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劳工研究|王江松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哲学

劳工研究|王江松
·

价值或意义,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外化和客体化,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和潜能的实现。由于内在向外在、潜能向现实的转化,一定是通过欲望、诉求、愿景、目的、理想这些中间环节的,价值因此也就处于永恒的主客转换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之中,人们对价值的界定和追求,人们的价值观,本身也构成价值生成史的一个环节。价值就是对价值的追求,包括已经得到的价值和尚未得到的价值。

按照人的本性和需要的不同序列,价值也分为不同的序列。

1、 真、善、美

真善美是满足人的善本性的行为和事物,是正值;假恶丑是满足人的恶本性的行为和事物,是负值。

真是对真相的认识,即真理,具有合规律性;善是对道德的遵守,即伦理,具有合正义性;美是真与善、真理与伦理、合规律性与合正义性的统一,是最高的行为境界和存在状态。真善美是最抽象意义上的普世价值。

假是对真相的遮蔽和扭曲,是谬论和谎言,具有反规律性;恶是对道德的破坏,是暴力和残害,具有反正义性;丑是假与恶、谎言与暴力、反规律性与反正义性的统一,是最低的行为境界和存在状态。假恶丑是最抽象意义上的反普世价值。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即使在假恶丑横行的世界,真善美也在顽强生长和发展,即使在真善美充溢的世界,也很难根绝假恶丑的存在。

2、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真善美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假恶丑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物质贫乏和精神贫乏。

满足生物需要的价值叫做物质财富、生命价值、生存价值。人类永远是生物和动物,因此物质财富、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对人来说也是永恒的正值。与之相反的是匮乏、贫穷、疾病和死亡等负值,它们是人性中与生物性、生命性相反的另一种自然本性即无机性、有死性的实现,尼采称之为衰落的本能、颓废的本能、自我毁灭的意志、求虚无的意志、趋向死亡的意志,弗洛伊德则简单地概括为死本能。

满足精神需要、创造需要的价值就叫做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人是创造者、自我实现者和自我超越者,对人来说,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理当成为最重要的价值,即使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生命价值和生存价值,也有赖于积累更高更广的精神财富、文化价值和发展价值。与之相反的负值是愚昧、偏见、欺诈、撒谎、抢劫、盗窃、剥削、迫害、虐待、奴役等等精神恶疾、文化垃圾和反人类行为,它们是人性中的盲目性、惰性、奴性、攻击性、破坏性等恶性的实现。 

3、 自由、平等、正义

真善美体现在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自由、平等和正义;假恶丑体现在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就是奴役或不自由、等级或不平等、不公或非正义。

自由首先和实质上是个人的自主、自治、自立、自为、自制、自强、自尊、差异、竞争、活力、效率、强健、卓越、优秀、丰富、发展等善的个体性、个性、自我性、特殊性的实现;平等主要和实质上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认同、谦让、包容、团结、仁爱、博爱、互助、合作、共和、共存、共享、共济、共富、共荣、共赢等善的群体性、共性、社会性、普遍性的实现。由于个体性对于群体性具有相对优先性,自由价值对于平等价值也具有相对优先性,但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不自由的平等是一刀切的平均主义和铁板一块的整体主义,而不平等的自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状态和冷血残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所谓正义、公平、公正,就是自由和平等两种价值之间的一种合理的张力和平衡状态,是平等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平等的自由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实现和发展个性的自由,自由的平等是承认差别和竞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平等。二者共同构成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所说的正义两原则:

第一条是自由优先原则或平等的自由原则:每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最广泛的自由,这种自由以不妨碍他人同样的自由为前提。

第二条是自由的平等原则或差异原则:(1)可以有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平等,但必须有利于境遇最差者的最大利益;(2)可以有职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平等,但必须在机会均等的规则和条件下向所有人开放。

经济学上的拉弗曲线是正义两原则的一个生动例证:税率太低,意味着自由度太高而平等度太低,这时候少数人捷足先登并形成垄断地位,而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制住了,从而造成社会财富总量和税基的缩小;税率太高,意味着平等度太高而自由度太低,少数人投资、经营、劳动的经济性和创造性被强制性削平,而大多数人被激发和养成懒惰、机会主义、坐享其成、吃大锅饭的不良习惯,这同样造成社会财富总量和税基的缩小。只有在适中、适宜的税率下才会达到社会财富总量和税基的最大化,同时也达到自由与平等处于均衡的正义或社会公正状态。最正义的状态其实是效率最高的状态,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不能成立的伪命题。

自由价值相对优先,但平等价值也不能化约为、还原为、归结为自由价值。如果说,人格的平等、权利的平等、资格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与自由是一致的,那么起点或条件的平等与终点或结果的平等,就会与自由原则发生很大的矛盾,这时候就需要在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妥协和平衡。问题在于,哪怕是完全公平的竞争,其所产生的结果的较大以至巨大的差异和不平等,通过历史的积累和传承,也会转化为起点的不平等,而起点的不平等预先赋予了一部分人的优势地位和另一部分人的劣势地位,从而使人格、权利、资格、机会的平等沦为空谈,甚至会固化为特权等级制度。因此,如何通过对竞争结果的再分配来限制竞争起点的不平等,就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深刻考虑和精心解决的问题。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自由、平等和正义只有在现代社会才成为普世价值,在很长历史时期,它们在人类价值谱系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最初甚至只是作为特殊价值而得到艰难发展;自由、平等、正义虽然具有悠久深远的人性和自然根据,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备具有的、现成的、不劳而获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它们恰恰是漫长历史进化的产物,是人类长期追求和奋斗的结果,并且永远必须为其繁荣和发展而不懈努力。

