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为什么越来越难
上了年纪之后,惊觉睡觉这件事情竟然也有了难度。拥有一夜好眠,是想想就会嘴角上扬的幸福体验。
理想的一觉,是温度刚刚好,紧紧裹着被子不冷也不热;是躺下去之后很快入睡,快到不知道用了多久;是中途不会醒来,一觉睡到天亮;是在闹钟响之前就自然苏醒,身体充满能量。
经过很多痛苦的失眠夜,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了解,发现要想达到理想状态,还需好好努力,认真做好睡前安排。
睡前1小时,如果刷刷社交媒体的文章,或是点开了永远看不完的购物网站,又或者是看了离结局还很遥远的连续剧,那快速入睡是不可能了。偏偏在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这些事情都格外有吸引力。
扪心自问,这些事情别说价值了,连带来的一点快乐都跟一个好觉无法比拟。但是人类受新鲜事物吸引的本能,加上越来越懂利用人性的内容生产,配合上一天末尾所剩无几的自制力,每个深夜不知道有多少人沦陷在屏幕里。
简单的道理我都懂,别说听古典乐、换暖光灯这种技巧了,只要能做到“远离电子屏幕”这一条,离睡个好觉就已经很接近了。但话说回来,如果生活都建构在手机和网络上,睡前的时间不看屏幕又能怎么度过呢,难道呆坐到就寝时间吗?
你看,睡觉这件事情的障碍,追根究底还是源自现代社会的畸形生活方式。让社会批判来领罪,是能有效缓解自责的压力,但是想睡个好觉的人,还是我自己。
回想很久很久以前,智能手机还没有统治人类的时代,睡前我会准备好第二天从头到脚要穿的衣服,装好要背的包包,带着从容和期待入睡;如果是很冷的冬天,还会泡上半小时的脚,再用保温杯装满一杯热水,然后暖呼呼地钻进被子。
躺在床上,脑子里会放映今天有趣的事情,重新回放一次也会笑起来;也会复盘今天没发挥好的吵架,琢磨想不通的问题,或是预演一次明天要经历的大事件;甚至会认真地构思一个故事,化身严厉的导演,对不满意的剧情反复修改。
这些生活琐事,这些专注围绕自己的想象,其实比网络上任何的内容都更能滋养心灵。因为真实,因为全由自己掌控。在进入梦乡之前,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生活虽然琐碎但是踏实,这一晚也就能睡个踏实的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