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接龙】这三部电影里,有我的理想人生
谢谢 @選凝 的点名,抱歉我看到得有点晚> < 以及接回 @曉雅 对清单的讨论,我觉得我其实算是一个稍微有点「清单型人格」倾向的家伙,比如说看到那个 L_ST 的测试会先想到 LIST。不过上一次列电影清单已经是好几年前了。那会儿申请研究生,遇到一道必答题:聊聊你自己吧,八百字以内。这字数限制真是让人心里顿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哀叹,作为一个天秤座的选择困难癌又不知道该选哪个重点来说,最后只能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来完成了这道难题。当时列的那张单子叫做「你可能最想知道的关于我的十个清单」。那十个清单是:①我拥有时间最长的十个身份,②我最难忘的十本书,③我最钟爱的十部电影,④我最欣赏的十位导演,⑤我最喜欢的十个城市,⑥我最向往的十个职业,⑦我最依赖的十个软件,⑧我最要命的十个坏习惯,⑨我最能接受的十种死亡方式,⑩我最愿意寻找答案的十个问题。
为了回答这次的点名,我本想把当时的「我最钟爱的十部电影」再写一遍,但是不假思索地列了三部之后就再也列不出来更多(或者也可以说是因为好多部都可以并列第四……请原谅一个博爱的天秤座)。于是我又翻出来几年前列过的那个单子,想检阅一下当时的我。有些遗憾地发现,其中有些片子对我来说已经「褪色」了。但也很欣喜地发现 ,我这一次不假思索地写下的前两部,竟然也是当时的前两部(虽然顺序调换了一下)。
Inception (2010)
我是一个很喜欢被「哄骗」的人。「哄骗」有很多种,我最招架不住的是一种「自我出卖」式哄骗,那种姿态,像是把衣服裤子的口袋都翻出来给你看,两手一摊耸着肩对你说,「我已经把我所有的手段都告诉你了,再没有藏着什么了」。我就是因为这种姿态而着了 “Inception” 的道的。被哄骗得开心的人,自然不会觉得那是谎话和欺诈,而分明是造梦嘛。所以 “Inception” 在大陆的中文译名《盗梦空间》我特别不喜欢,我觉得至少得译成《造梦空间》。
在我看来,“Inception”其实是一部介绍创作理论的片子,它是自己的教案,它也完美演示了这个教案是如何执行的——「来,我给你讲个关于讲故事的故事」,这种俄罗斯套娃般的快感真是让我欲罢不能,以至于这部片子我看了可能不下百遍。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被奉为全世界 storyteller 的必读经典,但在我心中,它教给我的远不如 “Inception”来得隽永深刻。
每一个创作者都会在作品里有意无意地找到一个自己的「替身」,比如文学创作者常常会使用的「言语面具」——我下意识想到的是诗人萨拉蒙(sALAMuN)作品中的阿莱曼(ALAMeiN)一词,以及小说家约翰·威廉斯在作品中的男主角:威廉·安德鲁斯或约翰·斯通纳。在“Inception”中,导演 Christopher 找到的替身显然就是小李子扮演的男主角,片中小李子的主线任务 “inception”,翻译成人话其实就是拍电影。
小李子是和搭档囧瑟夫一起出现的。囧瑟夫在片中是一个经常泼小李子冷水的人,负责把思路飞到天上去的小李子拽回地面,他俩对应的身份显然就是「导演」和「制片人」。这时候「投资方」渡边谦抛过来一个任务,然后导演和制片人就去招人组队了。他们找的第一个成员是艾伦佩吉饰演的「编剧」,在片中叫 architect(造梦师)。接着又拉了由汤老湿扮演的「演员」上船,片中叫 forger(伪装者)。汤老湿顺便还安利了一个片中叫做 chemist (药剂师)的伙伴,是为了让客体更快进入梦境的催眠高手,对应到现实里就是配乐、服装、道具、化妆这些种种了。
组完队之后一伙人在讨论这个任务该咋完成。小李子说出了全片我最喜欢的台词之一:「潜意识是由感性来激发的,而不是由理性来激发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需要植入的这个意念翻译成一种情感。同时我也一直相信,积极情感永远是胜过消极情感的,我们都是渴望宣泄的、我们都是渴望和解的。」要把一个商业策略翻译成一种情感,形象地说,就是要把「让这个富二代拆分他爸爸的商业帝国」的任务翻译成「父子关系」的衍生问题。而与其翻译成「我要毁掉我爸的作品来作为对他的一种报复」,不如翻译成「我爸爸爱我,所以他会愿意看到我去打拼一番专属于我自己的事业」。这也是我的创作观。
