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qu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永久的墓碑(代前言)

Aqua
·
·

 

永久的墓碑(代前言)

这本书原打算名为“天堂之路”,后来我改为“墓碑”。“墓碑”有四重意思,一是为在1959 年饿死的父亲立墓碑;二是为3600万饿死的中国人立墓碑;第三,为造成大饥荒的制度立 下一个墓碑;第四,在写这本书写到一半时,北京宣武医院在为我体检中发现有“病变”(甲 胎蛋白呈阳性),于是我加快了写作的速度,下决心把这本书写成,也算是为自己立一个墓 碑――有幸复查时排除了病变,但写此书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如因此书而遭不测,也算是为 理念而献身,自然也就成了自己的一个墓碑。当然,主要还是前三种意思。 墓碑是凝固的记忆。人类的记忆是国家和民族赖以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航程前进的路标 。 我们不仅要记住美好,也要记住罪恶,不仅要记住光明,也要记住黑暗。极权制度下的当权 者隐恶扬善,文过饰非,强制地抹去人们对人祸、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因此,中国人常 犯历史健忘症,这是权力强制造成的健忘症。我立的这块墓碑恰恰是让人们记住人祸、黑暗 和罪恶,是为了今后远离人祸、黑暗和罪恶。

(一) 1959年4月底,我正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共青团委办“五四”青年节墙报,我儿时 的朋友张志柏(小名车子)从湾里匆匆赶到浠水第一中学找我,急急忙忙地说: “你父亲饿 得不行了,你赶快回去,最好能带点米回去。 ”他还告诉我: “你父亲没有力气去刨树皮,饿 得没办法,想到江家堰去买点盐冲水喝,没想到倒在半路上,是湾里的人把他抬回来的。 ” 我当即放下手上的工作,向团委书记兼班主任赵纯烈老师请假,并到食堂科停伙3 天,取出 了 3 斤大米,立即赶回家——睡虎下湾。走到湾里,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门前的榆树(浠水 称之为油树)没有皮,白花花的,底下的根也刨光了,剩下一个凌乱的土坑。池塘干了,邻 居说是为了捞蚌放干的。蚌有股难闻的腥味,过去是不吃的。没有狗叫,没有鸡跑,连过去 欢蹦乱跳的小孩子们也呆在家里出不来。湾里一片死寂。 走进家门,真是家徒四壁,没有一颗粮食,没有一点能吃的东西,水缸里连水也没有。 饿得走不动,哪有力气挑水啊!父亲半躺在床上,两眼深陷无神,脸上没有一点肌肉,皱纹 宽阔而松弛。他想伸出手招呼我,但没有伸起来,只是动了动。这只手和上生物解剖课时看 到的人体骨骼标本上的手差不多,外面虽然有一层干枯的皮,但没有遮住骨骼上每一处的凸 起和凹陷!看到这只手,我心里陡起一陈酸楚和震撼:原来通常说的“瘦得皮包骨”是这样 的恐怖和残忍!他嘴里嘟啷着,声音很低,他是叫我赶快走,赶快回学校去。 父亲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两个月以前他还是好好的(其实当时他腿上已经浮肿,可我 不知道是饿的)。父亲在生产队里负责放牛。那头水牛很可爱,经父亲精心照料,它壮实而 清洁。这头小水牛虽然不会讲话,但它的眼神会说话:或是亲近,或是忧伤,或是渴望,或 是恼怒。它通过眼神可以和父亲交流,我也略懂一些它的眼神。我每次从学校回来,总要骑 着它在山坡上溜溜。两个月以前,父亲托人叫我回家。生产队里把这头牛偷偷地杀了,我家 分了一斤牛肉。他知道学校生活苦,是叫我回家吃牛肉的。我一进屋,就闻到诱人的肉香。 父亲不吃。他说这牛跟他关系太好了,牛通人性,他吃不下。其实是找借口,让我一人吃。 我大口地吃起来,他在旁边看着,眼里露出慈祥的光。我后悔自己不懂事,如果他吃了那一 斤牛肉,也不至于饿成这个样子! 我捏了捏父亲的手,就赶紧拿起水桶和扁担,把水缸挑满了。我又扛起锄,提上筐,到 去年种花生的地里去刨花生芽(去年刨花生漏在地里的,春天长出了比豆芽菜粗得多的嫩芽 , 据说其中含有毒素,不能吃,但也被人们刨得差不多了)。我刨着,刨着,心里充满了懊悔 和自责,我为什么不早点回来挖野菜呢,为什么不早点请假拿点米回来呢? 懊悔和自责无济于事。我用带回的米煮成稀饭,送到床边,他已经不能下咽了。三天以

