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婕(Chang, Yu-Chieh)
張郁婕(Chang, Yu-Chieh)

現為國際新聞編譯,寫新聞編譯也寫評論。有一個日本新聞編譯平台叫【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網站:https://changyuchieh.com/ 🔍社群帳號請搜尋: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電子報:https://changyuchieh.xyz/

【評論】日本共通考試「父母扭蛋」(親ガチャ)入題,社會分化加劇階級對立

上個週末是日本的大學入學共通考試,出現了會讓考生聯想到網路用語「父母扭蛋/轉蛋」(親ガチャ)考題,一時成為話題。而「父母轉蛋/扭蛋」的背後,反映的就是日本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階級對立日益嚴重的問題⋯⋯

上個週末是日本的大學入學共通考試(#共通テスト),大家可以想像成是臺灣的學測——考生們參加完考試後,看看自己的考試分數有機會上哪些大學,就拿這個考試的成績去申請某某大學的某某科系,接著再去參加某某大學某某科系的第二階段考試。

關於日本共通考試,站上已經寫過很多篇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閒聊】從《東大特訓班2》看日本大學考試制度

今天要聊的不是共通考試,而是這屆考題在兩個考科都出了會讓考生聯想到網路用語「父母扭蛋/轉蛋(親ガチャ)」。

Photo by Charles Nguye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父母扭蛋是什麼?

「父母扭蛋/轉蛋」或各種「XX扭蛋/轉蛋」字面上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人生就像扭蛋,上天配給你什麼樣的父母、子女、同事⋯⋯都是命運,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子女、同事⋯⋯。

但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扭蛋/轉蛋系列的每一個詞,背後其實隱含的概念各有不同。而扭蛋/轉蛋系列當中,最有名的就是「父母扭蛋/轉蛋」。

(以下統一使用「扭蛋」一詞,對不起了~轉蛋)

「父母扭蛋」這個詞,表面上是人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或是生長的家庭,但實際上這個詞是年輕人不滿自己的父母或出生,對社會感到不公義,覺得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就是輸在起跑點。

「土湯匙」們的逆襲

韓國對於這種社會階級有一個詞叫做「土湯匙」,「土湯匙」就是相對於含著金湯匙、銀湯匙出生的底層家庭,有錢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和銀湯匙,自己一出生就只有「土湯匙」,直接吃土。

「父母扭蛋」講的就是這種中低階層的民眾不平衡的心理,「土湯匙」們很不爽含著金湯匙、銀湯匙出生的中上階級。「父母扭蛋」會成為網路用語或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的正是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階級對立日益嚴重的狀況。

同場加映:子女扭蛋

至於和「父母扭蛋」看似很類似的「子女扭蛋」,背後則是不同的語境——「子女扭蛋(子ガチャ)」。

「子女扭蛋」字面上是父母不能選擇孩子,但「子女扭蛋」的「中獎」是指,父母覺得孩子長大後的發展,很平凡或是超乎預期,意即「子女不要太糟就好」;「沒抽中」則是孩子表現不如預期。

所以批判「子女扭蛋」說法的其中一個論點是,孩子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就算了,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是不是一種在卸責的做法,千錯萬錯都是孩子天生資質不夠好的錯,而不是自己沒有認真照顧孩子?總之,同樣是「XX扭蛋」的照樣寫短語,但每個詞彙之間彼此要討論的問題差很大。


2023年共通考試考題

回到共通考試。這次的共通考試,一共有兩個考科出現和「父母扭蛋」有關的題目。一個是社會科的「倫理、政治・経済」,另一個則是社會科的「現代社会」,兩題都是題組題。(社會科細分成 10 個考科,可以任選 0-2 科來考)

「倫理、政治・經濟」的題幹

「倫理、政治・經濟」關於「父母扭蛋」的題目是從 134-138 頁的第四大題,共有 4 個小題。

題目的一開始,是 G 學生和 H 學生在對話。G 學生看到一棟豪宅,就和 H 同學說:「生在這個家裡的孩子運氣也太好了吧~有夠不公平的」。H 學生則是覺得,生在哪個家庭或是哪個國家,不是自己可以選的,不管是在哪個環境長大的孩子,要能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還是要看個人的努力。

G 學生和 H 學生的對話還有很長。總之兩個人就是在辯論,關於一個人成功與否,生在哪一個家庭的「運氣好壞」和「個人努力」之間該如何評價才好?命運好壞造成社會階級上的差異,又該如何補足?出生比較差的人,就算和出身好的人花一樣的多的努力,是否也只能在金湯匙、銀湯匙的後面,各種追趕跑跳蹦?

