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先行”会损害人们对单独事件的理性判断

林小谷
·
·
IPFS

(这篇文章原本只是我的个人思考,写在日记里的,写着写着发现长了,觉得可以放出来。因为原本只是个人思考,所以语言有点古怪,且有我自己硬造出的词。)

有这么一种常见的现象:

当人们判断某件事是好是坏,该给它怎样的评判时,他们的判断总会受到自己之前对同类事物(相似的、上层主体的)的判断的影响。

很多时候,这种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会对眼前的这个事物做出显而易见的不合理评判。

举个例子:

当中国的孔子学院在西方国家开设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当地居民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学生们去孔子学院学习是被共产党洗脑。虽然孔子学院基本都是教中文,且孔子这个形象和共产党也完全不搭界,但居民们就是如此抗拒。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大体是因为有下面这样的思维路径:

看了关于中国的很多新闻(事实A) — — 认为中国政府是非常坏的(观念A) — — 中国政府要在当地开办孔子学院(事实B) — — 既然中国政府是非常坏的,那么他们开办的学校也肯定是非常坏的(观念B)。

其他例子:

在2013年及以前的微博上,不少中国网民会对美国政府做的事情做出非常不合逻辑的判断(也就是,以美国人的角度/利益来思考和评判事情)。导致这样的判断的思路如下:

美国是民主国家,且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就(事实A) — — 美国是一个了不起的正义的国家(观念A) — — 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在某件事情上起了冲突,做了有损中国利益的事(事实B) — — 既然美国是一个了不起的正义的国家,它就不会做错事/它做的事不会危害到我们,所以美国的这一举动是合情合理且英明的,我们给予支持(观念B)。

另一个例子:

黄子韬某段被人人喊打的时期。

黄子韬做了XX事(事实A) — — 黄子韬这个人非常讨厌(观念A) — — 黄子韬在外网上说自己要成为CPOP King(事实B) — — 既然黄子韬这个人非常讨厌,那么他做的一切事物都是讨人厌的,所以“想成为CPOP King”是他妄自尊大的表现,我们需要嘲笑他(观念B)

P.S.如果CPOP King是当时鹿晗的口号,肯定没人嘲笑了。

根据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事实B其实无法推导出观念B,观念B是被观念A引导出来的。

用传统的话来说,这种思维路径就是无法做到“就事论事”,而是“观念先行”。人们常常试图通过一个大而全的母体观念来评判下面的子体事物。本来,母体观念就大而全且抽象,很难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并且,子体事物数量很多且变化多端,用母体观念来评判子体事物基本不靠谱,常常是错误的。

“观念先行”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很多时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思考,甚至是感官判断。比如说,很多香港人认为喜茶十分难喝,“像屎一样的味道”。但是,喜茶的味道不太可能难喝到那种地步,这一评价更多是基于:喜茶是大陆品牌(事实) — — 大陆十分讨厌(观念) — — 既然大陆十分讨厌,那么来自大陆的一切事物都很讨厌,所以来自大陆的喜茶味道很难喝(观念)

我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思考,当我出现“观念先行”的时候,该怎么判断事物呢?

人们总是容易形成大的观念,这是不自觉的行为,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因为不形成观念的话,可能就很难理解周围的世界了),但是,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应该为这个事物建立一个坐标系,单独地看待它,而不是将这个事物放在原本早已搭好的、基于其他事件的坐标系里。因为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偷懒,无助于正确地看待事物(从第三者视角,甚至仅仅只是正常的),所做出的行为也常常是不理性的、可笑的。

(这篇文章倒是意外地解答了Quora上提到的一位BBC记者在写某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时为什么会犯下显而易见的错误。这是因为记者想把某件很小的事情都强行囊括到原本搭好的坐标系里,结果导致了信息被扭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