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遭受疫擊 恐釀台積電空爆危機
原文發表於2021/5/6《多維新聞》
晶片荒席捲全球各大重要產業鏈,晶片供不應求讓諸多產業的產能無法有效啟動,因而脫慢了經濟復甦的步調,坐擁全球超過60%晶片市場市占率的台灣被各主要經濟體賦予了不同以往的意義,晶片成為在未來取代石油的重要資源,台灣也順勢成了「荷姆茲海峽」,而其中佔據最重要地位的台積電,果真成為其創辦人張忠謀口中的「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
藏於「五缺」之後的隱憂:高度依賴空運
在台灣如此身負大任的情況下,「五缺問題」卻是制約企業投資台灣的心頭病,其中缺電及缺水是最為難解的問題,民進黨政府形同大躍進的「展綠增氣減煤非核」政策,讓「穩定供電」這一訴求在可見的未來逐漸成為奢侈品;全台多數水庫蓄水量均不斷創低,台灣經濟部每燒一桶碘化銀進行一次「人工增雨」,就要發一次哏圖來「加油打氣」,每下一場雨,各大媒體就要爭破頭報導水庫水量變化,供水情勢緊張可見一斑。受這兩項因素制約,台積電及其同業,每在台灣擴充產能就像是走鋼索一般。
俗話說「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台灣將多數資源及人才傾斜投向半導體及電子產品,將其製造業發展到了世界領先的地步,不過無論生產量再多,產品質量再精,也要能夠「貨暢其流」運輸的出去才有得談買賣。台灣的出口總值佔GDP的65%,電子零組件類貨品就佔了出口比重超過40%,單以「護國神山」台積電來說,來自美國的客戶佔比就超過了六成,外銷傾向極其顯著。
談到運輸方式,四面環海的台灣顯然只能仰賴海運和空運這兩種方式,根據台灣財政部的統計資料來看,作為台灣經濟命脈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與視聽產品」這兩類產品,在2020年的空運出口比例分別為98.2%和69.3%,而空運進口比例則為98.1%和74.2%,這類產品體積不大,但價值高且市場變化速度快,因而對於能高速運送的空運仰賴程度遠高於海運。
華航作為「紅血球」的角色
受新冠疫情影響,旅遊人數驟減,台灣的航空業界龍頭中華航空(華航)在過去一年客運量大為減少,為因應衝擊轉而拓展貨運業務,今(2021)年以來華航累計的載貨噸數達到了總載貨噸數的66%,在台灣空運業界中扮演執牛耳的角色。然而華航近來爆發機師染疫的消息,各界質疑其防疫隔離為時過短,台灣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則表示若嚴格執行14天的隔離期,華航可能會因此破產。
新冠疫情擾亂了全球貨運系統原有的慣性,原本因疫情停擺的企業引頸期盼復甦解封,卻要面臨貨運艙位一艙難求的窘境,造成各大貨運業者必須更頻繁的加開班次,也加劇了貨運體系忙中出錯的機率。華航在客運業務縮減之時,轉而增加貨運業務,為一種轉型因應之舉,疫情催生的電子產品需求,讓華航在此次轉型中獲益匪淺,空運體系如同紅血球般的在背後默默支撐「護國神山」。
此次作為紅血球角色的華航遭受疫情威脅,倘若貨運業務因此受影響,客運業務已遭受重創的華航可能遭遇滅頂之災。由於機師必須全面加緊安排篩檢及疫苗施打,不免影響既有的航線及時程安排,再加以現有艙位吃緊,貨運成本將會迎來上漲,當然貨運成本上漲只是所有的負面影響中,最為輕微的一個。
假若華航真因此破產,原有安排的貨物運輸顯然不是台灣境內其他業者能在短時間消化完畢的,貨品從出廠後運輸到市場的期間將大幅增加,中間貿易商也更可能因此出現週轉不靈資金斷鏈,而有倒閉之虞。台積電等晶圓代工企業,即便擁有再大的產能和再先進的製程技術,若是製成品無法順暢的運輸至產業下游,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以想見晶片荒必會更加嚴重。
再回首觀望台灣的防疫作為,陳時中指出隔離檢疫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要解決根本還是得等到疫苗施打,此言故然不假,不過台灣卻也在其刻意操弄反中情緒的指揮下,平白無故喪失了本來可購得的輝瑞疫苗,而這批疫苗或許本早已可讓航運業者施打,降低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貨不暢其流」不僅對台積電,對台灣以外銷為主的經濟亦是毀滅性打擊的,以此作為陳時中耍嘴皮子防疫的代價,顯然遠遠超出其所能負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