回答完 3 個小題的問題後,G 同學和 H 同學跑去找倫理科的老師討論這個問題。G 和 H 的論點是第 4 小題填空題的題目(正解是,G 認為如果沒有辦法消除運氣好壞的差異,這個社會就會變成大家都是以每個人的出身好壞作為評價的標準,這個社會也就沒有辦法互相尊重彼此;H 則是認為,不論出身好壞,如果一部分的個人努力變成填補運氣好壞,連努力的部分都被當成是「運氣好」,就沒有辦法好好評價認真努力的人努力的多少,這個社會也沒有辦法互相尊重彼此)。對話的最後,倫理科老師覺得兩個人的重點都是想要打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社會,建議 2 人可以朝著如何打造一個不會輕視運氣好壞與努力差異的社會去思考。

「現代社會」的題幹

「現代社會」關於「父母扭蛋」的題目是從 36-41 頁的第五大題,共有 3 個小題。

題目一開始是在學習社會分化(日文:格差社会)概念的林同學,在新聞上看到「兒童貧困」(子どもの貧困)這個關鍵字,而決定以此作為報告主題。林同學在第 1 小題整理了「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的概念與日本近年兒童貧困的相關數據,要找出選項中最適當的敘述。

第 2 小題林同學跑去訪問了一堆專家,整理了相對貧困的背景、問題(生活在經濟弱勢的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機會不均等、也容易在社會上出現孤立的傾向)、解決方式與相關法律,要考生選出最適合填空的答案(這題填空的題目和選項有陷阱)。

第 3 小題林同學在課堂上發表完報告後,和藤田同學、老師討論要如何解決兒童貧困的問題。藤田覺得應該要解決經濟不平等的問題,政府應該要發揮所得再分配的功能;林同學則認為,應該要由政府和地方民間共同合力先解決因為貧困問題而起的其他社會問題。

關於兒童貧困還有絕對與相對貧困的概念,在舊文《從兒童貧困到解決「孤食」問題,日本「小朋友食堂」是什麼?》都有提到

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人陷入相對貧窮狀態

這篇文章之所以會將這兩題的題幹大意翻出來,是因為「倫理、政治・經濟」的題幹解釋了「父母扭蛋」的意思,還有日本社會現在因為貧富差距擴大,導致中下階級對於中上階級的不滿日益劇增,在這種狀況下的現在,我們可以如何看待或評價一個人出生的好壞及努力程度。

「現代社會」的題目雖然乍看之下和「父母扭蛋」並沒有直接關係,不像「倫理、政治・經濟」的題幹一開始就會聯想到「父母扭蛋」,但「現代社會」的題目,講述的正是日本貧富差距擴大,有越來越多人陷入相對貧困的狀態。

相對貧困問題難以察覺

「相對貧困」,就像今年比較常聽到的「月經貧窮」或是「能源貧窮」問題,並不是已經窮到連基本日常的食衣住行都出了問題,而是經濟相對拮据,只好能省則省:一樣都能吃飽,那就買便宜一點的食物;平常這個時間點應該換一下衛生棉了,但看起來還能再撐一下下,那就先不換衛生棉好了,省一片是一片;雖然有點冷,但是現在電費太貴,再多忍耐一下,等到真的受不了了再開暖氣⋯⋯

