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奶爸奶妈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看了很多育儿文章,但依然教不好孩子?因为你底层教育理念有问题

奶爸奶妈
·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看了很多育儿书籍,学了很多育儿经验,听了很多专家讲课,但是对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好像并没有什么影响,平常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该生气还是生气,该打骂还是打骂。平时学的各种育儿技巧、方法,一到用的时候就全忘光了。学了等于白学,一点用也没有。

是不是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感觉?

其实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因为严格说来,大多数父母学的只是育儿技巧。

为父母在平常教育孩子时,都是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比如说孩子不写作业怎么办,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孩子叛逆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针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父母寻求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些方法当然都是一些育儿技巧。

那为什么看起来仿佛很有效的育儿技巧,在具体使用时就没有效果,或者说父母学了就忘,到用的时候就记不起来呢?


为什么看似很好用的育儿技巧却不怎么好用

其实这并不奇怪,有3方面原因:

首先,我们更容易受情绪控制,采用最本能的教育方法

父母在学习技巧之前,往往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套习惯性的教育方法。

而当面对孩子问题时,父母往往容易情绪失控,一旦失控,人们就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也就遵循自己的本能行事。这时候,人们就会下意识地采用自己最习惯也是最擅长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也就把自己之前学过的育儿技巧和方法忘得一干二净了,当然也就用不出来。

其次,技巧是需要训练的

任何一种技巧的掌握都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而父母恰恰也从来没有对自己所学的技巧进行过专门训练。

就拿共情来说吧,很多父母都知道这个育儿技巧,可以帮助父母跟孩子更好的建立联结,进而可以帮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这个技能,但却从来没有训练过,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使用。

越是不用,就越是不熟练,也就越是用不出来。最终技巧知道的很多,但是一到关键时候,也就用不出来了。就像那些打拳击的,哪个不是千锤百炼下才变成了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


其次,技巧是建立在相应的理念基础上的

上面两个因素可以说是直接因素,而这一点我认为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所有的育儿技巧背后其实都是有一个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个教育理念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育儿技巧。比如说正是因为尊重孩子,所以父母对孩子才不打不骂;也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所以父母打孩子就是天经地义。

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没变,所以面对问题时我们会首先由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生成的教育方法,绝不会说从这个教育理念下,突然蹦出另一套理念下的教育方法。或者说,即使此时我们尚存理智,靠强大的自控力想起了另一套理念下的育儿技巧,并且用出来了,但是因为跟我们本身的教育理念不契合,父母就会感觉用着别扭,而孩子也觉得父母别扭、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同一的,不可能说一套做一套,即使你会表演,掩饰得再好,在细节上也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而技巧就是具体的行为,如果教育思想不改变,那么我们就很难采用另一套教育技巧。

就好比练武,不同的武术对应着不同的使用技巧。你很难直接把另一套武术的技巧嫁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武术上,不然用出来就感觉特别别扭。


大多数父母用的什么教育理念?

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看似好用的育儿技巧却用不出来的根本原因了,那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大多数父母都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你们发现了没,大多数父母面临的教育问题其实都差不多,比如说孩子都爱叛逆,都不愿意写作业,都不爱学习等等,这也就是说他们采用的教育理念应该是相同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多数父母都是使用以“自我为中心”的“否定式”教育理念。

什么意思呢?

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多的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待孩子问题,进而给出教育方法。比如说我们看到孩子磨叽,从父母的“自我”角度来看,孩子就是在磨叽。但是如果换位思考,换到孩子的角度,孩子会觉得自己“磨叽”吗?不会的。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磨叽了,早就变得积极了。所以如果换到“孩子”角度,父母就不会说孩子磨叽了。

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角度符合人的本能,毕竟每个人都是从自我角度看问题的。这看似合理的本能在教育孩子上却存在巨大的问题。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潜意识的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争取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获。这种本能反应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就会习惯“否定”孩子:看到孩子的缺点不足,我们就直接指出来,否定它们,要求孩子改变。

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自己不用自己努力,只需要动动嘴皮子逼着别人努力,就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还有比这更好的教育方式吗?没有了,这种教育方法是最简单省力的

所以全天下的父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否定式教育”。而“否定式教育”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孩子好,因此这种教育理念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教育问题。

因为这种教育理念是在否定孩子,而谁又喜欢被别人否定呢?孩子不喜欢被否定又怎么会配合父母,听父母的话呢?所以叛逆对抗成了“否定式教育”的必然。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很多家庭中孩子喜欢叛逆了吧?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父母采用的这种教育理念必然会导致这样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放弃以父母为中心的“否定式教育”,而是采用以孩子为中心的“肯定式教育”。

当我们以孩子为中心时,我们就可以换位思考地看待孩子的问题,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当然也就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肯定式教育”就是关注孩子的优点或者表现好的地方,然后通过肯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从而让孩子从好走向更好。

以孩子写作业磨叽为例,如果我们用“否定式教育”,我们就只会简单地批评指责孩子的磨叽,要求孩子自己解决磨叽问题。在这过程中,父母并没有提供多少帮助,只是在讲大道理、批评指责孩子。这种批评指责,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磨叽,觉得自己无能。即使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是却总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毕竟动嘴可比动手容易多了),所以最终他们就彻底绝望了,觉得自己不行,也就彻底的破罐子破摔,不再想解决磨叽问题了,因为努力也没用。

但是如果父母采用“肯定式教养”理念,父母就可以换位思考地看待孩子磨叽问题,认识到孩子磨叽可能是没有时间观念,于是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帮助孩子一点点进步。而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表扬。于是孩子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的成长,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孩子就会努力做得更好。

总结

父母可以翻看下自己学习过的各种育儿技巧,是不是都是建立在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多理解孩子,多肯定表扬孩子?

只不过一直以来父母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问题,总是试图在“否定式教育”理念下采用“肯定式教养”理念的技巧,当然就牛头不对马嘴,总感到学了没用了。

所以父母要想彻底地改变孩子叛逆不听话等问题,育儿技巧不是关键,关键是先改变自己的底层教育理念,采用“肯定式教养”。只要父母理解了“肯定式教养”理念,自然而然的就会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