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一切——爱默生《论自然及其他诗文》序
谈论美国十九世纪的诗人、散文家哲学家的,拉爾夫•沃爾多•爱默生(1803-1882)是不能遗漏的一个。他的一生踏过十九世纪的八十八个年头,却给二十世纪的人类留下丰盛的遗产,《论自然及其他诗文》这本书即是其中之一。
爱默生于一八0三年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一八二一年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牧师。一八三二年起游历欧洲三年,与当时代的名儒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塞缪尔•柯尔律治(1772-1834)与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往来甚密,尤其受到卡莱尔的浪漫主义与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而种下他日后「个人可独自往自然中追求人生的境界」观念的种子。
他相信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即使是一滴朝露,皆是宇宙中的微宇宙。人不必外借他物(如科学、宗教等),只需依靠个人直接的经验,便可真正的了解自然并接受自然的指引。这种直觉的经验是无法藉二手经验获取的。
他的先验主义想法逐渐成熟并孕育了他的第一本着作《论自然》(1836)。在这本书中,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七个面向:商品、美、语言、训练、理想主义与远景。他以「商品」为第一面向来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让读者以最短时间进入他思维的领域。自然是商品,它提供各种实质的服务,例如新鲜的空气,清净的水、粮食、风传播种子、植物滋养动物。自然并且以无尽的循环方式提供商品。他写道:「等待侍候人的仆役多得连主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即使以当代的生态系的价值看来也是正确无误的。只不过,现在我们知道的自然提供给人类的货品与服务更多而已。同时,我们也体认到,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为「自然与人」的关系了;自然是主,人是属。
美就是自然的代名词。在光照下,人用眼睛知感地景的千象万变。所以他说:「眼是第一流作曲家,而光是第一个画家。」也就是说眼看透万物之组合,光呈现缤纷的世界。爱默生指的自然其实不只是气象的变幻、朝露与晚霞、明月与繁星等地景所表现的外表之美,而他真正的用意是指自然的美德,这正是人可以从其中习得的品行(包括行为与举止、品德与思想)。真善美是自然整体的不同面向。一片叶、一道光,一泓水,乃至绵亘高山、浩瀚汪洋都是自然,都是艺术创作,都能借之改变人的心灵与视野,但是整体之自然才是真正美的极致。套句现代生态学的术语:完整的生态系与地景系统,才是真美。
他又说自然之物代表语言,自然现况表象语意。例如狮代表怒、狐代表诈、岩代表坚、火炬代表学者。有纯净思想、真爱之心的人才能接受自然的语言及懂得自然的语意。人若重欲,则行为与语言皆离背自然的表象,他便堕落了。爱默生将自然整体视为人类心灵,两者若能合一,人始能说自然的语言与行自然的语意。
自然的性质与动态是训练人类的课程。自然的法则训练人的悟性;自然的变动是训练人的智性。自然法则揭示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而过程是伦理律,阐明万物间的关系。万物间的重要关系中首推循环现象,尤其是事物的再利用现象。当自然中每件事物用尽之后,便以另一种崭新的东西出现,其存在又有更高的目的。这与现代生态学中物质循环之生态功能之观念不谋而合。
爱默生的理想主义的实践是用直觉信仰去领受自然的绝对存在,用个人的感受与恒常的了解自然来走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人的肉体焕然一新,仿若有了新的灵魂。许多评论家认为爱默生的理想主义只看到人的善性,而掩盖了人类的黑暗面。
自然的所有系统(他使用领域与国度的名称)皆依循万物原初的肇因而演变着,太阳是万物之肇始,是能源的极终来源。这就是性灵。性灵是绝对的,有恒久的效应。它是我们的巨大身影,它永远指向身后的光源──太阳。自然的演变有其秩序,而人的性灵演变无法如自然一样有其一贯性。被腐化的性灵品德会逐渐远离自然,因而对自然感到陌生,失去与自然沟通的能力,无法了解自然的语意,更无法知悉自然的用途。
出版《论自然》后的两年,爱默生又分别发表了《美国学者》与《神学院讲词》。这两篇文章是《论自然》精髓的诠释与延伸,因而被19世紀詩人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1809-1894)誉为「美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在《美国学者》中,他吹起美国学者要独立思考、走出欧洲文学阴影的号角。他审视自然、书本与历史及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指明学者的职责。他不赞成只在书本中追求知识而不能将之与自然及人性结合。书若不能启发人的灵感,则一文不值。自读书中之获益乃在于建立自己系统的卫星而非成为他人系统的卫星。
《神学院讲词》为应哈佛神学院毕业生之要求,谈论从事专职布道者的职责,以及学院训练的不足之处与补强之道。不料他的那场演讲使他三十年间无缘重上哈佛神学院的讲堂。因为他的上帝有人性与人有神性的说法,使当时保守的神职人员感到震惊与错谔。他所认为的有效的神之教导的最基本要件,其实极其简单,只涉及(与自然关怀的自觉意识」。窗外的蓝天、绿野的世界,人不必开口或言语,便能从有生命的极乐中传递真意。然而,用感知体验自然与生命的教育并非神学院课程教育的重点。
神学院学生熟读《圣经》及浩繁的参考书籍与论文,爱默生认为那是第二手知识。而太多人对之习以为常,以此取代第一手知识。第一手知识仍获自自然,成长一个人对「灵」的敏感度。在极度以文明科技与二手知识为学习主体的社会,人已失去获取第一手知识的能力。他要求学生不必借用其他媒介(书本,哲学……),而须完全亲身投入自然,若非如此,牧师的怜悯心与服务能力`将难以执行专任神职之务。正如《论自然》的内涵,他在演讲中强调人要听懂得自然的语言与看得见语意,于是你就接近上帝了。从自然获取的经验是第一手经验,也是将之融于行为中,再反馈到教友身上的华美忠言。
爱默生无疑是十九世纪的伟大诗人、有视野的散文家、也是有说服力的哲学家。他的《论自然及其他诗文》是美文,更充满美意。
金恒镳
1999.09
《论自然》(Nature, 1836)
《论自然及其他诗文》(Nature and Other Writings)
《美国学者》(TheAmerica Scholar)
《神学院讲词》(Divinity School Addresses)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Emerson, 1803-1882)
性灵(siprit)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 1770-1850)、
悟性(understanding)
智性(reason)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Sr., 1809-1894)
微宇宙(microscosm)
中译书名:《细说生命华釆:爱默生自然文选》
原书作者: 拉爾夫•沃爾多•爱默生(1803-1882)
中文译者:林淑贞
出版者:张老师文化,1997年10月
原文书名:Nature and the other writings by Ralph Waldo Emerson
审订者:Peter Tuner
原书作者:Ralph Waldo Em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