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yndAvant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入山修復,拿回身體的主控權 —— 專訪台灣首位森林療癒師 張庭瑋

SyndAvant
·
·

你參加過「森林療癒」的活動嗎?

森林療癒(以下簡稱森療)在台灣的話題度逐年上升,旅行社、飯店、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園等都陸續主辦過森療活動。也許大家會好奇,同樣都是與大自然接觸,森療與露營、登山、攻頂這些活動的差別是什麼呢?本篇文章有幸邀請到台灣第一位在美國自然與森林療癒嚮導協會(ANFT)取得認證的張庭瑋(Juna),與我們分享她與森療接觸的契機,以及如何透過森療舒緩長期累積的壓力,迎來更加放鬆的自己。

定義森林療癒(Forest Therapy)

森林療癒源自於 1980 年代的日本,當時國民普遍受到來自工作的高壓以及免疫系統疾病所苦,政府為了舒緩此狀況,以及復甦鄉村經濟,提出 Shinrin-Yoku (森林浴)作為解決之道。森林浴結合日本傳統神道(しんとう Shintō)與佛家信仰,使用我們與生俱來的五感 ——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 將大自然導入身體中,達成自我修復的實踐。森林浴演變至今,已在各大洲蔚為流行,更成為國家經營森林的方式之一,國際間稱之為 Forest Therapy(森林療癒)。

如今,歐、美、日、韓,以及台灣(2021年起),都有提供「森林療癒嚮導」的培訓課程及證照。庭瑋是 2019 年於美國自然與森林療癒嚮導協會(以下簡稱 ANFT)取得證照的首位台灣人;既然是台灣第一位,她是如何起步推廣,甚至找到工作呢?

成為森林療癒嚮導的契機與決心

採訪過程中,庭瑋態度從容且堅定,帶有流浪者性格的她,不會替人生設定階段性目標,而是讓緣分領路,順著不同階段的狀態,邁向每一個叉路的選擇。與森林療癒初見,是在瑞士舉辦的女童軍研討會上,其中一位朋友提起森療的經歷,因此點亮了庭瑋心中對於森療的好奇心。

詳細做了森療的功課以及回探自己的決心,庭瑋決定報名美國 ANFT 的培訓,做出這項決定的原因有二:

  • 繼承家業「綠森林芬多精」第二代產業轉型
  • 幫助受壓力、憂鬱等負面情緒所苦的現代人

2019 年拿到 ANFT 嚮導證照回台灣後,庭瑋創立品牌「小森日」,接著進入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工作,協助林務局執行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森林療癒推廣案,接著回到自家公司「綠森林芬多精」工作,且將小森日併入。當然,與不同單位合作,帶領民眾入山體驗森療,也是庭瑋的工作之一。

森林作為修復與治療的場域

同樣都是入山,森療與登山(以及相關活動)的差別,在於後者有體力的強度之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參與。森療可以與登山或瑜伽等活動結合,在芬多精圍繞以及在嚮導的帶領下,參與者放慢速度,讓情緒以及壓力獲得舒緩,甚至進入「心流(in the zone)」的狀態。

大家看過皮克斯動畫《靈魂急轉彎(Soul)》嗎?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爵士鋼琴手,表演到「忘我」時,會進入高度愉悅的「心流」狀態,動畫中使用了漂浮在空中的靈魂形體作為心流的意象。心流不僅可以強化自身的愉悅,更能明確的從自我實現中感到快樂與幸福。生物多樣性之父威爾森(E.O.Wilson)提出的「親生命假說」(biophilia hypothesis)中提到,喜愛親近大自然與動物是人類的本質,當我們享受與大自然交流的同時,相對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並從中獲得自我修復、療癒的體驗,這也是森療選擇森林作為場域的原因之一。

在台灣,政府為了提升國民生理健康(特別針對銀髮族)以及地方創生等原因,進而推動森療與相關人員培訓。林務局自 2021 年起成立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完成線上課程後再參與實習與考試就能取得證照(官方認證,但不屬於公職)。領證後的嚮導可成立個人品牌設計課程,或與旅館、森林遊樂園、私人企業合作,引導更多需要修復的民眾進入森林,釋放壓力並獲得能量。

不僅療癒,更要修復

庭瑋在美國參與過以「人 ⇄ 土地 ⇄ 自己」三者間關係修補的森療活動。參與者跟從嚮導的指引,從打開感官開始:感受來自一片樹葉、一顆石頭,或是手觸碰著的泥土的訊息,並練習描述出來。描述的過程中,參與者放慢時間好好的觀察,並在腦中摸索字詞(而不是靠手機查找),這個練習不僅象徵「拿回感受與表達的主導權」,甚至連接起長期受壓力、憂鬱等負面情緒所截斷的心理以及身體感受。

庭瑋的目標是生活化森療,不讓大眾覺得是項有門檻,或是發覺自己不對勁的時候才參加的活動。定期與自然接觸,並在森林中打開五感,這個狀態不僅可以讓我們在負面情緒或壓力萌芽時,提早認知到警訊且釋放它們,長久下來可以妥善照顧自己以及影響周邊的人,更能減輕醫療能源的消耗。

最後,庭瑋列出了十四本推薦書單,對於森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從閱讀開啟對森療的認識唷!

  1. 亞里珊卓.凡瑞,歐騰.圖同。《走進自然:滋養身心的正念幸福手冊》。時報出版。
  2. 約瑟夫.柯內爾。《傾聽自然:如何深化你的自然意識》。張老師文化。
  3. 理查.洛夫。《失去山林的孩子:震撼全美教育界,搶救科技冷漠小孩,治癒「大自然缺失症」的最佳處方》。野人出版。
  4. Dr. Qing Li. Forest Bathing: How Trees Can Help You Find Health and Happiness. Penguin Life
  5. Mazzola, Nadine. Forest Bathing with your Dog. Blue Cloud Books.
  6. 李俊緯、周穎宗、徐霈馨、劉盈孜。《森林療癒了誰?里山社區的行動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7. 潘美玲、湯琇婷。《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經典雜誌出版社。
  8. 林文鎮博士。《森林浴的世界》。漢光。
  9. 上原巖。《樂活之森:森林療法的多元應用》。張老師文化。
  10. 上原巖。《療癒之森:進入森林療法的世界》。張老師文化。
  11. 賴貞秀。《芬多精的生活科學》。亞太圖書出版社。
  12. Williams, Florence. The Nature Fix: Why Nature Makes Us Happier, Healthier, and More Creative. W. W. Norton & Company.
  13. 林一真。《森林益康》。 心靈工坊。
  14. Page, Ben. Healing Trees: A Pocket Guide to Forest Bathing. Mandala Publishing.

關於 張庭瑋 Juna Chang

個人粉專 張庭瑋 Juna Chang
Youtube Shinrin-Yoku Taiwan 小森日
Ins @shinrinyokutaiwan


SyndAvant 凝聚將創意與專業應用於改造社會、推進進步的 Avantist。本採訪計畫 Avantist Interview 期盼透過各種領域中突破現況、想像未來的人物故事,啟蒙更多的夥伴、引發更多具有正面社會影響力的行動。

採訪編輯:韓筠青 Anna
照片提供:張庭瑋、本質旅行社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