍廿五年再戰江湖,這一次似乎大家都得心應手,做了幾張滿意的專輯和世界巡演。期間,Yes樂隊在原裝成員分別離開之後,有點凋零,Howe毅然回隊以穩定軍心,也讓樂迷放心,但那幾年,他是同時兼顧兩支樂隊,加上自己的專輯,兩個兒子也選擇做音樂,身為父親自然盡量幫忙。可想而知,年紀又不輕,自然感到力不從心,最後他選擇放棄Asia,全力以赴Yes的工作。
有頗長一段時間沒有追蹤他的消息,突然看到某些訪問照片,才驚覺他老了很多,一頭長髮仍在,但已是銀髮族,而且一頭凌亂,加上一幅銀邊眼鏡,我還以為是哈利波特小說中的一個角色!或者,他就是那個魔法無邊的長老,看上去像個沒有殺傷力的老翁,但雙手依然靈活,指法狠準快,完全不似一個七十七歲的老人家。他多次被選為最全面(Overall)的結他手,而回望他的事業生涯,的確印證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