后就与世长辞。 父亲杨修身,字毓甫,号洪源,生于1889年(光绪 15年)农历6 月6 日。他实际是我 的伯父,也是养父。从我出生三个月起他把我养大成人,他和我的母亲(养母)对我胜过亲 生儿子,他们对我超出常人的疼爱在家乡传为佳话。后来我从乡亲那里得知,不管刮风下雨 , 父亲总是抱着我踏着乡间小道到四乡求乳,因此我的乳母遍布四乡八邻。有一次我重病昏迷 , 父辈在神龛前磕破了头皮后长跪不起,直到我苏醒。我头上长了一个大脓疱,母亲硬是用觜 吮吸出脓头,才得以痊愈。他们对我的教育超出了一般农民的眼光,家境十分贫困,却千方 百计供我读书。对我的品行要求极为严格。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草草地安葬了父亲。父亲已经静静地躺在地下,他的形象却在我 的大脑里活跃起来。他健在时,我怎么没有注意他;哪知他走了,一桩桩往事却在我的大脑 里浮现。 1950年,我们所在的麻元乡乡政府经常召开斗争地主、恶霸的大会。有一次,一场大 型斗争会在枣刺岭召开,父亲带我去参加。会场是一个倾斜的山坡,山坡的低处临时搭了台 , 山坡上站满了农民。口号震天,荷枪的民兵耀武扬威。被斗争的人五花大绑拖到台上,每一 位诉苦的人说完话后,都有人涌上台对被斗者一顿暴打。打到后来,已经没有气息了,就拖 到山坡上枪毙。这一次就枪毙了14人。我看到父亲自始至终没有说话。我和几个小伙伴从 会场回来后,玩起了斗地主的游戏。没想到父亲看到后把我拖到家里,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 。 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挨打。后来我听他说,被枪毙的不全是坏人,上台打人的也不都是有冤 屈。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带我去看斗争会。 我母亲(养母)1951 年去世后,我就和父亲相依为命。母亲刚去世时,我一度失学在 家。他不让我干农活,腾出家里唯一的桌子,每天督促我学习。可是,有一次交公粮,他却 让我挑两小袋稻谷和他同行。他说,过去没有田,现在分了田,交公粮是大事,要让我体验 体验。谁知到半路,我走不动了。他就把我连同两小袋稻谷一起放在他的挑子上,送到了粮 站。土地改革时,我家分得了12担谷的田(相当于三亩)。当时分得土地时他是多么高兴啊 , 我小小的年纪也分享到快乐,可是没过两三年,土地又收归集体了。 1954年我考上了浠水初中。由于没有钱交伙食费,我得走读。从家里到学校20 华里。 为了缩短我上学的路程,父亲在离县城10 里路的麻桥,找了一间旧房子,开了一间小茶铺。 这 10 里路全是大马路,为我走读创造了条件。每天天不亮,他就叫我起床,打发我去学校 赶早 7点钟的自习。有一天下起了暴雨,这间旧房子的山墙倒了,差一点把他压在下面。后 来学校给我助学金,我能寄宿读书了,父子才结束了这种艰难生活。 父亲饿死,我很悲痛,但没有丝毫埋怨政府。我不认为这和政府有什么关系。也不认为 这和“三面红旗”有什么关系。我对当时宣传的“大跃进”的成就、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依旧 深信不疑。我不知道更远地方发生的事情。我以为我家乡发生的事是个别现象。我以为父亲 的死只是我一个家庭的不幸。想到伟大的共产主义即将到来,家庭的这点不幸算什么?党教 导我遇事要牺牲“小我”,维护“大我”,我绝对听党的话。这种认识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 时期。 那时,党团组织灌输什么,我没有任何怀疑,都全盘接受。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小 学考初中获得全县最高分,名列第一。小学加入少先队队,初中加入共青团,从小学到大学 一直当学生干部。1957 年反右派时,党组织说右派分子坏,我就认为坏。1958 年大跃进, 我也是学校里的积极分子。我写的赞美大跃进的诗曾送到黄冈地区教育展览馆。当时我是团 委宣传部长,兼任学校《青年共产主义者》油印小报的主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编报纸。 1959 年元旦,我为这张报纸写《元旦献词》,热情地歌颂“大跃进”。在全校庆祝新年的大 会上,校长王占崧一字不差地宣读我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向全校师生的献词。 我做这些都是真诚的,没有丝毫功利目的。父亲的死,虽然我很悲痛,但没有减弱我对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9

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当时大批青年人也积极地投入了“大跃进”,他们自己和家人都在挨饿 但没有怨言,他们也是真诚的,共产主义在鼓舞着他们,他们中的很多人愿意为共产主义这 个伟大的理想而献身。 我之所以真诚地支持“大跃进”,除了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以外,还因为无知。我的家 乡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远离公路。信息十分闭塞,农民不知道大山以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老农民对我父亲说:有人看到宣统了,有可能重新出来做皇帝。他们不 知道溥仪在天津和东北这一段经历,也不知道溥仪当时已经当作汉奸被关押。农民怀念皇帝 。 1949 年10 月 1日北京发生的大事他们也不知道。村干部黄元中是知道的,那天他到乡里开 了会。第二天,他儿子(小名赖子)对我说: “毛主席坐殿了。”我问:“什么叫坐殿?” 赖 子 说 :“就是当皇帝。”他说这是他父亲告诉的。我们那里绝大多数农民终生最大的活动半径 不超过50 公里。我们家乡虽然离汉口只有一百多公里,但对农民是遥不可及的。人们对汉 口的向往只能停留在儿歌里: “月亮月亮跟我走,一走走到洋汉口;月亮月亮跟我跑,一跑 跑到袁家桥”。县城是可望而可及的好地方。可是,去县城来回也得花一天的时间,其中有 一半路程是崎岖的羊肠小径。很多人一年仅去县城一两次。夏夜洗完澡后乘凉,是农民最惬 意的时候。有的一家几口人坐在自家门前,一边喝着自产的粗茶,一边摇动着自家用麦秸编 织的扇子,谈起家长里短。爱热闹的人则围坐在一起,一边乘凉,一边聊天。或谈从说书人 那里听来的“桃园三结义”,或谈几十年前从武汉传过来的“兴汉灭旗”。但这些已经听过很 多次了,使人腻烦。如果谁谈起县城里发生的新鲜事,大家都竖起耳朵听。谈论县城情况的 人会引起人们的尊敬。乡村的闭塞虽然使农民无知,但却可以保存一部分人性的纯真。父亲 对 1950年斗争会的反感,不是来自理性的判断,而是出于人性的自然。我1954 年离开乡村 进入县城上学时,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头脑离开农村的。 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以后,一方面封锁了来自境外的一切理论和信息,另一方面又全 面否定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政府既垄断了信息,又垄断了真理。中共中央既是权力中心 、 真理中心,又是信息中心。一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都全力论证共产党政权的正确性;一切 文化艺术团体,都竭尽全力地歌颂中国共产党;一切新闻机构,都发布证实中国共产党英明 、 伟大的新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树立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当作第一要务。社会科学研 究机构、文艺团体、新闻机构、学校,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垄断思想、垄断精神、垄断舆论的 机器,都在时时刻刻地塑造着青年人的灵魂。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也为当“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而自豪。 在思想和信息封闭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利用这些垄断机器,长期灌输共产主义价值,排 除和批判其它价值。这样,在无知青年的头脑中造成了一种鲜明而强烈的是非和爱憎,形成 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强烈渴望。这时,如果有反对这种理想或与这种理想不一致的言行出 现,必定受到群起攻击。 除了社科、新闻、文艺、教育的强力灌输以外,组织灌输更为有效。中国共产党各级组 织都有一批核心人物,核心人物周围又有一批骨干分子,一层控制一层,一层效忠一层。一 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成百上千次的大小会议,表彰和批评,奖励与惩罚,把青年人的思想 引上了单一的轨道。一切与共产党不同的看法,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当时我真诚地相信, 近百年来受帝国主义欺凌的、积贫积弱的中国,通过“三面红旗”,能够进入社会主义,进 而实现人类最高的理想――共产主义。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眼前的问题算得了什么? 我不怀疑“三面红旗”,除了无知以外,还有一原因,这就是整个社会强大的政治压力, 使我不敢怀疑。很多残酷事实在我眼前发生。万尚君,是比我高一届的同学,因称赞铁托一 篇批评“社会主义阵营”的长篇讲话,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他考初中时是全县第一名,我 是继他之后的第一名,所以我们很熟悉。他学习成绩优异,读书多而勤于思考,仅十七岁因 独立思考就失去了前程。1959 年春天,有人在厕所的隔板上发现了“打倒毛”三个粉笔字,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0

