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來自木星的 DINO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MBA 二三事] 財報分析之籌資、負債,和權益

來自木星的 DINO
·
·



波森曾倖就讀台大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俗稱台大MBA。
由於上課認真,筆記詳盡,所附學費不貲。

所以決定將當年做的筆記二三事留存下來,供後人笑看,
但畢竟年代久遠,若內容錯誤還敬請指正。







本堂課先介紹籌資活動跟負債、權益的關係。

一開始不免俗介紹A=L+E 然後開始各個細項討論


企業融資

企業融資會產生負載 L,可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而負債可能是「產銷營業」或「財務操作」產生。

「短期往來信用風險指標」和「長期往來信用風險指標」是觀察的重點,

觀察哪個則看對象的需求,若觀察到不佳的數據,

會進一步解讀其他相關數據判讀公司是否有其他動向,而非立刻下判斷。

但是所有的「指標」、「比率」都不是越高或越低就好,

不要「機械性」的解讀,要去看背後的意義,並觀察「整體性」。


雷曼兄弟的故事

課堂中提到「兵敗如山倒」效應,舉雷曼兄弟作為例子。

當時它的負債 L,遠大於資產 A,而所有債權人到期後也都不打算續借,

大家也認為其「備抵呆帳」過低,應重估拉高,

就是這樣連鎖效應惡性循環,雪上加霜,終於成為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破產案。





註:魔鬼的交易-雷曼的假rp



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有提到幾個重點

  1. 應付 XX 開頭的皆是「負債」,而應收 OO 開頭的皆是「資產」
  2. Debt 就是左邊,Credit 就是右邊,沒其他意思。
  3. 本票、匯票差別只在誰開立的,效用完全一樣。
  4. 「看財務報表不是看數字,而是要透過細膩的觀察,掌握一種周延性。」

附買回交易是什麼?

什麼是「附買回交易」,若站在賣方金融業的角度,就是把一筆或數筆到期日屬於長期的資產(如長天期債券票券等)出售給投資者,並於賣出交易時一併約定何年何月何日用約定價格向投資人「買回」

再用一種更簡單的說法來解釋,那就是把資產短期抵押出去的意思,譬如我拿一張公債向你調五天的頭寸,五天後我將本利和一併歸還給你。


不過,近幾年來附買回交易的標的已經不限定在有到期日的固定收益工具,連股票、憑證、債權乃至於房地產市場都衍生出許多「附買回交易」,更有些金融業把附買回交易、選擇權等包裝在一起成為極度複雜的工具。

從本質來看,「附買回交易」對金融業而言就是一種「短期負債」。

在正常的財務報表中,必需被列為短期負債,所以用最簡化的會計術語來說,附買回交易在資產負債表上會增加「負債比率」與「負債金額」,當金融業買進一批債券,又用附買回交易賣出時,資產負債表的兩邊會同時增加。



雷曼的騙術

雷曼兄弟與其簽證會計師運用了一種行之多年的騙術去掩飾,她將附買回交易定義成「賣斷」(或出售),雷曼兄弟提供 105% 以上的資產去取得 100% 的現金,也就是把市價 105元 的資產,用 100元 賣出,並同時和買方訂定「不公開的契約」約定一年後用105元買回該批資產。

實質上這百分之百是個「附買回交易」,但是雷曼兄弟卻把它視為「出售資產」,如此一來,隱瞞了短期負債。而雷曼兄弟將「附買回交易」所取得的現金,部份拿去購買其它資產,部份拿去償還負債,如此一來不僅美化了財務報表,也增加了現金流量。

然而,出售資產和「附買回交易」最大的差別在於,後者是一種在確定的將來必需要償還的債務,一旦交易的標的失去流動性或因跌價而喪失部份價值時,就很難用附買回這種「以債養債」的方式去取得現金。


附買回交易 105

這種「附買回交易 105」就是屬於一種財務欺騙的手段。

不過這並非是多麼新奇的工具,這種假出售真附買回的交易在台灣稱之為(Call RP, Repurchase Agreement),雙方用買斷與賣斷的交易去隱藏附買回的本質,目的不外乎在以下兩點,一是可以規避法令的限制,藉以擴張信用,二是可以粉飾財務報表,美化負債比率或一些流動性指標。

雷曼兄弟之所以會倒閉的主因就在這些被隱藏的附買回交易,當私下用未公開契約做隱藏性交易的期限紛紛到期時,由於這些交易的抵押品標的的市價不停下滑,導致這些「附買回交易 105」的債權人與金主(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等)要求雷曼增加交易的保證金,並不再與雷曼承作新的交易。

雷曼終於就無法用假的附條件交易繼續「以債養債」,於是終於爆發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海嘯。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