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閱讀筆記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放下力」的人】
不受人際擺佈,就是擁有「放下力」的人。
這種人不會隨意在社群網站上與每個人交流,也不會像在監視朋友般頻頻傳訊息,更不會誹謗他人或反被中傷。
他們與人往來重質不重量,對於非特定多數陌生人的意見和言行,有辦法不予理會。
對工作態度積極,就是擁有「放下力」的人。
這種人不會立刻因別人的臉色而改變主意,也不在乎周遭的評語,更不隨著無用的知識情報任意起舞。
他們能自己分析思考,並做出判斷,進而採取行動,也十分擅長冷處理他人的言行舉止,以及沒必要的知識情報。
每天過得愉快,就是擁有「放下力」的人。
這種人不沉溺於過去的懊悔,也不莫名其妙去擔心尚未發生的未來,更不自討苦吃。
他們在面對「無能為力的事」、「無可挽回的事」、「已經結束的事」,很懂得如何乾脆放手。
【我懂你想幫忙,但你必須忍耐】
有些家長或許是看不慣孩子的行為或成績,老是提醒個沒完。
同樣地,有些上司不忍看部屬的績效,也總是指示下個沒完。
這兩種情況或許都是出自於「期望對方成長」,然則,這樣做是無法培育出,「懂得自己動腦思考並採取行動」的孩子與部屬。
我懂你的心情,但這種時候你一定要忍住。
別多嘴,安靜看著就好,也別插手。
用這種方式面對孩子和部屬,他們才會成長。
當你判斷「再這樣下去事情會轉壞且有危險」時,當然能夠介入,並告訴對方:「你偏離方向了。」
或是當對方找你商量時,你可以用「如果是我,我會這樣做」的形式提供建議,然後再度安靜退到一旁。
「多嘴」會造成開口的人和聆聽的人雙方都有壓力。
上位者更應該要貫徹「安靜看,不插手」的原則。
【「丟掉」與「放手」有著微妙的差異】
丟掉太浪費,但如果不丟掉,只是收著不用,兩者之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因為從「物 的角度來看,「丟掉」和「收著不用」都跟「死了」沒兩樣。
那麼,「放手」又是什麼意思呢?
是指離開自己的手,交到需要的人手裡,這樣一來,物品的生命便能續命。
因此,試著將用不到的物品,拿去跳蚤市場賣, 也可以捐出去,或是送給親朋好友。
想要挽救 「物品生命」,我認為「放手」是最好的做法。
這麼一來,你能夠減少「丟掉」的罪惡感,而用不到的成堆物品從家裡消失,更能減輕自己的心靈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確定不是自己的誤解嗎?】
再沒有什麼比「自以為是的誤解」更難解決了。
這種人堅信自己的認知,且毫不懷疑,不管誰說什麼都不會改變想法。
至於那個正確,也可能只是部份,一旦換成其他角度,就不見得了。
我們先不討論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以來都正確的「真理(定律)」。
人們在主張「我說的是對的」時,這其實只是某種「價值觀」。
當確認自己的正確性之前,有必要先質疑自己。
「換個角度看會是怎樣的呢?」
「還是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沒錯嗎?」
像這般質疑自己,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更有多餘的心力去留意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
拋開自以為是的誤解,從不同的面向切入,試著找出「確實正確」的答案吧!
【恨之入骨的下場】
「做還是不做」的爭論,始終無法停歇。
在地理大發現時代之後,歐洲人征服亞洲、美洲、非洲等,並把這些地方當成殖民地,直到現在仍在為利益鬥爭不休。
企業之間也以「併購」的方式進行征服,而人與人之間也有「強欺弱」的霸凌行為。
無論是前述哪種情況,將對手打壓到體無完膚,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這是世間的常理。
就算是不得不參與的競爭,勝利的一方強迫輸的一方接受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用這種征服方式,也是最糟糕的做法。
請站在相反的立場試想,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文化與價值觀被奪走時,應該足以令人恨之入骨吧?
輸的一方會把「被征服的怨恨」化為能量,再度開啟新戰爭。
~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庭園設計師。2006年,被日本版《News Week》雜誌選為「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仕事も人間関係もうまくいく放っておく力》
【博客來書店購買《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金石堂書店購買《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生活 #生活哲學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
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