惊恐万状,急忙报告学校领导,学校急忙报告公安局,公安局很快侦破,原来是一位比我高 一班的同学写的,他因饥饿而不满,借此发泄。我亲眼看到他带上手铐被投进了大狱。不停 顿的革命大批判,耳闻目睹的严酷惩罚,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这种恐惧不是看到毒 蛇猛兽那种陡然产生、陡然消失的恐惧,而是化解在神经和血液中,成为每个人的生存本能 。 人们像避开炽热火焰一样而避开政治危险。 在皇权思想有深厚土壤的国度里,人们本来视中央政府的声音为权威,中国共产党利用 中央政权这个“神器”,向全民灌输单一的价值。经历简单的青年人真诚地相信这些灌输, 而那些有一点阅历的家长,或是对“神器”的迷信,或出于对政权的恐惧,努力防止自己的 孩子出现与政府不一致的思想,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 1960年我考上了北京清华大学。一进学校,就参观清华大学反右派展览,进行忠诚教 育。接着下乡劳动 50 多天,一方面接受劳动教育,一方面开展保卫“三面红旗”的辩论。 虽然我们饥肠轆轆,但不怀疑“三面红旗”。这所历来以思想开放著称的大学,却十分封闭。 清华大学历来有很多名教授,但我们只是从毛泽东的著作中知道闻一多和朱自清,不知道陈 寅恪,不知道吴宓。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很多,但我们能借到的书,除了工程技术书籍以外 , 只有与共产主义有关的书。清华的两位校友杨振宁和李政道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学校不仅 对这件事秘而不宣,还在团干部会上吹风:这两个人思想反动,不要像他们那样走“白专” 道路。在大学期间我还是很听话,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1964年 5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人们认为我们这些青年很单纯。是的,我们的“单”,是指脑子里只有舆论机器所灌 输的信仰,信仰是单一的;我们的“纯”,是除了当时舆论所灌输的思想以外,再没有别的 东西。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把在新政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塑造成这个政权的忠实信徒。如 果在这几十年内不发生什么大事,这个政权能稳固存在,我们这一代人就终生持有这种信念 。 使我认识最初发生转变的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初期,清华大学成千上万张大字报揭发出来的 情况使我震惊:我多年来尊敬的老革命,生活竟如此腐败,精神境界竟如此低下!1966 年 8 月到 12月,我和同班几位同学一起到20 多个城市“串联”,各地的大字报也揭发出高官的 腐败和特权。我开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高官,也不迷信报纸上所说的一切。我开始怀疑中 国共产党多年来向我灌输的神话。我和多数普通群众一样,是以反对高官的特权的心态参加 文化大革命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湖北省长张体学说的一句话使我震惊:湖北省在三年困难 时期饿死了 30 万人!这时我才知道,发生在我家庭的悲剧不是个别现象。 大学毕业以后,我分配到新华社。新华社记者可以接触到其他人无法接触到的社会层面 。 我不仅知道了很多与党史教科书上不一致的真实情况,我也看到了城市工人的贫困生活。作 为新华社记者,我更知道报纸上的“新闻”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知道新闻机构怎样成为政治 权力的“喉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思想禁锢比过去松动了不少。一些真实的历史开始透露出来。过 去党教导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只有共产党抗日,国民党一味投降妥协;现在才知道,国 民党支撑着抗日的主战场,有一两百位将军为国捐躯。过去党教导我们,由于自然灾害,少 数地方发生了饥荒;现在才知道,完全是由于人祸,几千万人饥饿而死......我开始知道, 中国共产党党史,甚至近百年的中国历史,都是按照共产党的需要,进行了歪曲和编造。 一旦知道自己过去长期受到蒙骗,就产生出一种摆脱蒙骗的强大力量。当权者越是掩盖真实 , 就促使我更加追求真实。我不仅大量阅读新发表的史料,也在采访新闻中努力了解真实的过 去。我亲身经历的1989 年北京风波,更使我大彻大悟。年轻学生的鲜血,把我的头脑里过 去几十年接受的种种谎言洗刷一尽。作为新闻记者,我力求发表真实的报道和言论;作为学 者,我有责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并把真实历史告诉受蒙骗的更多人。 在摆脱蒙骗和追求真实的努力中,我一步一步地弄清楚了我父亲死去的社会背景。虽然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1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我对父亲死因的思考却日益深入,对他老人家的思念也日益加深。进入 八十年代,家乡兴起了为先人修建墓碑的风气。特别是在外面当大官的人,修的墓碑十分气 派。亲戚朋友也曾劝我为父亲修建一个墓碑。我想,我虽然没有当什么大官,我为父亲立的 墓碑一定要比当大官的更气派。然而,我想到了1958年家乡那些墓碑的命运。有的被拆来 修建水利设施,有的在大炼钢铁中用来做土高炉的底座,有的则铺在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 。 墓碑越气派,被拆除的危险就越大。父亲墓碑是不能不修的,但是不能修在大地上,必须立 在心里。立在心里的墓碑,不会遭人践踏,也不会被人拆除。 在我心里的确为父亲修建了一座墓碑。这本书,就是铭刻在我心中墓碑上的文字表达。 即使我在这个世界消失了,这个文字表达的心声,将存留在世界各地的一些大图书馆中。 (二) 发生在我家里的悲剧同时发生在全国上千万个家庭中。 读者将会在本书的第22 章中看到,我参照中外多方面的资料,确认从1958 年到 1962 年期间,中国饿死3600 万人。因饥饿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数为4000 万人。饿死人数 加上因饥饿而少出生人的数,共计7600 万人。 在信阳,在通渭,在凤阳,在亳州,在罗定,在无为,在馆陶,在济宁,在四川省的不 少地方,几乎家家都有人饿死,很多家庭人口全部死绝,有的村庄死得绝无人迹。正是应了 毛泽东的两句诗:“千村癖藜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 且不谈应该出生而没有出生的4000 万人,饿死3600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个数 字相当于1945 年8 月 9 日投向长崎的原子弹杀死人数的450 倍。即大饥荒相当于向中国农 村投下了450 枚原子弹。这是投向日本两棵原子弹中较大和一棵。这个数字相当于1976 年7 月 28 日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的150倍。也可以说大饥荒相当于发生了150 次唐山大地震。 这个数字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数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只有一千多万人,发 生在 1914--1918 年,平均每年死亡不到200万人。中国1960 年一年就饿死1500 万人以上。 大饥荒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四千万到五千万之间。 这四五千万人是在欧洲、亚洲、非洲广袤的土地上、七八年间发生的,中国这3600万人是在 三四年间死亡的,多数地区死人是在半年之内集中发生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灾荒都望尘莫及的数字:中国历史记载最高的灾荒死亡数字是 1928-1930 年全国 22 个省受灾。这次灾荒死亡人口超过了历史记录,但仅为 1000 万人。 从 1920处到 1936年,17年灾荒合计死亡1836 万人。李文海等人所著《近代中国灾荒系年 》 和《中国近代十大灾荒》认为上述数字过大,他们认为,1928-1930 年的死亡人数不到600 万,是最严重的一次;1931 年长江大水死亡人数是14 万。1958-1962 年饿死人数是中国历 史上最严重的灾荒死人数的好几倍。 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声,没有披麻带孝的礼仪,没有送葬的鞭炮和纸钱,没有同情,没有 悲哀,没有眼泪,也没有震惊和恐惧。几千万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神精麻木地消失。有的 地方用大车将死人成批地拖到村头的大土坑里,有的地方因无力掩埋,死人的胳膊和腿还露 在外面,有的地方死人就倒在寻找食物的路旁,还有不少死人长时间放在家里被老鼠啃掉了 鼻子和眼睛。1999年秋,我到信阳淮滨县防胡乡高油坊了解当年情况。70 多岁的农民余文 海把我领到村外一块麦地边,他指着麦地中间的几棵树对我说:那长树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大 坑,上百具尸体就成堆的埋在那里。如果不是当事人余文海指认,谁也不会知道,在绿油油 的麦苗和挺拔的树木下面,深埋着惨烈的悲剧。 死亡前的饥饿比死亡更恐怖。玉米心吃光了,野菜吃光了,树皮吃光了,鸟粪、老鼠、 棉絮都用来填肚子。在挖观音土的地方,饥民们一边挖,一边大把大把地往自己嘴里塞着观 音土。死人的尸体,外来的饥民,甚至自己的亲人,都成了充饥的食品。那时,“人相食” 不是个别现象,古籍记载“易子而食”,而在大饥荒年代,吃亲生儿女的事件就有多起。在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2

