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發電第二季 - 香港消失中的工藝和情
這一次,又是一個新的挑戰,寫非虛構寫作類別,這個我是本年的結尾的計劃。
在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工業化,發展到去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改變的除了是人們的收入和生活,還有主流的價值觀。
現在是一個講求效率和結果的時代,有很多的行業慢慢在我們眼前消失了,也會很快會被遺忘了。
作為一個香港人,都希望為香港的文化留一個記錄。向世界說:「香港其實是有人情味,還有值得珍惜的地方。」
在這個計劃會找的主題,都是一些有著回憶,有濃濃的人情,堅守著自己的技術文化的工藝故事,大多數都敵不過時代的巨輪,走向夕陽。但我相信,夕陽都會是美麗的。
它們的完結是可以預見的,同時它們仍在發光發亮。在它們有限的時間,我也用我有限的文筆為它們盡一點力。
在這個人浮於事的世界,經濟房地產掛帥的香港,它們的存在絕對是非主流。我也想用這個非主流的文字方式作記錄。也把它們的故事寫成一頁頁的香港故事,在這個平台留下足跡。
創作計劃
第一篇會在十月頭推出:
《一碗豆腐花 - 在龍城的淡淡的義香之情》
香港能買到新鮮的豆腐花的地方不多。我們多數都是在行山時,在新界的郊外找到它們的足跡。作為一間在市區,堅持用柴火煮出來的豆腐花就顯得與別不同了。它在九龍城見證了城寨的變遷,也看著舊區重建的發展。無後人接手,辛苦的經營環境,預視了它消失的未來。店舖可以消失,情可以常在。
第二篇會在十月尾推出:
《照片何價 - 數碼洪流中的善美影室》
我們拍照越來越簡單,拿著手機,按一下按鈕,成果已能立即看到。任何瑕疵在數碼化後都能粉飾不見。你能想像你還會光顧影室,在底片上留下你的影像,靜待數天,才能看到最真實的你的照片嗎?這間在佐敦的老店,還在等候它的老朋友,我也會偶然上去,探一探這個朋友,就讓我把它的故事娓娓道來。
走出政治化的議題,試一試另類的香港味道。暫時忘記離地的政府高官,看看香港的腳踏實地的小市民故事。
感謝@Matty規劃這個活動!希望大家能支持本計劃,也算是支持香港本地文化!懇請大家有任何建議也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