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喜歡的影視作品分享(上)
第一部分:Podcast
《 馬克信箱 》Marc & Mary
一個會念聽眾寄來的手寫信的podcast節目,陪伴我度過許多一個人畫畫、工作的時光。
總是在聽到別人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時一起大笑,也會在聽到人生煩惱的時候深有同感,也聽到許多自己不曾經歷過的悲傷,以及沒有去過的世界。
主持人馬克瑪麗都是飛碟電台的主持人,小時候也聽過他們主持的青春點點點!(≧▽≦)很喜歡馬克瑪麗講話的語速和口氣,長時間聽也不會覺得疲勞,而且還會配合來信內容變換念信的聲音和個性,超好笑😂
《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Nana & Eddie
一個以各式各樣的好聽故事帶出議題討論的Podcast節目,也有很多時間是兩位主持人的各種生活閒聊~
最喜歡Nana和Eddie在平時聊天時的ㄎㄧㄤ感和搞笑,切換到議題討論時又會認真的提出很邏輯性的分析,而且節目中講到的感情、工作、人生方向等內容,和自己目前面臨到的狀況還有觀點很相近,每集都覺得超好聽!
雖然一集都將近兩小時,但我快要每集都二刷了XD 超喜歡♥️
第二部分:電影
《 Ruby Sparks 》Ruby & Calvin
「如果你有能力像改變機器設定一樣,去改變另一半讓你不喜歡的地方,會發生什麼事呢?從此兩人就會一帆風順,再也沒有相處上的問題嗎?」
Ruby Sparks(客製化女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作家Calvin因為深受心理壓力所苦 ,透過自由書寫抒發壓力時,寫下了自己對幻想的夢中情人 — — Ruby的各種想像,怎料某一天,這位「夢中情人」居然真的出現在家中,還一副「怎麼了?我不是你女朋友嗎?」的姿態。
Calvin從一開始的嚇傻到與夢中情人Ruby陷入熱戀一段時間後,相處上的問題開始浮現,雖然Ruby完全符合Calvin筆下的種種設定,但她也開始長出自己的個性、價值和想望,想要擁有個人生活圈和興趣,不要完全和Calvin綁在一起。
失去安全感的Calvin發現自己擁有透過更改原稿去改變Ruby的能力後,開始將Ruby改寫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每一次的改寫,最後發展出來的結果也都和Calvin期望的不一樣。
最終,Calvin意識到,Ruby雖然是他的「創造物」,但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Calvin無法掌握的自由意志,於是他寫下 — — 讓Ruby自由。
我在這部電影之中看到了關係內不安、控制、尊重的探討,愛可以帶來溫暖同時也帶來傷害,如果行為的出發點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就算再怎麼愛、再怎麼覺得是為對方好,另一方也可能會受傷。
很喜歡這部電影,女主角Zoe Kazan非常可愛!她同時也是本片的編劇,和男主角Paul Dano在戲外是真正的情侶,網路上有很多他們一起出席活動的可愛合影~(⁎⁍̴̛ᴗ⁍̴̛⁎)
雖然男主角的狗狗Scotty戲份不多,但我還是私心把他畫上去了😆
《 LaLaLand 》Sebastian & Mia
追求夢想的道路長什麼樣子?我想在《lalaland》中,有許多片段都能讓同樣奮力追求夢想的人產生共鳴,像是女主角Mia為了當演員,一次次在努力準備的試鏡中落選,還被面試官不尊重的對待;男主角Sebastian為了籌錢開設爵士樂俱樂部,不得不免強自己去彈奏完全沒興趣的曲子。
若有人在夢想這條路上,每一次的努力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並持續前進,那真的很值得羨慕呢,因為更多時候,看似充滿希望往往都迎來更大的絕望,像Mia用盡全力籌備自己的創作單人秀,期望能藉此一展長才,但到了演出當天,除了沒有什麼觀眾之外,也沒有得到好的評價,連場地費都付不出來,努力完全付諸流水。
幸運的是,這條路上Sebastian和Mia擁有彼此。當Sebastian中間一度為了愛情想要放棄開設爵士樂俱樂部的夢想,讓自己有穩定收入時,是Mia要他不要忘記初衷;而Mia在創作單人秀失敗後極度沮喪,決定放棄演員夢回老家,是Sebastian在緊要關頭找到她,讓她有機會和一位真正看見她才華的導演見面。
追逐夢想的道路,除了收穫機會和累積成就之外,也包含了許多犧牲。Sebastian和Mia互相扶持的走了一段,最終也面臨道路的分岔口 — — Mia為了演員生涯要到巴黎發展,但Sebastian為了爵士樂俱樂部必須留下來。夢想的比重是如此之大,大到他們選擇放手其他所愛。
