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還是裡子:加入CPTPP (第2篇)
9月29日,日本自由民主黨黨主席選舉,確定由「抗中」立場的岸田文雄勝出。因為日本採行內閣制,所以,在日本國會選舉中,佔有最多席次的政黨(現在是自由民主黨)黨主席,就會擔任日本首相(類似日本行政院長的概念)。
這件事情對台灣加入CPTPP非常關鍵,因為,CPTPP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正是日本。
CPTPP對小老百姓來說,是個面子問題
2000年世紀之交,中國和台灣(aka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在美國的斡旋下,雙雙加入WTO。台灣開始大規模和各國談判降低關稅事宜,當然,也包含台灣商品賣到外國去要被徵收的關稅,同樣要從原本的高關稅,降低到20%以下。
但老實講,20年過去,台灣社會從來沒有聽過任何關於「因為加入WTO所以生活變得更好」的說法。捫心自問,這20年來,從來沒有一天「景氣變好」,民眾所感受到的只有「景氣越來越差」和「隔壁鄰居中國越來越強盛」。
不過,加入WTO對台灣這種「仰賴外銷導向的中小型規模經濟體」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用白話文來說,台灣98%的企業都是1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且這些中小企業又以外銷國外市場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所以,能不能用便宜的價格把台灣產品賣到國外市場去,變成這些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因素。
所以,加入WTO降低外國關稅,對台灣企業很重要。
同樣的邏輯,放在現在的CPTPP也是一樣。CPTPP目標在30年內,將會員國彼此間的關稅降到0%,完全實現這些國家之間貿易的零關稅。對於台灣這些外貿廠商來說,當然是非常好的利多。
既然加入CPTPP這麼好,那為什麼對百姓來說只是個面子問題。
因為,老闆賺得錢,從來沒有認真進到你各位的口袋。這就是台灣實在的社會問題。實際上,台灣是個低課稅國家,而且有各種促進企業發展的避稅法規,中小企業因為數量龐大,台灣政府規模小,確實稽查的能量不足,台灣變成中小企業老闆的避稅天堂。
而且,隨著台灣勞工薪資上升,許多企業紛紛轉往中國和東南亞設廠,台灣只留下會計出納少少的人,實際上中小企業老闆賺到的錢,都在海外納稅,並沒有真的回到台灣來。反倒是,台灣還時常在幫這些企業的產品「洗產地」(aka明明在外國做卻掛個Made in Taiwan)。
所以,實際上,我們感覺不到加入國際經貿組織的利多。
對於國際經貿組織,我們能有什麼期待
多年來,台灣受限於中國的打壓,加入國際組織始終面臨障礙。從WTO以後,台灣沒有再有任何機會加入這種大型國際組織。APEC充其量只是個會議,並沒有WTO這種具有法律束縛力的規範。
CPTPP是這20年來,難得在國際亮相的機會。
蔡英文總統是國際經貿及國際法專家,有利於台灣順利加入CPTPP。
CPTPP前身是TPP,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經貿合作組織,雖然美國川普任內任性退出TPP,這個組織的責任只得落到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手上,但CPTPP的華麗轉身之後,排除掉美國最在意的智慧財產權保護,CPTPP的運作還是持續推展中。
對於台灣這樣沒有國際空間的小國來講,加入CPTPP是我們和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些國家合作的重要機會。每每有大型國際組織,就會有各階層資深官員的會議,甚至是經貿領袖(aka總統/總理等級)會議。而有繁多的會議,就讓台灣有機會和其他世界成員討論我們貿易、人身安全、觀光旅遊、食品進出口等等面向的問題。
反之,如果沒有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各國在受到中國壓力下,幾乎不願意和台灣往來。要不就是遮遮掩掩,完全不能曝光讓外界知道。
地鼠生活久了,總是會變得晦暗。
CPTPP現在正是給台灣,20年來再一個浮上檯面,正式和各國往來的機會。
日本將會是台灣能否加入CPTPP的關鍵
國際經貿組織,對於各項協議,包含入會案的審查,都是採「共識決」。也就是說,各個成員國一致同意的事情,才會被大會採納為可行決議。
面對中國和台灣的入會案,如何遊說CPTPP各成員國,將是接下來能否順利入會的關鍵。而其中擔任輪值主席國的日本,因為有排定議程及設立入會工作小組的決定權,又會是影響台灣何時能夠開始與各國商談入會事宜的重點。
日本正在面臨「後安倍時期」,新任首相岸田文雄將採取什麼方式在台灣和中國之間取得平衡,而又會如何說服其他CPTPP成員國處理微妙的兩岸問題。現在要做任何預測,都還說得太早。
經貿組織入會案,因為涉及各項法規修改和審查,往往需要花上3至5年,蔡總統任內(到2024年)恐怕無法看到台灣確實加入CPTPP的成果。但這個入會申請的起頭很好。
因為入會申請,台灣正當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國家召開正式會議,彼此磋商關切議題。中國再怎麼反對,都反對不了這個正當性。
所以,就其內涵來說,即便CPTPP對我們小老百姓生活的直接影響有限,但開創出來的國際空間,可能將間接影響我們生活所需,包含目前最迫切需要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