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飆「懸浮課」製作人手記:拿回生活的主動權
上週項飆《懸浮課》上線,不知道購買課程的60位馬特市民開始聽課了嗎?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課程的製作人手記,與大家聊聊當初為什麼想要製作這門課程,課程如何誕生以及我們的思路。
想要聽課的讀者們,點開這篇文章 ,即可購買課程。
《項飆「懸浮課」製作人手記》 by yuhan
最早我在籌備這一系列課的時候,模糊地想到一些概念,包括全球化和在地化、青年人、自主性,精英文化等等,腦海裏還冒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今天人們追求的全球移動的、看似自由的生活方式?如何理解今天我們充裕物質生活背後的焦慮和不安?如何理解我們當下正在努力奮鬥又時常抱怨的工作?
這些概念和疑問是在媒體上常見的選題,彷彿公共生活的背景音,轟隆隆轟隆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剛剛生完孩子的職場媽媽,我在短時間內體會了不同身份的衝擊——在中國,女性、職場、新手媽媽、大城市裏的小奮鬥者,離開家鄉的人,普通家庭(還談不上中產)的一員,這些常見的角色交織在一起,對我個人產生了巨大的衝撞,讓我對周遭生活和個人經驗都有了更細緻、更深入的觀察和體會,我非常想知道應該如何更清晰地看待這些普通人日常經歷的身份和角色。
不管是看似高高在上不着邊際的媒體議題,還是日常觸碰的這些話題,在我看來都是重要的,他們之間互為聯結——
例如,你如果理解了今天在上海寫字樓裏苦苦奮鬥的公司高管,並且知道他為何朝着全家移民美國而努力,也就在嘗試理解,今天的中國人想要追求的自由生活是什麼樣的?它背後是不是一種面目模糊、想像之中的虛假快樂?
在我看來,理清了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當下的生活和將來想要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和大家討論誰來回應這些問題的時候,好幾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項飆老師,彷彿這件事沒有什麼爭議——一個研究全球範圍內的人口流動和遷移的大學教授,並且格外關注海外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大概更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來聊一聊這些看上去稀鬆平常、實際影響深遠的問題了。
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和項飆老師徹聊快八個小時之後,我們呈現了你今天所看到的內容。這不是一系列宂長的對話,我們拆分成了六個主題,短小、直接。
其中一些話題隨處可見,比如留學和移民,它直接折射了今天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還有一些偶爾出現在大家的討論中,例如世界公民和跨國;但剩下的兩個就不是那麼好理解或者說常見了:回歸和懸浮。
這六個話題或深或淺,但都直擊了一些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的迷思。我嘗試用對談中的一些質詢向大家呈現話題背後的思考。
中國的經濟越來越增長,人們卻對留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在中國賺了錢,又把孩子送出去,把他的生活移植出去——我們的發展,究竟意味着什麼?
當我們談論 「世界公民"時,這個詞背後意味着什麼?中國對 「世界」的想像是如何收窄的?
為什麼今天關於移民的流行語從早移早發變成了早發早移?這個「早」字暴露了什麼?
我們所豔羨的全球移動的跨國公司高層,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中,有哪些不合理性?跨國就一定是國際的嗎?
過去常常在民間講回歸,比如 「衣錦還鄉」,今天有了許多國家項目創造人的 「迴流」,這個概念是如何進化的?
整個現代社會出現的焦慮狀態,是因為大家在一種「懸浮」的狀態嗎?如何擺脱這樣的 「懸浮」狀態?
我尤其對最後一個話題感興趣——環顧四周,太多的人處於這種焦灼的狀態了,人們總說不畏當下,不懼將來——在我看來,實際的情況是,不看當下,又總想着邁向未來。這種心態會令人失去一份意志力和耐心,這也是為何大部分人都步履匆匆。
課程錄製完成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我依然清楚地記得當初邀請項飈老師參與這門課的一段話:
凡人生活時,並不會思考總體趨勢,與自身角色,只思考自己想要的對象。我們的課,希望從 「想要的對象」入手,帶大家看到更深一層的結構與趨勢,進而反觀自己的角色。
希望聽完這六節課,我們能重新觀察並體會自己,奪回生活的主動權。
這也是做完課程後,我對自己的期許。
購買了課程的馬特市民(及你們的朋友們):
可以點擊這個link:https://t.me/joinchat/J8cViBzju3Oz_yJGMewklw,加入懸浮課共讀小組,獲得課程延伸讀本、分享心得、自由地對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