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越獄
我好像失去了我書寫的技能。
惶恐,無助。
我試圖想要找回那個曾經文思泉湧的我,那個被標上「文筆很好」標籤,作品文章被眾人喜歡著的我;然而現況是我連講話的用字遣詞都無法精準的運用與表達了......
失去的時間點似乎是開始努力鑽研外語的瞬間,雖然技能板上點亮了兩、三個外語技能,可中文能力卻隨之熄滅,某部分的我就這樣消失了......
而現在,老師要我們拾起書寫的習慣,利用週記以及同儕互評的方式作為助力。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新鮮,躍躍欲試,想著透過週記的強制產出,時間一長,或許真的能找回這個定期寫文章的習慣,殊不知,現在卻成為一個生活中長期穩定的壓力源,寫週記並不能為我帶來快樂,更不能為我帶來成就感,現在只剩下滿滿的焦慮與逃避。
——我不能寫我想寫的,說我想說的。
週記主題、內容似乎被有形的互評機制及無形的同儕比較給制約,如果寫得不夠多、不夠豐富、不夠有料,就得接受低分洗禮,甚至因為匿名的評價環境,能更「直言不諱」的表達、不留情面的評分,只因被評論者無從得知螢幕的另一端是誰。
於我而言,這不是一個使我自在的空間,半透明的發表者機制,發佈的內容也得經過評估,評估我能否承擔被認出來的風險,正因為如此,我也時常週記寫到一半卡殼,刪除鍵按了又按,最終發佈的文章早已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我很叛逆,我不想遵守規則,我叛逆的想從規則中找出漏洞。
觀察了一下,平均評分高的週記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內容豐富、新奇,但跟區塊鏈近乎扯不上關係,比較偏向藝術。
二是完完全全的區塊鏈分享,好寶寶印章一枚。
沒有說哪種比較好,大家也都擁有自由選擇主題的權利。
但,這個觀察是我真的有找到高分的規律嗎?
我不知道。
可能吧。大概吧。
老實說,課程上到現在,颱風假、老師出國,再來要去看展,近乎等於停了三週的進度,我一直等待能學習鑄造NFT的那天,但那天卻遲遲不來。
我已經快等不及向這個世界分享我的藝術了。
除了分享我自身的作品,我實在沒興趣分享區塊鏈的相關事務,也許叛逆作祟,也許我不想把寫週記這難得的機會變成純粹的寫作業。
為了讓我這篇週記既符合規則又能使我直抒胸臆,扯一下區塊鏈好了。
週記互評機制說到底就跟區塊鏈一樣同為「假匿名」,準確來說是就算表面上是匿名互評,但每個人的表達都有某些程度上的不同,看多了也就會知道哪寫留言是同一個人寫的了,而加密貨幣錢包地址也會隨每筆交易的累積越來越個人化。
符合規則,check!
叛逆成功,c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