信阳的一些县里,在甘肃通渭,在四川,我都听到了当事人讲述的骇人听闻的吃人故事。我 还见到过吃过人肉的人,听他讲述过人肉的味道。据亲历庐山会议和大跃进的李锐说,当时 人吃人的记录全国至少上千起。这些悲剧,本书在各省章节里,有着详尽的记载。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悲剧。在气候正常的年景,没有战争,没有瘟疫,却有几千 万人死于饥饿,却有大范围的“人相食”,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异数。在当时及以后 的几十年中,中国的一切书刊、报纸,一切官方文件,都极力回避和掩盖这一大规模的人类 悲剧。各级干部对饿死人的事也是三缄其口。对饿死人数的统计,各级干部弄虚作假,千方 百计缩小死亡数字。为了永远掩盖这一事实,当局还下令销毁各省报上来的人口减少数千万 的资料。 逃往香港的难民和海外侨民的国内亲属传出了一些消息,一些西方媒体据此陆续发出了 一些有关中国大陆发生饥荒的报道。这些报道是零星的,极不全面的,但中国政府一概斥为 “恶毒攻击”、“造谣诬蔑”。为了扭转世界舆论,中国政府邀请了一些“友好人士”来华访 问,希望借他们的笔“澄清事实真相”。对这些来华访问的人士,中国政府作了极其周密的 准备,精心安排了各种行程,包括访问地点、接触人员以及接待外宾的台词等等。外宾访问 时,与老百姓高度隔离,有的地方有意布置丰衣足食的假象。当时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的 方实,曾经承担过陪外宾到安徽考察的任务。在他 85岁的时候,曾向我谈起安徽省委如何 欺骗外宾的情况(见本书第四章)。受骗的外宾,回国之后,发表文章,以他们的“亲身经 历”,赞扬中国的“伟大成就”,说中国不但没有饥饿,而且人民丰衣足食。英国记者格林 (Felix Greene)在他1965 年那本谈中国的名著《无知的帷幕》(ACurtainofIgnorance)中 说,1960 年他走遍严格实施粮食配给的中国,却没看见大量挨饿的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的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受骗后再骗别人的外宾之一。这些外宾的文章又被新华社翻译过 来,成为“出口转内销售”的产品,在《参考消息》和《参考资料》上发表,作为统一思想 , 压制国内的不同看法的工具。 在事件发生20 多年以后,一些外国学者和旅居在国外的华人,才开始对这场空前的悲 剧,作了一些介绍和研究。这些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研究者远离中国本土,又无 法看到中国档案馆里的内部资料,阅读他们这些研究成果,总是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从 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我利用到全国各地采访的机会,查阅全国各地的有关资料,访谈 经历过大饥荒的人。我从大西北到大西南,从华北到华东,从东北到华南。查阅了十几个省 的资料,访谈了上百位当事人。经过十年的努力,我收集了上千万字的资料,记下了10 多 本当事人谈话记录。我终于比较全面和比较深入地得到了这场持续三四年的大饥荒的真实情 况。 面对大饥荒造成的严重后果,刘少奇曾对毛泽东说: “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 的,人相食,要上书的!”1962年春,刘在与邓力群谈话时也讲到“历史上饿死人的事是要 写到史书上去的。” 可是,大饥荒已经过去40 多年了,在中国国内还没有这样一本书。这 不仅是历史的遗憾,也对不起几千万饿死的冤魂。我花了几年时间,终于写成了这本书。这 本书也算是几千万饥魂亡灵的一座墓碑,我希望饥饿的亡灵得到安慰。 刘少奇还说过,对这场灾难要刻上碑,记上账, “要子子孙孙地传下去,以后再也不犯 这个错误。”是的,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应当立上巨碑,以警后世。我想,为了牢记历史 教训,仅有我这本书是不够的。唐山大地震有了纪念碑,日本广岛、长崎有了纪念碑,欧洲 很多地方建立了二战纪念碑。 中国也应在一切饿死人密集的县份(如信阳,通渭,罗定,亳州,凤阳,遵义,金沙, 郫县,荣县,丰都,大邑,馆陶,济宁等等),在饿死人最多的四川、安徽、贵州、河南、 山东、甘肃、青海等省的省会城市,以及在天安门广场,建立大饥荒纪念碑。这些纪念碑不 仅纪念亡灵,也是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场灾难,从中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3

