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Lily Ch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旅行是生活習慣的精華版本:從簡化行李開始自在生活!

Lily Chen
·
·
將生活的習慣帶進旅行中,或許你在旅途中更能感受到自由。


片刻即永恆

玩是一門生活的藝術,關乎心情,關乎心靈,關乎關係。娛樂和工作對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同等重要?這兩者之間,不謀而合地都顯示了專注之於我們的生命狀態。過去的我真不知如何恰當地解釋專注這件事對於看待這世界有何影響?直到我讀到作家—安•拉莫特(Anne Lamott)筆下的一段話:「專注是一種獎賞—全身專注於自我以外的某樣事物,是理性的強烈解藥,因為理性只考慮到自我,會讓人用狹隘和私心自戀的態度看待事物,如同封閉的自我,不給予任何人希望。

我這才豁然開朗地明白了—原來我喜歡旅行和讀書都是因為那一刻全身貫注的緣故,回想起那些片段,的確我的心沒有任何承受自己重量的負載,那些時光僅僅只是蜜蜂在咸豐草上飛舞採蜜、銀白的苦花魚在溪流裡擺尾遊蕩,甚至僅是一片彩霞的天空,我亦能好一會兒望得出神忘我。專注感受自身以外的事物,是我經歷過最棒的感受之一,無論那些經驗有多麼片刻,我卻都能感到寧靜地像永恆。

旅行是出去把想要的生活帶回來

對我來說,旅行是從生活延展出去,再將延展後的韌性拉進生活裡頭!年輕的時候愛旅行是期望旅途本身能有豐厚的戰利品,這些戰利品有些是實質上的紀念品或照片,有些則是新奇的體驗,然而,隨著年紀稍長,也不知道是不是體力不如十幾歲時力盛,還是因為性情上越來越不喜歡麻煩,因此我開始調整旅行的心態,這樣的轉變讓我漸漸有了機會看清旅行的本質。

旅行最大的收穫在於回饋生活的本身,許多人在練習美好的生活模式上都下足了功夫,我想若把這種平日對生活的看重及養成的好習慣再收進旅行出發的行囊中,是不是反而能真正地為旅行增色呢?

於是,我開始回想自己的生活習慣,有些習慣都是好幾年來刻意培養的,例如:一早把窗打開讓風吹進來,接著在瑜珈墊上稍微活動筋骨,等身體舒展開來,再悠閒地吃份營養早餐,聽聽音樂、寫點東西、看看書,這樣的早晨儀式總能為我帶來能量。

「旅行也需要這個吧!」我沒打包瑜珈墊,但卻把這樣想法裝進了行李。在旅行的早晨,我經常被生理時鐘喚醒,醒來之後,我慣性地走向可以曬得到太陽的地方做些簡單的伸展動作,接著我可能會打開手機放點適合寫作的輕音樂紀錄前一晚的旅行。某次旅行,老公大概是看見我一早就霸佔了旅舍的書桌伏案寫作,不禁問說:「會不會累啊?」,我帶著彷彿今日正要展開的朝氣答道:「不會啊!」因為想要生活的一天是這樣展開的,所以樂此不疲呢!

未必需要追求「極簡」,但生活值得「少」得剛剛好

生活可以帶進旅行的意義還有許多,其中,我最感到受益的是「簡化行李」這回事。這個體悟要從我開始熱愛簡單的居家生活說起。在碩班之前,我都是和阿公、阿嬤還有姑姑一起住。阿公家的人口比較多,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住在一起難免互有影響、互有遷就。其中,最不適應,也得適應的,莫過於和阿公、阿嬤還有姑姑的「擁有」觀念不同。

早一輩的人也許因為過去日子過得比較刻苦,所以相當勤儉,他們喜歡購買大量、便宜,但品質不見得太好或自己其實並不真心喜愛的東西,還記得有一次,阿公去市場買了好大一袋醜橘子,橘子不但外皮不討喜,就連吃起來更像是直接咀嚼粗纖維般折騰,然而,阿公卻頗有幾分得意地對大家說:「這袋才100塊!」姑姑也不喜歡吃這樣的橘子,不過,她們卻在其他地方亦有著類似的執著,姑姑們很喜歡儲物,明明不需要或短期內不會用到的東西她們也會義無反顧地先保留起來。

阿公家有一個沒有人住的房間(現在裡面的狀態,大概也已經不能住人了),那個房間,最早是四個姑姑未嫁前共同的空間,裡面有兩兩成對的四張單人床和踏起來冬暖夏涼的木質地板,然而,隨著姑姑們一個個出嫁和家裡經歷一次的翻修,那間房間已成了回憶和歷史,如今再打開那間房間的房門,我總會有點感傷,因為房裡再也不見可和姑姑坐臥聊天的床褥,甚至連木頭地板的顏色也不可復見,如今房裡堆滿了雜物,裡頭有全新未拆封,但已長滿灰塵的廚具組,堆積如山的舊衣服,姑姑以前上課的美術用品和一些早已不堪使用的家庭用品。

