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鄉
幣市在五月上旬度過了高峰,而五月十號之後,跌勢一發不可收拾,我不少朋友都蒙受了密碼資產減值四成的痛苦,只有非常少人能在大跌的前陣果斷斬倉。其實我自己都不例外,最痛苦時,也是減值三成以上。而也許是有點幸運,把一部資產轉去了資金池,變相有一半轉化了做錨定美金的幣種,即使再加上無常損失,回顧四月高峰值至今日的折損,仍然有 31% 。
相應的:
BTC 由峰值至今,跌 39%
ETH 由峰值至今,跌 36%
BNB 由峰值至今,跌 38%
SOL 由峰值至今,跌 22%
朋友當中,有果斷執行止損的,大多數是在峰值跌到 8~10% 時就離場,當中有些人看得準撈底,結果五月份埋單能賺兩三成的,也真的有人在。問題是,這些人都是近乎全職的幣圈鏈圈人士,我很多時都是從他們的口中得到消息,比如我在 ETH 下試 1800 時,真的買入了一點,並在 2100 時放了。我跟他們的最大分別是,我只敢把不足一成的錢投放進去,而他們是把半數或以上的錢押下去,所效果差別很大。
最近有在朋友組織的讀書會,去讀 Charlie Monger 演講集註釋而成的窮查理寶典。Charlie Monger 是 Warren Buffet 的合夥人,Buffer 稱之為 No man ,意思是 Monger 經常會潑他冷水,而 Monger 的說話特質,又主要是正話反說,如果不自行思考清楚,就會錯過他提供的教訓。
這是不是很矛盾?一方面,Monger 喜歡說 No ,二方面,Monger 說 No 可能是指你要麼下不了決定就是蠢材,那無論是好東西或是壞東西,Monger 提供的意見,很可能都是 No。如果我們不是 Buffer ,能分辦出那個 No 是好,那個 No 是壞?今年的 Bathshire Hathaway 年會中,Monger 就對 Crypto 大大聲的說 No 了,那又當作何解?
實則 Monger 投資的三個根本法則,是「不熟不做」「未看通透不做」「要是好的東西就不怕高追」,Monger 和 Buffer 都一大把年紀了,他們的 track record 就是投資去傳統業務,不要說密碼貨幣,就是科技股,除了老牌的 IBM 外他們都長年不去投。如果說他們厲害之處,不如說就是在如果科技公司坐大的時候,他們仍可以在傳統行業(或者被稱為夕陽行業)中,歷年都有豐厚的割獲。有這個成續,因為他們把傳統行業看得十分通透了,而且沒有受到股值高不高而影響決定,只去投有不可踰越優勢的股份。
實則 Monger 家族基金主要由喜馬拉亞資本的李彔管理,他大手大手地投入中國科技股,最著名的例子是比亞迪﹐近年也有出現在拼多多、郵儲。比起 Monger ,李彔公開講話更頻仍,但投資方面,他其實是更專精和「少做事」。比如看喜瑪拉亞的資產分佈,就比巴郡更加精簡,不易為所動。
李彔曾經講過,所謂價值投資,不是追求某個時段某個表現最好的股票。相反投資是個長時間的合夥行為,投資者對資產越了解得深,越掌握到箇中價值,就越有利於在長時間保持複利。他強調,只要你稍一不清楚,你做的就是賭博,賭博不能提供相應穩定的回報,放長時間,你不會得到複利的好處,只會時好時壞,而你對事情卻越來越不確定。這就是他為免放棄了 Long short 行為,轉而進行價值投資,把本身的價值也帶入了投資標的。
實際,自零貮年以來,李彔都不斷跟進比亞迪的新業務,對這些新業務推行投資,也許這是比亞迪得到長期穩定發展的一大因素(至今喜瑪拉亞持有比亞迪二成多股份)。
雖然李彔有投中國科技股,但沒有聽說他投過加密貨幣或區塊鏈。幣圈另有一家「山寨」的深圳喜馬拉亞資本(夏姓華為工程師搞的),跟李彔就沒有甚麼關係。而近年說要上市的喜馬拉亞 FM 電台,雖然我也是用戶,也推薦大家用,但這亦是和李彔沒有甚麼關係。
巴郡也好,喜馬拉亞也好,這些價值投資派系,不去投資某些東西,不外乎兩個原因:不熟悉、認為不對。律師出身的 Monger 一直認為涉及洗黑錢的東西,或是沒有依循法例進行合規管理的東西,就是不對。如果說李彔,他關注的東西,也是看重合規,所以近年他減持了 Facebook ,而也許受他影響,一些經常共同投資的大戶,減持了 Alibaba 。我不認為這是出於甚麼正義的判斷,而是這兩家公司,都越來越受到法規影響運作和利益,而這些投資人所做的,是純商業的決定。
如果這樣看,再看看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科技的態度,就不可能期望他們來漸手,因為政策風險,仍是非常明顯而無法迴避的。他們不是投資在「反革命」的人,但他們的投資,仍是可能導致產業的革命。
寫那麼多李彔,說穿了,仍是因為六四。李彔也好﹐喜馬拉亞的另一要員常勁也好,都是當年六四首要的通輯犯。比起其他六四學運人士,李彔算是最能影響中國,也最不怕回中國的人。其實他最初投資比亞迪時,也不算是個怎有錢的人。李彔有沒有變成小粉紅?也沒有,他回大陸仍是低調地回,也沒有怎跟官方發生甚麼對話,也沒有像其他「愛國商人」般指點江山或是唱紅捧黑。他最近做的,就是留在美國,成立亞裔基金會,協助美國的亞裔居民爭取社會地位,保障人權和安全。
六四三十多年了,很多領袖仍然優秀,各自取得一定的成就,我還未覺得李彔是特別突出的,有錢,也不代表太多。但在對中國產生影響,能回國辦事,這方面,真是很不容易做到,更不容易做得不卑不亢。
也許我們還有不少人,在未來難以留在香港。我寧願大家面對政治壓迫的事實。但離開了,不代表我們不能找到好的位置,對香港產生影響。如果我們真的掌握到去中心化的組織和經濟要領,有效投資和影響產業,是否能締造出足夠高的價值,長期豎立著?
我認為,真正的合規不可能是由專制的說了算,那只是扭曲規矩。但真正的合規,也就得有真正的力量去維護可行的規矩,這個力量我們仍未組織到出來,甚至怎見證力量和培養力量,大部份人仍是蒙然不能說明。
望鄉,不能靠著便宜心態,不宜以為昔日是鄉。踏實望前路,追求每日增進,我們前面的可能是全面不同的維度,也就是在舊的規矩以外的,我們不放低舊的,就不太可能掌握到。
--
6 月 5 日,我的 ETH 是改放到 Curve ,仍是實驗階段,我還在研究怎取到 Crv 回報,但突然發現,由於錢包的流動資金不夠,連一個 unstake 的糾錯指令,都執行不到⋯
這一周衝入 ALEPH-USDC ,見證高息只是鏡花水月,現在處於 1~2 % 虧損,仍未確定是否退場。也許真正學到的,是對 STEP-USDC 大量 USDC 從何而來,有更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