实际上,作为自由、平等、正义反面的奴役、等级和不公,在人类价值谱系中长期保持着主导地位。这还得回到恶性强于善性、坏人控制好人的蒙昧野蛮时期和善性强于恶性、好人控制坏人的理性文明时期的历史分期。

犹如自由是优良个性的实现、平等是优良共性的实现、正义是优良个性和优良共性的同时实现,奴役是恶劣个性的实现、等级是恶劣共性的实现、不公是恶劣个性和恶劣共性的同时实现。所谓恶劣个性,是奴性、攻击性、惰性、破坏性等恶性元素占主导地位的个体人格;所谓恶劣共性,是封闭性、排外性、板结性、僵化性等恶性元素占主导地位的群体人格。当具有恶劣个性的恶劣个人们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奴役或不自由就出现了;当具有恶劣共性的群体人格占据优势地位的时候,等级或不平等就出现了。奴役是一些人具有任意妄为的特权,而另一些人则沦为形同牛马和工具的奴隶,最多勉强维持生存;等级是依据严格的上下尊卑秩序维系共同体的存在,一旦没了等级控制,共同体就土崩瓦解。奴役指个体的存在状态,等级指群体的存在状态,而不公或非正义,则是奴役和等级的统一,是个体与群体的综合存在状态。

在蒙昧野蛮时期,自由、平等、正义只能在奴役、等级和不公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的夹缝中生长和发育,经过千万年的积累,它们终于像朝阳一样喷薄而出,照亮了整个人类世界。作为人类艰苦奋斗的成果,它们是已经获得的、实然的价值;作为仍未臻于完善并仍然受到奴役、等级、不公力量侵蚀和破坏的价值,它们是尚需扩展的、应然的理想。自由、平等、正义的实现,是一个永无穷期的追求和奋斗过程。

王江松文集(1~4)销售链接

亚马逊:1、卷一:《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

https://www.amazon.com/s?k=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ref=nb_sb_noss

简介:在最近四十余年中国的启蒙运动和社会运动中,作为宪政民主右翼的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宪政民主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在时间上晚出、在影响上微弱。自从2010年中国劳工运动兴起以来,社会民主主义就被推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了,正像欧洲劳工运动曾经把社会民主主义锻造成了欧洲社会和世界范围内一支基础性、结构性的思想政治力量一样。本书从哲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出发,全方位阐述了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学理、根据、源起和发展前景,以及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伟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关键性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作者对其亲身参与的十年中国劳工运动的总结和提升,可谓字字呕心,句句沥血;这是作者生命体验和思想探险的结晶,处处洋溢着深挚的社会责任感、鲜活的知行合一风格和无畏的理论勇气。

2、卷二:《劳动文化学: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劳动文化学&ref=nb_sb_noss

简介:谈到文化,人们大都想到的是贵族的、士大夫的、资本的、权力的文化,很少有人想到一种独立而完整的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本书与它的前身《劳动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一样,是由作者在汉语文化圈中首创的劳动哲学和劳动文化学研究成果,其宗旨和中心思想是,劳动者和劳工阶级要成为独立而完整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体,要发起卓有成效的组织行为和集体行动,要作为宪政民主左翼力量积极地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就不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和文化,否则就永远只能蹒跚地、被动地跟随在别的阶级之后。 所谓劳动文化,是文化的劳动化或向劳动的回归,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伸张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谓劳动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紧紧抓住劳动的精神性、主体性、主观性方面,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把劳工哲学意识、劳工经济意识、劳工政治意识、劳工心理、劳工伦理、劳工法律意识、劳工审美意识、劳工文学、劳工艺术、劳工文化传播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劳工文化体系。

3、卷三:《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上下册)

https://www.amazon.com/s?k=致敬底层&ref=nb_sb_noss

简介:这本书是对当代中国第一次劳工运动高潮的同时态的亲历、追踪、记录、呐喊、思考和传播,围绕着四个主题构成了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劳工界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和思想家、 中国社会转型与劳工运动、关于劳工问题的思想争鸣和理论探讨以及关于劳工运动的评论、文告、声明、访谈。正像作者在序言《从倾听底层到致敬底层》中所论述的,这表明中国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正在与底层民众相结合,与他们一起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生活价值,追求宪政、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 本书深刻而厚重的苦心孤诣在于,知识分子和中间阶层,既不能弃底层于不顾而径直追求自己的目标,更不能愚蠢地把底层民众推到极左或极右那边去。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赖于依托中产阶级的宪政民主右翼与依托劳工阶级的宪政民主左翼的团结和联合,否则必将长期陷入转型陷阱而无法自拔。

4、卷四:《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

https://www.amazon.com/s?k=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ref=nb_sb_noss

简介:本书是《致敬底层: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一书的姊妹篇,精选了二十来个发生在本世纪一0年代中国劳工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劳工集体维权经典案例,客观记录和描述了这些事件的过程,对其成败得失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评论,像教科书一般向劳工大众和社会公众介绍劳工运动的优势和弱势、战略和策略、经验和教训,同时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和思想学术价值。 由于遭受强力打压,以珠三角地区为主的第一波劳工运动目前已经陷入了低潮,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劳工还将再一次、很多次奋起。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必将载入当代中国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史册。

谷歌:https://play.google.com/store/search?q=王江松&c=books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