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80後港媽Annamam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聲音的故事--媽媽說:「你不如就去死吧!」

80後港媽Annamama
·
·
儘管長大了,這把聲音,這種類似的呼喚,有時在腦中,仍是揮之不下。只是,多年之後,我終於懂得──我就這樣觀照著,在那一個時空中,有一個媽媽,對著一位女兒,說了一句話而已。

有人說,在茫茫嬰孩中,媽媽總能第一時間分辨出自己嬰兒的啼叫。而嬰孩也同樣,最能分辨和找出的就是媽媽的聲音。

生子之後,母子同心,我總是在家里第一個聽到嬰兒的啼哭聲,那怕是那麼的一聲叫,又隔著幾重門,我馬上聽到。這是媽媽的優悅,也是媽媽的負擔。我總好奇,在兒子耳中,媽媽的聲音是一種怎樣的聲音呢?

而我媽媽的聲音,卻只記得一句。

那句是:「你不如就去死吧! 就從這里跳下去就好! 我在叫你去死呀!」

在打字之時,這一句,又如親臨其境地出現。聲音決斷悲楚,

儘管長大了,這把聲音,這種類似的呼喚,有時在腦中,仍是揮之不下。所以,當了媽之後,我很感受到媽媽語言的威力,特別是善於言辭的媽媽的語言威力,一定要小心才行。也使我努力去學習,其實當媽要怎樣。

當年的媽媽,月薪8000元,卻貢獻了7500元給奶奶,剩下只是車錢。因為我們一家五口,都是寄居在奶奶400尺的公屋里。奶奶是刻薄寡恩之人,常說若她是替人洗碗,讓可以賺三千,現在幫忙媽媽看小孩,卻一點零錢都沒有。媽媽早出晚歸,在旺角女人街做著賣貨小販。來自鄉下,人生路不熟的她,只懂得踏實地做著。可是,當完成一天的累活,回到家中,卻總是招來奶奶的惡言、嫌棄。在奶奶的欺負下,生活過得是苦的。加上奶奶的挑撥,爸爸更不常在家。若他回家,只聽到奶奶的惡言與投訴。現在的我才懂,這樣的環境,若少一點責任心,肯定是逃之夭夭了。的確,爸爸數月不回,家中經濟就只靠著媽媽那數千元支撐。她日頭里辛苦工作,但回來還要面對奶奶的欺負,寄人籬下,生怕被趕出家門,那麼拖著我們三人,不知可睡那座天橋之下。所以,她的解決方法是每天只能默默忍受。

我自小在鄉間生活,活在幾千尺大的地方,又有田野可以奔馳。然而,定居香港在局促又狹小的房間里生活,我自然不習慣。而且,沒有父母愛的小孩最野,最頑皮。那時的我,確實做著很多頑皮野,欺負弟妹也不少。我亦總不明白為什麼總是被罵,例如是,因為有奶奶接我放學,我一時高興,奔跳地走起來,原來在奶奶眼中是不守規則、輕率。於是我又無故被罵了。又因為,我真似乎做了很多壞事,每一晚媽媽回來,奶奶就會在他面前,數算我的錯。媽媽總是氣憤我的不爭氣,聽了只會生氣地打罵。然後,就說出那句:「你不如就去死吧! 就從這里跳下去就好! 我在叫你去死呀!」

就在他一連工作了六天的一個晚上。媽媽回來了,卻發現我沒有飯吃。為什麼沒有飯吃呢? 因為我星期五的體育課以及在學校玩得太高興了。結果,一回到來就倒頭大睡了,沒有拖地,自然就沒有飯吃。媽媽知道後,眼中忍著淚水,面是紅紅的生氣,卻又見他哽咽回去,忍著氣,想罵我,又忍回去。那一刻我感受到她的生氣,但對象不是我,是奶奶。又感受到她身上無能為力。最後,就只拼出一句「你不如就去死吧! 就從這里跳下去就好! 我在叫你去死呀!」她的意思,似乎在說著,死了,就免卻在這里的痛苦和欺負。

當然,當時我的打死都不會的。那時的我,不知道何來源故,只覺等我長大吧,一切都會好起來。我才不會死呢,還有很多東西我想做,想去玩,我才不要。只是那一夜之後,除了樂天打死都不死之外,我閱讀到無奈與怒氣,又閱讀到艱難與無助。

就在這地方度過了我的童年。

多少年後,我慢慢地懂得要自強,因為自強了才能爭一口氣。

又慢慢地懂得要自愛,因為若連自己都不愛,就沒有愛自己了。(香港地,最多拿政府援助金,是餓不死人的。但是媽媽又怕沒面子被人看輕而不拿。可憐的是,因為怕被人看輕,卻忍受了大半世給人看輕。)

又多少年後,我學懂了自立,媽媽對於奶奶的恐懼,一半是自己的無知,另一半是勇氣。增加知識與勇氣,是自主自尊的第一步。所以,我努力了讀書。

再多年後,我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控制。特別是對教養上的控制,對怒氣上的失言。努力地學著教養,努力地學著,就為童年受的苦,我的小孩受少一點苦就好了。

再多年後,我接受到,這句話,就如大自然的中一聲響,就如生活中千萬言語的一句話,就是一位媽媽說了的一句錯話。這句,只是一句話而已。

我聆聽著這一句話,慢慢地餘音漸遠。我就這樣觀照著,在那一個時空中,有一個媽媽,對著一位女兒,說了一句話而已。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