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iverse生存指引
在【Fediverse入門】裡面提到
即便是自己的站,帳號、貼文都會有各種原因而消失不見的風險,何況是放在別人的站上,這都是要有的心理準備。應對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有了這個原則,該做的事情就很清楚了。以下內容主要針對SNS敘述,對於其他服務也是大同小異。
選擇站點
說到底,fedi的去中心化是從巨觀的角度而言,事實上每個使用者仍然是以他所在的站點為中心,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站點的管理是集權式的。在決定要加入某個站之前,你應該先讀一讀它的Terms of Service、參與守則、moderation rules,例如,Liker Social的是g0v 行為守則,以免違反規則不自知而被封禁。
帳號
在fedi裡,在主帳號所在的站點以外擁有分身帳號是很常見的,一來主帳號的站在升級和維護期間無法連上,你仍然可以用其他站的分身帳號上線和聯邦居民保持聯繫,所以通常站長們也會在其他站擁有分身帳號;二來萬一你的帳號被砍,或者站長不願意再付出他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維護這個站了,你已經有了分身帳號才不至於要全部從頭開始。以Mastodon為例,在【編輯使用者資訊>Import and export>匯出】這裡,你可以將關注、封鎖、靜音的帳號清單以及書籤匯出成csv檔,再從分身帳號匯入。
許多人會在個人資料的頁面放上分身帳號,幫助他的追蹤者識別。這個很重要,因為fedi沒有一個中心機構來驗證使用者的身份,只有你自己能證實你的分身帳號。
貼文
我認為比起帳號消失,過去的貼文(在Mastodon稱為嘟,toot)不見的嚴重程度相對來說比較輕微。因為社群網路的特性,日常發的短文大多最後會淹沒在fediverse的茫茫嘟海裡,沒了也不可惜的。比較長或重要的文章會放在部落格,這就是為什麼我會來到Matters。你說,短文也有珍貴的啊,那該怎麼辦?讓分身帳號和主帳號彼此互相追蹤,再利用轉發、收藏、書籤等功能就可以達到保存貼文的效果了,也方便搜尋。最後我還要告訴你一個可能會令你不安的事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想要消除你的數位足跡或許還比較困難,如果你沒有勾選「阻止搜尋引擎建立索引」,也許用搜尋引擎很快就找到了你自己的發文全記錄。另外,一些Pleroma站會無視他站刪除貼文的指令,所以你以為的【刪除&編輯】之後重發的嘟,對Pleroma使用者來說只會看到兩條獨立的嘟文,如果編輯重發好幾次嘟,那麼你的編輯歷史在對方看來都一清二楚。
社群文化
就我觀察的英語圈社群而言,大致上Mastodon社群比較偏自由派,支持LGBTQ,BLM,取消文化 *1;Pleroma社群則百花齊放,有支持進步價值的,更常看到的是支持納粹、反猶、厭女、共濟會陰謀論者、種族歧視,感覺很可怕嗎?但是,你也會看到反駁上面這些言論的唇槍舌戰,總之比較受到Pleroma社群推崇的價值是言論自由 *2 *3,即便我反對你也不輕易禁你言、封鎖你的站台,但說會嘴到你還不了口。幾個站的admin們還常常為了什麼屬於spam、對方站的貼文與被舉報的使用者行為是否合適這些邊界問題而互辯、互罵。站台所在的地理位置的文化和法律對於什麼內容是合適的有直接影響,經典的事件是Pawoo,這個由Pixiv成立的Mastodon站上線的第一天就由於大量的蘿莉圖被許多站給擋了,包含Mastodon的創始站mastodon.social。雖然兒童色情在美日都是違法的,而且社會性的後果很嚴重,可是二次元的蘿莉情色圖在美國社會通常被認為也屬於兒童色情的一部分,有可能違法,在日本卻只有牽涉到真實的兒童照片才違反法律。歸根究柢,背後是價值觀之間的衝撞。所以,再次強調一下ToS、參與守則、moderation rules吧!
萬一,看遍了都沒有滿意的站,或者你想要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掌控自己的資料呢?
自己當站長!
在Fedi,擁有自己的站是被鼓勵的,因為這符合去中心化的宗旨。不可否認,架站需要相當的技術,維護和升級時一個沒弄好你的站可能就掛點了。所幸,有人提供代管服務,你只要按照步驟提出申請並付月租費,伺服器和網路相關的事情都由別人代勞了。從困難到容易的程度,我把資源列在下面了。
安裝指引:Pleroma Misskey Mastodon
簡單一些的架站指引:fediverse.express
Pleroma站代管:Tribes CofeSpace
接下來......
我想談談Gab,這個曾經是fediverse裡人數最多的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 Mastodon deplateformed me, but they don't want me using Gab either (Alex Gleason, 2019)
*2 Federated social networking (opal, 2019)
*3 What is Freedom of Speech? (Pet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