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岛
小小岛

@东京,走路,写写画画

在日本千元店理发

来日本之前,就听说在日本两件事特别贵。一是吃饭,二是理发。当然,不只这两样,其实,什么都贵。

都说人丑怪发型,一定是说的我。在北京时,两周一次的理发,是我雷打不动的大事。我的头发长得极快,曾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还在进化,后来据理发师说,每天洗头才是真正的原因,相当于每天作按摩,想来是有道理的。

不管怎样,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件头疼的事。启程到日本前几天,特意剪了个我有生以来最短的发型,大概... 近乎于光头吧。 在日本的头一个月,忙来忙去,差点者忘了理发这件事,直到一天要拍一张重要的集体照,才让我不得不严肃地重视起来。那时,头发已经茂盛得让人吃惊了。

说真的,岛国男人们的发型绝对是值得吐槽的一道风景,要认真的观察,造型各异,大胆不说,颜色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长!虽然长,即使是上班族,也像精心打理过的,即使乱,似乎基本符合“有型”这样的形容词吧。留这么长,我想大概也是因为理发很贵吧?让我心理多少有平衡。

稍加留意,竟在家的附近发现如此多的理发店。听在日本多年的前辈讲,他们不少人都学会了自己搞定或互相理发,工具只需要一把带刻度把头的推子即可,在头上像除草机一样捋过,手到发落,标准的平头就妥妥地完成了。

不过想要与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发型,就只能去理发店。

日本的理发店种类挺多,按服务不同,理念不同,分成不同的档次和类别。和国内略不一样的是,理发店一般叫汉字的“理容所”。价格从一千(60元人民币)到几万日元不等,当然了,越贵服务就越高级,我曾在表参道繁华的商业区见到一个临街的高级理发店,宽敞以至奢侈的理发室里只有两张顾客席,整个理发室内完全用以晃眼的纯白装饰。顾客像被精致地陈列地在一块大白画布中央,远远看去,理发师和顾客与飞舞的剪刀像漂浮在空中,进行魔术表演一般,服务自是无可挑剔,当然价格也令人匝舌。 对于这样的高级的,我是没有体验过了。等以后发财后,体验了来写续篇吧。

这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日本的千元理发店。这才是普通劳苦大众的主流。

所谓千元理发店,即是一千日元一次理发的店铺,也就是差不多六十多人民币一次。 千元店分很多品牌,遍布大街小巷,虽然名字各不相同,理念也各异,但服务大致差不多。通常情况下,只负责剪。洗头、按摩、保养之类不在服务项目之列。从动剪刀开始,一般在15分钟内搞定。千元店有一套自己标准的服务流程。

没有洗头小妹寒暄和引导,从进店到剪发,会有详细的自助指示,按流程操作即可,几乎不用太多沟通。不得不惊叹日本真是将一切流程化,工业化的神奇国度。

比较有名的QB HOUSE就是一家极受欢迎的千元理发店。据说从上世纪末开店至今,在全日本各个地方已有数百家分店。 分店之多,在东京各大繁华地带都能找到。他们以节省用户时间为理念,有的甚至就开在车站入口旁,十来分钟,剪完走人,真是为顾客节省时间用心良苦啊。

QB HOUSE都是统一装修,外观也极其简单,蓝色精致的标识,门上注明服务时间和理念。没有中国那种滚来滚去的美发沙龙的标志性彩灯,默认关闭着的自动门,我曾一度以为是房产公司呢。

一般店都极小,十来平方的小屋子即是全部的服务场所。

我家附近的店就是一个仅两位顾客席的连锁小店。与地铁的入口仅一墙之隔,要没注意,还真以为那是地铁服务人员的办公室呢。

远远望去,外墙上有个信号灯,顾客老远就可以根据当前灯的颜色来判断当前店内的繁忙程度。走近到门外,即可看到透明屋子里,穿着统一服装的理发师在飞舞剪刀,屋子另一侧的等候服务的顾客们坐成一排。推门进入,屋内安静像书店一般,两位理发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中,见有顾客上门,年长的理发师轻轻一扭头,表情略带微笑,用略带日式腔调低沉地说了声欢迎光临,另一位理发师附和地说着欢迎光临,就像是前者的回音一样。

