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的真實到藝術交流
德國電影導演Wim Wenders一向以攝影作為其電影創作的基礎,至於攝影器材,他選擇了即影即有的保麗來以化學和物理方法去記錄真實(true),並將之作為回憶的證據。(英國畫家David Hockney曾經也以保麗來創作其一系列的攝影作品,相信亦是跟「記錄真實」有關)
《里斯本物語》是我看Wim Wenders電影的第一部。電影中的收音師到處收集環境聲和把錄像機隨機放置在一些隱藏的地方去作錄像記錄,目的是希望製作一部「真實」的電影。
其實攝影術和電影的發明,目的就是用科學去記錄真實時間,以作為歷史/集體或個人回憶的證明/據。所以在英國要到1960年後藝術史學家才把攝影介定為藝術,時間上美國比較早一點。
攝影的原理obscura早在4b.c.人類已發現此物理現像;到15世紀發明了暗盒(camera obscura),藝術家用以作為繪畫的工具。到17世紀發現用感光化學物作顯影,真正的攝影術才正式發明。而藍晒(cyanotype)是最早的化學顯影方法。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攝影術傳入至今的中國攝影書寫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攝影部成立特展》
在疫情前2019年到杭州旅遊,恰巧下榻的酒店在杭州南山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附近。當時美術館的攝影部剛成立,做了一個名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攝影術傳入至今的中國攝影書寫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攝影部成立特展》的大型展覽,展出的是從19世紀40年代始的國內攝影作品。除了一些戰爭/革命事件的軍方紀錄攝影,還有人像,及一些較為私人的風景、生活攝影作品,什至實驗作品。
其實在97年後,已有不少從國內和台灣移居到香港的年青藝術家、攝影師、藝術史學者,希望他們能利用各自的背景,在香港進行更多兩岸三地藝術及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