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上

hughearth
·
·
IPFS
我的家乡,我的江南小城,我最初梦碎的地方。

嘉兴有一处国界桥,传说正位于昔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分界线。桥洞两边各嵌了一块小像,北边的是吴王夫差,南边的是越王勾践。我曾听长辈畅想过:吴越交壤之境,若吴国失道,老百姓拎起小包袱走就能搬到越国,若越国苛政了,也可以再背上包袱跑到吴国。

嘉兴还有一片湖,叫作范蠡湖,又称西施冢。民间传说范蠡和西施帮助勾践灭吴后,为了避开鸟尽弓藏之祸,泛舟五湖,定居嘉兴一带。嘉兴还有条倾脂河,传言西施每日化妆后,会将胭脂水倾倒在河中,河里的螺蛳吃了,就变成了五色螺。可惜,倾脂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消失了。

范蠡湖在古时是鸳鸯湖的一角,后来才隔开成了一个小湖泊。康熙年间,嘉兴开河,发现了一艘深埋河底的船,一半在范蠡湖,一半在鸳鸯湖,相传这正是范蠡的船。鸳鸯湖又名南湖。

在近代,嘉兴也算得上是人杰地灵,名人有朱生豪、陈省身、茅盾、李叔同、沈钧儒、王国维等等,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两位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也是嘉兴人*。对此,长辈用稀奇的语气地侃道,那时候龙脉刚巧游到了嘉兴,红船也就漂在了南湖。

金庸也是嘉兴人,他本名查良镛,出身于海宁的查姓大族。他在射雕英雄传里提到“嘉兴”意为“龙兴”,因为这里是南宋某个皇帝出生地。不过这名字是否真有“龙兴”的意思,我想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在三国时期,嘉兴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过了。

三国时期,因避太子孙和名讳,这片地方由“禾兴”改名成了嘉兴。而在“禾兴”之前,这里又叫“由拳”。一次秦始皇东巡到了长水县,听说此地有王气,于是“令囚徒十余万人污其土”,凿山斩龙脉,又将这里污名为囚卷县,后来被讹传为“由拳”。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也就海宁海盐有一些山丘,传说中秦始皇凿开的山,正是海宁的东西两座小山。嘉兴两区里没有山,有个叫“瓶山”的相对有名,但它是宋时废弃酒器堆积出来的“山”(也有传说是越王送西施去吴国时来这宴饮,积瓶成山的)。还有座叫胥山的——相传伍子胥曾在这磨剑练兵——倒确实是真正的小山丘,不过它在六九年被炸平了。

如今嘉兴最火热的旅游景点,除了南湖,就是修复后的圣母显灵堂。圣母显灵堂建造于20世纪初,位于嘉兴子城遗址西面,当时是“中国第一、远东第三”的大教堂。文革期间,教堂被烧毁了油画,砸了钟楼,拆了顶,于是直到2021年,它都是嘉兴最繁华地带中寂寥的废墟。上大学后,我才无意间得知这个教堂的历史,于是和同学相约放假回家冒险。不过生活纷乱,等我真的看到它时,它新装的玻璃窗映着对面商场闪烁的大屏广告,已经褪去哥特式和荒废的神秘,不再是令人神往的探险地了。

在教堂的西北方不远处,临着消失的倾脂河,曾经坐落一座寺庙,叫作楞严寺。它最初建于北宋,后在万历年间被修复。发起重建的紫柏大师,在楞严寺刻印了大藏经、浇筑了大铜佛,从此嘉兴流传一句谚语“ 嘉兴穷虽穷,还有十万八千铜”。文革期间,楞严寺被毁,大铜佛被肢解、销熔,只剩下大铜佛的莲花基座,在多年后被发现沉睡在颓圮的石墙内,与其相依相偎。

我曾经以楞严寺为灵感写了篇烂作文,编了以石墙为主角的故事,它“前庇佑逃荒难民,后庇佑文化遗产”。前文提到的长辈正是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她也没听说过楞严寺,以为我把精严寺错写成了楞严寺。

嘉兴的精严寺比起楞严寺有名气多了,它始建于东晋,是浙江省三大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零零年代重建在了湘家荡旁。小学时,有一年腊八节,天是白茫茫的,我上学骑车路过精严寺,吃了一碗僧人在门口布施的腊八粥。腊八粥装在两个套在一次性塑料杯里,冬日里热烘烘的,挺好吃。

对我来说,嘉兴最好吃的特产应是南湖菱,它比起其它菱来,特点在于形状圆润无角。我犹爱生吃,生吃方觉脆甜,后来才知道菱或有寄生虫,只能熟吃。据说菱还可以酿酒、制糖、做糕点,这些形式我还没有吃过。

但嘉兴最出名的食物却是粽子。金庸的小说里也提到过粽子,那个片段大概是,主角杨过遇上了一个出身嘉兴的神秘少女,杨过对少女说想吃粽子,那少女以为杨过猜出了她的身世,说:“我家乡江南的粽子天下驰名,你不说旁的,偏偏要吃粽子。”至于那个年代嘉兴粽子是否真的能名扬天下,我是怀疑的。

tbc

*由于这里列举的大众熟知的名人都是男性,我这里补充一些近代嘉兴的杰出女性: 徐自华(革命者、秋瑾知己)、 张蕙生(第一位女会计师)、 沈骊英( 研究杂交小麦)、张琴秋(红军将领), 王会悟(“一大“卫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ughearth练习写作 | 不稳定的女程序员 | 想要重返校园学习科学以及小说创作 | 重新拾取自省能力以获得平静稳定的内核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痛 [微微型小说]

语文课

六月六 - 毕业两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