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日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永遠熱情天真的大孩子──客家籍本土畫家潘朝森

日光
·
·
潘朝森畫作

潘朝森筆下的女子,總是低頭斂眉,含蓄而謙卑,而且大部分都沒有嘴巴,潘朝森笑著說:「這就是我的正字標記,女子的臉上沒有嘴巴,反而更具張力。」笑容中有種孩子般的天真。

退休前,他在板橋國小擔任美術老師二十五年,受到許多學生的擁戴和喜愛,小朋友每次看到潘朝森,總是「潘老師潘老師」叫個沒完,又笑又跳地前呼後擁,這樣受學生歡迎的熱血老師,很難想像他小時候竟是個極度乖巧安靜的小孩。

1938年出生於苗栗市西山里,七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二,由於潘朝森的父親到新竹縣工作,全家跟著搬到尖石鄉佳樂村。

潘朝森曾在就學前罹患眼疾長達兩年,當時每天靠著母親弄來的草藥醫治,那是潘朝森童年中最黑暗的日子,生理和心理都受到極大的衝擊。兩年後重見光明,他立刻吵著要唸書,當時他已經十歲了,才入學就讀一年級。

由於曾患兩年眼疾,復學後的潘朝森個性十分內向、怕光、沉默寡言、心靈脆弱,畫畫是他唯一的慰藉以及抒發感情的管道,潘朝森雙手十分靈巧,彷彿天生就是揮灑彩筆的料,美術天分逐漸顯露出來,常被選為繪畫比賽或製作壁報的高手。

小學畢業後,潘朝森考上芎林中學,也在這裡遇到影響他一生甚鉅、亦師亦父的蕭如松老師,讓潘朝森從此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蕭如松老師很有個性,喜惡分明、律己甚嚴,對學生的管教十分嚴格,但對有繪畫天才的潘朝森卻呵護備至。

這個時期的潘朝森對畫畫如痴如狂,經常跟隨蕭如松到處寫生,在蕭如松的眼中,潘朝森是個潔淨、純真、熱愛美術、肯努力上進的好少年,很早就進入創作的境地,有極清淨、銳利優異的造型天資,而且有耐心恆心並愛好美術。

兩人的情同父子甚至在畫壇上傳為美談。 由於師承蕭如松,潘朝森的畫藝日益精進,初二時參加全省學生美展,獲得了全省第一名,頓時成了學校的美術明星。

初中畢業,潘朝森瞞著蕭如松考上台北師範藝術科,雖然離家在外,但凡學校放長假,潘朝森就到竹東去找蕭如松,請蕭老師指點畫藝,師生一如往昔般攜手創作。

雖然長期追隨蕭如松學畫,才華洋溢的潘朝森並沒因此盲目模仿老師的技法,而是發展出個人獨持的風格。

潘朝森的畫如同的他的人一般木納寡言,他筆下的漁婦及其家族、青年、祼女等人物,幾乎都閉眼抱胸,灰藍的色調,詭異的構圖,在過分的寧靜中,總有一種憂鬱浪漫的氛圍汩汩流出,甚至被媒體稱為「穿越憂鬱斑馬線的勇士」。

而潘朝森也發現自己在二度婚姻後,畫作的色調跟著明亮起來,重彩度的暖色讓畫作透出新的生命力。

潘朝森在板橋國小教授美術,許多人都覺得委屈了這位大畫家,他自己卻是甘之飴,「一個禮拜18個小時的課,我有很多課餘時間可以從事創作、開兒童繪畫班,賺更多錢,教更多小朋友認識美術這個世界。」

他在北師專時期,受到留美博士劉平侯校長的影響,教學強調自由民主、尊重他人,而且經常研究進修兒童心理學,因此給了小朋友很大的伸展空間,他說他可以不教小朋友繪畫的技巧,但一定要傳授他們自由學習、發揮創意的觀念,他退休後,仍讓全校師生懷念不已。

「平靜的時光就是創作的大好時光。」從學校退休後,潘朝森終於有足夠的時間大量地創作,每天早上吃完早餐,悠閒漫步到畫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先將古典音樂釋放到空氣中。

如果窗外再來點綿綿細雨,那更是靈感大發、畫思泉湧,尤其到了下午五、六點,思緒更是如脫繮野馬奔騰,他說:「會畫畫的是畫家,會創作的是藝術家。」夕陽慢慢沈沒時分,藝術家正疾筆作畫,用無言的彩筆與世間萬物大聲對話!(本文原載於客家雲網站)

潘朝森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潘朝森-736340379718922/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