(三) 在耕地面积比六十年代减少、人口增加两亿以后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粮食竟然多了起来 , 年轻人不知何为饥饿,农民还面临“卖粮难”的问题。这是仅仅是因为中国农村制度发生了 变化:联产承包制代替了人民公社制度。可见制度对于饥荒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以研究饥 荒而著称、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写道: 回顾世界上可怕的饥馑史,在任何一个独立、民主、拥有相对的新闻自由的国家里,从 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的饥馑。不管我们观察哪个国家,是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最近的饥馑,还 是其他独裁政权下的饥馑;是苏联三十年代的饥馑,还是中国1958年至 1961年大跃进失败 后的饥馑;或更早一些,爱尔兰或印度在外族统治下的饥馑。在这个规律面前,我们找不到 任何例外。虽然中国在经济的许多方面做得比印度好,但中国仍然出现过大范围的饥馑(而 印度却从未如此),这场饥馑实际上是世界史上有记录的饥馑中最大的一次,在1958年至 1961 年间差不多饿死了三千万人民,而导致这场饥馑的错误的政府政策却被延续不变达三 年之久。这些导致人民饿死的政策被推行下去而未受到批评,因为议会里没有反对党,没有 新闻自由,也没有多党制下的选举。事实上,恰恰是因为缺少对执政党的挑战,才使得严重 错误的政策虽然每年杀害了上千万人,也仍然能够持续下去。 的确,造成中国几千万人饿死的根本原因是极权制度。当然,我不是说极权制度必然造 成如此大规模的死亡,而是说极权制度最容易造成重大政策失误,一旦出现重大政策失误又 很难纠正。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垄断了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源,出现灾难以后, 普通百姓没有自救能力,只能坐以待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实行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对不同政见的人残酷镇压 ;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府垄断了一切经济资源;思想上实行严厉的舆论垄断和 思想垄断,不同意见不能发表。这个政治体制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马克思加秦始皇”。 这里的马克思,是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加工过的“马克思”。把苏联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嫁接 在秦始皇两千多年前建立的、经过历朝历代逐渐严密化的专制制度上。这样,行政权力的滥 用,既超过了前苏联,又超过了中国的帝王时代。这就是极权制度。 中国的专制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沿袭了两千多年,有着丰厚的 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承袭了这个制度以后,尽管这是中国帝王专制的尾声,但由于有了现 代武器、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讯手段、现代组织手段,因而对社会、对官员、对民众的控 制比历代帝王的专制更为严密细致,更为深入广泛。它严密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生活。专政的强制力量,深入到每一个边远的乡村,每一个家庭成员,每一个 人的大脑和肠胃。说它是极权制度,是指行政权力的扩张,已经达到了极致,已经达到了尽 头,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极权制度,从上面看是权力高度集中,不仅民权被完全剥夺,连中央一级官员也沦为最 高领导人的办事员;从下面看则是奴性十足,从高层官员到底层百姓,都没有独立人格和独 立思想,对掌权者俯首听命,百般迎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沿袭秦始皇构筑的权力“金字塔”。在其顶端的一小群人,即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会,这是一个议事机构。毛泽东是常委的核心,他具有决定任何事务的权力,实 际上处于一种类似帝王的位置。毛泽东除了党的领袖、国家主席以外,还身兼军委主席,手 握重兵,具有强大的武力威慑力量。 “金字塔”顶端的其他人既对毛泽东亦步亦趋,诚惶诚 恐,又十分迷恋自己的地位。这样,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成了毛泽东的个人专政 。 毛泽东名义上是共和国的领袖,实际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而且是权力最大的皇帝。在延安 时代,毛泽东问他的俄文翻译师哲:总统和皇帝有什么不同?师哲用政治学的知识回答了个 一二三,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说: “其实都是一样的!”1950 年,在新中国第一个五一劳 动节颁发节日口号时,毛泽东在送给他审定的口号稿件上,亲笔加上了“毛主席万岁!”这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4

