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學界野武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外交雜聞]有些人真的是天生的外交家,連「秘密外交」的藩籬都能破除

學界野武士
·
·
〈夢得婁國際會議報告〉,檔管局藏《外交部檔案》,館藏號:11-11-19-01-197

如果以擔任過國際社會最高地位的「中國人」這個標準來看,胡世澤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甚至比眾所周知的大外交官顧維鈞更有資格。因為他自1955年起便曾以中國代表的身分,當到聯合國的副秘書長。由於聯合國在常任理事國的權力中,加設了具有專權性質的「否決權」(veto power),因此形同聯合國行政首長的秘書長一職,基本上便不會以出身此所謂「五強」(Big 5)的常任理事國人士擔任。所以來自這五強的外交官所能夠在聯合國中任職的最高職務,當然就是僅次於秘書長的副秘書長了。而胡世澤便是史上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一位曾經坐過這個位子的「中國人」,即使當時的「中國」代表乃是「中華民國」。

胡世澤是清末北洋的重要外交人物胡惟德的長子,但他在中國外交界的崛起及竄升,和「靠爸」——臺灣人對「父親庇蔭」的一種謔稱——沒有什麼關係,而是靠他本身的才幹。這些才幹,尤其包括了他精通多種外語的超高語文能力(他的母語其實算是英語和法語),讓他在與外國人士往來之時無往不利。這個檔案透露的也是胡世澤的這個「人面」,可以讓原本只去「旁聽」某埃及意欲取消領事裁判權的「秘密性質」國際會議,因此也沒被特別待見的中國外交官汪延熙,可以透過胡世澤的「會中熟友」拓展「探悉會議內容及所需消息」的可能性。雖然這個會議和中國沒有直接關係,但欲「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目的,中國應和埃及有志一同,所以多獲資訊自非壞事。而胡世澤這種傑出外交人才的價值,也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才會更加展現出來的。

原本週末是不發表的,但基於特殊緣故,這兩天還是會發文,請多多支持喔。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