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erom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Clubhouse 的使用感受

Jerome
·
·

今天嘗試了與 Clubhouse 相處,來分享分享感受。

發生的場景是:開車、配飯,以及作為談天的主題在兩個場合中。


首先是在車上,原本會習慣打開電台聽聽目前的流行時事與新的音樂吸收。儘管其背後都是一場利用資源與金錢堆積起來的商業模式,造成收聽的內容其實有很大程度是被預設過的,但仍不可否認的是一個重要的聽到新的作品與新的信息的來源。

與之對比的是,打開 Clubhouse,找了個目前追蹤者的聊天室加入。此時的感受是獨自開車的過程中,彷彿是身邊多了一群人在聊天,聊的主題天南地北沒有限制。同時因為 Clubhouse 的天生特性 - 在聊天室聊天的內容「理論上」無法被重新播放,如果是未經允許的錄製則是違反社群規則,將有可能導致帳號被停權,因此也讓發表意見者更肆無忌憚的說著一些真實想法。(至少不像 YouTube、PodCast 是可以重新再次被播放的,所以創作出來的內容會需要經過反覆的審閱確認,但也少了一些真實感覺。)

這樣的場景讓開車的過程,尤其獨自開車時似乎多了一點樂趣,減少了枯燥感。(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一個新 app 的新鮮感發散效應~)

而在自己獨自用餐的過程,也打開了某個 session 來聽著。因為有一群素不相識者正好聊著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則吃飯的過程也不自覺得緩慢而有溫度起來似的。


兩種不同調性

一整天跳來跳去聽了約20~30個不同的 sessions,主要當然是自己在追蹤與有興趣的領域,大致有兩種不同的鮮明對比:

其一是有個原本專業領域就在利用「聲音」表現者,例如電視主播主持的一段類似「晨間新聞要點」的主題中,該主播邀請了各領域的專家或是有代表性者一起主持。於是在各個專家代表發言後的空檔,主播會很「即時」的補上聲音的空檔,優點是讓整個 session 聽起來非常流暢,可以很完整體現出一個好的主持人的「控場」功力。但在同時也聽了許多其他不一樣的主題後,則發現這樣的專業其實對比起來就少了一點隨性的真實感受。也就是既然這麼專業的話,那是不是不如就直接看有劇本有導演的製作節目呢?

另一種與之對比的則是一群人或許各自都屬於不同領域,透過某位召集人成了一個 session 後,開始環繞著一些主題聊天。但是三不五時會出現一次突然的「尷尬 time」!也就是同時所有的主持人剛剛好都沒有要接話的意圖,於是出現了超過2秒以上的空白靜音,對聽眾來說是種奇怪的尷尬,會不自主想說難道 app 斷線了?後來才知道是真正的「尷尬 time」。

這樣的狀況大家會介意嗎?其實自己感覺這反而是一種真實的趣味感呢!


談天的主題

也因為 Clubhouse 的熱度已經襲入整個華人圈子中,正在熱火朝天的四處擴散中。於是這個話題不斷出現在各式各樣對話場景中。

場景一是在 WeChat 中向朋友說明一下 Clubhouse 的簡介。對於還沒進入的用戶而言,很容易混淆的就是這跟 PodCast 有什麼不同?或者跟廣播電台有什麼不一樣呢?(差異其實前文已提到~)

一邊說明中,一邊觀察著還沒進入的其他群友的反應,很明顯的是對於新事物沒有興趣的人群,儘管知道這是個趨勢似的,卻不會有想動手加入的動機。這也代表 Clubhouse 目前依然還在產品前期的階段,並未能達到真正深入所有階層的狀態。(也因此屬於有限的擴散狀態,還沒能完全面對所有用戶開放。)

場景二則是與友人的飯局中,談到 Clubhouse 的一些情況,以及是否有可能透過 Clubhouse 的一些特色讓創作者在成品尚未完全被公開發表前,讓一些核心的資深粉絲得以窺探甚是參與到一些作品之中?

這樣的討論在晚上則在另一個 Room 馬上出現了,一位創作藝人與四百多位聽眾共同一起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進行著創作的一部分。所有人都默默的感受這個有趣的創作階段,並且這一段是即將在今年暑假才要發布的作品中的一段。

對於遭受疫情打擊而需要多方位嘗試的音樂產業來說,這會不會是一種可能的新形態互動呢?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