好幾次,我都想去幫姑姑清理,但都被拒絕了!她們會告訴我:「有天可能會用到」、「什麼!東西好好的要丟掉?」、「有天我會去整理啦!」,不過,那個「有天」目前都還沒有到來。最終我妥協了,因為我並不想強加自己的想法在愛我的姑姑們身上,同時我也覺得如果由我來代替她們整理,那麼其實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往後她們依然還是會囤積物品,因為她們並沒有透過自己整理與丟棄的這個過程來獲得新的能量。

搬離開阿公家以後,我有了自己可以隨心所欲打理的居住空間,從碩班時期的外宿套房到如今和老公共同生活的一個家,這些地方通常很簡約,我不擺放自己不愛的物品,也不挽留自己不再需要的紀念!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想逃脫那種曾擁有過多不需要之物的紊亂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覺得隨時會搬家吧(笑)。

只是去旅行,不是要搬家

寫下這段故事之際,我才赫然發現,雖然在於居家空間一貫喜愛簡約環境的我,卻曾在於打包行李上有著源自於阿公家的血統。我又何曾不是藉由隨身攜帶某物來建立虛無的安全感?回想起高中的畢業旅行,當時雖然只去了三天兩夜的行程,我卻像是要把整頭公牛塞進行李箱般硬塞了好幾套衣服、瓶瓶罐罐的保養品、化妝品,以及一堆帶去也沒看的參考書(別笑!考生壓力很大的)。

旅途之中,我盯了不只一眼班上男生的簡便行李而心生羨慕,我覺得他們步伐輕盈且無所拘束,相形對比之下,自己則像是隻虛弱的老烏龜,扛著笨重的行囊處處留心腳步,處處需要停歇休息,疲累不堪的不僅是肩頸痠痛帶來的教訓,更是心靈上的沉重的負擔。

「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心底有個聲音向我叩門,慶幸的是這樣來自心靈的召喚,終於在我某次打包行李時來到耳邊。那一次,我兩眼發昏地望著攤開的行李箱和散落滿地的大小包雜用品,竟感到一種絕望。

「這不該是旅行出發前的心情啊!」我再次打開了這些預備塞進行李的旅行用品檢視一番,發現其實真還有許多物品可以再精簡,甚至根本不需要攜帶!例如:有些保養品可以分裝成旅行天數的使用量即可,外出攜帶的毛巾和牙刷也可以準備家裡舊的,用完就直接丟掉,不需要再帶回來,而行李中最暫空間的衣服,也可以思考同一套衣服重複穿搭的方法,根本不需要每天準備一套(甚至更多套)的衣服,如果有同性友人一起出遊,也可以考慮交換衣服穿搭。

最近我尤其愛上旅行途中運用自助洗衣服務,如此,不但返國整理行李超方便快速,也可以在長途旅行只帶少量的衣服。旅行不該是件累人的事,回歸本質地去思考,旅行需要的僅是回憶和體驗。我喜歡用筆記本和照相機紀錄旅行,但也許對某些人來說連這些也可以捨棄,就如同電影《白日夢冒險王》裡的攝影師告訴男主角:「有時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歡一個時刻,我不喜歡相機讓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個時刻。」

當我把對看待簡約生活的態度漸漸融入旅行之中,我這才感受到原來生活必須之物原來也才不過一卡皮箱!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是特別紀念的時刻,也應該是生活的精華版本,而非Big size!

如今我最喜歡的旅行前奏莫過於擁有像是隨時都能出發的自在心境,我嚮往那些拎著簡單行囊就能上路的旅人,因為他們的靈魂充滿著真正的自由,不受瑣碎的事物牽制,像是不受禁錮的鳥兒,隨時都能振翅高飛。

如今每一次打包行李時,我都會有點期待地為自己立下挑戰,看看自己這次能以多簡便的物品度過旅行的日子,當然旅行前的功課還是不能少,行前該查好的天氣和電壓值等資訊還是得多方注意,有時行前功課越詳盡,更越是能精準地帶到需要的物品。旅行說走就走,也許關鍵並不在於行李準備好了沒?而是在於心境是否能夠隨時動身,並以超脫的視角看待所處的世界!

【原文刊載於女人迷 — 《「旅行是生活的延續」想怎麼生活,就怎麼收行李箱》,刊登日期 2019/09/27;封面攝影於日本京都 】

延伸閱讀:《消費的旅人》

我們是不定錨的孤島,都在旅程上漂流,偶爾遇見,並肩而行,離去時就揮揮手,不期待下一次的相逢。— 陳韻文 《有時出走:島嶼抒情手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您在一日珍貴的時光中,撥空閱讀我的文章。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創作,期望您能幫我點擊文章最下方綠色的拍手按鈕,或成為我的讚賞公民,鼓勵我持續創作!我將於Matters上持續發布新文章,期待我們能在這以文會友!祝福您日日好日,事事順心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