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位:Matters到底是社交媒体还是内容平台
最近几天我都泡在Matters上各种发文,先是把几年前写的文章转过来,同时也顺手写了两篇对Matters的使用建议。Matters给我的感觉就是自由。我无所谓文章有多少人看,只要不删我的文章就好。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让你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我审查自我阉割的条件反射习惯。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我是绝对不会容忍这种行为。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Matters是否在死漩中打轉?》,作者一直在感慨Matters没人气内容没人看没人点赞。其实主要原因还是99.99%的人无法接触到Matters,不知道地球上还有个叫Matters的地方。毕竟有GFW在发威。
Matters与google/facebook/Twitter/github等大平台不同,他们被GFW墙主要原因是树大招风,侵犯到中国大陆互联网公司的实际利益,所谓政治原因都不是主要问题。百度可以给共匪高层红二代红三代送钱送股份要求赶走googe,但你觉得google敢用同样方式留在中国吗。但Matters只是个小平台,没有侵犯阿里百度腾讯的利益,只是因为政治原因被封锁。虽然解封不太可能,但换个域名换个站名马上就可以访问了,再次被封也需要时间,至少得三个月。从被封锁原因就决定了Matters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被GFW封锁和流量问题。
回到正题。Matters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网站,所以在这里发布的文章基本上在中国大陆不可能看到。但这类文章自带话题和社交属性,可以想象如果这些文章链接被分享到墙内,评论会多热烈和带劲。假设有很多新用户被这些文章吸引涌入Matters与作者互动,这种情况下,Matters到底是内容平台还是社交媒体网站呢?
其实对于用户来说,管他什么平台,只要能评论能私信能看到联系方式能勾搭,就可以交朋友就能约炮。君不见网易云音乐都成了约炮平台吗?反而探探陌陌什么的都就太Low成招嫖平台。因为大家都想交有文化的朋友和打有水平的炮,所以豆瓣这一影评书评网站没有变成中国的IMDB,而是重点发展小组功能,最终成社交媒体约炮平台。不要问我为什么懂行,因为我是豆瓣前5000个用户,所有的(女)朋友都是豆瓣上奔现的,老婆除外。
但对于Matters来说,这就是及运营方向的问题,是发力于web3创作概念圈钱,还是发力于分享评论用户生态建设。前者可以短期内赚到币圈用户钱,后者可以进军传统互联网行业有望颠覆豆瓣微博微信甚至共匪。这里扯远了。
Web3就像共产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传销概念,本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然金字塔顶端的人可以圈钱跑路)。一直沉溺于Web3这一概念,无异于饮鸩止渴。胡适说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建设用户生态难度很大,因为目前Matters用户主要是海外华人,以及使用VPN访问的部分国人。GFW已经墙掉99.99%的潜在用户。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坏事。中文互联网有一个神奇的网站:草榴社区。这里没有网友互喷谩骂,意识形态开放自由,内容优质,流量巨大。并且除了2010年的一场大火烧掉机房外,近20年没有开放注册,但依然保持海量的活跃用户。草榴一直采用邀请注册和上级担保方式,基本杜绝了虚假注册和滥发广告行为。并且由于上级用户需要担保下级用户,确保下级用户遵守社区规则,一单下级用户违规,上级用户也会被处罚,这一方式解决了非实名制下的言论负责问题。更何况,引入LikeCoin后,可以对社区一切内容进行定价,实现价值交换。
这个世界上一切困难都是机遇。Matters目前处于发展的最好阶段,被GFW墙确保了社区用户的高质量;币圈萧条使LikeCoin的币值降低促进用户抄底屯币;同时垃圾项目大面积死掉,Matters只要没死就说明其项目质量很高;同时言论自由这一标签,至少可以吸引数亿与共匪立场相背的用户。立场是最强大的壁垒,毕竟地球上敢于挑战共匪的机构屈指可数,中文网站更是不超过5个,而具有社交属性的UGC平台,可能只有Matters。
我本人是希望Matters能在运营上向社交方向倾斜,这是提高用户粘性和作者写作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并且也是实现商业化和盈利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