真是安静的世界啊,虽然顾客面前两块小型电视机,但发出的声音如同窃窃私语,与理发师的剪刀摩擦头发的声音,交替地回响在理发室内,显得更加安静了。

店内极为简单,地板一尘不染,两棵树状的大盆栽在顾客等待席与工作区之间,将屋子象征性地隔成了两块。工作区域这边,腰间别满工具、穿着像马里奥工作服一样的理发师们,正各自围着端坐着在中央的顾客,时而停下端详,时而停下快速挥舞剪刀。顾客像扎着人偶道具衣服的玩具一样,闭着眼晴。

不会有人引导和招呼,顺着墙上箭头和图案指引,可以很容易地了解整个服务流程。墙角的自动售货机有绿色指示灯,表明目前正在正常运作中。这种自动票货机与日本拉面店的几乎完全一样。投币、出小票、找零钱、一气呵成,非常简单。 总共1080日元,其中的零头是日本统一的消费税。售货机旁早已经坐了许多等候服务的顾客。凳子整齐地陈列成一排,顾客们像特意对齐过一般,全齐齐地排列在一端,都是青年或中年男人,打瞌睡的,看漫画的,玩游戏的... 似乎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没有人抬头。拿着小票,通常情况下,当在队列最末端的椅子上坐下时,目光与邻坐的相视,对方会像征地点头示意。好像同意加入这一排队游戏的确认一样。

虽是无聊地等待,不过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偷偷地观察店里的一切,也是极有趣的。等候区旁边有供顾客阅览的书报和漫画。不过,因为理发时间极快,十来分钟一位,排前的顾客上去,后面的再替上来,很快就会到自己了。以至我经常为还没有看完文章的章节而纠结,一边理发还满脑子挂念着方才书中的情节。

理发师动作相当麻利,送别刚理完发的顾客,向门口处行完鞠躬礼,转身即开始收拾地上的碎发。用吸尘器吸散落地上的断发,用羽毛掸子将理发椅不留角落地轻扫一番,再为椅子上喷上香水,最后快速地用磨刀器打磨一下剪刀头,一气呵成,一个步骤都不落下。我猜他们一定是为此专门训练过的,我观察过多次,夸张地说,似乎连他个动作的走位,每次都无一例外地雷同。

快到我时候,我必须全神贯注,叫号器发出的引导语音总是担心听错。 为了避免像上次那样临时找小票的慌乱而尴尬,我得像其他人一样把小票先攥在手里。

语音叫到了我的编号,的确是到我了。我走上前去,像领取奖品一样,递上小票。理发师一如惯例地侧过身子,脸上露出“顾客专用式”的微笑,与刚才理发中时严肃的他俨然判若两人,转身,将我引导到那张软软地理发椅上。

“那么,请将你的外套和眼镜交给我可以吗?”

脱下外套后,本来宽厚的理发椅似乎变更加舒适了不少。椅子正对面的大镜子后有个机关,是一个巨大的壁橱,理发师会将顾客的衣服、背包之类的挂在里边,然后麻利地转身站到了我的面前。

这种千元的理发店,讲究的是效率,所以,繁琐的日式寒暄就完全不在流程之列。对于我这样的外国人来说,更是感觉到了轻松。 没有客套的用语,但简单的交流还是有必要的。

“接下来,请告诉我你想要什么要的发型呢?”