这两年温习“Inception”的时候品出一个新的趣味,就是片中囧瑟夫和汤老湿的角色设计得很符合一种「双生」的概念。汤老湿的日常乐趣就是茬囧瑟夫,比如说吐槽他没有想象力啊,踢他凳子腿让他出洋相啊等等。而囧瑟夫仿佛是一个永远难以取悦的产品经理(大雾),用他的严厉追问不断 push 团队成员想到更多细节。他俩让我想到的是「日神-酒神」的对比。囧瑟夫是理性的冷静的阿波罗,而汤老湿是感性的醉酒的狄奥尼索斯。片中另一句我最喜欢的台词就是汤老湿对囧瑟夫说的:「亲爱的,做梦就要做大点。」嘻嘻,是酒神对日神的一次小小胜利。
最近两年还有一段新喜欢的台词是这么说的:「你让我植入想法。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请求的重量。我们在他心中的种子会演变成一个想法。那个想法会决定他是怎样的人。这也许会改变他的一切。」
这些想法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让我也想成为一个好的创作者。
Le hérisson (2009)
这部片子中文译名为《刺猬的优雅》,比原意中的「刺猬」多了「优雅」二字,大约是来自这句经典台词:「米谢太太让我想到刺猬,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但我感觉她只是故意装得很懒散,其实内心跟刺猬一样细致,性喜孤独,优雅得无以复加。」最喜欢看法国电影教做人了,这句在我心里存了很多年。
如果说 “Inception”代表的是一种「与外部世界交互」的理想人生,那《刺猬的优雅》代表的就是「与自我相处」的理想人生。片中有两位女主角,第一视角的小女孩芭洛玛和门房米谢太太,她们的活法我都很喜欢。
芭洛玛是我心目中的小哲学家,她想挣脱一种被预设的金鱼缸里的生活,所以她决定在生日那天自杀。为此她天天捧着她的摄像机记录自己周遭的人和荒谬的生活,她要用她的作品向世界解释:为什么这种生活不值一过。我喜欢她的信念感。有信念的人会有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她就会为生活记录刻度,随时分析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能这么漂亮地活过一场,是十三岁死去,还是八十岁死去,其实好像没什么差别。还是苏格拉底那句老话:未经检视的生活不值一过。
米谢太太是大多数人眼中粗鄙的门房夫人。她不解释也不辩驳,只躲进她的小书房,与文学艺术作伴,直到这个秘密被芭洛玛发现。后来我读《杜尚传》的时候遇见过一段形容这种状态的很贴切的话:「一个彻底的怀疑者、叛逆者,不必是个剑拔弩张的人,不必是一个处处起争执的人,他完全可以把他的对立表现得不动声色,乃至温润如玉,但同时却在最细微的方面都不对流俗作妥协。」
Moonrise Kingdom (2012)
我特别喜欢的童话家有两个。一个是写《小王子》的圣爱絮佩里,另一个就是拍《月升王国》的韦斯·安德森——他在我心里就是童话家无误。
《月升王国》有多妙,我完全讲不清楚,所以我只能引用一段徐冰了:「一个好的作品是说不清楚的,能说清楚的东西都是简单化的。之所以有艺术,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事情是说不清楚的。能用语言、文字移走的,一定不是艺术最本质的那一部分。」以及另一句王安忆:「故事降生,便只有一种讲叙的方式。」
私心最想安利的是里面那个穿红色呢子外套戴绿色毛线帽的老爷爷,太可爱了。
这辈子也想写这么好的童话,嗯!
---我是终于写完了的分割线---
点名的话,想 cue 一下 @曼努 manzoo 和 @來福 ,写书影音都可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