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u#1
近兩年的網絡大學生活,讓校園與我的關係不斷地熟悉與陌生。先是素食餐廳,後有敬Can、NA Can不再續約,再到如今Med Can結業,剛熟悉不久的環境在几百公里的距離下再次變得愈發模糊。
大一的每周三在science center L1上完物理課便會一個人去吃med can,因爲兩送飯只可以外帶,便會在室外的座位就餐。那時還不識粵語,有本地同學想拼桌,用粵語詢問我身旁是否有人坐時,只是向他/她搖搖頭,默默不語。秋季的太陽依舊猛烈,吃完已經一身汗。時常見到附近覓食的麻雀們,嘰嘰喳喳,或是在草坪埋頭,或是飛落在餐盤回收架上,還有的在同學腳旁一跳一跳。
大三終於恢復綫下教學,校園裏的人明顯多了起來,med can的排隊隊伍也長了起來。中午完了練習課,便飢腸轆轆得同課友排隊來吃。一次室外的座位已經占滿,我們便拿著飯盒準備去找素can旁邊的座位。路上迎面見到了剛剛練習課的TA回高錕樓,見到他面無表情,便沒有打招呼,一邊心想,他上課時語氣很溫和,步驟也講得很耐心,原來出了教室走到人群中,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甚至帶些高冷的人呵。
三年級時粵語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一次吃med can與兩位本地同學拼桌,便聼到了他們的對話。傾訴者大概是醫學或生物學的學生,小小地抱怨了研究自己的生活,又說出於實驗目的,所用的白鼠需要不斷懷孕流產,自己覺得它們很痛苦,心裏有些難受。我在一旁聽著吃著,也在心裏默默對動物們説著感謝。
還有一次課友不知在哪裏聽説兩送飯有一種點餐方式是「是旦」,便真的跟大叔說「兩送是但。」沒成想大叔也很熟練,給料充足。med can大概是cu絕無僅有的讓大家可以放心點「是旦」而不用擔心踩雷的吧,誰能想到真的有餐廳可以讓人點餐叫「隨便」,又能吃得滿意呢。
寒假的時候室友向我推薦med can早餐,我們便在周六早晨起了早床。牛扒+薯餅+煎蛋+多士+港式奶茶,只收$21.5可以管整個上午。後來,疫症猖獗、宿舍網課、最後在港的日子,med can的早餐一度成爲我與室友剋服宿舍東北方寒風爬出被窩的動力。過幾天得知med building有staff確診,便沒再去過。
在港呆了八個月,覺得變化迅猛,時常超出自己短短二十年積累的生活經驗。明白了很多時候自己來不及説再見,很多時候,面對以爲日常的事物,我甚至沒有意識到當是時已是今生中最後一次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