一条。可见毛泽东也把自己当皇帝。 1955 年,按照毛泽东的意见,经济指导方针“冒进”,高指标、高速度,造成了 1956 年国民经济全面紧张。由于粮食高征购,1956 年农村已经饿死了不少人。周恩来、陈云等 人本来无意反对毛泽东,仅凭在第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实行了“反冒进”措施,毛泽东对 此大为震怒,周恩来差一点丢了官。1958 年毛泽东思想狂热,其他领导人也跟着狂热,造 成恶劣而严重的后果以后,1958年底到1959 年初采取了一些纠正措施。庐山会议上彭德怀 对大跃进提出了批评,毛泽东立刻翻脸,不仅放弃了原来的纠正措施,还变本加厉地推行 1958 年的错误政策,使造成农民饥饿的政策持续了三年之久。 那时,全国只有一个思想家,只有一个理论权威,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就是全国 人民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既手握国家军政大权,又是国家最高的思想权威,即教化全民的最 高权威。这就实现了“政教合一”,“权力中心和真理中心的合一”。在这里不仅不能奢望有 反对党的声音,一切不同意见都被当成异端。人们不仅不敢批评政策,心里偶尔浮现了不满 的想法,立刻就产生恐惧,并迅速主动地把“腹诽”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实现了全国思想 的“一体化”,“全体一致地喜笑怒骂”。 极权制度造就恐惧和谎言,恐惧和谎言又是这个制度赖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恐惧产生谎 言。政府有着处罚一切和剥夺一切的权力。处罚和剥夺产生恐惧。拥有得越多的人恐惧就越 严重,一旦遭到处罚,他们的地位落差更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比普通百姓拥有得多,因而比 百姓更加恐惧,因而对这个制度更加“忠诚”。为了迎合和自保,他们都拼命比赛说谎,都 装作相信谎言。官员的讲话,社会科学,文艺,新闻,教育,连满布墙头路边的标语口号, 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制造谎言和传播谎言。都在时时刻刻地欺骗民众和奴化民众。 在全国所有的地方都有同样的组织机构,都执行同样的政策,全国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某一个组织之中,都喊同样的口号,都流行同样的政治话语,在相同的时 间内都在召开同样内容的会议。由于全社会都是同样的情况,一旦因政策失误造成灾难,也 必然是全国性的,受难者找不到逃生之地。读者将会在本书有关一些省的章节里看到,远隔 千里的省份,情况竟是那么相似,这正是政治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在这个权力金字塔里,每一级官员,在上级面前是奴隶,百般讨好;在下级面前是主人 , 作威作福。他们既想当上更高一级的主人,更怕当不上现在位置上的奴隶。他们迷信领袖, 崇尚权力,顺应潮流,逆来顺受。权力越集中,权力核心内部的斗争越激烈。斗争越激烈, 毛泽东越感到周围人对他地位的威胁,接连不断地清洗。在残酷而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官员 们以欺骗自保,不惜出卖朋友换取攀上高位的“通行证”。在施政过程中,高层的意志被层 层放大,底层的声音被层层压制。上面的错误一级又一级的“创造性的发挥”,使错误政策 越走越远;底层的实际情况一层一层地被封锁,使高层决策者不识迷途。这样,错误政策按 “正反馈”的方式加剧,直到出现灾难性后果才被发觉。补救灾难性后果还不能伤及最高掌 权者的威信,纠正错误不可能到位。灾难性的后果主要是由农民承担。 在过去的皇权制度下,老百姓有沉默的权力;极权制度下,老百姓连沉默的权力也被剥 夺。一次一次的政治运动,大大小小的会议,要求每一个人“表态”,要求人们“暴露思想”、 “向党交心”。每一个人思想深处最为隐秘之处,也必须向党敞开,让党检查。高压政治下 的“表态”,实际是强迫人们对自己的良心撒谎,使人们失去了心灵深处最后的一点领地。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作贱,使人们不断地践踏自己过去尊敬的东西,奉承过去瞧不起的东 西。极权制度就是这样使民族性堕落。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人们表现的那样疯狂,那样 的残忍,正是民族性堕落的结果,也正是极权制度的“政绩”。 这个政权,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全体民众的最高目标,并且用强制手段,不惜一切代 价来推行这种理想。农民承担着实现这个理想的成本的主要部分:承担着工业化的成本,承 担着集体化的成本,承担着城市廉价生活的成本,承担着各级官员奢侈生活的成本。这些主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5

