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約拿單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解剖MBTI® 第二步(七):實踐案例

約拿單
·
·

作者按:如果你沒有見過第二步報告,歡迎下載樣本報告作為參考。閱讀本文前請先參考前面六篇。

寫前面六篇《解剖MBTI®第二步》期間收到一些認證老師的反饋,表示第二步報告內容豐富,與學員解釋需要更高的技巧。也有人問到如何處理一些比較難處理的案例,今天我就借用其中一個例子來補充一下解讀技巧。

為何背離傾向比符合傾向還要多?

這個案例是一個思考 – 情感(Thinking – Feeling)不清晰的例子:報告類型是ENTP(第一步報告T,PCI:1,輕微的明顯程度),而自評是ENFP。學員閱讀《認識性格類型》後認為自己的最適類型是ENFP。

當那個認證老師打開報告的第7頁,學員就會大惑不解:

邏輯 – 同感(Logical – Empathetic)– T中間區域

合理 – 合情(Reasonable – Compassionate) – T中間區域

質詢 – 隨和(Questioning – Accommodating)– 背離傾向:T隨和

批評 – 包容(Critical – Accepting)– 背離傾向:T 包容

強硬 – 溫和(Tough – Tender)– 背離傾向:T 溫和

雖然學員的報告是T,可是五個子維度中一個符合傾向都沒有,反而有三個是背離;加上他的最適類型是 F,他就質疑報告是否可靠。

如果你是負責解讀的老師,你會怎樣處理?建議你在這裡停下來,寫下你的做法,然後再跟我的建議對比一下。

(思考時間)

你會有什麼對策?我的處理方法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反饋前的準備(因為我是提前收到學員的報告的)及現場的互動。

事前的準備

我會打開最後一頁準備。我看到T-F的PCI 是1(明顯程度輕微),我就有心理準備學員很有可能不同意報告。然後我又看到他的T-F子維度有三個背離、兩個中間區域,這個我不會奇怪,因為我知道子維度只是傾向的五個具體方面(英語版本用了Facet,就是切面的意思)。所以五個子維度加起來也不會等同傾向,我也知道數據上T-F第三、四個子維度出現背離傾向的機率是最高的,所以這個也不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報告。關鍵是用什麼方法引導學員?用一個邏輯的方法來分析,假如他真的是T,那就是工作或生活對他的要求是以關係為本,所以有三個方面他習慣了F的行為。假如他是F,那三個方面就是他的典型行為,只不過在回答第一步的問題時出現了誤差(例如:心態調適不正確;或是男性在社會化過程當中或多或少學習了T的心態,影響了他在問卷的部分選擇)。所以,我的引導就是要找出工作或生活對他的影響。

現場的解讀

首先,當然是先幫助他確認最適類型:(1)自我評估;(2)報告類型 – 報告的第3頁;(3)閱讀《性格類型的認識》。

然後,我會解釋子維度與傾向的分別及關係(作者按:前面六篇談過,不再重複)。我會在他不同意的T-F方面花更多的時間,但我不會一開始就解釋五個子維度的定義,我會先跟他聊工作與生活。子維度背離的原因是長期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壓力、要求、獎勵、訓練等)而形成了習慣。在亞洲,特別是華人做MBTI®第二步的經驗告訴我,子維度的形成很大機會是來自最近十年的工作經歷,因為工作佔了華人生活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會先提出下列問題(以最近十年為時間點):

o  請描述一下你現在的工作。

o  你最喜歡哪些部分?為什麼?

o  你不喜歡哪些部分?為什麼?

o  你在現在的工作做了多久?

o  先前的工作是做什麼的?那個時候為什麼做出轉變?

上面的問題都適用於所有的子維度。很多時候,從學員的回答裡已經看到他與子維度相關的行為與思維模式。

有關T-F的跟進問題還有這些:

o  描述一下你在工作上要決策的事情。

o  你在決策的過程會考慮什麼?為什麼?

o  描述一下你跟同事的關係。

o  你是怎樣處理意見分歧的?為什麼?

o  如果有機會再做一次,你有不同的做法麼?為什麼?

o  跟你在上一個工作的做法有否不同?為什麼?

通常這個時候,學員給的例子已經足夠解釋他的子維度。如果我還是不能非常確定他的傾向,我就會從類型互動的角度提問:

o  描述最近處理棘手問題的經歷(例如壓力大、時間緊迫或處理不熟悉的問題)。可以多問幾個例子以確認他風格的一致性。

類型互動告訴我們,處理棘手問題時,我們很自然從主導功能入手,然後是輔助功能。這個學員可能是ENTP或ENFP,兩者的主導都是 Ne,分別是在於輔助功能Ti或是Fi。(作者按:有關類型互動的應用,以前也發表過幾篇了,這裡不重複。)

到了這個時候,我相信已經有足夠的例子來說明他的子維度行為,可以開始解讀第二步了。然後先描述子維度的定義,在過程當中,我會運用學員剛才給我的例子來補充。

後記

該學員在與認證老師互動後確認他是F,我們就按照他的確認過的最適類型產出一份確認報告(同樣是17頁,但部份內容就根據最適類型作了改動)。但我遇過更多的情況是學員互動後發現報告是對的!作者本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