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來時,一切再也沒所謂了吧 -讀Gregory Halpern 《ZZYZX》

黑日文舍
·
(修改过)
·
IPFS
·


這是筆者其中一本最喜歡的攝影書,一首關於末日的童謠。這是一本歡欣而絕望的故事書,描繪著凍結在天上的金黃色太陽。

ZZYZX, 美國加州莫哈韋沙漠地區中的一個湧泉小鎮,由傳道人Chris Howe Springer於1944年命名。當時他聲稱這是「英文字典裏最後一個詞」,吸引當時查電話簿的好奇旅客前往。1974年,ZZYZX鎮的地權被當地政府收回。

大約2008年,美國攝影師Gregory Halpern找到了ZZYZX,靠的不再是翻查電話簿,而是亂掃Google Maps。當時的他正在進行一個以紀實為主的攝影計劃。2015年計劃完成,浮現出來的卻是一個奇幻的現世。貫穿全書的,是一趟五年的公路旅行,和加州莫哈韋沙漠猛烈的陽光。可是這個陽光,不但沒有給人和熙的感覺,而且常常令人窒息。書中所拍的事物,不外乎是我們認知美國的傳統景觀,高速公路、廉價旅館、城市高樓、近郊小屋等,可是他們無不在訴說著一個個被遺棄的,曾經做過的美夢。開首被陽光灼得焦黑的沙漠植物和山火肆虐的大地,為末世展開了帷幕。緊接著我們隨著攝影師的目光,見證着世界的衰亡。



美國夢的展開與崩潰,是美國民族揮之不去的陰霾;現實裡那個年代種種被遺棄的事物,彷彿成為了夢魘般的視覺符號。在加州的城市邊緣,空無一人的建造物或與自然並存,或被其所逐步吞噬。Halpern在書中,便經常把自然景觀與建築物的照片放在一起。被畫滿塗鴉的亂石堆和被風化得像石頭的奇怪建築物,令人為與自然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被太陽直射的旅館外牆,從前的被髹上光鮮顏色褪掉了;在沙漠中孤獨地矗立的空殼樓盤,空無一人,預告着一出生便倒數著的死亡週期。蜿蜒的樓梯曾經圍繞著鬱鬱蔥蔥的草地,誰知過了幾許人事後,草地在同一地方已經燃燒殆盡;曾經見過的樓房,下次到臨只剩頹垣敗瓦。事實上,綜觀全書,Halpern刻意把他拍下的所有事物描繪得極度不穩定,包括那些我們永遠不會覺得會失去的城市景物,甚至是大自然。

除了景物外,Halpern也在攝影集中放進了大量人像照片,而且絕對成為了構成書中奇幻世界觀的重要一環。他大概是筆者見過技巧上拍人像最佳的「街頭」攝影師:書中所拍的人,無論在姿勢、神情,甚至是拍攝周遭的環境,無不襯托著一貫的窒息感。正常的人像攝影常常要求拍攝要順光,讓瞳孔反射一點光;Halpern的人像反其道而行,逆光拍攝的人們,他們的眼睛都只有一片密實的啞黑。就好像那個被一雙黝黑的手環抱,以古怪角度傾斜的女性頭像,或者那個隔著玻璃窗看著攝影師,正口吐白沫的少年一樣,他們明知自己在白晝的煉獄裏,卻彷彿動物園裏的困獸,只能無力地斜眼凝視著剛巧路過的人。與之相比,Halpern的鏡頭裏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是平時被標籤為怪人的人。頭髮漂染成金與粉紅的人,失去了一隻眼的人、裹著黑頭巾戴着金冠的黑人...他們在本書中終能抬頭,迎接著世界的終末。書中開首那個失明人,昂首閉眼,長髮飄逸。在那蒼茫的臉上,本來是眼睛的窩裡現在只剩一顆黑色釘子;那個釘卻絕無僅有地反射著深邃,如瞳孔般的靈光。



《ZZYZX》的非線性編排和多樣的題材,展現了一種當代攝影集的趨勢。過去我們常在聊天時,被問到「你影咩嘢多架」,答案也不外乎影人,影山,影街等。這本書卻完全不能被這樣歸類,它除了包含了城市、近郊和野外景觀外,還有人像和近乎紀實的抓拍。這樣多元的照片,是為了構築一個既虛擬卻又處於現實的世界觀。讀這本書時,不由自主令人想到了馬奎斯的經典小說《百年孤寂》。加州就像那名為馬康多的小鎮,像在沙漠中以冰雕成的應許之城,經過百年滄桑和世代輪替;然而後來天降異象,人們顛沛流離,盛極一時的城鎮終究敵不過吉卜賽人的預言,在命運的壓逼下歸於塵土。明明描繪著現世卻極度光怪陸離,明明在拍正午的驕陽卻拍得如此萎靡,Halpern的這本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與《百年孤寂》同樣,彌漫著一種命定中要毀滅的絕望。容我摘錄《百年孤寂》開首一句,會發現兩者使用的意象是如何相似:


"Many years later, as he faced the firing squad, Colonel Aureliano Buendía was to remember that distant afternoon when his father took him to discover ice." -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書末不斷出現正在移動的人們和空無一人的街道,大家像成群逃亡的旅鼠,都要和這座城訣別了。忽然天上突然出現了什麼,一個男孩舉起手中的望遠鏡。仰望天際,流星雨劃破長空,墜落地面,燃起了熊熊烈火。如地獄的火焰像永遠燃燒,直至有一天它終於熄滅,地球上已空無一人。此時暗夜過去,天空泛起了一片魚肚白;又見旭日初昇,大廈金色外牆或許依舊,反射的一片方形陽光如大滅絕後的橄欖枝,照亮了海灘的一角。



這幾張照片像一首詠唱詩,輕柔地訴說一場滅世的大洪水;暴烈過後,世界歸於圓寂。此時再往後翻,便是credits roll了,怎知後面突然出現腐爛的橙漂浮在湖上的畫面,好不噁心。不過這倒也在《ZZYZX》的世界中畫龍點睛:整個世界已涅槃重生,卻沒有被洗滌。大概讓人又愛又恨的人類,到最後還是總有方法在這世上留下那親切而醜陋的痕跡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黑日文舍Bibliotheca Obscura。 木頭上的節孔。 重光無期,暗夜綿綿。無力挽回過去,也無力前行。 那就先借助書中的光明,讀攝影、讀建築、讀藝術。 然後再面向現世的黑暗,寫攝影、寫建築、寫藝術。 希望能依稀在暗箱中投映出一點光,即使那是個倒轉的虛像。 讓我們都成為木箱上的節孔。
  • 来自作者

論直視深淵所需的勇氣-彼岸劇團《燼》觀後感

黑色城市主義與香港紀實攝影 - 讀余偉建《HKG -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沒有抗爭哪有改變?讀《PROVOKE》與挑釁時代中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