要是通过统购统销政策来实现的。农民只能将自己的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卖给国家。 农民生产的粮食,首先满足人口快速增长的城市需要。这个制度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工业化 , 需要快速增加城市人口,需要出口农产品换回机器。因此,就不能让农民吃饱,而是用征购 的方式强制地收走农民的粮食。刘少奇曾经坦率地承认这一点: 现在国家对粮食的需要量,同农民愿意交售的数量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矛盾相当尖 锐。如果按农民的意愿,他只愿意在自己吃饱了以后才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假如让农民 统统吃饱了,然后国家才征购,那末,我们这些人就没有饭吃了,工人、教员、科学家以及 其他的城里人都没有饭吃了。这些人没有饭吃,工业化也搞不成了,军队也要缩小,国防建 设也不能搞了。 刘少奇这里讲的是实话,这段实话表明,在这个制度下,政府压根儿就不让农民吃饱。 农民卖完“余粮”以后,就没有留下多少口粮,这是使大批农民饿死的原因之一。在城市经 济实行国有化的同时,农村实行经济集体化。中国官方文件称为“农业合作化”。实际上, “合作化”和“集体化”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东西。前者是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合作,后者是 剥夺个人利益;前者是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互利互补,后者是取消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中国 搞的不是合作化,而是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对农民的剥夺。否定私有制,否定个人利益, 是实行极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没有农业集体化,就没有中国的极权制度。 农业集体化将生产资料收归集体,生产队种什么作物,种多大面积,用什么方式种植, 农民和生产队的干部没有权力决定。集体化时给农民留了一点自留地,仅够一家吃菜而已, 1958年这一点自留地也收归集体。农村生产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全都由国家 统购统销。每一个农民吃多少粮食,吃什么样的品种,由县以上的党政机关决定。每天早晨 , 农民都聚集在村头等候队长派工,在作业组长带领下集体劳动。 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以后,城乡居民的生活资料全都由国家凭票证供应。而这些票 证只能在户籍所在地领取。户籍制度极其严密,离开户口所在地短期到外地去,需要当地政 府开具的证明文件,并带上粮票、油票和其它票证,到了目的地以后,拿证明文件到目的地 派出所登记才能住宿,用自己带来的粮票、油票才能吃饭。粮票分本省的和全国的。如果离 开本省,就得带全国粮票。要领到全国粮票,必须出示省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到外省的证明信 。 农民除了参加农业劳动以外,不能外出做工。农民离村需要向队长请假。 农民就这样在政治权力的高度禁锢中劳动和生活。他的生活资料由政府严密控制下的集 体组织(人民公社)来保证。一旦政策失误,集体组织(人民公社)失去了保证能力以后, 由于农民被捆住了手脚,死到临头,也不能采取自救措施,只能等死。 人民公社是农业集体制度的发展,也是极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 制,实际上是在社会一体化基础上,将国家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高度统一的基层政权形式。 这种作法不仅政企不分,而且把一切经济活动统统纳入政治目标之中,把一切财富纳入政府 官员控制之中,用政权的组织代替了家族、宗教以及一切社会组织。 人民公社刚成立时,普遍实行供给制和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供给制,实际上是由各 级官员对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进行“供给”,这不仅为各级官员控制公社财富创造了条件, 也从基本生活上控制社员。官员不“供给”,社员就不能生存。由于政府不具备供给能力, 供给制只是昙花一现。供给制虽然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特别是粮食的 浪费。 1958年,还一度把军事组织引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实行所谓组织军事化、行动战 斗化、生活集体化。人民公社的男女劳动力全部编为军事建制,实行统一的军事指挥。在“大 办钢铁”、“大办水利”、“大办农业”等各种“大办”当中,官员对农民像指挥军队那样部署 、 调动、指挥。还通过公共食堂、幼儿园等,把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为以生产队 为单位的集体生活方式,最后达到消灭家庭的目的。消灭了家庭的经济单位功能以后,使家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6