再次重逢時,Mia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女演員,並有了家庭,Sebastian也如願開設了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兩人都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抵達完美終點,只可惜當初陪伴自己的人已經不可能再次在一起了。
最近正好在重新思考「夢想」之於我的意義和重要性,過去懷抱的種種希望和熱情在經歷一次次的挫折過後,早已消磨殆盡,更遑論原本就很稀少的自信了。
雖然《LaLaLand》給了一個達成夢想的結局,也讓男女主角在經歷谷底之時都出現轉機,好像是要告訴大家不要放棄夢想,堅持下去會等到對的時機的,但在這段努力的日子裡,我也更認清現實和自己的極限,又或者,夢想之於我的意義已經不如以前那樣重要了。
無論堅持還是放棄,我想,快樂是最重要的吧。
《 500 days of summer 》Tom & Summer
《戀夏500日》是一部很神奇的愛情電影,神奇之處在於從它上映至今超過十年,還是有許多觀眾為了男女主角在這段感情之中誰對誰錯討論個不停,看來這部電影真的展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並且非常符合當代社會的感情觀,才能讓這麼多人都對男女主角產生共鳴,進而去討論。
說回到「Tom和Summer到底誰對誰錯?」這個問題,我想Tom在電影的表現上其實佔了很大的便宜,畢竟整個視角是跟著Tom在跑的,我們這些觀眾可以完整的跟著Tom體驗他愛上Summer的過程,還有Tom那堪比雪梨歌劇院的內心劇場,全部都被我們看的一清二楚。
這樣單一的視角敘述很容易讓觀眾對Tom建立起共感,通常看劇大家也最容易把認同放在主角身上,畢竟我們花最多時間陪著他一起走過這些過程,所以我們看到Summer和Tom在一起時是多麽快樂,也看到Summer突然的冷漠不愛,最終分手導致Tom的憤世忌俗和行屍走肉。
一直跟著Tom視角的我們,很難抽離去客觀看待Summer的離開,畢竟那真的很像我也被甩了一樣😭不過仔細回想,Summer完全沒機會讓觀眾知道她在這段關係之中,到底真正的想法、感受是什麼,反而在Tom一覽無遺的內心話之下,很多都是他一直在為這段感情附加「自己」的意義,他其實沒有用心在和Summer交流,只是不斷投射自己理想的完美愛情在Summer身上。
Tom的飾演者Joseph Gordon在自己的推特和訪談中也有回應他的想法:「幾乎是湯姆的錯,他投射太多自己的想法,沒有好好傾聽別人的聲音,他很自私,不過還好在最後他有所成長。」
Summer在玩弄Tom的感情嗎?這是最多人對Summer提出的質疑,認為她是愛情渣女,而Tom是可憐被騙真心的純情男子,但其實Summer在最一開始就有跟Tom講清楚,自己目前沒有穩定的打算,她覺得快樂就好,其他的還不想想這麼多,而Tom也同意了 — — 只是Tom同意的背後是隱含了覺得自己可以改變Summer的期待,爾後也發生了他因為不安全感,想逼Summer確定關係的橋段。
那Summer到底在想什麼呢?為什麼情感的轉變可以這麼快?而且明明說不相信一見鐘情,不想當任何人的女友,最後卻又閃婚。其實電影之中對Summer的內心層面著墨很少,但能看到Summer很欣賞Tom在建築方面的熱情和才華,也鼓勵他去走自己喜歡的道路,但當時Tom整個心都在戀愛上面,覺得自己只要有Summer就好,人生的其他方面都不想多花時間經營思考。
當一個人太活在戀愛的粉紅泡泡之中,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面時,就會忽略對方的真實感受和實際的現實狀況。還記得Summer在看電影《畢業生》中那一段男女主角私奔後從開心到茫然的表情,她在Tom旁邊痛哭失聲,但Tom完全沒有接住她悲傷情緒的能力,他甚至根本不知道Summer為什麼哭泣。
也許對Summer來說,Tom從來就沒有真正走入她內心深處,只是一個可以同甘,不能共苦的人吧。
比起說《戀夏500日》是一部愛情電影,我更覺得它是一部戀愛價值觀電影,雖然大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亮面Tom的想法和價值觀,而暗面Summer的想法和價值觀是需要更深入去分析和體察的,也許要有更多人生歷練過後再看一次才能理解,但從認同Tom →理解Summer的過程中,也許能夠發現自己在愛與關係之中又更加成熟了一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