所以「相對貧困」的狀態不容易被外界發現,也不像「絕對貧困」那樣,連孩子最基本的食衣住行都出了問題,但「相對貧困」確確實實會影響到小朋友的飲食、教育機會等方面。

家庭陷入相對貧困狀態,兒童成為家中照顧者

而孩子的「相對貧困」,並不是指孩子本人陷入貧困狀態,而是整個家庭陷入了相對貧困的狀態。

這可能是孩子的父母那一輩,原本就是從事比較低薪的工作,處於相對弱勢的狀態,所以沒有太多餘裕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甚至家裡比較大的孩子必須要負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角色,進而影響到課業。也可能是原本家裡經濟狀況還算OK,但是因為家中有成員生病需要照顧,變成家裡必須要有其他人跟著負擔起照顧者+外出工作的角色,最後這個照顧家人的工作落到孩子身上。

上述這兩種都是所謂的「兒少家庭照顧者」(young carers/ヤングケアラー),也就是由身心狀態還沒發育完全的未成年或青年,成為家裡面主要負責照顧其他家人的照顧者。

兒少家庭照顧者沒空唸書

2021年,日本厚生勞動針對教育現場的問卷 調查發現,每17名國中生就有1人(5.7%)、每24名高中生就有1人(4.1%)相當於「兒少家庭照顧者」。今年1月針對小六學生的調查也發現,每15人就有1人(6.5%)是如此。

大阪市在今年7月針對市立中學的調查結果則 發現,有9%中學生相當於家庭照顧者。雖然這當中一半的人都回答,每次照顧時間不到1小時,但有將近1成的學生就算是上課日,每天也要花4小時以上的時間在照顧家人上。當問到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時,過半數(52.1%)都認為,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課業上的協助。

兒少家庭照顧者每天放學後得花時間照顧家人,這不只影響到兒少家庭照顧者的唸書時間,也會影響到兒少家庭照顧者和其他同儕交流的機會。就如同這次共通考試「倫理、政治・經濟」與「現代社會」的題幹敘述所說,對於經濟相對弱勢的「土湯匙」們,他們生活不像金湯匙、銀湯匙那麼有餘裕,放學後沒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唸書的時間也比別人少,甚至還得去打工,這樣是要怎麼翻轉階級?

而「兒少家庭照顧者」現在面臨 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少人注意到這是個問題,「兒少家庭照顧者」本人,或是他的家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讓孩子成為主要照顧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業或發育。當事人沒有發現這個狀況,不知道要怎麼求救,外界也很難介入提供需要的協助。


共通考試出現「父母扭蛋」太諷刺

回到這次的共通考試。考題出來後,網路上有一派聲浪認為,共通考試將「父母扭蛋」入題實在是太諷刺——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很可能早就透過多元入學方案決定好學校了,根本不用來參加共通考試;會去考共通考試的學生,比較多是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差,只能靠苦讀拚一把的學生,現在這群學生心裡面已經很不平衡了,這題目到底是出給誰看的?

多元入學有利於家境好的學生?

近年,日本也走向多元入學,透過大學共通考試考上大學的學生比例逐年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學校推薦、AO 綜合型選拔等方案考上大學的學生比例增高。從 2021 年度起,透過其他方案入學的學生比例已經突破半數(50.3%),比直接考上大學的比例(49.7%)來得高。

然而,要能夠在高中在學期間透過學校推薦或是 AO 綜合型選拔方式考上學校的學生,因為很重視課外活動或是特殊才藝。所以一般認為,對於家裡經濟環境比較優渥、可以送孩子參加各種校外活動的學生比較有利。

朝日電視台在共通考試前一天的 報導,分別訪問到透過學校推薦及透過考試入學的大學生們。透過學校推薦的大學生就坦言,家裡的經濟條件確實比較好,才能讓她出國留學,所以完全能理解為什麼其他經濟相對比較弱勢的同儕們會對制度感到很不滿。

報導中訪問到的專家認為,對於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學生,只要能提早確定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或是科系,平常就要閱讀、蒐集相關內容或是參加相關的社團活動,也是有機會透過多元入學方案考上大學。雖然理論上是如此,要如何弭平經濟條件相對弱勢的學生們心裡所感受到的不公平與被剝奪感,又是另外一回事。


本文同步刊載於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點此前往 收藏本站所有的 Writing NFT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