庭失去了生产自救的能力,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只能完全仰仗国家 , 吃喝完全依赖“公共食堂”。 公共食堂制度是大量饿死人的重要的祸因。兴办公共食堂的过程是消灭家庭的过程,也 是对农民掠夺的过程。农民家庭的灶拆了,锅盆碗盏和桌椅板凳被公共食堂征用。粮食和柴 草集中到食堂,家畜、家禽也集中到食堂饲养。社员挖的野菜也要交给食堂。有的地方,除 了公共食堂以外,家庭的烟囱不允许冒烟。 公共食堂最先暴露出来的危害就是浪费粮食。食堂初开办的最初两个多月,各地放开肚 皮大吃大喝。不管劳动好坏,都一样吃饱喝足。当时毛泽东等领导人“粮食多了怎么办”的 担心已传达到基层。农民以为,国家的粮食很多,吃完了政府会供应的。有的公社到1958 年底粮食就吃光了,但最终等不来政府的供应。 公共食堂把社员置于非常恶劣的饮食环境中。打饭要排长队,过时吃不上。在居住分散 的山区,从家里到食堂要走很远的路程,热饭打回去成了凉饭。食堂里做的饭菜质量很差。 断粮以后,社员采的野菜得交给食堂做,做出来就更难吃了。在这样的饮食环境中,加重了 饥荒对农民的杀伤力。公共食堂还是干部搞特殊化的基地。干部多吃多占、贪污腐化是普遍 的现象,侵占了本来定量很低的社员口粮,加剧了社员的饥饿。 公共食堂最重要的效能是把“无产阶级专政”贯彻到每一个人的肚子里。办了公共食堂 以后,生产队长是一“堂”之长,谁不听话,他就不让谁吃饭。办公共食堂,实际是让农民 把饭勺子交到了领导人手里,也就是把生存权交到了领导人手里。农民失去了饭勺,就失去 了生存权。本书记载了大量的各地因“扣饭”而把人活活饿死的事实。 在几千万冤魂中,有一部分是被基层干部被活活打死或逼死的。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 蔚屏在1960 年10 月 15 日《关于信阳事件的报告》中提供了这样的数字:仅光山和潢川两 个县被打致死就有2104 人,被打致残的仅潢川一县就有254 人。其中被打死或致残的不只 是农民,也有不听话的基层干部。在农村,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实际是干部专政,谁的官大 , 谁就可以对他所管辖的臣民和下级任意欺凌。在公社化、反“瞒产私分”、办公共食堂的过 程中,有抵触情绪的农民,因饥饿偷吃了集体青苗的农民,在水利工地上因饥饿干活不力的 农民,都可能遭到残酷的处罚。处罚农民的刑罚有几十种:吊打、罚跪、游街、扣饭、冷冻 、 晒太阳、割耳朵、“炒豆子”等。惨不忍睹。信阳地区罗山县彭新公社有17名预备党员,在 “反瞒产”中打了人的 16人,都“光荣地”转为正式党员,只剩一个不得转正,因为他没 打人。在这本书各省的章节中,记录了大量打人致死的惨案。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惨案是1961 年整风整社中揭露出来的,多发生在“三类队”(即落后队),不是每一个生产队都发生这样 惨烈的事情。不过,根据毛泽东的说法, “三类队”也占生产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三分之 一的生产队里发生这样的惨案,也是相当普遍的。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遇到饥荒,或者得到外界的救助,或者外出逃荒。但是,在当时的 制度下,农民没有求助和外出逃荒的权利。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地对外封锁饥饿的消息。公安 局控制了所有的邮局,向外面发出的信件一律扣留。中共信阳地委让邮局扣了12000 多封向 外求助的信。为了不让外出逃荒的饥民走漏消息,在村口封锁,不准外逃。对已经外逃的饥 民则以“盲流”的罪名游街、拷打或其它惩罚。 在任何情况下,多数人是服从制度的,反制度的只是个别的例外,反制度者通常会被制 度所粉碎。在既定的政治制度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制度是一个“范”,即浇铸铸件 的模型。不管怎么样坚硬的金属,只要融化成液体注入这个模型里,出来都是一个样子。不 管什么人进入极权制度这个模型,出来都是两个背靠背的连体人:专制者和奴隶的连体,即 在下级面前是专制者,在上级面前是奴隶。毛泽东是这个模型的制造者之一(严格说来他是 专制模型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自己也要受制于这个模型。在这个制度框架中,毛泽东行 为有其自觉性也有他的无奈。任何人无力与这个制度抗争,毛泽东也不例外。他虽然较早地

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

17

发现了1958 年的问题,也下达过种种纠正的指示,但无济于事。按照当时理想的逻辑,在 当时的制度框架下,现在看来十分荒唐的事,在当时都是合理的,是顺理成章的。 极权制度是当今人类社会最为落后、最为野蛮、最没有人性的制度。在三年大饥荒期间 , 几千万人无辜地死去,就为这个制度敲响了丧钟。以后的四清、文化大革命,不仅没有能挽 救其死亡的命运,更使它病入膏肓。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极权制度比过去产松动 了许多,人民公社已经解体,统购统销已经废除,百姓们能够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中 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于政治体制依旧,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更加剧了上 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种矛盾最重要的表现是,经济改革的成果分享和成本支付错 位.。即支付改革成本最多的阶层享受成果最少,甚至成为弱势群体;支付改革本少的阶层 享受成果最多,从而成为强势群体(或称为既得利益群体)。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和极权政 治的权力不受监督,二者的弊端结合在一起,不断制造出社会不公正,加剧着底层群众的不 满。在新世纪的中国,我相信,无论是当权者还是普通百姓,从心底里都知道极权制度已经 走到了尽头。问题在于,在制度变更的过程中,怎样减小社会震荡,怎样防止社会动荡造成 的破坏。这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我想,只要大家都不是出于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而是出 于社会利益,主动自觉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总是可以找到减轻震动、减小破坏的办法的。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为政治民主确立了经济基础,从而极权社会已经进入了后极权社 会。经济市场化加紧催生着政治民主化。我坚信,在中国,总有一天极权制度会被民主制度 取代。这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在极权制度彻底死亡之前,我提前为它立了个墓碑,让后人知道:人类社会在历史的某 一阶段、在某些国度,曾经有一种以“解放全人类”的名义建立的、实际是奴役人类的制度 。 这个制度宣扬并实践的“天堂之路”,实际是死亡之路。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