要准确地描述出我想要的样子,考虑语境和用词准确地描述,对我还是相当地有压力,除了担心理解差异,我能感同身受的是,就像作画一样,被对方要求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工作,完全是禁锢创造力的讨厌之举。其实,我每次都想拿出上一次理完发的“理想模板”的照片出来给他看。不过,最后还是习惯性地说:“除了后面短一点,请您自己决定吧!”。

都说日本人脑子轴,一点没错,除了曾有一次年老的理发师秒懂外。大部分的都会面露难色地进一步追问,“那么,请问左边要多短?”“前面呢?” 然后拿出简易尺子,指着面的刻度问“你看,这样6公分怎么样?”“右边呢?上面呢?”“我可以用这个剃刀吗?” “....”

一般情况下,理发师还会拿出一个小册子,上面秘密麻麻地布满了人头,然后找出其中一个不算夸张的发型,问,“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据我的经验来看,几乎每次剪出来都差不多。毕竟他们是专业干这行的,多少有两把刷子,无论选择哪种,最终都不会在意料之外的。

总算达成一致了。

理发师后退一步,估计是在大脑内快速制定作战计划。为我围上理发布,脖子系上防止碎发乱窜的小布条。 理发就开始了。

千元理发店的服务都不会包括洗发的,这是他们的企业为顾客节省时间和金钱的理念之一,他们的创始人觉得,像洗头之类的,明明在家可以完成的,为什么要交钱浪费时间到店里来做呢? 想想还是挺有道理的。

每次理发前,我都会将头发洗得干干净净,非但是避免尴尬,这样估计也能让理发师傅更容易发挥吧?不至于剪出让我吃惊的发型来。

他们理发时速度挺快,从剪刀和梳子的交替中,便能感受到其技能的娴熟。时而迟缓时而干脆利落。不知不觉间,让人有一种被催眠的效果。我往往在看着面前的屏幕广告时,无意识的合上了双眼。此刻,只能任人摆布,无可奈何,又生怕睡着,闭着眼晴感受头发被一撮一撮被切断的声音,想象着再次睁开眼时看到焕然一新的自己。

不出十来分钟。剪刀声音停下。理发师递过眼镜盒,然后举着一前一后两面镜子问道:

“请您看一下。”

不出所料,这就是上次剪完的样子嘛。但对于保守的我来说,这是极其满意的。听说千元店也可以剪出一点略略酷炫的发型,不过,那不是我想追求的效果。

“这样就挺好,谢谢你”。确实,虽不出众,但挺好的。

当然,要真不满意,你也可以要求理再继续改进。比如某处想再短点,他们都会一一满足,有一次,我也这样不断要求他改进,不过后来一想,我要再这样指挥下去,一会剪成个四不像就完蛋了。

大功告成!

我喜欢自己头发短短的,简洁利落。

理发师再一次确认顾客满意后。开始清理残落顾客身上的头发。其实地上的碎发并不多,墙边的下方有个小缝,当墙上的开关一启动,会就产生强大的吸力,地面黑色碎发就会瞬间聚拢到过去 ,有时理发师会在理发中就将碎发处理了。 顾客坐椅的上方,有个长长的象鼻状的吸筒,当理发完成后,理发师会将它拽出来。在顾客的头和身上头上狂吸一气,这一来,就彻底干干净净了。凉嗖嗖的。

这家店的理发中用的梳子是一次性的,细长细长的那种,挺轻巧实用。按照他们的理念,顾客是可以选择作为纪念品带走的。我之前并不知道,有一次理发师得知我是外国人后,理完发后,将一包湿纸巾和梳子交到我手上,略带自豪地一边弹一边掰着梳子自言自语说“KAMI哟!” 我现在也没搞懂他说的什么意思,难道梳子是纸做的?看着不像啊。不过也有可能吧?不管怎么样,肯定是MADE IN CHINA的。(日语中KAMI发音,与头发和纸单词发音是一样的)

礼仪性地谢过以后,理发师从橱柜里拿出衣服,为顾客穿上。

鞠躬将顾客目送到门外。然后又开始了为下一位顾客的服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