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看人生|智齒手術:醫師、自費、術後、回顧

陳穩
·
·
IPFS
·
智齒一定要拔嗎?醫生差別、自費項目、術後護理分享,以及一點點思考。

童年諾言

幼年時期,對更換牙齒實恐懼,每一顆搖搖欲墜的乳牙,都掌控著我的情緒,或提心吊膽,或戒慎恐懼。當時的我,小小的腦袋,給與自己承諾:換牙,是長大的必經之路,待成年之後,只要保持健康,便無需面對任何醫療行為帶來的疼痛。

驚奇的是,我的乳牙殘根在我不知情的狀態下,陪我到了法定的成年,二十歲。緊接著,竟是牙醫建議拔除智齒的消息。

夜裡,我的內心相當不安,因為這個消息「跟說好的不一樣」。明明好生照顧身體,也沒犯下滔天大罪,為何無辜的我又要面對不安和疼痛?

醫生差別

洗牙醫師

第一顆智齒,是由為我洗牙的醫師完成拔除的。

那天,我因為不確定而發出的聲音似乎造成他的不悅,他希望我除了疼痛之外不要有任何反應。雖然是正常生長、方向正確的智齒,手術過程中我卻總是感覺醫生以我的嘴唇為支點,要「撬」出牙齒,好似鉗子喀拉喀拉的聲音從我嘴裡傳出,拔出的瞬間甚至在臉上濺血,至術後我才自己擦拭唇邊、臉頰的血跡。

介紹醫師

在朋友的介紹之下,至口腔外科診所評估其餘三顆智齒的去留。

醫師先是表明智齒不一定要拔,根據X光影像和簡單問診,了解我的智齒並無不適或疼痛的經驗之後,更肯定的讓我自行判斷智齒的去留。

牙醫師詳細的說明了:

  1. 感染風險
  2. 神經受損風險
  3. 手術必要性及術後護理

最後我決定將唯一生長較為傾斜的智齒拔除,其餘的根據醫生建議「如果妥善照顧,至35歲沒有問題的話,高機率可以共存。」

依據我的牙齒情況,手術過程大約二十分鐘。醫生在手術時非常詳細的說明他正在做的事,並且時刻關心我的感受,還有給予安撫和鼓勵,非常暖心。

自費項目

免拆縫線

牙齦可以吸收的縫線,不需至診所拆線。

可能是因為我的咀嚼習慣或漱口太大力,我的三條縫線在術後一週陸續斷掉,我自己吐出來了,沒有辦法分享它有沒有真的跟口腔組織順利融合。

膠原蛋白

在傷口放入膠原蛋白可以加速復原、降低感染風險。

要價3000元台幣。我自己覺得術後比較「沒有一個大洞」的觸感。

術後護理

用藥紀錄

比較容易忘記服藥或用藥時間的人,服用(必須吃完的)抗生素應多加留意,利用手機或紙筆記錄也是很好的輔助方式。

營養補充

平時就有吃營養品,術後我也有補充胺基酸、膠原蛋白、B群。

充足睡眠

手術當天離開診所之後吃了止痛藥就趕快睡覺,術前的麻藥剛退時會特別痛,只要沒有痛醒,就是萬幸。

思考回顧

醫師選擇

若是對於醫療行為有所不安,多花一點時間了解醫療院所、醫師以及手術相關資訊,對於醫療過程和身體復原都會有所幫助,端看願意花費的心思和時間。

醫療用金

醫療現場經常會有自費項目供民眾選擇,我曾經在放射治療部門,看過為了省100元而選擇比較容易起疹子或脫落的標記貼紙的家屬。在放射治療過程,標記定點相當關鍵,可知自費貼紙之必要性,醫療補助需求、人情冷暖都盡收眼底。

若能提早做準備,不論是保險或儲蓄,或多或少都能保障醫療品質,畢竟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

思想轉變

面對人生,想法本來就會隨著年紀有所變化,有時我們會與童年的思想有所衝突。然而,比起衝突、失落、埋怨,更多的是接受與想辦法解決,嘗試不同的方法面對必經的問題,或許,問題根本不存在。


我的其他專頁:方格子Potato MediaFacebook陳穩看人生盡情書寫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陳穩「生活,見微知萌。」開過飛機、待過醫療業、當過模特和老師。人生系作家,自暈體質,是心理男也是心理女。 📝閱讀書評/心理成長/航空科普/原創小說/生活感悟📖知音可貴難覓,說書只為知己,一朝聽書即為子期。✨合作邀約歡迎至文章下方留言,或請移駕至 Facebook 粉絲專頁私訊!
  • Author
  • More

《鈴芽之旅》芹澤開車歌單和小酒館音樂:日本懷舊歌曲分享

社會觀察與心理|別人喜歡我喜歡的歌,我就不喜歡了!以《孤勇者》為例

影劇音樂看人生|新海誠《言葉之庭》簡介、金句與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