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Flo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flos 推書-《阿德勒談人性: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

Flos
·
·
讀於初出社會迷惘時,再讀於休息期間自我療癒時。到底童年會怎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本書都有說。父母一書可以學懂教小朋友,青少年人一書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成年人一書可以改善自觀和看社會的觀點。

背景

在說這本書以前,首先要知道阿德勒是誰。因為一個人一生中的經歷,可以很影響他的世界觀的。

這一位心理醫生是在維也納出生的,和佛洛伊德還有榮格一起被譽為現代心理學的三巨頭。他本來和佛洛伊德一樣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人物,也是個體心理學派的創作人。看來相安無事為甚麼後來會反目成仇呢?

那是因為阿德勒在1911年,成為了第一個公開批評佛洛伊德的人。因為他強調社會因素在精神病理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不認同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慾、生理等方面起決定性因素的論點,甚至很大程度上否決了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病理學的最重要元素:伊底帕斯情結及陰莖羨妒等理論。(看來不止我一個受不了佛洛伊德)

阿德勒受一位叫漢斯費英格的哲學家所啟發,一生中寫了300多份著作。而我現在在談的《阿德勒談人性》是阿德勒的早期作品之一。他的作品被詮釋成了眾多的港日台熱銷書,包括《被討厭的勇氣》和《接受不完美的勇氣》等。雖然詮釋本令大家能夠更易理解,而早期作也很難就說成阿德勒的思想原貌,不過讀讀本尊的作品是會有好處的。那這本書中譯本也是有不同版本,而我現在挑的這個牌本是基於我很喜歡其行文節奏。

概論

This book is an attempt to acquaint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fundamentals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demonstration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principles to the conduct of one's everyday relationships, not only to the world, and to one's fellow men, but also to the organization of ones personal life.

(翻譯:出版這本書,是為了幫助一般大眾對個體心理學的基本觀念有所瞭解。同時,本書也要證明,如何將這些理論與知識實際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與這個世界、和人群的互動,或是自己德生活各層面。)

這句話是阿德勒在自序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這本書也的確有做到這一點。那為甚麼我們要讀懂人心和人性, 阿德勒也有談及 「 做生意或者做學問,如果犯了錯,代價固然慘重,但要是日常行為犯了錯,往往危及生命。這本書,就是告訴大家該怎麼做才能好好瞭解人性。 」 ( Mistakes in business or in science are costly and deplorable, but mistakes in the conduct of life are usually dangerous to life itself. To the tack of illuminating man's progress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this book is dedicated. )

一圖總結這《阿德勒談人性: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

童年

童年時的性別定型、家庭結構、家教、家庭社經地位還有個人身體的各樣物理和社經因素,造成童年會對一個人的影響和基礎定型。人一生的根基就是家人如何看待這個小童和對他進行何程教育,進以影響兒童成為青年後初進社會的表現。

除了家庭,此時期的重點是兒童人生目標的建立。這個目標有點像「我的志願」。而五個基本因素會影響這個目標的定立,和小孩對這目標的態度。家長對兒童的目標的態度,會提升小朋友面對挑戰的受壓能力和對目標的堅持。而家長對目標達成的態度和身教,會影響兒童以後追求達成目標的手段選擇。

青少年期

到了青少年期,兒童開始離開家庭進入社會,也開始探求自身的定位。青年此時的自信和受壓度就很大程度受家庭的影響。而這種自我定位也會影響他的待人接物和與異性相處的態度。

在青年期所受到的,會進一步建立和強化人格中的各元素。若此時遇上好的導師,也能稍微改善根基的一點缺陷。若缺陷能被接納並修補,問題也會有一定程度改善,但童年時的任何壞榜樣和創傷仍是會影響人的一生。(館長用自己的人生作證,是真的)

成年期

最後在成年期就要正式面對生命中,被他人所評價、工作中的各樣挑戰和對兩性的態度。也就是我們成年後顯露於人前的面貌,然而若然根杆不穩還是會因此而慢慢出現各種情緒和精神問題。

感想

我是在圖書館找到這書的,讀了幾頁後立刻就去買。要記的筆記和quote太多,每每停下很不爽,買了就可以直接記上去了。

這本書對我來說,一如很多人的早期著作都是很容易激發出很多的想法和感覺。一直讀到好多好注重社會性的觀點,特別是在第二部分中。可能是我先前讀《美麗新世界》的衝擊還沒散去所以一邊讀一邊有種既視感,總會想起裡面的人物。例如在談及非激進型人格的時候,看到下面一段quote後後想起伯納一開始的性格了。

Seclusiveness and isolation appear in a variety of forms. People who detach themselves from society speak little, or not at all, do not look their fellows in the eye, do not listen, or are inattentive when one speaks to them. In all social relations, even the simplest ones, they exhibit a certain frigidity which serves to separate them from their fellows.

當然以阿德勒對社會社的重視程度,這種有點奇怪又孤僻的人如像小說中一樣不太受好評,可我個人還是有點欣賞的,可能因為館長本人也是有點孤僻吧。

還有書中很多東西都把東西拉到追求虛幻的權力和虛榮心上。在對潛意識的分析還有一些個案分析上有一些對其它符號的表述,最後還是歸於對虛榮的追求。第一刷時還是入世未深,到最近重讀才明白到虛幻的權力和虛榮心,到底可以令人有多扭曲。

阿德勒對社會社的執著,很大程度是基於當年是人力密集工業的社會,且一切都在高速發展中。若有特別脫序之人,會對社會發展有一定危害。如他所說時代進步也有很大影響,到了今天人力密集的需求下降,稍為脫序之人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下降。雖說,阿德勒式或《美麗新世界》式對社會性的重視度,大概轉成了某些政黨政治人物才會特別重視。其實社會對脫序的人仍是有著一種處罰基制,這在亞洲地區尤為明顯。

最後,用兩段關於人性,和我們如何看這社會的quote作結。

Our whole attitude toward our fellow man is dependent upon our understanding of him; an implicit necessity for understanding him therefore is a fundamental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Human beings would live together more easily if their knowledge of human nature were more satisfactory. Disturb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could then be obviated, for we know that unfortunate adjustments are possible only when we do not understand one another and are therefore exposed to the danger of being deceived by superficial dissimulations._
Causality becomes a different causality, and the results of experience acquire entirely new values, when the power of self-knowledge and self-criticism is still alive, and remains a living motif. The ability to know one's self becomes greater when one can determine the wellsprings of his activity and the dynamics of his soul. Once he has understood this, he has become a different man and can no longer escape 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s of his knowledge.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