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大綱》讀書筆記之十一

LaurenTaylor
·
·
IPFS
·
北宋諸儒,不幸同時全在朝廷,他們的學術意見,沒有好好發展到深細博大處,而在實際政治上,便發生起衝突。

文獻標題:第六編 兩宋之部 第七編 元明之部

版本: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文字摘錄&讀書心得


第六編 兩宋之部

第三十三章 新舊黨爭與南北人才

二、洛蜀朔三派政治意見之異同

程顥嘗言:“治天下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材之不成。人材不成,雖有良法美意,孰與行之?”此乃洛學與安石根本相異處。

至於論及識見,尚謂安石“高於世俗”。P591

洛學、新學同主“王霸之辨”,而司馬光則不信此說,可為他們中間最顯著的區別。惟其不信王霸之辨,故亦不主三代之道與秦、漢、隋、唐絕異。因此他們不肯為復古之高論。他們政術似乎只主就漢、唐相沿法制,在實際利害上,逐步改良。P593

王安石廢科舉、興學校,此事在洛派極端贊成,而蜀派則認為“多事”。P597

(1) 洛派程頤為領袖;政見近王安石,經朮派,中原派,主理想,主張徹底改革;

(局限性:本質主義)

(2) 蜀派蘇軾為領袖;上層則為黃老,下層則為縱橫。尚權術,主機變,其意見常在轉動中,不易捉摸。多講文學,不似洛、朔兩派之嚴肅做人。

(局限性:虛無主義;淪為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3) 朔派,劉安世等為領袖;史學派,多為司馬光弟子。正統北方派,重經驗,主張逐步改良

王霸之辯(正朔之辯,從孟子來):

王道-唐堯、虞舜、三代;霸道-秦、漢、隋、唐

先秦諸子,雖則異說爭鳴,但他們都沒有實際把握到政權,因此在學術上愈推衍,愈深細、愈博大,各家完成他各家的精神面目。北宋諸儒,不幸同時全在朝廷,他們的學術意見,沒有好好發展到深細博大處,而在實際政治上,便發生起衝突。既為群小所乘,正人見鋤,學術不興,而國運遂中斬。P599

三、道德觀念與邪正之分

惜乎當時朔派諸人,“忠直有餘,疾惡已甚,遂貽後日縉紳之禍”。

且過重道德,轉忘所以重道德之本意,循致官場皆重小節,忽大略,但求無過,不求有功。P601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

四、南宋與金之和戰

時為金世宗,在位二十八年,號稱文治,一時有“小堯舜”之譽,文物遠勝遼、元。P620

北京大學遼金史教授劉浦江在《女真的漢化道路與大金帝國的覆亡》[1]一文中寫到:金朝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民族漢化王朝。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帝國,提供了北方民族漢化王朝的典型模式。通過對女真漢化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北方民族被漢族文明徹底征服的過程。

在遼、金、元、清四個北族王朝中,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滿族建立的清朝屬於典型的漢化王朝,儘管西方學者至今仍不肯承認這一點。女真人的漢化程度,用“全盤漢化”四個字來概括是並不過分的。

第七編 元明之部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

三、元代之政治情态

第一最著者,為其政治上之顯分階級,一切地位不平等。

元代依種類分為四種。

一、蒙古。亦稱“國人”。

二、色目。包括西域各部族,共三十餘族。亦稱“諸國人”。

三、漢人。即黃河流域之中國人,原受金人統治者。

四、南人。即長江流域及其以南之中國人,為南宋所統治者。

此四階級在政治上之待遇,顯分優劣。

漢人、南人不為正官。P638

元代入主中國,經歷一百餘年,中國自秦漢以來傳統的文治政權的意識,始終未接受過去。他們的政治,始終不脫古代貴族封建、武裝移殖的氣味。然而當時一般社會文化、經濟的水準,卻比春秋時代在貴族封建下的農民,高出百倍。蒙古人的倒退政治,到底不能成功,因此社會變亂百出。P662

蒙古史學家杉山正明在《遊牧民的世界史》一書中,超越了中原史觀和西方文明史觀,將蒙古帝國置於世界史的視角下,提出“蒙古是世界史的分水嶺和蓄水池”[2]這一觀點,一改往日視蒙古為“野蠻入侵者”的看法。他在書中還指出:忽必烈政府的財政運作極度偏向重商主義。其自由經濟與貿易振興政策,不僅限於蒙古領域,還擴及歐亞大陸與北非,經濟相當活絡。但重要的銀數量卻不足以應付需求,最終影響到了政權的安危。[3]

[1] 《国学研究》第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2] 杉山正明.遊牧民的世界史[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9:295.

[3] 同上,285頁.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